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怎麼評價孫中山之子孫科?

柯是我




孫科存在感確實很低,站在孫中山肩膀上的孫科幾乎只繼承了父親留下的光芒,這光芒不僅讓別人感到扎眼,甚至是他自己也有這感覺。在孫中山的光芒裡,他的存在總會被人刻意遺忘。

孫科生於1891年,孫中山逝世於1925年,當時的孫科已經34歲。

廖仲愷生於1877年,孫中山逝世時,廖仲愷48歲。

胡漢民生於1879年,孫中山逝世時,胡漢民46歲。

汪精衛生於1883年,孫中山逝世時,汪精衛42歲。

蔣介石生於1887年,孫中山逝世時,蔣介石38歲。

在孫中山逝世後,政治資本最足的便是廖仲愷、胡漢民以及汪精衛,因為他們起步較早,當時最有資格繼承孫中山位置的也是他們三人。但是,在廖仲愷被暗殺後,胡漢民也被牽連,被迫退出繼承人的競爭,此事的最大受益者看似是汪精衛,實則是蔣介石,從沒資格到拿到資格證書,這步是最難走的。孫科只比蔣介石小四歲,又是太子爺,卻幾乎沒有得到父親的政治遺產,他的能力也許比曾經的袁克定更加不堪。

因為父親是孫中山,所以他是驕傲的,也因為父親是孫中山,所以他又是自卑的。



孫中山的存在,既是孫科的政治資本,也是孫科的政治負擔。

孫科這人說到底是沒什麼能力的,孫中山培養汪精衛,培養蔣介石,可是對於孫科,孫中山確實很不看好。這點孫中山與袁世凱還是很相似的,袁世凱知道袁克定能力不行,所以在稱帝失敗後立刻將袁克定從政治漩渦里拉出來,孫中山則選擇近乎放養的方式。雖然說孫中山不會提出讓人照顧孫科之類的要求,可是誰敢怠慢?我不喜歡說什麼“如果孫科不是孫中山的兒子,誰知道他是誰”的話,因為出生背景也是他的實力,這是他的政治資本,他為什麼不用?難道換了你,你不用?

孫科的出生背景雖然讓他“不勞而獲”地擁有了雄厚的政治資本,但是他的政治資本有多雄,他的政治負擔便會有多厚。在人們看來,在孫中山的光環下,孫科做得好是理所應當,做得不好說明他是廢物。蔣介石便曾在日記裡鄙視過孫科:“孫科之性行卑劣貪婪,寡廉鮮恥,令人痛心疾首。以總理如此偉大之人格,而生有如此不肖之子,殊所不 解。”



孫科最大的問題是他沒有確定自己的政治立場,他本不該成為政治投機者,可是他偏偏成了政治投機者。

1917年,孫科學成回國後直接進大元帥府當秘書,這擺明了是孫中山在給孫科開後門,1921年已經當上了廣州市長。當時的蔣介石因為遭到排擠正在上海“度假”,孫科的先天優勢,蔣介石永遠比不上孫科,說蔣介石不妒忌孫科是假的。但是蔣介石很快得到了孫中山的信任,1924年開始以不可阻擋的氣勢崛起。可是幾年後的孫科,仍然還是廣州市長。

孫科恨過蔣介石,也捧過蔣介石。

1931年蔣介石軟禁胡漢民,不僅引發了“廬山刺蔣”事件,也引起了國民黨內部的反對之聲,蔣介石迫於形勢不得不釋放胡漢民並宣佈下野。然後在反蔣勢力的支持下,孫科另組國民政府,但是國民黨的財政被蔣介石控制的,結果孫科的國民政府很快倒臺,孫科不得不辭職。孫科曾聯合汪精衛對付蔣介石,而且曾經還聯合汪精衛清共,最後又翻臉不認人想踩汪精衛幾腳。

孫科在與蔣介石的角逐中失敗以後,開始轉換策略,試圖與蔣介石合作。孫科甚至曾經鼓吹過立憲制度去討蔣介石的關心,但是蔣介石要的獨裁,不是沒有實權的立憲,最後是孫科的熱臉貼上了蔣介石的冷屁股。

