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減少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

中老年保健雜誌


阿司匹林作為臨床上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最常用的藥物之一,具有明確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和相對較高的安全性。但阿司匹林在使用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所以,我們建議大家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對於具有適應症的患者,要注意排出使用禁忌後使用,正規使用下是利遠大於弊。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哈如何減少阿司匹林副作用的發生。

一、正規就醫,有指徵的使用

我們要正規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使用。阿司匹林適用於有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絞痛、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和雖無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但十年內發生風險>10%的人群(如高血壓、糖尿病等)。

二、使用前需排出禁忌症

對於以下人群要儘量避免使用:①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②對阿司匹林或水楊酸類藥物過敏者;③出血體質(如血友病等);④活動性消化道潰瘍者;⑤妊娠最後三個月;⑥避免與甲氨蝶呤合用。三、正確的服用方法

阿司匹林如無禁忌症應長期服用,切勿吃吃停停,一般有效劑量為75~100mg/天。目前臨床上使用最多的為阿司匹林腸溶片,腸溶片應在空腹服用(如睡前或清晨空腹時),普通型應在餐後服用,以減少胃腸道刺激。

四、定期複查,注意監測不良反應

阿司匹林在使用過程中要定期複查,監測血常規、凝血等。同時要注意監測不良反應,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有胃腸道不適、出血(皮膚粘膜、消化道等)、過敏等,一旦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就醫處理,切勿偏聽偏信。對於有胃腸道基礎病的患者必要時可加用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感謝閱讀,希望大家正確認識阿司匹林,正規使用是關鍵。本文由全科掃地僧原創寫作於今日頭條&悟空問答,轉載請註明出處。


全科掃地僧


阿司匹林是一種酸性藥物,對胃有一定刺激作用,可能會損傷胃黏膜,甚至引起胃腸道出血。因此,有潰瘍病或胃腸道出血史者,使用阿司匹林前應當慎重考慮,權衡利弊,最好改用對胃刺激較小的抗血小板藥物,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如必須使用阿司匹林,可同時服用抗胃酸藥物,如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或噴妥拉唑等。

目前臨床使用的阿司匹林一般都是腸溶製劑,這種製劑在胃酸環境中不會崩解,而進入腸道鹼性環境中才開始崩解,這樣可以減輕對胃的刺激作用。所以,為了減輕阿司匹林對胃的刺激作用,最好空腹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這是因為空腹時胃裡沒有內容物,藥片隨胃蠕動很快進入小腸,在小腸鹼性環境中才開始崩解,阿司匹林的酸性被鹼性的小腸液中和,這樣可以減輕阿司匹林對胃腸道的刺激。一般我們不建議餐後服用阿司匹林,因為餐後藥片和食物混在一起,在胃中逗留時間明顯延長,可能會引起藥片部分崩解,而對胃產生刺激作用。

有以下情況的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時尤應注意。

●阿司匹林除了可能引發胃腸道出血外,還可能引起其他部位出血,如皮膚淤斑或其他內臟出血等,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應及時就診,請醫生調整治療方案。

●高血壓患者應在血壓得到滿意控制後,才考慮使用阿司匹林,否則可能會增加腦出血風險。

●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以考慮用其他抗血小板藥物,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

——追隨您的心聲 提供專業回答——


中老年保健雜誌


昨天就收了一個吃阿司匹林消化道出血的,今早行胃鏡檢查提示胃潰瘍,但患者急性心肌梗死3個月,放完支架了。我們最後決定,保護胃黏膜和阿司匹林合用,繼續密切觀察,因為我們有很多這樣的經驗。


王醫生最熟悉的藥物莫過於阿司匹林,幾乎每天都和阿司匹林打交道。大多數心血管患者每天都需要阿司匹林的陪伴和保駕護航。

而我們這裡所說的阿司匹林,是作為小劑量阿司匹林,它的含量是100mg。

臨床上也有500mg的大劑量阿司匹林。大劑量的阿司匹林在治療發熱,頭痛,神經、肌肉痛、急性風溼性關節炎等的治療發揮著一定的作用。大劑量的阿司匹林以及小劑量的阿司匹林雖然各自的治療傾向不同,但有著相同作用機理。

