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日本的“薙刀”是怎样一种武器,为何会成为女性和僧兵的常用武器?

芦方文


薙刀是一种长柄武器,柄长为三尺到六尺,也就是90—180公分,一般称柄长超过100公分的为大薙刀。刃长约为一尺到两尺,30—60公分,刀刃较宽,有一定弧度。

薙刀柄一般用㭴木等材料制成,因为是木柄,所以横扫挥击还可,若是用力下劈,刀柄很容易折断。但若是集团作战,是没有机会给足轻横扫挥击的,所以最常用的方法是刺击。也因为它并不适用于集团作战,所以渐渐被矛、枪、长卷等武器替代。

但它并非没有优点。薙刀最大的优点,就是长而重量轻,若熟悉武道,在单打独斗中,女子和体弱的僧人也可运用自如,保护自己,所以渐渐成为僧兵和武家女性常用的武器。当然,僧人们有更强有力的宝藏院流枪术之后,薙刀就纯粹成为女性的武器了。

薙刀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并不清楚,按时间和使用范围来推测,可能是奈良时代的遣唐僧人将中华武僧习练的刀法带回了日本,也带回了武器形制。薙刀的模本,可能是中国的朴刀或眉尖刀。

使用薙刀的名人,有这么两位。一位是跟随源义经的武僧武蔵坊弁庆,另一位是立花宗茂的妻子立花誾千代。发动庆长之役时,丰臣秀吉要求大名们送家人来肥前名护屋城作为人质,立花誾千代貌美,知道此去难免被色猴子惦记,就和侍女手持大薙刀,腰插胁差前去参见,有力地保护了自己。

江户时代,薙刀术成为武家女子必修的武术课程,后来更成为日本九大武道之一。


锻彰趣义


薙音替,这个字儿很少见,根据字典的解释,这个字的意思类似于割草,换句话说,这个字儿跟农业劳动有很大关系,而薙刀也跟不少兵器类似,都是从农具中演变而成的。

从薙刀的历史看,其最早是寺院僧人的自卫武器,日本的佛教流派跟中国不太一样,有很强攻击性,在战乱时代,僧人们要想保卫寺庙,是不能指望官府的,只能靠自己,棍棒面对有兵器的敌人基本无用,这个时候,从农具转化来的薙刀就成为最佳选择。

其后,薙刀被应用于战场上,但在战国时代,单打独斗的作战方式已经落后,薙刀被长枪所取代。江户时代,大概是出于禁武的考虑,薙刀被禁止使用,毕竟,只有武士阶层才能使用兵器,一般的农民和城市市民没资格,如果他们能够随手拿到兵器,这对任何统治者都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薙刀最终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允许武家女子练习薙刀术,一方面,武家女子打仗的时候也要上阵,另一方面,也算是一种修行,这里得说一句了,虽然日本不像朝鲜那样受到中国儒家更多的影响,但在保存传统文化方面,日本在东亚地区明显做的更好,很多日本传统文化都能找到儒家的影子。

如今,薙刀术在日本有了很多流派,还有全国性的规范比赛,朋友们如果有兴趣,可以看最近的一部新电影《薙刀社青春日记》


深远防务观察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薙刀是日本的传统武器,起源可追溯至远久前的平安时代。它和女人没半毛钱关系,倒是僧兵确实会使用。

薙刀类似于中国的朴刀或者眉尖刀,下面是长木柄,前段是锋利的弯刀。

这是一种长兵器,远比武士刀甚至太刀要长,以往是步兵对付骑兵的武器。

薙刀属于特种武器,在战场并不常见。

主要如果远距离作战,完全可以使用更为有效和廉价的长矛,没必要打造这种长刀。

相反,僧人们在乱世多用这种薙刀,也是在寺庙的墙上砍杀入侵的敌人而已,也是很特殊的。

实际上,战场上的步兵的长柄刀具本来就很少见。这主要是长柄道具不容易训练,也不容易使用。它们的挥砍往往需要很大力量,战场上一旦砍空基本就性命难保,不实用。

薙刀主要用来对付骑兵,但随着火绳枪的普及,骑兵已经不需要薙刀来对付。而在战场上实战,薙刀华而不实,造价高昂,没有这个必要。

所以战国时期开始,薙刀就逐步被淘汰了。

至于所谓女人用刀。

对不起,古代的日本女人只有在家生孩子和照顾孩子的权力,绝对不需要练武的,更不可能用刀。

武士的老婆最多配有一把匕首短刀,这是防止被俘后遭受强奸用来自杀的。

所谓薙刀是日本女人的武器,都是影视作品的胡咧咧。


萨沙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约400字,阅读需2分)


“薙(tì)刀”是日本的一种长柄武器,如果仅从名字上说,发音类似今天的“剃刀”。不过这两者还是差别挺大的。

剃刀

薙刀

日本的这种薙刀,刀刃长约一尺,有长柄,刀刃锋利修长,可砍可刺。

在明朝东南倭患之时,日本浪人所用之武器里面,薙刀就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这种刀也被称为“倭刀”,因为轻便好用,杀伤力强,还被明朝仿做。

但是这种武器还是有缺点,就是刀刃太薄,容易折断,只能用来中远距离横扫,刺都比较困难。所以逐渐被长枪这种武器替代。

说起薙刀,就会有人说它与日本僧人与日本女人的关系。

薙刀与日本僧人的关系,与日本奈良的两个寺院——比叡山延暦寺与兴福寺的僧人有关。日本的寺院都有僧兵,不同于我国的僧人用棍,日本的僧兵多用薙刀这种武器。上述两个寺院一度僧兵众多,动辄数千人的“薙刀大队”,让人们深深记住了挥舞薙刀的日本僧人。