後來,孫科又想到利用蘇聯和共產黨去扼制蔣介石。孫中山生前費心盡力促成國共合作,但是被蔣介石以“四一二事件”破壞,孫科腦袋裡也裝著反共思想,否則當初也不會陪汪精衛清共。但是因為和蔣介石鬥爭的屢屢失敗,讓孫科終於意識到了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敵人。在這點上,同樣是屢屢敗給蔣介石的汪精衛比孫科轉變得更徹底,直接找日本人合作去了。在抗戰勝利後,孫科又跟著蔣介石攻打解放區,然後在蔣介石的支持下與李宗仁爭奪副總統職位,最後敗給李宗仁。1949年以後,蔣介石敗退臺灣,孫科輾轉到了美國,1962年在美國接受臺灣記者採訪時,竟然又開始厚著臉皮捧蔣介石的臭腳,蔣介石高興了才讓他回臺灣任職,年逾古稀的他仍然對政治不死心。

1973年孫科病逝後,蔣介石看在孫中山的面子上,為了顧全已故國父的面子,才捏著鼻子誇孫科為“革命元勳,器量恢宏,才識遠大”。蔣介石日記裡的評價才是蔣介石對孫科最真實的評價。

所有人都認為孫中山和孫科是“虎父犬子”,孫科的能力支撐不了他的的野心,他不善鑽營,偏偏喜愛鑽營,他想成為父親那樣的人,卻終究成不了。孫科終生受著父親孫中山的餘蔭和庇護,否則早被民國的政治漩渦攪碎了。廖仲愷倒下了,胡漢民倒下了,汪精衛倒下了,那些被蔣介石當成對手的人成片成片倒下了,孫科為什麼還能站著?因為他是孫中山的兒子,也因為蔣介石看不上他!


寧糊塗


先說結論:孫科是一個個人能力比較平庸,但因是孫中山之子,仍在民國後期發揮一定歷史作用的歷史人物,主要勢力在立法院系統,多次反蔣後又附蔣,政治主張多變,熱衷於憲政。主要因其父為孫中山而得以取得國民黨高位,但政治資本主要也僅此而已。

孫科是國民黨反蔣三巨頭之一,

(另外二人為胡漢民、汪精衛)。但實力最弱,附蔣後,主要勢力為立法院系統。

孫科為孫中山長子,早年在父親兼人生導師的孫中山的教導下,參加革命,喜愛讀書,從擔任廣州市長起不斷提升政治能力。孫中山逝世後,政治上反對蔣介石,屢次對蔣拆臺。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下臺時期,組成孫科政府,但因政治資源不足,不能支撐,在蔣介石的指示下,各地不上交財款,爆發財政危機,僅一月便垮臺。後蔣介石以立法院院長一職收其入營壘,孫科此後主要經營立法院,為其勢力的活動舞臺。

孫科的突出政治傾向是反對蔣介石獨裁,推崇民主憲政,但因受個人能力與政治聲望所限,對此推動作用甚微。1948年,“副總統”選舉中,在蔣介石的極力支持下,仍敗於李宗仁。

孫科總評庸常,遠不能與其父孫中山相比,得登高位,明顯受其父名聲所益。(雖然孫中山並沒有對其特意偏袒,但實際上明顯受益於父名)但孫科並非紈絝子弟,不蓄私財,喜愛讀書。算的上是一個能力平常但亦有優點的政客。


孫科雖然能力不強,但並非無權力慾望,也曾想過獲取國民黨大權,但實力太弱。班底只有一批立法院的政客,且無人掌握強大的政治資源。既不像蔣介石掌握軍隊,也不像胡漢民一樣有崇高威望與資歷,也不像汪精衛擁有較強的政治勢力。孫科熱衷憲政,多次要求儘快結束訓政,曾經打算在憲政時,將蔣介石推為虛位總統,而自掌實權。推出的中華民國1946憲法中,總統權力極小,基本虛位,但蔣介石的部下讓國會推出一條授權,要求緊急時刻賦予總統全權,當時正打仗,自然是緊急時刻,孫科的計劃破產了。


