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荊州有哪些街邊小店值得推薦?

隨小劉


昨天我的一個荊州的朋友,也是個美食家來成都了,住在成都天遇酒店,位於著名景點文殊院地鐵站B口,文殊院有很多著名小吃!我們便聊到了荊州小吃!朋友說:荊州,作為北緯30度上的一個耀眼明珠,美食文化也異彩繽紛。不論是黃家塘的米粉,還是大賽巷的粉絲煲,或是五一路的串串香,每一道食物都透露出誘人感。朋友推薦:

街巷小吃

黃家塘、大賽巷、梅臺巷,都是沙市有名的小吃街之一。這裡店面密集,人流量大。麵條、湯包、捲餅、砂鍋、盒飯、炒菜等小吃一應俱全。當夜晚來臨時,還可以去五一路、朝陽、紅星路吃宵夜,喝啤酒,享受荊州著名小吃。

推薦:黃家塘米粉、大賽巷粉絲煲、梅臺巷手工米粉、五一路宵夜。

小貼士:黃家塘米粉,五一路的宵夜算是荊州的老字號小吃了,這些小吃價位相對較低廉,比較具有荊州特色,愛小吃的朋友們有空可以去品嚐一翻。

特色中餐

魚糕、筆架魚肚、公安牛肉館等已家喻戶曉,公安牛肉以其獨特配方和烹飪技術在荊州市赫赫有名,味道鮮美、醇厚、濃郁、營養豐富的牛三鮮、紅燒牛肉已然成為一道荊楚特色美食。

而火鍋店在聚餐時更是首選。選擇火鍋時,滋補、養胃、美食更是火鍋首選,在滋補火鍋中,羊雜火鍋等,可謂滋補翹楚。以鮮活的羊為原料,配以枸杞、黨參、菟絲子、玉竹等二十種中草藥,久煨製成,崇尚簡單原味,營養而滋補,在節日中家人同聚一堂,共嘗羊雜火鍋,可謂滋補又養身。

除了火鍋系列,還有煲系列,新鮮蔬菜等供市民選擇,過年期間,火鍋店是親朋好友聚會的最佳去處。

盤點荊州著名小吃

荊州新聞網綜合消息:荊州是美食的天堂,荊州人愛吃、懂吃、捨得吃。從早到晚,大街小巷遍佈覓食的人,無論是裝修豪華的酒店,還是佈局簡單的小館子,從來都不缺少人捧場。說到美食,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極具特色的荊州“過早”,荊州人過早,過的是一種生活,過的是一種文化,過得更是一種精神。

荊州人的過早毫不馬虎,不像下江人樣吃點泡飯,吮吮指頭,趕緊出門,也不像武漢人樣一碗熱乾麵或者米粉就可搞定,更不像北方人啃窩窩頭喝玉米粥那麼隨便,其種類之多,花樣之繁,營養之豐,令人瞠目。荊州過早中最有名的大都源自沙市,比如早堂面、牛肉米粉、豆腐圓子、元豆泡糯米、歡喜坨、糯米包油條等。

荊州過早之早堂面

早堂面是沙市著名的傳統過早,已有百年曆史。關於早堂面的來歷,比較令人信服的說法是在1895年沙市開埠後,當地一面館老闆根據這裡的碼頭工人因從事體力勞動喜歡吃油水厚重食物的特點,製作了這種油厚碼肥、湯鮮味美的麵條。由於碼頭工人多在凌晨時分到麵館吃麵後上工,故得此名。

早堂面最大的特色就在於富含膠原蛋白和多種營養成份的高湯。早堂面如果細分還有“小連面”,“中連面”和“大連面”,劃分的標準是加“碼子”。

沙市鳳 臺坊中連面

早堂面吃過不少,唯獨鳳台坊這家的面,“碼子”格外的多,味道也是極好滴,希望網友有機會也去試試,保證你滿意~~

荊州過早之米粉

沙市的牛肉米粉就沒有早堂面那麼的講究,用的是大骨頭湯和各種“碼子”。基本上就是把米粉倒入滾水裡煮熟了再撈起來,放在提前打好醬油,醋,鹽,味精的碗裡,再澆上牛肉“碼子”或者豬肉“碼子”,撒點蔥即可食用。

從早開到晚的黃家塘牛肉米粉店

提起黃家塘,想起的總是那家飄香的牛肉麵館,雖然環境不怎麼樣,但是每天早上總是排著很長的隊。黃家塘米粉吃過的人都知道,那是首創碼子牛肉米粉。原料牛大骨加上特製調料熬製成的原湯,味道相當給力!荊州人都曉得,哈哈~~

荊州過早之鍋塊

意大利有披薩,不少省市有燒餅,而荊州有鍋塊。鍋塊香、脆,鍋塊種類繁多,有“鞋板鍋塊”(做得大象鞋板)、“牙子鍋塊”(做得細而長象月牙)、豬油鍋塊、豆豉鍋塊、糖鍋塊等等。大家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不同的肉餡。剛出爐的鍋塊,那個香啊,令人垂涎欲滴,不能自拔啊!