那麼阿司匹林究竟有哪些不良反應,王醫生做了以下的總結。

1.對胃腸道的刺激。對胃腸道刺激是阿司匹林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口服阿司匹林可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適、疼痛及噁心、嘔吐等症狀。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容易引起胃黏膜損傷,引起胃潰瘍及胃出血。

2.肝損害。這種不良反應大多出現在大劑量服用阿司匹林之後,有些患者會出現右上腹的不適、疼痛等症狀,而血清的肝細胞酶則會上升。

3.腎損害。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會引起間質性腎炎、腎乳頭壞死、腎功能減退。

4.中樞神經損傷。在大劑量服用阿司匹林時可能出現頭痛、眩暈、耳鳴、噁心、嘔吐、視聽力減退等症狀。

5.出血,造血功能障礙。

6過敏反應。特異性體質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之後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或者哮喘等過敏反應。

只有瞭解了所謂的毒副作用才能知道如何預防和減少發生。

第一、在非急性使用阿司匹林前,醫生一定要做好詢問病史,是否有反酸、潰瘍等病史;患者儘可能告知醫生。

第二、如果急性心肌梗死要搶救患者,必須使用阿司匹林,如患者合併胃部疾病,一定同時加用紙質泵抑制劑,以減少出血風險。

第三、吃阿司匹林前要查血常規及凝血時間,肝腎功,做好心中有數,方便以後對比。

第四、要有長期觀察的意識,觀察大便是否變黑,觀察身上是否有出血點,儘早就診。

第五、定期複查,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一定要定期複查血常規、凝血及肝腎功,早發現早處理。

第六、長榮阿司匹林要空腹服用減少胃腸道刺激,非腸溶片需要餐後服用。

總之,任何藥物都有毒副作用,我們用對了就會給我們帶來好處,我們用錯了,只能給我們帶來壞處。

關注健康、關注科普、關注心血管王醫生,熟悉阿司匹林!


心血管王醫生



我國老百姓有個俗話,“是藥三分毒“。

對於那些依靠每天吃阿司匹林,來防止腦梗再復發的患者來說,阿司匹林毒副作用真的是讓人心憂不已——

天天這麼吃!這麼吃下去,不會出事兒吧?


一般來講,神經內科臨床醫生給您開藥的那一瞬間,就是在經過專業權威全面的評估之後,覺得你有長期服藥的必要,而且適用於這種治療方法。

但是很多患者時間長了往往就忘了醫生囑咐的話:定期複查!這個“複查”,就是查阿司匹林是不是對你身體造成一定損害,有沒有必要更改治療方案等等。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很多患者開始研究。最為突出的是胃腸道出血,肝腎損傷其次,對過敏、痛風等病症有加劇的可能等等。

防範副作用,不能指望一般建議每年一次的複查,還要學會自我健康管理、自查。


首先提醒一條,如果能選擇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就不要選擇其他款型。因為腸溶片的藥片表面有一層物質,可以防止胃酸侵蝕,協助患者減少阿司匹林對胃黏膜的刺激。

其實也要改變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大家都知道菸酒對胃腸黏膜有刺激作用的,當你需要保護胃腸粘膜、防範胃腸粘膜病變的時候,那麼就應該格外的注意這一點,減少菸酒,能戒則戒。但凡對胃腸不好的行為,都要叫停。

再次要學會識別身體的變化,比如說皮膚黏膜出現出血點、黑便,這時候要高度警惕是阿司匹林的副作用發作。


最後強調再強調,不能因為心疼千八百塊錢,就拒絕複查。一般來講,確認阿司匹林是否會對身體造成危害性,複查的規律是每年一次。很多腦梗的患者是中老年人,那麼可以把這項任務交給你的子女或者親屬,到時候提醒,避免漏診。

遼瀋名醫:靠譜科普,盡在掌握!


