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為什麼會當不上皇帝?

a羅洪


項羽目光短淺,被傳統的貴族思想束縛,認為分封才是最好的政權組織形式。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項羽、劉邦相繼起兵,經過一系列的戰爭,最終推翻了暴虐的秦朝。在滅秦之後,又發生了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最劉邦獲勝,建立了大漢王朝。其實,項羽當時是最強大的諸侯,在滅亡秦朝後,他本可以做皇帝,但是最後,卻只做了個西楚霸王,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與項羽的出身有關。項羽是楚國大將軍項燕的孫子,是根正苗紅的楚國貴族。在項羽的思想觀念裡,分封制是最好的政權組織形式。所以即便他推翻了秦朝,項羽依舊認為天下就不應該有什麼皇帝,回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各個諸侯國那樣,一位諸侯王稱霸,各諸侯拱衛的局面才是最好的。所以,在滅亡秦朝後,即便當時他的實力最強大,他也沒想過做皇帝,只想做諸侯中的霸主,在分封諸侯後,為了凸顯自己這個諸侯的特殊,就封了自己一個“西楚霸王”的稱號。

其次,項羽是個目光短淺的人。秦朝覆滅後,強大的項羽輕率的將咸陽付之一炬。就在項羽打算引軍東歸定都彭城時。有個叫韓生的謀士勸項羽應該在咸陽建立都城,因為這裡地處關中地區,易守難攻,而且土地肥沃,財富殷實。如果在咸陽建都,一定能統一天下,實現霸業。但是驕傲自大的項羽根本聽不進韓生的建議。他對韓生說:“人富貴了,應該回歸故鄉。富貴而不歸故鄉,就好比穿著華麗的衣服卻在夜間行走,誰看得見?”。最終,項羽選擇了榮歸故里,把處於四戰之地的彭城作為了都城。這一戰略上的失敗,導致項羽失去了爭雄天下的資本,也導致最後與皇帝失之交臂。


最後,項羽沒有高遠的格局。他天生神力,所以在打天下過程中,他更多的是勇武,智慧和眼光不如劉邦。世人皆知,項羽用“力拔山兮氣蓋世”來形容自己一點都沒錯。項羽本身就自帶強大的王霸之氣,這與他的能力和性格有關,做什麼事他都想要勝人一籌,顯示出自己的男兒血性。且不說破釜沉舟、以寡擊眾,單是一句話便使三十萬降卒命喪黃泉,一把火便將咸陽付之一炬,他所做的一切,無一不是想顯示出自己與眾不同的霸氣。所以,滅秦後他認為,單憑自己的“霸氣”就足以震懾諸侯,自己只要是諸侯中最強的就行,看不慣誰就打誰。所以也沒有往當皇帝方面想。正是沒有一個高遠的格局,長久的目光,胸懷天下的大志,最終註定了項羽的失敗,沒有當上皇帝。

(注: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果您喜歡庸夫的文章,請點擊右上角“加號”關注,往期內容同樣精彩喲!


庸夫談歷史


第一因為他“匹夫之勇,婦人之仁”

這是韓信說他的話。

項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就是說項羽一聲怒吼,千人低頭,但是他不能發現人才,使用人才,這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

項羽對待將士看起來很慈愛,士兵生病,流淚把自己的飯菜分給他們吃。但是一旦士兵有了功勳,需要封賞,他把印綬在手裡拿著,把角都快磨平了,也不捨得給。這種仁慈就是婦人之仁。

發現不了人才,光憑他自己的英勇,怎麼能打下天下,有了人才他也不任用,該給待遇的時候不給待遇,就會日常瞎聊天噓寒問暖,搞得跟隔壁大媽一樣。

這就像你跟了一個老闆,看起來他很有能力,但是他鄙視其他人,凡事親力親為,你說他渾身是鐵打得多少釘兒?