如何評價國民黨將領鄭洞國:https://www.wukong.com/user/?uid=72213258261


南宮鋼鐵


在那個大浪淘沙的革命年代,拼爹是沒前途的,全靠自己的“本事”說話。

論信仰

蔣介石在保定軍校讀預科的時候,日本教員指著一個土塊說:“這上邊有四萬萬個細菌,就像中國人一樣。”

蔣介石一聽,怒髮衝冠,衝上講臺把土塊砸個稀爛,並對日本教員說:“我看像8000萬日本人。”

讀完軍校後後,想到俄國時刻想要侵吞蒙古,就在日記本里寫道:“常欲提一旅之眾,以平蒙為立業之基也。”

這種對國家的熱愛、民族精神的信仰、人格氣質上的果敢,他有嗎?



論軍事

袁世凱以“小站練兵”起家,經過十六年的發展,終於藉助清政府的力量培養起“北洋六鎮”。手裡有這支部隊,才能在辛亥革命後左右中國局勢。

蔣介石出任“黃埔軍校”校長,從此培養起自己的嫡系部隊。以黃埔學生出任各級軍官,牢牢掌握了一支忠於自己的黃埔系軍隊。

張作霖出生做為草根,從小沒吃沒喝,不得已當了土匪。藉助投靠官府組建“保安隊”的機會,吞併其他勢力,終於成為名震天下的“東北王”。

這種拉隊伍、建派系的組隊能力,他有嗎?



論政治

曾國藩在平定“太平天國”後,與恭親王努力推動“洋務運動”。派留美學童、開設工廠、引進專家,給中國的工業化建設開啟了大門。

李鴻章在接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後,努力建設海軍,拉出了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師。雖然最後全軍覆沒。

張之洞在“湖廣總督”任期上,開辦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開設報紙、推進革新,將湖北建設成為一顆明珠。

這種開眼看世界、努力建設地方、撫慰天下的能力、政績,他有嗎?即便他當過廣州市長、行政院長,也沒什麼政績。



論經濟

袁世凱的經濟資源,是北洋系的工廠、企業,再不濟還有外國貸款。所以他有能力發動戰爭、整頓工商業。

蔣介石的經濟資源,有江浙財閥,還有長江出海口這個“黃金海岸”。當時的中國關稅,百分之七十都在蔣介石手裡。

他呢,只有立法院的幾個政客而已。



在那個大浪淘沙的年代,他原本是不應該有那麼高的地位的。只不過有一個好父親,才在歷史上寫下一筆。

能力不夠、地位夠高,能夠善始善終的退休、終老,已經燒高香了。

還能奢求什麼呢?


溫乎


孫科,又叫孫連生,是國父孫中山唯一的兒子。孫中山建立了中華民國,徹底終結了兩千年封建帝制,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都說虎父無犬子,而孫科又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呢?

一、飽讀詩書的青少年

孫科自幼隨祖母移居美國夏威夷的檀香山,並在檀香山讀中學時,雖然孫中山先生畢生在為革命勞碌奔波,但對於自己唯一的兒子,他不僅充當著一個父親的角色,更是兒子孫科的人生與革命導師的角色。

孫中山經常與兒子通信,勉勵他要多讀書,並且經常給他寄各種書籍,有中國的線裝書,英文名著等。孫科亦不負所望,學習成績優異,他檀香山中學畢業後,又獲得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文學士,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哥倫比亞大學榮譽法學博士。

二、仕途波折的青壯年

孫科喜歡讀書,而且他的文筆也非常不錯。1907年,剛剛才16歲的孫科就在檀香山加入了同盟會,並且擔任《自由新報》、《大聲週刊》的編輯,這讓孫中山感到欣慰。

十年後孫科學成回國,在廣州擔任大元帥府秘書。在隨後的三年時間裡,孫科又擔任非常國會參議院秘書兼廣州時報編輯。在這期間,他撰寫了《都市規劃論》、《廣告心理學概論》兩書,並且積極從事譯述的工作,得到父親的好評。

