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太行門戶石家莊:五行山,有寺宇兮 於江畔,而飛檐

太行山 又名五行山。中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聳於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間。北起北京西山,南達豫北黃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綿延400餘公里,為山西東部、東南部與河北、河南兩省的天然界山。

石家莊市的舊稱。早期的石家莊村創建於明朝初年,直到清代晚期還是獲鹿縣(今鹿泉區)下的一個小村莊。

1902年,法國和比利時修建的京漢鐵路設立一個站點,以相距不遠的振頭鎮命名,稱為振頭站。1907年正太鐵路通車,正太鐵路為了避免在滹沱河上建橋,在石家莊和京漢鐵路連接,將正太鐵路起點由正定改為石家莊,石家莊成為兩條鐵路的交匯點,並逐漸成為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

1925年經北洋政府臨時執政批准,設立石門市。取名之因是將石家莊、休門兩村各取一字,以符名實。1947年11月12日,解放軍攻克石門及其周邊所有縣城,在石門市建立了第一個以城市為中心的人民政權。1947年12月26日,石門市人民政府發佈通知,將石門市更名為石家莊市。

70年滄桑過去,回到“解放”那個時空原點,解放軍浩浩蕩蕩開進石門。面對的卻是國民黨留下的一個爛攤子:廢墟焦土,經濟崩潰,民生凋敝……

從“石門” 到“石家莊”

1947年12月26日,石家莊市政府正式下發通知:“石門市即日起改為石家莊市。”那麼,石門緣何而來?又為何改為石家莊呢?

石家莊市志記載:1903年和1907年,京漢鐵路和正太鐵路先後在石家莊村村東建站,火車站周邊日漸繁華。1925年,直隸省醞釀試行市自治制。石家莊、休門、東北慄村、西北慄村的紳士開會,於4月1日開始籌備自治。當年6月24日,由中華民國臨時執政簽署命令,批准施行市自治制,“石家市”以“石家莊為其區域”。按規定,施行市自治制的城市人口須在1萬以上,石家莊人口尚未達到,於是將鐵路以東休門、慄村合併在內,人口達3萬多人。因為休門是一個大村,不同意合併後以石家莊為名,經多方協商,取石家莊和休門各一個字,稱“石門市”。同年8月29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批准“將直隸省石(家)莊、休門兩市合併,更名為石門市,以符名實”。石門之稱始於此。

1928年,“市自治制”被廢除,石門建市工作擱淺。1937年9月14日,日本侵略軍轟炸石門。10月10日,石門淪陷。1938年1月15日,組建了偽石門市政公署籌備處。1939年10月7日,經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批准,正式設立石門市。日本投降後,國民黨統治時期,仍稱之為石門市。

1947年11月12日,石門市解放。12月26日,經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批准,將石門市改稱石家莊市。不過此後一段時期內,石家莊和石門兩個名字一度仍並用。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後,石家莊市改為省轄市。為改變這種混亂現象,石家莊市政府向河北省政府遞交《為呈請批准本市名稱仍為石家莊由》的函,省政府回函:“秘字第十號呈悉,你市仍用石家莊名稱,並已告各有關部門知照。”從此,石家莊市的名字才正式統一下來。

石家莊是中國最大的醫藥工業基地和重要的紡織基地之一,是國家確認的首批生物產業基地,也是河北省的工業大市。國家投巨資在石家莊市建設大型棉紡織廠、製藥廠,奠定了石家莊工業的基礎。在中國省會城市中石家莊市工業企業平均規模最大,華北製藥集團等6家企業進入中國500強。改革開放以來,石家莊工業在調整中發展,在發展中調整,結構不斷優化,基本形成以醫藥、紡織、化工、機械、電子、食品、輕工、建材工業為主的工業經濟體系。國家工信部發布按照醫藥工業企業的資產總額、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三項主要指標對2146家企業進行排名,石家莊的華北製藥、石藥集團、神威藥業、石家莊四藥、以嶺藥業五家制藥企業再度躋身2013年醫藥工業百強榜。

石家莊的中山路和中華大街沿線是石家莊傳統的商業發達區域。石家莊中軸線的中山路素有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之稱。南三條有“南有北義烏,北有南三條”之稱的南三條市場,地處石家莊市中心商業繁華區,新華集貿中心等均進入中國十大集貿市場範圍,南三條、新華集貿中心連續多年躋身於中國十大集貿市場,商品輻射中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是華北、東北、西北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由於石家莊區位及交通所處地位,從而是中國北方極其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