然後平常在公司只會講“公司一家親”給你發個衛生紙很慷慨,但是你做出來業績給他要提成,他給你說一家人說何必分那麼清。

你會跟著他幹?

所以韓信後來回憶在他帳下的經歷就說“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這是何等的屈辱。

不會用人,身為領導就打造不出團隊,考核不兌現,就會留不住人才。

這就註定了項羽不可能成功。

其次項羽這個人非常短視。

平定天下他竟然要回老家,所謂“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在自己鄉親面前炫耀,這見識水平就是一個鄉巴佬,虧他還是貴族出身。所以有人就說他“沐猴而冠”不過是一個猴子戴上了帽子而已。

第三項羽這個人非常殘暴,動不動搞屠城,這也決定了他得不了人心。

楚義帝熊心為什麼派劉邦去打咸陽,不派項羽,就因為他殘暴。後來項羽遷怒義帝把他給殺了。

其實關於項羽的缺點已經探討過不知多少遍了,讀史記從許多細小的地方就能看出來,例如鴻門宴,劉邦這裡有個告密者曹無傷,項羽這裡有個告密者是項伯。

曹無傷告訴項羽劉邦這個人不地道,想要稱王,項羽就想弄死他,結果鴻門宴被劉邦一通哭訴,項羽選擇了原諒,還說:“這都是你那兒曹無傷說的”。劉邦回去就殺了曹無傷。

項伯呢,劉邦至始至終沒有透漏他的任何消息,保護得好好的。

看看這個情況,如果你穿越到那個時代,你會跟著誰幹呢?


錦翼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是天下共主,比諸侯還要高一級。想要稱帝必須有強大的軍事、政治、文化基礎。要不然妄自稱帝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曹操三分天下有其二,也沒有稱帝。朱元璋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皆是處於這方面的考慮。項羽當不上皇帝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形式所致。滅掉暴秦的是六國,而項羽不過是楚國的將軍,他上面還有楚懷王。雖然他殺掉了楚懷王,也只能和六國平起平坐。重新實行分封制是六國的共識,即使後來經歷了楚漢爭霸,劉邦成為了天下共主,也只能相互妥協。實行半分封、半郡縣制。可見項羽當時稱帝的阻力有多大。

從細節推測,項羽或許根本就不想稱帝。焚燒阿房宮,屠殺秦朝王室,可見項羽對秦朝是全盤否定的。而郡縣制是秦朝的創新,項羽當然不會贊成。總之,當時不具備稱帝的環境,並且項羽也沒有太強的稱帝慾望。

其次,項羽並不具有一個政治家的戰略眼光。當他滅掉強秦,謀士建議他據餚涵之固,定都咸陽以成就千年基業時。他卻以“富貴不回故鄉如錦衣夜行”而拒絕,而是回到了老家彭城。試想一下,哪一個中原王朝是定都彭城的。項羽分到的地方看似不錯,卻是四戰之地,易攻難守。項羽還有一個致命弱點,不願意賞賜有功之臣。大家九死一生的追隨你,不就是為了有一天能夠攀龍附鳳嗎。而且項羽喜歡屠城,不得民心。這些都是為帥者的大忌。韓信曾建議劉邦:“與項羽反其道而行之”,由此也可以看出項羽只是匹夫之勇。

第三,劉邦的存在。雖然劉邦的力量較弱,但他麾下有張良、蕭何、韓信等人中龍鳳。更重要的劉邦善於籠絡人心。當蒯通勸降韓信時,韓信動情的說:“漢王對我言聽計從,我怎能忍心叛之”。而且劉邦佔據天府之國漢中,進可攻退可守。鴻門宴上范增就預料到:“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偏偏項羽又犯了婦人之仁。

經過四年的楚漢之爭,軍事上,韓信平定了北方,幾乎佔據了所有的戰略要地。其他諸侯王的實力大大削弱。政治上,劉邦寬厚仁慈,深得民心。文化上,劉邦同時保留分封和郡縣。溫水煮青蛙式的慢慢剷除異姓王,顯示出極高的政治謀略。所以劉邦能夠當上皇帝,而項羽不能。