可是在革命問題上,孫中山從來沒有對孫科給予特別的照顧,對於廖仲愷的舉薦還有過阻擾,後來在胡漢民的勸說下才於1921年同意孫科任廣州市首任市長。

從此,孫科正式開始了仕途生涯,他隨後又兩次出任廣州市市長。又曾任考試院、行政院、立法院三院院長。這在中華民國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然而,孫科的政治立場卻搖擺不定。1931年,孫科聯合汪精衛成立廣州國民政府與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對抗,但是由於財政危機上臺不到一個月就辭職了。1932年,孫科改任立法院院長,鼓響實行立憲制度,但遭蔣介石的冷遇。在隨後的很長時間內,他仍堅持自己的理想。

但是到了1946年下半年,隨著國內政治環境的急劇變化,孫科卻改變了自己原來的立場,停止革新宣傳,轉而支持蔣介石的政策。

1947年孫科官至國民政府副主席,並與李宗仁競選副總統,可惜的是最終落選了。在此期間,孫科再度出任行政院院長,由於國內政治形勢的變化,孫科以尋求“光榮的和平”為思想方針,與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逼蔣介石下野,當蔣介石有意“引退”時,孫科卻採取了觀望的態度,最終蔣介石在多方壓力下於1949年1月21日宣佈“引退”。

隨後,孫科與桂系圍繞什麼樣的“和平”展開較量,由於各懷私心,加上桂系的攻擊和蔣介石的反對,孫科孤掌難鳴,於同年3月8日辭職,終結了仕途生涯。

三、清貧淡泊的老年

孫科是一個清官,他久居高位卻兩袖清風,以至於連出國的盤纏都要賣了房子才能湊足。

他辭職後,於1951年到了法國,後來又到了美國,因為身體健康問題,夫妻倆便與次子同住在美國。

在美國生活的十多年裡,他們沒有任何固定的收入,僅依靠兒女接濟小額款項,省吃儉用,一切自己動手,自己種菜,自己烹飪灑掃,生活異常清苦。但是,孫科卻能甘於淡泊,以讀書為樂,精神生活富足。

到了1965年,孫科卻應蔣介石之約由美國回到臺灣,任中華民國總統府高級諮議、考試院院長,1967年出任東吳大學董事長。1973年因心臟病病逝於臺北,終年82歲。

縱觀孫科的一生,他雖貴為名人之後,卻沒有非常突出的政績,也缺少父親的雄圖大略,但他不是紈絝子弟、公子哥一類的人物,也不是平庸無能、依靠父親名聲混日子的人。

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負,也提出過立憲的政治主張,並大力抨擊蔣介石的獨裁,但是他始終沒有形成一個能對決策產生決定性影響的政治勢力,而且經常採取妥協的態度與蔣介石合作,這是因為受到了當時的社會環境和他所處的地位所制約,最重要的是他本身的性格造成的。

孫科沒有堅定的意志,性格有些憂柔寡斷,以至於做事一波三折前後矛盾。

普天之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成為人中龍鳳,孫中山也一樣,他以自身修養、生活素養做引導和表率,希望兒子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孫科遺傳了父親好讀書的個性,卻沒有遺傳父親的經天緯地之材。

世上的英雄畢竟只是少數,大多數人都只是一個平凡人,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擺脫平庸的生活。因此,對於孫科我們應該以一顆平常心看待。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孫科是國父孫中山的兒子,不過和其他國民黨政要相比,孫科的知名度並不是很高,如果不是因為他是孫中山的兒子,或許很多人都不會認識他。實際上,在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孫科在很多方面還是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的。

1891年,孫科出生在廣東香山,1895年,孫科和祖母、母親以及妹妹到了檀香山,在其伯父孫眉的農場待了四年,1901年,孫科赴美求學,從1901年到1917年,孫科先後在美國加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讀書,1917年,孫科回國。回國後,孫科歷任政府要職,先後擔任過廣州市市長、國民政府交通部長、考試院副院長、立法院院長、國民政府副主席。

