03.03 李淵的四個兒子比較出名,他的三十多個子女後來的命運如何?

高敏崇


不得不說唐高祖李淵的生育能力是相當強的,他共有22個兒子19個女兒,值得一提的是,李淵53歲之前只有10個孩子,而53歲之後居然又有了31個孩子。

這41個孩子中在後世比較出名的就是李淵和太穆皇后竇氏所生的4男1女5個孩子:隱太子李建成、平陽昭公主、唐太宗李世民、衛王李玄霸、巢王李元吉。其中,李玄霸在614年去世,時年16歲,距離李淵起兵造反還有三年,至於各類演義小說中以李玄霸為原型創作的李元霸,則和真正的李玄霸沒有什麼相似之處。


平陽昭公主是李淵唯一的嫡女,也是大唐最威風凜凜的女將軍,四姑娘之前專門寫過平陽昭公主的事蹟,這裡略微一提,617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平陽昭公主的駙馬柴紹去了太原響應義旗,而平陽昭公主則帶著馬三寶招兵買馬,聚集了七萬之眾,在關中打出了一片天,為李淵建立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平陽昭公主去世的比較早,623年就去世了,李淵下令以軍禮下葬,這樣的榮譽也是絕無僅有的。

至於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就不囉嗦太多了,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斬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李世民登基,李淵成了太上皇,至此,李淵的嫡子只剩下了李世民,其餘的全部是庶子女,630年,65歲的李淵最後一個庶子李元嬰出生,635年,李淵去世。


除去上面說過的嫡子女,李淵還有18個庶子18個庶女。18位公主皆不知道其母是誰,但她們都長大並結婚,其中有14個公主嫁了一次,4個公主嫁過兩次。大部分公主都是病逝或者自然死亡,也有幾個命運頗為坎坷。

九江公主是大唐第一個和親的公主,嫁給了突厥酋長執失思力,執失思力戰功顯赫,因功被封為安國公,但後來被牽扯進房遺愛謀反案中,被李治流放到巂州,本來九江公主可以不受牽連,但她上表削去封邑,跟隨執失思力去了巂州,不久就去世了。

安定公主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說起千金公主估計會有不少人聽說,安定公主最開始被封為千金公主,後來武則天掌權,屠殺李唐宗室,千金公主就極力逢迎武則天,甚至將馮小寶(薛懷義)獻給武則天,更是做了武則天的義女。被武則天封為安定公主。先後兩次出嫁。

常樂公主下嫁趙瑰,生女趙氏,趙氏長大後嫁給了武則天的兒子李顯,後來趙氏被武則天關起來活活餓死,趙瑰和常樂公主被貶到壽州,後來越王李貞起兵反武,常樂公主表示支持,李貞兵敗自殺後,常樂夫婦也被殺害。


與庶女們相比,李淵的庶子們命運更加坎坷。

無子去世或者少年夭折的有4個:

李淵第五子楚王李智雲、第八子酆王李元亨、第九子周王李元方、第十七子鄧王李元裕。

李智雲生於603年,母親為萬貴妃,李智雲曾跟隨李建成在河東居住,617年,李淵在太原起兵,李建成丟下李智雲獨自去了太原,而李智雲被隋軍抓捕,後被陰世師殺害,時年14歲;李元亨的母親為尹德妃,632年病逝,沒有子嗣;李元方的母親為張氏,629年,年僅10歲的李元方夭折;李元裕的母親為崔嬪,李元裕好儒學,家中藏書甚多,曾五任鄧州刺史,665年去世,無子。

牽扯進謀反案中的有6個:

李淵第七子漢王李元昌參與了643年的太子李承乾謀反案,被賜死。

李淵第六子荊王李元景參與了653年的房遺愛謀反案,被賜死。


688年,越王李貞起兵造反,史稱越王之亂。李淵第十一子韓王李元嘉、第十四子霍王李元軌、第十九子魯王李靈夔都牽連其中。其中李元嘉是被武三思誣告強扯進去的,最後被逼自殺;李元軌被流放黔州,半路上去世;李靈夔被流放振州,自殺。