素顏歷史


以項羽的實力,是有機會當上皇帝的,但他為什麼只是“西楚霸王”,而沒有登上皇帝寶座呢?君山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項羽名義上是楚懷王的臣子

在反秦戰爭中,項羽的叔父項梁聽從謀士范增的建議,吸取陳勝吳廣失敗的經驗教訓,立前戰國時代楚懷王的孫子為王,仍然稱為楚懷王。因此,項梁、項羽叔侄在名義上是楚懷王的臣子。在秦國滅亡後,項羽雖然已成為諸路義軍的實際領袖,但仍尊楚懷王為義帝,自己稱“西楚霸王”,在名份上仍是臣子。


第二,項羽的政治思想守舊,仍迷戀於春秋戰國的霸主思維

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以郡縣制代替諸侯制。作為戰國時代楚國貴族之後的項羽,在政治思想上仍停留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水平,沒有看到郡縣制代替諸侯制的歷史必然性。他仍迷戀於春秋戰國時代的霸業,自恃擁有超強的武力,自以為可以重現齊桓、晉文之霸業,並沒有想建立一個類似秦那樣的中央集權政府。

第三,項羽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實現統一

在反秦戰爭中,各路義軍紛起,六國紛紛復國,項羽只是諸路義軍推出的“盟主”,並不具備國家元首的身份。在分封十八諸侯後,中國大地實際上是分裂為十幾個小國,並沒有實現真正的統一。加上分封諸侯過程中的諸多不公因素,為內戰的爆發埋下伏筆。隨著田橫率先佔領三齊,舉起反項羽的旗幟後,漢王劉邦乘機兵出三秦,全國再度陷入大混戰之中。以楚漢戰爭為主體的內戰爆發後,項羽始終沒法打敗劉邦,兵鋒不能跨過關西,加上其他諸侯的叛反,實際能控制的地盤並不大,更不可能當上皇帝了。


君山話史


跟一個路人說漢高祖劉邦,知道的估計十有五六,要是跟他談西楚霸王項羽,估計十有八九。才女李清照曾做詩云:“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那一刻,她肯定特別想嫁給一個像項羽一樣的男人。說明中國人的內心裡也是有英雄主義的,而且會不斷地給他美化!我們很多人看過霸王別姬這出戏,項王悲情做詩: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末路的虞姬和項羽先後自刎而死,留下一匹孤馬,消失在夕陽中。


不管英雄也好,悲劇也好,事實是項羽這個人有著致命的情商缺陷,這種情商的形成是一個歷史的產物,也是其自身生長環境的產物。項羽的時代,是列國征戰、殺戮頻仍的時代,是英雄輩出、撒血拋顱的時代,即使有短暫的秦統一,也未能掩滅那些六國貴族遺胄的爭雄之心。項羽見到秦始皇視察隊伍,便表露了定取而代之的想法!這樣的時代,強者有立足之地,弱者無藏身之所!項羽混跡江湖,應該深有體會。再加上其本就身材魁梧,力拔山河,打起架來應該從來沒有輸過!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養成了不把別人放在眼裡的性格!

回到提問中,為什麼項羽沒能當上皇帝?情商的缺陷讓他在稱霸之路上屢犯錯誤!簡單來說:

其一,認不清形勢

秦滅六國是大勢所趨,六國之敗,各有教訓,項羽汲取了嗎?沒有!平民起義,秦朝速亡,那麼強大的秦軍為何潰不成軍,項羽汲取教訓了嗎?沒有!與人爭霸,貴在人才,可他的盲目自信和傲慢,使得陳平韓信這樣的人才白白流失,反而幫助了對手劉邦。一朝稱霸,應該消滅異己,加上集權,迅速掌握秦遺留下來的體制和財富,展開國家建設,但項羽卻熱衷於稱霸,大封諸侯,沉寂於淫威的享受之中!可以這麼說,項羽的心中壓根兒就沒有想當帝王的想法,他應該是精神活在六國時期的巨嬰!