孫科一生的貢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孫科對抗戰做出了重要貢獻,而其對抗中奉獻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在戰時為爭取蘇聯的支持和援助做出了巨大貢獻。孫科是國民黨內的親蘇派,在20世紀30年底,孫科是國民黨內部最早主張對蘇和解的人物之一,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孫科主動會見了蘇聯駐華代表鮑格莫洛夫,會見的時候,孫科明確表示自己和馮玉祥一樣,主張與蘇聯改善關係,同時他還批評了蔣介石的對蘇政策。因此,孫科得到了蘇聯方面的認可,而因為孫科的立法院院長的身份,蘇聯方面也積極調整了對華政策,所以後來蘇聯航空隊來華支援中國人民抗戰,孫科有很大的功勞。

其二:孫科對於國民政府時期的民生建設也有不小的功勞。孫科主張民生建設從發展鐵路開始,實際上這是繼承了他父親孫中山的遺志。1928年,孫科在擔任鐵道部部長的時候曾經提出了50年內建設10萬英里鐵路的計劃。在鐵路建設的過程中,孫科還為鐵路建設籌措了大量資金,包括爭取外資,發行公債等方式。

其三、孫科在擔任國民政府立法院長期間還為民國法治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因為孫科在美國期間曾經系統學習過“羅馬法”、“英美法”等西方經典法律,所以對於中國的法治建設他有一個系統的藍圖和規劃。

1948年南京國民政府行憲後,孫科在蔣介石的支持下參選副總統,不過最終輸給了李宗仁。其後孫科曾經擔任過行政院院長,1949年3月,孫科辭去了行政院長,其後赴歐洲遊歷,先後到過法國、西班牙等地,1952年孫科定居美國加州,1965年孫科回到臺灣,此後一直到1973年病故,孫科的最後幾年都在臺灣度過。


青年史學家


孫科,又名孫哲生,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人,孫科是孫中山先生與元配夫人盧慕貞所生,也是孫中山先生唯一的兒子。
(孫中山先生一家,中間即是孫科)

1895年,年僅4歲的孫科隨其母親盧慕貞離開老家前往夏威夷檀香山居住。

孫科在檀香山接受了小學、中學教育,後考入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並獲得學士學位,之後又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碩士。

跌宕起伏的一生

(青年時期的孫科)

在其父親孫中山的影響下,1907年,年僅16歲的孫科便加入孫中山先生創辦的同盟會;

1917年結束完美國學習之後的孫科回到中國廣州,開始擔任廣州大元帥府秘書;

孫科於1921年任廣州第一任市長,其後孫科一共三次擔任廣州市長;

1926年,孫科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1928年與胡漢民起草《中國國民黨的訓政大綱》;

1931年,孫科任行政院院長,後因財政危機自己主動請辭;

1932年,孫科就任中華民國立法院院長;

1938年,孫科作為中華民國特使與蘇聯談判,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以爭取蘇聯援助中國抗日戰爭;

1945年出任國民政府副主席;1948年與李宗仁競選副總統失敗;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後,孫科亦同蔣介石赴臺;

因島內政治原因,孫科於1952年離開臺灣遠走美國;

1965年,孫科由美國返回臺灣,擔任中華民國總統高級諮議兼臺灣考試院院長;

1965年,出任國立東吳大學董事長;

1973年,孫科因心臟病病逝於臺北。

———————————————————
(晚年孫科)


評價

身為孫中山先生的獨子,孫科自幼接受正規的西方教育,其學識比較淵博。但在感情上,孫科比較風流。除正室之外,還經常「金屋藏嬌」,孫科一生共有3位夫人,共育有2子4女。


處在20世紀上半葉的孫科其個人命運也同整個時代、整個民族緊密相連,尤其是作為孫中山先生唯一的兒子,孫科的命運更是宦海沉浮,潮起潮落。

孫科在青年時期很早就參加了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很早就成為同盟會的骨幹之一,很早就成為孫中山的得力助手,機要秘書。

孫科為人比較謹慎低調,相較於其他國民黨元老,這一點也註定了其在政治舞臺上並沒有太大的作為!