遼瀋名醫


阿司匹林的功效及其在防治心腦血管病中的突出作用,經這些年的臨床廣泛應用和媒體的宣傳,幾乎是盡人皆知,家喻戶曉了。而阿司匹林的毒副作及其適應症、禁忌症、劑量、如何服用,既保持阿可匹林的功效,又能把其副作用降至低水平,有相當一部分人不甚詳解,以至盲目跟風服用,也有害怕毒副作用,應該服用阿司匹林而沒有服用。這兩種極端認識和做法,對身體都會造成可以避免的損害。下面我簡要地講一下服用阿匹林的適應症,不適應症,如何降低因服用阿司匹林毒副作用風險和注意事項。

一,適宜服用阿司匹林的對象:有慢穩定性冠心病的;有心梗病史的;做過冠狀動脈搭橋術的;頸動脈硬化,有斑塊狹窄的;有過心原性腦梗的;高血壓合併糖尿病的;年齡在50歲以上有高血壓冠心病,血脂異常,動脈硬化,長期吸菸,肥胖的。

二,不宜服用阿司匹林的對象:有胃潰瘍胃出血者;有出血症狀,如經常牙 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者;在短期內要進行手術者;對阿司匹林不耐受和過敏者;有哮喘病者;有活動性潰瘍者;未絕經的女性;血小板低下者;高尿酸血癥者。

三,降低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及相關注意事項:

1,要把握好劑量,副作用隨劑量增大而增加。一般服100㎜g就能達到心血管病的目標,也就是說,平時預防只服用100㎜g就行了,治療劑量不超過350㎜g,具體每個人的具體劑量,要按醫囑服用,不要自行增減。

2,選擇好服藥的時間,一般認為晚飯前空腹服用較好。空腹服用腸溶片,減少藥物在胃的停留時間,相對減少對胃傷害的機率。晚上人們活動少,喝水少,血流慢,在晚間藥濃度達到高峰。非腸溶片要在飯後服。腸溶片不能嚼服,也不能破開服。

3,不能與其他對胃腸道的藥(如地塞眯松之類)同服。也不宜與降尿酸藥同服。

4,不能與其他溶栓藥同服。

5,要多喝水。

6,不能突然停藥。停藥前要逐漸減量,減次數,最後停服。

7,出現嘔酸,燒心,嘔吐,有皮疹,皮下出血等症狀時要停藥。

8,服藥期間不能喝酒。


李昌平8


目前,有些百姓會認為阿司匹林能夠預防心腦血管系統疾病,所以在某個年齡段開始服用阿司匹林,這種做法是不對的。而到底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需要醫生根據患者的患病情況和個體特點來綜合判斷。從專業角度來說,應該根據患者的危險分層進行綜合評分。

第二方面是如何掌握正確服用阿司匹林。在通常情況下,阿司匹林用來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系統疾病,每天的劑量是一百毫克,常用的劑型為阿司匹林腸溶片,每天服用一次即可,所以百姓不需要糾結早上或者晚上服用阿司匹林,每天一次即可。

阿司匹林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一是出血,一是胃腸道症狀,後者更為常見。如果患者胃腸道症狀比較明顯,比如說胃痛,胃部不適感等,可能需要更改服用的時間,如飯中服用,如果還是有不適的症狀出現,部分個體可以換用其他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臨床比較常用的為氯比格雷,當然這需要根據患者的情況而定,不要自行更改。

如果發生皮膚淤血,胃腸出血等嚴重不良反應,一定要到醫院就診,醫生會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處理方式,切忌自行處理。


惠大夫在江湖


阿司匹林在心腦血管疾病的三級預防中起著重要作用,其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可以減少1/4-1/3卒中事件的發生。在臨床中,醫生多會建議高危患者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那如何減少毒副作用呢?