其二,抓不住機會

要說他完全情商不夠吧,他還有著名的背水一戰。要說夠吧,卻錯過了殺劉邦的最佳時機。該有主見的時候沒主見,該聽意見的時候又不進,典型一鍋粥思維!韓信評價項羽:“項王喑噁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我們可以說項羽是性情中人,但絕對不是成事之人!


項羽,只能稱霸,不會為帝!


人文與教育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首詩是在四面楚歌的被劉邦的漢軍圍在垓下的時候,西楚霸王項羽自吟的一首詩。

說到西楚霸王項羽,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了吧。霸王舉鼎更是成為一個壯舉的故事,被記載史冊。霸王別姬,霸王和虞姬的愛情故事更是成為一段佳話,流芳百世。

項羽,楚國人,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年少的時候不喜歡讀書,就喜歡武功,不過,他的武功過人,可以稱的上鶴立雞群。項羽身高八尺,身體強壯,虎背熊腰,能舉起大鼎。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後,項羽和叔父項梁也在吳中帶領八千精兵起義了,還找了名士范增做謀士,實力也不斷增強。後來在與秦軍的戰鬥中,他還打了一場“破釜沉舟”的以少勝多的鉅鹿之戰,名聲大噪,引起一時轟動。他後來自立西楚霸王。

自立西楚霸王后的項羽可以說是最高領導了,他這時後也能當皇帝了,但他沒當,接著他又打敗其他的勢力,在當時,他可以說是天下第一了,可是,他還沒有那當皇帝。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他的兒子也當了幾年皇帝,但是,都沒當長。因此,項羽認為,當皇帝是有風險的,時間長不了,於是,他沒稱帝。

第二、他認為當皇帝太累,還得操勞國計民生,不自在。

第三、他是個性格灑脫,豪邁爽快之人,不想受到束縛。

第四、他從小就不愛讀書,對行政文件更是一竅不通,懶得理會。










今朝述史


當時有個名義上的皇帝,那就是義帝熊心。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各地反秦人士紛紛響應,楚將項燕的後代項梁和項羽也組織起隊伍來反秦,在陳勝死後,需要重新樹立起反秦的旗幟,此時七十歲的謀士范增建議項梁立楚後以從人望,項梁就找到了楚王的後代當時正在牧羊的熊心,是為楚懷王,項梁死後。楚懷王一面派宋義和項羽帶領軍隊北上救趙,一面讓劉邦帶領隊伍向西入攻打秦朝的首都咸陽。兩路大軍都取得了勝利,在項羽入關後,自恃功高並且實力強大,繞過楚懷王,自封西楚霸王,並且分封各路諸侯,此時項羽還是楚懷王臣子的身份,自己是王了,所以給楚懷王上了個尊號叫義帝。效仿春秋五霸故事。


其實此時項羽還是可以當上皇帝的,只是他犯了兩個比較大的錯誤。

一是入秦關後,有人曾勸項羽留在關中地區,因為這個地方是形勝之地,易守難攻,秦國正是憑藉此地崛起並且滅六國統一華夏,可是項羽沒有聽,覺得功成而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想回家鄉去,這就錯過了可以稱帝的地理優勢。後來劉邦要從蜀漢出來向東攻打項羽,正是先還定三秦,關中這塊根據地在楚漢戰爭中給了劉邦很大幫助。在劉邦滅掉項羽後,本打算定都洛陽,在婁敬,張良的建議下,定都長安,後雖有異姓王和劉氏諸王的反叛,西漢皇帝終能平叛和當初定都長安也有很大的關係。

二是項羽本來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是在尊封了楚懷王義帝后,項羽並沒有用好這張牌,而是怨恨楚懷王當時沒讓他去向西攻打咸陽,謀殺了義帝,讓劉邦等各路諸侯反楚有了藉口,更為劉邦稱帝掃除了障礙。