孫中山去世之後,面對國內軍閥混戰,“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民國初年亂局;在以蔣介石、汪精衛各自為政,培植自己的親信勢力,互相打壓異己的情況下。孫科並沒有屬於自己的武裝勢力,他只能是任人擺佈,中立於兩者。

縱觀孫科一生,套用中國古人的一句話就是「生於帝王家,卻沒帝王命」。


小司馬說


孫科,近代歷史上難得的“忠孝兩全”之人。

孫科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長子,也是他唯一的兒子。這一獨特身份深深影響了孫科的人生歷程。孫科1891年10月20日生於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母親為孫中山原配盧慕貞。1910年不滿二十歲的孫科就已經加入同盟會,追隨父親參加革命。1917年,孫科攜妻兒離開美國回到廣州,協助孫中山開展護法啊運動,並三次擔任廣州市長,為護法運動、北伐運動籌集款項,為革命軍建立了堅實的大本營。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孫科歷任政府要職——考試院副院長、行政院院長、立法院院長等等。任職期間,孫科積極推動國民政府各項行政條規建設,尤其是為立法工作投入了大量工作。1949年3月,孫科寓居香港,後又避居美國。1966年,年屆75歲的孫科重回臺灣,並擔任“考試院院長”,推動臺灣地區人才選拔制度的改革。1973年9月13日下午,孫科病逝於臺北榮民總醫院,享年83歲。縱觀孫科一生,對於國民黨、“中華民國”,無疑一直是有著拳拳赤子之情的。這可以算的上他的“忠”了。

而孫科的“孝”就體現在他的中山陵的建設維護、以及宣揚孫中山思想上了。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孫科遵其遺囑,積極籌劃在南京紫金山建設陵墓。1929年中山陵主體工程完成後,親力親為參加奉安大典,將孫中山遺體迎還南京。其後,他又在寧為父守陵,並參與陵園管理。1933年3月12日,孫科在南京總理陵園創立中山文化教育館,推動孫中山思想的宣傳和研究,並設立獎學金獎勵各高校學業優秀的學生,促進了民國時期的文化建設。

縱觀整個近代史,有太多的大人物,因為“國”難以盡孝,或者又對“盡忠”難以從一而終。像孫科這樣“忠孝兩全”的人物實在少見。


老照片


孫科(1891-1973年),孫中山的獨子,早年跟著孫中山參加革命,本來是可以成為頂級大腕人物,但混著混著成了二、三線人物了,他沒有孫中山那樣雄才大略,更沒有豐功偉績,但也不是平庸之輩,更不是靠著父親名聲混日子的人。

在抗戰期間,孫科是中俄交流協會的會長,在對蘇聯的事務上,他扮演著很多角色。

孫科小時候很聰明,成績優秀8年的課程他接連跳級4年就唸完了,1910年19歲的孫科就加入了同盟會,有人說是孫中山刻意安排將來繼承事業做準備,但是從革命勝利到就任大總統後,孫中山並沒有很明顯去扶植孫科,反而在1915年孫中山和孫科的矛盾積怨不小,因為這一年50歲的孫中山娶了23歲的宋慶齡,比宋慶齡還要大1歲的孫科沒有參加婚禮,現在從孫中山和孫科公開的往來書信中,全是孫中山拉攏孫科的言語。

在抗戰期間,孫科是中俄交流協會的會長,在對蘇聯的事務上,他扮演著很多角色。

1917年孫科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碩士畢業,回國後在廣州政府從事文秘工作,3年後孫科已經坐上了廣州市政廳廳長的位置,後來時任廣東省長的胡漢民推舉孫科任廣州市市長,這事業剛剛起步孫科沒多久,1925年孫中山去世了。後來蔣介石通過東征和北伐迅速崛起,在南京國民政府孫科先後擔任財政部長、建設部長、鐵道部長等職務。

1949年蔣介石從成都飛往臺灣時,並沒有通知孫科。從蔣介石的日記裡看出:蔣認為孫科是扶不起的阿斗,思想忽左忽右,私生活又有問題。

但孫科與蔣介石的關係忽近忽遠,有時甚至反目成仇。孫科對蔣介石獨裁的統治非常不滿,但又不想國民黨內部分裂,始終努力維持著相互合作,1931年因為政見不同,蔣介石軟禁了胡漢民,而胡與孫的關係非常密切,孫科聽到消息後暴跳,立馬南下廣州組織人馬準備反蔣,但坐船時因沉船事件差點招來殺身之禍,至今不知幕後主使是誰。