1、選擇合適的劑型,推薦拜耳產的拜阿司匹靈,改劑型為腸溶片劑,推薦空腹食用,可以有效減少胃腸道刺激症狀。

2、選擇合適的劑量,在75-150mg/d時,可以發揮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

3、要有指徵的使用阿司匹林,在使用前應該詳細諮詢專業醫生,不可盲目自服藥物。

4、熟悉阿司匹林的常見不良反應:胃腸道刺激症狀、過敏反應、出血、過量肝腎損害等。

5、對於患有消化性潰瘍、出血性疾病、哮喘、肝腎功能不全者,如需使用應該定期做好相關檢查。


心內科豪斯醫生


任何藥物對於人體,都是一柄“雙刃劍”,阿司匹林也不例外。阿司匹林主要的不良反應為:可以直接刺激胃黏膜,影響胃黏膜的保護作用,易導致胃潰瘍及胃出血;阿司匹林還會減弱人體的凝血功能,造成出血風險;有哮喘病史的人,阿司匹林可能會誘發哮喘。所以在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時候,應該注意如下方面可以減少毒副作用。

1、使用小劑量

中國推薦使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劑量為每日75~150mg,臨床中大部分人每日服用100mg即可達到預防作用。雖然國外有研究表明使用大劑量阿司匹林預防的效果會更好,但是副作用也會相應增加。基於獲益與風險之比,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最合理。

2、服用腸溶片

阿司匹林本身為水楊酸製劑,會直接刺激胃黏膜。所以在長期服用時,宜選擇腸溶製劑,並且空腹服用。可以使阿司匹林迅速通過胃部,在腸道中釋放藥物,避免對胃黏膜的直接傷害。

3、同服質子泵抑制劑

某些消化道有問題的患者,比如說患有消化道潰瘍、胃炎等情況患者。如果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在服阿司匹林之前要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時候,可以加服奧美拉唑或蘭索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同服三個月或半年後,再逐漸減少質子泵抑制劑的劑量。可以有效預防阿司匹林對胃黏膜的損傷,預防胃出血。

4、關注凝血功能

現在某些小手術並不要求停用阿司匹林,大多數的治療指南中沒有要求服用阿司匹林定期檢查凝血功能。但是在服藥過程中,如果出現皮下青紫、牙齦出血以及小傷口出血不易止住的情況時,建議去醫院查一下凝血功能。根據結果,在醫生的建議下選擇繼續服用或是停藥。

5、避免與其他藥物同服

在服用阿司匹林時,應儘量避免同服其他非甾體抗炎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美洛昔康等藥物,以免加重對胃黏膜的損傷,長期與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聯用時會引起腎臟疾病;在與其他抗凝血藥物,如華法林、氯吡格雷同服時,要定期監測凝血功能,儘量減少出血風險。

6、過敏及哮喘患者禁用

阿司匹林會引起嚴重的過敏性哮喘,可危及生命。所以有哮喘及對阿司匹林過敏的患者,應禁用阿司匹林,採用其他抗血小板藥物進行治療。

7、遵從醫囑,合理使用

阿司匹林無論是使用或是停藥,都有嚴格的指徵。只有在醫生根據患者病情做出相應的診斷之後,確定沒有相關禁忌症才可以服用。所以大家沒病時不要自行服藥,阿司匹林是藥品,並不能用來“保健”。如果醫生建議服用阿司匹林,那麼劑量調整與何時停藥也要聽從醫生的指導,也不能擅做主張。任何藥物,只有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才能真正的發揮治病救人的藥效,把不良反應降至最低。

在用藥過程中,如果發生問題,請及時聯繫醫生或是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讓我成為你身邊的藥劑師!


藥師華子


阿司匹林剛被髮明的時候人們使用較大劑量來解熱鎮痛,然而大劑量的阿司匹林副作用也更大,現在有了比阿司匹林更好的解熱止痛藥,所以目前臨床基本不使用阿司匹林來解熱止痛,而是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腸溶片(100mg),用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一二級預防。



雖然現在使用的是較小劑量的阿司匹林,但是仍有可能發生一些不良反應。

如何預防或者降低其不良反應發生?