項羽的剛愎自用害了他,功業止於西楚霸王。


雄觀歷史


我認為有幾個原因,如果認識不足,希望各位賢良可以補充,

1、項羽出身貴族,自身有一股傲視群雄的姿態,看不起劉邦,太把自己的身份當回事,這就決定了他跟底層老百姓距離有點遠了,而劉邦正好相反,相比在這一點劉邦到哪都得到了老百姓擁護,項羽卻因為屠殺成性得到的是拼死抵抗。

2、項羽本身沒有打算得到天下,從秦朝滅亡,項羽分封各路反王,自封霸王,意思是統領格局諸王,同時將自己手下很多人遣散,而這部分人被遣散後很大一部分投靠了劉邦,此時項羽沒打算打天下,只是想謹守彭城,自己楚國原有的國土,說白了有膽量但是,沒有野心,而劉邦卻在招兵買馬。

3、從性格上,項羽容易動怒,因為性格的特點被劉邦牽著鼻子走,作為一個統一天下的政客,項羽的性格當然即便統一天下最終也是守不住,

4、項羽太過於重禮儀禮節,這樣的長大,在國與國之間是不太適合的,聯繫集團與集團之間的是利益,聯繫人與人之間的是友誼,項羽沒有明白這一點,還在遵循周禮,還在跟劉邦講交情,還在相信劉邦會守信用,不太合適,試想下自己守信用,而劉邦背信棄義的例子還少嗎,所以他不做一個邦國領袖,這樣也是對邦國不利的


獵鷹0221


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僅二十四歲,他的叔父項梁,祖父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殺。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項羽年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項羽說:“學書只不過名姓而已,學劍一人敵,不足學,要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項羽兵法,項羽非常高興,明白了叔父的意思,又不肯全意去學。項梁曾經在櫟陽殺了人,於是請蘄獄掾曹咎書說情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項梁殺人,與項羽避仇於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每次吳中有大徭役及喪事,項梁常為主辦,常以兵法部教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羽俱觀。羽說,“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說:“毋妄言,族矣!”項梁從此看重項羽,項羽身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吳中子弟都敬畏項羽。

太史公說:我聽過周生說:“項羽是舜的後代,怎麼會殘暴呢?秦施暴政,失去天下,陳勝首起兵,天下豪傑蜂擁而起,相繼起兵,不可勝數。然而項羽運籌帷幄,乘勢起兵隴西,歷經三年,率領五路諸侯滅秦,分裂天下,封為王侯,號“西楚霸王”,雖最終沒能一統天下,近古以來很少有。然而項羽背棄關中,分封楚地,放逐義帝而自立,王侯怨怒,眾叛親離,危難矣。而又驕傲輕敵,居功殺伐,優柔寡斷不聽范增之言,稱霸於天下,欲以武夫之力征服天下,僅五年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悟而不自責,愚也,死時仍曰:“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荒謬!


美文史詩


之前天子都是稱王,死後才被追封為帝,秦始皇覺得自己很牛,要自創一個超越前古的稱號,來標榜自己的功績,於是自稱“皇帝”,項羽也覺得自己很牛,要自創一個稱號,就是“霸王”了,假如劉邦戰敗,項羽統治中國,說不定以後的皇帝都會叫“霸王”了。這一點從司馬遷的史記中可以得到證實,司馬遷為項羽撰“本紀”,然而只有皇帝和天子級別的王才有資格撰寫“本紀”,普通的王,比如戰國七雄的國王和韓信的齊王以後劉邦的子孫等人被封的王只能跟公侯一個級別,稱為“世家”,再次一點的就是“傳”了。司馬遷寫項羽本紀就是認為項羽這個“霸王”跟皇帝、天子一個級別的了。事實上項羽號令諸王也的確是天下共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