孫科除夫人陳淑英外,與一位叫藍妮女子生活13年之久,生一女兒叫孫穗芬;還與一位叫嚴靄娟的女子,生一女兒孫穗芳。

918事變爆發後,全國一致對外,蔣孫矛盾暫緩,此時孫科已經擔任立法院長,準備起草新憲法時蔣介石以戰時體制為由拒絕了,後來孫科極力促成中俄友好關係,希望能得到蘇聯的軍事和經濟援助。1947年國民政府改組,蔣介石任總統,孫科競選副總統時敗給了李宗仁,只能繼續擔任行政院長,蔣介石下野後,孫科也飛到香港暫居,由於對自己前途無法預料,1950年他選擇遠離中國攜家人去往歐洲和美國。

1965年在臺北機場,孫科夫婦受到蔣經國率2000多人的熱烈歡迎。

後來長期居住在美國,此期間和臺灣沒有任何往來,蔣介石也不關心他,由於孫科沒在美國置辦任何家業,到了美國後生活很清苦,直到1962年孫科夫人陳淑英70大壽時收到蔣介石的邀請函,1965年孫科夫婦來到了臺灣受到熱烈歡迎,同年在紀念孫中山誕辰100週年講話上,孫科表示全力用戶蔣介石,1966年任臺灣考試院院長,此時74歲的孫科非常滿意,1973年孫科逝世於臺北。


圖文繪歷史


總體來說孫科乃一介書生,政治幼稚,年少時公子哥脾氣,年老時迴歸正常人。

一,運氣不錯,雖生逢亂世,以其國父獨子出身,竟能得一生平安,並有善終,應該感謝蔣介石。孫科遇到蔣介石,是他的福氣,之前如此反對蔣,之後還是要靠蔣安度晚年。

二,並不瞭解中國國情。孫科是孫中山的長子,也是獨子。1891年生人,4歲時孫科便隨祖母移居美國夏威夷的檀香山,一直到1917年回國。所以,孫科從小就在美國接受教育,與父親接觸機會也很少,對中國的實際情況並不瞭解。

三,缺少政治智慧。回國後,由於父親的特殊關係,缺少底層歷練,一直就浮在上層,始終沒有建立自己的政治勢力和嫡系人馬,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孫中山並沒有將他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來培養,孫中山很清楚當時國內、國民黨內的鬥爭激烈,年輕的孫科絕對沒有能力控制局面,如果強行將他放到領袖的位置上,其實是害了他。事實上,孫科的確缺少政治智慧,跟國民黨的多名元老關係並不融洽,還和胡漢民發生過激烈衝突。

四,喜歡讀書。應該是受家庭影響,孫科自幼喜愛讀書,讀書的習慣保持終生,即便晚年在美國生活困難的幾年,也絲毫沒有改變他對讀書的嗜好,其也因為讀書一生受益匪淺。孫科1928年兼職做過交通大學校長,並有所成就,開創學校歷史上人才鼎盛的“黃金時代”,如果他一直做大學校長,也許能更有所作為。


沅汰




評價孫科,應該有多個視角。

用胡漢民的話說就是: “因為他是孫中山先生之子,所以有革命脾氣;因為他在國外長大,所以有洋人脾氣;因為他是獨子,所以有少爺脾氣。他有時只發一種脾氣,有時兩種同發,有時三種一起發。”

再來看蔣介石對孫科的看法:孫科之性行卑劣貪婪,寡廉鮮恥,令人痛心疾首。以總理如此偉大之人格,而生有如此不肖之子,殊所不 解。”簡直就是阿斗,總理的不肖子孫,總在關鍵時候誤黨誤國。


當然孫科作為一個從小在國外長大的人,對國內的政治局勢不太瞭解,一生獨以喜歡讀書為人熟知::“孫科能在大洋彼岸一旖旎小鎮以讀書為樂,實屬國民黨政要顯貴中的鳳毛麟角。說這是有惠於其父孫中山好讀書的遺傳個性,恐怕還不如說是受益於孫中山早歲對他循循善誘,力促其勤學苦讀的一片苦心,更為準確得當。”