沙市美佳華後巷的知名鍋塊小店

穿過北京中路川流不息的人群,來到美嘉華的後面的小巷。破爛的小巷中,在最不顯眼的一條巷子裡,我找到了一張臉。一張側面特別象湖南衛視節目主持人汪涵的臉。他,就是做汪涵鍋塊的師傅。他的鍋塊,因為他這張和汪涵相似的臉而聞名荊州,許多人象我們一樣慕名來而,於僻巷中他的小爐前,吃他的鍋塊。

荊州過早之圓豆泡糯米

所謂圓豆,其實就是黃豆,我們荊州人都把圓豆叫做“絮豌子”所以圓豆泡糯米又被我們稱之為“絮豌子泡糯米”,它是許多荊州人過早(吃早點)時的最愛。

圓豆泡糯米在當地十分受歡迎,是當地人必不可少的早餐食品,用豬骨湯浸泡熟糯米、熟豌豆調製而成。成品糯米粘滑,豌豆軟爛,湯汁油潤,豆香撲鼻,鮮鹹中略帶辣,開胃爽神。

在大賽巷吃圓豆泡糯米

說起圓豆泡糯米這道美味,就不得不提到沙市的大賽巷。大賽巷是一條由滿街的美味裝點的巷子,多年來,它的名聲早已經漫溢出去,更時時勾起不少踏足外鄉的荊州人的回憶。大賽巷的圓豆泡糯米更是許多老荊州人的首選,白白的糯米飯,精心調製的圓豆,再澆上用純正大骨頭熬製的濃湯,總能俘獲無數的吃貨們!

荊州過早之米圓子

米圓子又叫豆腐元子,吃時先用熱湯將米元子煮沸,用撈笈子(漏勺)撈起瀝乾湯水,再投入拌有薑絲、蝦米、紫菜、醬油、醋、豆瓣醬、甜醬、辣醬、幹蘿蔔丁、胡蘿蔔丁、牛肉末、香油等十幾種調料的湯碗中,一碗熱騰騰、辣熙熙、香噴噴的米元子就做好了,米元子的潤滑、調料的香鮮,保管叫你吃了還想吃!

荊州文化坊的米圓子店

米圓子作為荊州的特色小吃,受到不少市民的青睞,尤其是那些長年在外的荊州人。冬天來了,又到了吃米圓子最好的季節,文化坊的米圓子小店冬天基本一天可以賣150碗。米圓子圓潤的外形,在小店師傅看來有“團團圓圓”的寓意,而冬天裡絡繹不絕吃米圓子的市民,吃的就是一種鄉情。

荊州過早之熱乾麵

沙市的熱乾麵,和武漢的不同,沒有放滷水,加了豆瓣醬和甜麵醬,比較符合沙市人的口味。

沙市鳳台坊熱乾麵

熱乾麵早上2塊5一碗,在這個物價飛漲的年代,2塊5著實很便宜。別看小小熱乾麵普通,吃起來卻讓人停不下筷子,除了面有勁道,醬料也是店家獨家炮製的。最令人感動的是,提供白粥,以免顧客吃熱乾麵太乾了。這麼貼心的舉動,真是讓人感激涕零。

荊州過早之手工米粉

如果說黃家塘米粉勝在它的味道和配料,那手工米粉則勝在它細膩的口感。不同於機器米粉,手工米粉,味道更淳樸,並深深融入荊州人的生活。不同於為了適應大批量的需要應運而生的機器米粉,手工米粉的口感更加厚實有彈性,而且歷史要久遠的多,它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100年以前。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手工米粉紅極一時,不過八十年代機器米粉的出現,一時間給了手工米粉一個結結實實的下馬威,手工米粉逐漸退居二線。但是人們對於傳統的食物,始終是難以忘懷的。選擇越多,人們反而越發對以不變應萬變的傳統食物產生更多的眷戀。

荊州梅臺巷手工米粉

沙市區梅臺巷手工米粉店是一家百年老店,沒有華麗的裝修,也沒有高檔的桌椅,有的只是簡樸和純正。這裡的米粉特別滑嫩,而且有股糯米的清香,湯汁也非常鮮美,現做現賣,總能吸引不少市民前來捧場。

目前手工米粉在沙市只有他這一家,別無分號,梅臺巷手工米粉已經到工商部門註冊了,所有自稱是梅臺巷手工米粉一律是侵權。

荊州街頭小“過早”

頂頂糕

頂頂糕採用大米粉、糯米粉、紅糖和桂花等為原料,放入特製的小木格或者竹杯內,置火上蒸幾分鐘,取出後,用木杵頂出糕塊即成。特點是鬆軟帶糯,清香味甜,深受老人和小孩的喜愛。頂頂糕這種傳統小食越來越少,偶爾在街上才能碰到這種美食。

油香

以粳米磨成的米漿為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黃豆醬,再加點蔥花、細鹽,放入模具(勺子)中再放入油中炸熟。炸熟後像個圓圈,表面金黃,外酥內軟,窩中香脆。陪著豆漿、豆腐腦更是美味可口。

歡喜坨

歡喜坨又稱歡喜團、麻湯圓、麻雞蛋,為湖北荊州江陵等地的傳統風味小吃。為何叫歡喜團呢?據傳,清末荊州城內有陶姓一家,在戰亂中走散,歷盡苦難,終於又閤家團聚了。陶姓老人慶幸一家人沒有喪生戰亂,找出所存的糯米,經淘洗、磨漿、瀝乾後,摻入適量麵粉和紅糖,搓為小團,再蘸滿芝麻,炸製成熟。沒想到,成品十分甜美,一家人吃得十分快樂。為了紀念團圓,就此稱之為“歡喜團”。陶家也以善制“歡喜團”而出了名。


XP哥環遊Vlog


美加華樓下和工農路紅苑小學旁的兩家“搞碗羊肉粉”。這兩家店是一家連鎖店,羊肉粉的做法是地道的貴州苗族風味,酸辣麻鮮,適合大多數荊州人口味。據說,為了保持貴州風味,該店使用的主要調味佐料辣椒醬,是從貴州運來的呢!我反正一個月至少有二十天的早餐都是“搞碗羊肉粉”!很爽,



不信你試試!


快樂羊羊羊



尋找哪片陽光8270\n


荊州北京西路古白雲橋斜對面的飯熟了不錯啊,關鍵很乾淨,生意很好呢


荊州飯熟了情感餐廳


我不知道,我沒在那邊,所以不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