李淵第十八子舒王李元名品行高潔,為官清正,武則天時期其子李亶被酷吏陷害,下詔獄而死,李元名被貶到利州,不久被殺。

自然死亡或得善終的有8個:

李淵第十子徐王李元禮、第十二子彭王李元則、第十三子鄭王李元懿、第十五子虢王李鳳、第十六子道王李元慶、第二十子江王李元祥、第二十一子密王李元曉、第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嬰。

他們中大部分都得到了李治的器重,也在李治時期去世,只有李元嬰去世於684年(李治去世於683年),李元嬰驕奢淫逸,每到一地就大興土木,建造亭臺樓閣,著名的滕王閣即為李元嬰所建,684年去世,子孫眾多。


尚宮女史


唐高祖李淵出身於北朝的關隴貴族,7歲襲封唐國公,52歲時起兵反隋,53歲登上了皇位,建立大唐王朝,而他的超生歷史也是從此開始。

在之前的幾十年時間,李淵只有10個孩子,在稱帝后的17年(9年皇帝,8年太上皇)中,他又有了31個孩子,共計22子19女。這可忙壞了李世民,對那些年幼的弟弟妹妹是又當哥又當爹的,教育婚事都是他來操心,李淵則悠哉遊哉地當太上皇。

李淵這41位子女,簡述情況如下:

隱太子李建成(母竇皇后),李淵嫡長子,玄武門之變被殺,所有兒子都被殺。

唐太宗李世民(母竇皇后),李淵嫡次子,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逼李淵退位,即位後勵精圖治,開創貞觀之治。

衛懷王李玄霸(母竇皇后),李淵嫡三子,十六歲去世,無子。後被演義故事當作猛將。

巢刺王李元吉(母竇皇后),李淵嫡四子,玄武門之變被殺,所有兒子被殺。

楚哀王李智雲(母萬貴妃),李淵起兵前跟隨李建成待在河東,李淵起兵後,李建成逃回太原,李智雲被捕,後被陰世師殺害,年僅十四歲。

荊王李元景(母莫嬪),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捲入房遺愛謀反案,被賜死,追封沉黎王。