作為孫中山的長子,孫中山對他一直是比較器重,為他選擇哥倫比亞大學法學,一直攻取到博士學位。在長期的鬥爭過程中,孫科一直陪在孫中山身邊擔任秘書一職,方便隨時培養提攜他,讓他認識一下週邊的大人物。

1921年起,孫科更是獨立辦事,擔任廣州市第一任市長。

上邊曾寫過蔣介石對孫科的看法,評價如此之低,都是因為孫科長期與蔣介石關係不合所致。

1931年孫科擔任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看到孫中山的嫡系胡漢民被蔣介石囚禁,就馬上辭職,和汪精衛等人一起在廣州成立了中華民國南京政府。

孫科在報紙上發表文章,指責蔣介石為“專制魔王”、“怙惡不悛的反革命”、“最鮮明的反革命東西”、“過街老鼠”,號召全國人民“急撲殺之”。

各省軍閥紛紛響應,最終蔣介石不得不通電下野。

在新成立的政府中,孫科擔任內閣總理,但剛過了兩個月,孫科就發現管理一個政府實在是太困難了,才發現蔣介石的不容易。

1932年元旦剛過,孫科實在受不了了,只能親自請蔣介石出山。在以蔣介石為首的政府中,反對蔣介石的人推舉孫科為行政院長,但蔣介石一心想把孫科趕出局,指示宋子文辭職,把國庫的現金基本提光。這樣一來孫科的行政院長就不好當了,只有辭職。



1945年,被蔣介石壓制多年的孫科,認為當前的中國的局勢要以穩定為主,對領國蘇聯要求和,對中共以壓制為主,以軍事為輔。這些建議被蔣介石認為“誣衊政府,與中共合作,以俄人為後盾,意圖奪取國府主席”。

孫科負氣出走上海,再不願回重慶。當時全國譁然,紛紛宣揚國民黨內部大佬不團結,內部爭權奪利嚴重。

蔣介石為了爭取更多的黨內支持,派出自己的秘書吳鐵城去接孫科回重慶,但孫科表示堅決不回。

這時吳鐵城用計把孫科騙回了重慶,本來是說孫科可以坐飛機到處去,孫科上了飛機,飛機卻改變了航向,去了重慶。

但到了重慶的孫科,卻對蔣介石不理不踩,蔣介石就直接把孫科掛在那個地方,同樣不理不踩。



解放戰爭快要結束時,孫科先去了香港,後來想去臺灣,卻被蔣介石制止。不好在明面上反對他來臺灣,於是就指示保密局毛人鳳去辦這件事。

於是在香港就出現一個女子出面告發孫科與他有關係,要求孫科出錢。這場官司打了很久,最終孫科雖然勝出,卻導致他在香港滯留太久。如果去臺灣的話,臺灣新組建的政府中已沒有他的位置。

孫科沒有辦法,只好去了美國。孫科縱有萬般不是,但有一點,就是這個人不貪,因此身上也沒有什麼錢。

到了美國後,孫科一家生活一直很清貧。和陳立夫陳果夫兄弟差不多,陳家兄弟為國民黨整黨不力背鍋後,也來到了美國,以養雞為生。

一直到了1962年,孫科不得不向蔣介石低頭,公開表示蔣介石是國民黨的英明領導,希望到臺灣去看看,盡一點綿薄之力。蔣介石看到後,為了團結孫中山的嫡系老派人才,同意孫科來臺灣。

1965年10月29日,孫科飛到臺灣,在臺北松山機場受到了蔣經國及2000餘人的熱烈歡迎。第二天孫科親自到高雄蔣介石的官邸拜謁。賓主雙方共同回顧了多年以來在國父孫中山的旗幟共同的革命經歷,對當前的臺灣國際局勢交流了看法,並展望了未來的美好前景和合作空間。

1966年,孫科出任“考試院”院長,得以再列“黨國”要人之列。1973年8月26日,孫科因病去世,蔣介石深為悲慟,特頒治喪令,稱孫科為“革命元勳,器量恢宏,才識遠大,力行三民主義,學術造詣淵深”。

大概是死人不會說話的原因,也許是為了給孫中山面子,在孫科死後,蔣介石終於給孫科了高度評價,與蔣介石日記 中記錄的截然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