1.消化道損傷 這是阿司匹林最為常見、最易發生的不良反應。阿司匹林腸溶片雖然不能直接刺激胃黏膜,但是其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前列腺素保護胃黏膜作用降低,引起胃損傷。

預防阿司匹林引起的消化道損傷。首先就要識別高危人群,針對高危人群進行干預,比如老年人、本身有消化道病史的、吸菸飲酒的,這些人就要特別注意。必要時需要同時服用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泮托拉唑等)、以及胃黏膜保護劑如米索前列醇(孕婦禁用)等。對於長期使用阿司匹林的人群,監測消化道情況,如有消化道不適、發現黑便、便血等情況及時就醫。

2.阿司匹林增加出血風險 比如牙齦出血、皮膚黏膜出血、手術期間出血、甚至腦出血等都有可能發生,慢性出血可能引起貧血。

所以使用阿司匹林前應該由醫生進行出血風險評估。如果有較高風險,可能就不適用,如果風險較低,使用期間也需要注意,特別是需要同時服用其他擴血管、抗凝藥的患者,應該定期去醫院監測、複查。


3.過敏反應 較常見的過敏反應是出現皮疹、皮膚瘙癢,嚴重的可能引起支氣管痙攣哮喘。所以已經知道使用阿司匹林過敏的患者,不宜再使用,如果不不知道是否過敏,剛開始使用的時候就要注意。

4.阿司匹林可能導致瑞氏綜合徵。16歲以下病毒感染的患者容易發生。所以一般情況不要用於兒童。

5.阿司匹林有致畸作用,動物實驗表明其可能導致胎兒脊椎裂、腿部畸形、神經系統發育不全,所以孕婦是禁用的。


如果覺得本文有用,請分享給更多的人。點擊右上角關注,我會與您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識。

無名藥師


我國目前有2.7億高血壓患者,1100萬冠心病患者,1300萬腦卒重患者,為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或再發,不少朋友每天在吃阿司匹林,但也有不少朋友擔心阿司匹林出血的副作用不敢吃,那麼怎麼吃才能減少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呢?

首先,應該掌握好阿司匹林的適應症,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吃阿司匹林,要綜合評估服用阿司匹林的獲益和風險,一般只有心血管高危人群的人服用阿司匹林才有更多的獲益。每天服用81毫克小劑量阿司匹林也可能會使腦出血和胃腸道出血的危險增加2-4倍,沒有阿司匹林的適應症時切勿亂服用阿司匹。

其次,要掌握好阿司匹林的服用劑量,服用最低有效劑量(75~150mg/d)用於長期治療符合“療效最大,毒性最小”的原則,一般心腦血管病的預防服用劑量100mg 即可。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主要有:出血併發症,胃腸道刺激症狀及腹瀉、皮疹、阿司匹林哮喘等。其中最常見對人體危害再大的是出血(包括腦出血、消化道出血和皮膚黏膜等出血)。對於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在150/90 毫米汞柱以下再服用阿司匹林,避免腦出血的風險。對於易合併胃腸道副作用的患者(如老年高齡患者或原有消化道潰瘍患者)可以合併使用胃黏膜保護劑或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等)。儘量避免選用阿司匹林平片,選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可減少其對胃粘膜的損害。

注意戒菸酒,減少菸酒對胃粘膜的損害,阿司匹林腸溶片要選在空腹服用。如果在飯中或飯後服,會造成阿司匹林容在胃內溶解,增加胃粘膜損害的機會。

注意阿司匹林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如與甲氨蝶呤聯用,會減少甲氨蝶呤的腎清除,增加毒性;與促尿酸排洩抗痛風藥如苯溴馬隆、丙磺舒等聯用,降低促尿酸排洩作用等

最後,長期吃阿司匹林最好每3個月到醫院查一次大便潛血,及早發現出血。對正在胃腸道出血、消化性潰瘍活動期者禁服阿司匹林。一旦發現進行性貧血或者大便發黑應及早就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