漢王李元昌(母孫嬪),貞觀年間參與太子李承乾謀反事件,被李世民賜死。

酆悼王李元亨(母尹德妃),默默無聞,貞觀六年(632年)逝世,年幼無子。

周王李元方(母張婕妤),貞觀三年(629年)去世,年僅十歲。

徐康王李元禮(母郭婕妤),善於政治,永徽四年(653年)加司徒之位,與長孫無忌、李績併為三公。咸亨三年(672年)去世,享年五十四歲。

韓王李元嘉(母宇文昭儀),修身自律,內外如一。垂拱四年(688年),被武三思誣陷參與越王李貞父子的叛亂,被武則天逼令自殺,終年七十。

彭思王李元則(母王才人),為人僭禮厲行,但頗受唐高宗喜愛,逝世後陪葬獻陵。

鄭惠王李元懿(母張寶林),斷獄平允,咸亨四年(673年)去世,陪葬獻陵。

霍王李元軌(母張美人),因參與越王李貞謀劃,被武則天流放黔州,死在了路上。

虢莊王李鳳(母楊美人),紈絝子弟,性喜遊樂,善終。

道孝王李元慶(母劉婕妤),刺史任上有政績,善終。

鄧康王李元裕(母崔嬪),好儒學,藏書豐富,善終。

舒王李元名(母小楊嬪),品性高潔,罕問產業。武則天執政時期,被丘神績誣陷,不久被殺。

魯王李靈夔(母宇文昭儀),參與越王李貞起兵反對武則天事件,被流放振州,自殺。武則天改其姓為虺(huī)。

江安王李元祥(母楊嬪),五十五歲善終。

密貞王李元曉(母魯才人),善終。

滕王李元嬰(母柳寶林),驕奢淫逸,橫徵暴斂,大興土木 ,畫術高超,始創"滕派蝶畫"。因修建滕王閣,被王勃一篇《滕王閣序》帶火。善終。

長沙公主,名不詳,生母不詳,生卒年不詳。李淵把他嫁給了秦王府的親信馮少師。

襄陽公主,生母不詳。嫁給竇誕,於貞觀二十二年竇誕去世前去世,夫婦合葬於昭陵。

平陽昭公主,母竇皇后,李世民同母姐,名不詳,嫁給柴紹。她是我國古代第一位統領千軍萬馬為父親建立帝業的公主,是唐朝第一位死後有諡號的公主,也是我國曆史上唯一一位以軍禮下葬的公主,曾率娘子軍駐守一關,該地改名娘子關。推測其死因為戰死。

高密公主,先嫁長孫孝政,後改嫁段綸,與段綸陪葬昭陵。

長廣公主,先封為桂陽公主,先嫁趙慈景,後改嫁楊師道,善終。

萬春公主,先封為萬春公主,後來改封長沙公主,下嫁豆盧懷讓,早逝。

房陵公主,先封為永嘉公主,下嫁竇奉節,又嫁賀蘭僧伽,五十五歲善終。

九江公主,下嫁執失思力。她是唐朝第一個下嫁異族的公主,其夫執失思力為突厥唐將,永徽四年(653年)捲入高陽公主一案,唐高宗將其流放巂州,九江公主請求跟丈夫一起流放。但流放之後不久,九江公主就去世了。

廬陵公主,下嫁同州刺史喬師望。

南昌公主,下嫁蘇勖。

安平公主,下嫁楊思敬。

淮南公主,下嫁封道言。

真定公主,下嫁崔恭禮。

衡陽公主,下嫁歸降的突厥處羅可汗次子阿史那社爾,社爾後成為唐朝名將。

丹陽公主,下嫁唐初名將薛萬徹。

臨海公主,下嫁裴律師。

館陶公主,下嫁崔宣慶。

安定公主,先封為千金公主,下嫁溫挺,又嫁鄭敬玄。曾把馮小寶獻給武則天作男寵。後又請做武則天的義女,頗受武則天恩寵,被賜姓武氏,認作義女。

常樂公主,下嫁趙瑰。其女趙氏為唐中宗李顯的結髮妻子,但全家皆為武則天所害。


平沙趣說歷史


李建成、李元吉命運最悲慘

李淵的後代之中,爭鬥皇位的兒子只發生在竇皇后所生的這幾個兒子中。其中李元霸的原型李玄霸早夭。剩下的三個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其中李建成和李元吉是聯盟關係,李世民雖然是一對二,但是手下的能人將士卻不少,所以雙方開始的時候勢均力敵。

原本對抗的雙方實力本來差不多,但是隨著李淵年事漸高,李建成又居正統地位,兩個兒子的說一個兒子的壞話效果當然好過一個兒子,但是還是無法因此給與對方毀滅性的打擊,所以就看誰能把握先機爭取到一擊致命籌碼。這個籌碼被李世民給爭取到了,常何的成功被策反給了李世民徹底翻盤心安的機會,所以配合時機就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另一番景象

李淵的其他兒子們應該是知道皇位和自己沒關係,但是局勢不明之前也都沒有去站隊投向某一方。也正是都保持中立,所以即使李世民上位了,對這些保持中立的兄弟也並沒有去剷除,因為他們沒有任何威脅,除了之前起兵的時候戰死的,他們只要自己不作死,便還是過著好日子,但之後也有自己作死參與李世民的兒子李承乾的謀反案中被殺的。

至於女兒方面,就更不會有什麼大威脅產生了。只有李淵第三個女兒平陽公主是戰死的,其他的都下嫁他人,其中有些還是李世民的人。所以這些公主們也沒有被怎麼樣,反而有些待遇還蠻不錯。



這場皇位的鬥爭本來就是限於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如果李元吉不選擇站隊也保持中立,那麼李世民還真的不會殺他,只是李元吉要站隊李建成那一邊,所以下場當然也就和李建成一樣了。至於為什麼不選擇囚禁,而是選殺戮,這就是皇位的血腥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