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古裝電視劇中太監手裡都要拿一個拂塵?

今天陽光好


在道教文化中,拂塵是經常出現的伴手之物,有時甚至是重要的武器。這是道教文化的特殊之處,因為道士清修需要靜坐不動,所以需要驅趕蚊蟲。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拂塵已經不再是道士的專屬之物。拂塵,常用麈尾製成。麈,即為鹿科動物麋鹿和駝鹿的統稱。因其尾有闢塵功效,所以人們拿它來做拂塵。如今在電影、電視劇、戲曲中仍然見到扮演太監手執這種拂塵的道具。那麼太監為什麼要常常拿著一個拂塵呢?這要從拂塵的歷史講起。



拂塵是古代清談家喜愛之物,在兩晉時期,名士們在高談闊論時常常喜歡揮之以助談興。竹林七賢王戎的弟弟王衍常常拿著拂塵與人論談。麈尾本來是很低賤之物,可是一經君子之手,它立刻就令人敬畏。自魏晉名士何晏、王弼、夏侯玄首開玄學之風后,清談家截取麈尾用作手拂,喜執麈而談,以彰風雅,蓋有領袖群倫,引導流輩之義。



除此之外,拂塵的另一個作用是驅趕擾人的蚊蠅,因為魏晉名士與人交談,動輒半天,免不了受蚊蟲騷擾,“竹林七賢”名稱的得來正是因為七人喜歡到竹林雅談,此地正為蚊蟲孳生之地,所以此時使用拂塵,兼具風度與實用。



上述拂塵的功用也在太監群體中得到運用。太監的拂塵也有兩大作用,第一種作用自然是與他們的工作性質分不開,在偌大的皇宮之中,太監的存在就是替著自己的主子做粗活累活,而他們的拂塵,主要就是用來打掃皇宮中各處灰塵所用的。尤其是跟在皇帝身邊的太監,皇帝走到哪裡,太監就要用拂塵把皇帝要坐的凳子掃乾淨了才讓皇帝坐。第二中作用,也就是太監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地位低下,心嚮往之魏晉名流的風度,所以後來這拂塵就成為了一些大太監權勢的象徵。

許滿貴撰:《魏晉名士執麈尾 超軼絕塵冠群倫 ——“麈尾”與“拂塵”辯考微探》,《探索發現》,2011年。

戴珞撰:《奇門兵器拂塵的文化價值與發展現狀研究》,《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歷史研習社


據記載,太監工作時並不拿拂塵。之所以後人會有這種印象,大概因為明清太監年老了會由道觀收留,而道士是拿拂塵的。為何是道士?因為佛教規定性功能不全的“黃門”不能受戒當和尚,即使太監隱瞞身份剃度了,也是假和尚,不合法的。道教就沒這個講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