而薙刀与日本女人也有一段不解之缘,因为薙刀木柄铁刃,整体质量较轻,适合力量弱的女子使用,因此也就成为日本女性常用的武器之一。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薙刀

是日本古代的一种长柄武器,其刀幅较宽,刀刃部分有很大弧度,平时以刀鞘收藏。


普通薙刀刃长30~60cm,柄长90~180cm。

大薙刀刃长通常超过90cm。

薙刀体长而重量轻,刀刃短且細,攻击方式以中远距离斩扫为主,适合女性或力量不足者使用,缺点是杀伤力不足,不能下劈,会很容易折断。


薙刀的来源

有两种说法,一是从镰仓时代的手鉾改造而来(如下图)


第二种说法,是奈良时代的遣唐僧人将中国禅宗寺院习武使用的朴刀带回日本,经过发展,根据倭人体型改造为两种轻量版朴刀,一为薙刀,一为长卷(如下图)


薙刀在战争中的使用

在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日本的僧兵所装备的刀多为薙刀。薙刀在源平合战中被广泛使用,这是薙刀使用的鼎盛时期。

进入镰仓时代以后,武士们使用太刀,而足轻使用的武器多为薙刀。

此后的南北朝时期,相继出现了矛、枪、长卷等武器,薙刀的使用开始逐渐减少。

战国时代,由于战争模式由武士个战转变成足轻集团战,长枪开始变成主要武器,薙刀逐渐退出战争的历史舞台。

江户时期,因规定苗字带刀转为僧人和妇女平民的武具。江户时代武家的妇女必须学习薙刀术。

(注:苗字带刀是指称苗字(名字)和佩刀,是武士的特权,部分御用商人也有称苗字或允许佩刀者)


如图:武士家眷在练习薙刀(江户时代末期,浮世绘师歌川国芳作)


明治维新以后,薙刀术又被列为日本的九种武道之一。如下图:明治44年高校运动会上的女子薙刀术表演


最后说一下中国的大刀

个人理解问题中的大刀是指的中国古代长柄刀,宋代的《武经总要》中介绍了七种属于长柄刀的刀具,如棹刀、屈刀、偃月刀、戟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等。

中国长柄刀的分工比较明确,如偃月刀较沉重,主要用于军事训练或宫廷仪仗等。

从精专角度来看,中国长柄刀是优于薙刀的。




万里长空夜未央


日本女性以嫁给武士为妻为荣誉,还要从日本第一美女静御前开始,她是日本三大美女之首,传说她美的可以感动上天,有一年日本大旱,静御前因为太美,感动了天地,求来了雨,(颜值高都可以把人感动哭了……)所以被日本天皇封为第一美女。她和源义经的爱情故事,深深的影响了日本后世女性的爱情观。


(静御前的饰演者)



静御前的爱情,日本认为和中国的“霸王别姬”有些相似(你们也配和霸王虞姬相提并论?日本有个游戏人物静御前,被指模仿的好像是关公的刀,具体忘了,有知道的告诉一下,谢谢),所以日本女人的梦想爱情就是可以嫁给武士。

嫁给武士是第一步,作为武士的妻子,武士打了胜仗回来,会把敌人的人头砍下来,教给妻子,由妻子给首级化妆。(内心是有多强大,日本果然从古至今都是bian tai,卡哇伊的女人不是这个样子吧……)然后作为战利品展示起来。画面太美,不放了。



(日本女子右手扇子左手刀)

当然,如果丈夫不幸战死,她必须要拿着刀,和打到家门口的敌人决一死战,而薙(ti)刀是日本武家女子必修的武术,它重量不沉,刀柄很长,而且薙刀术对于持刀者的力量早死不高,原本这种武术就比较简洁,没有那么多招式,往往几招过后就能分出胜负,所以对女性来说十分合适。



对于日本僧兵用薙刀,是为了护寺,江户时代,有段时间不允许使用大薙刀,但是来自于各个传统的武术流派以及各座山寺中的护寺僧人,为了延续大薙刀术的传承,在流派武术练习时仍会使用木制的大薙刀,而木制武具是不受限制的。


风云一点通


武士刀和武士道是日本的特色文化,脚上塔拉着人字拖,腰间插着胁差,双手高举打刀的日本武士形象深入人心,但是作为武士代名词的武士刀,却并不是某种刀的名称,确切来说武士刀是武士使用的所有刀的统称,就像中国的唐刀一样,都只是统称,并没有这种刀具。

各类武士刀的刀条

武士刀包括:太刀、薙刀、胁差、打刀等,与大家的传统印象不同,最常见的打刀其历史并不久远,是最年轻的武士刀,成熟于日本战国末期和江户时代。

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迫切需要一种能和西方骑士文化相对应的本土文化形象,至此携带打刀和胁差的武士形象才被推举出来。

武士形象

打刀最初定位是武士的替代武器,当手中的弓箭、长枪、薙刀、太刀等长柄武器损毁、掉落以后或者身处狭窄战场时,武士才会使用打刀。

战争画面

日本武士在战场上使用最多的就是薙刀、长枪之类的 ,今天我就来说一说日本的特色武士刀——薙刀。

日本武士形象

手持薙刀的僧兵

薙刀 'tì dao' ,是日本长柄武器的一种,也可以写成眉尖刀,其刀柄长,刀幅宽,有很大弧度。

薙刀标准刀刃长一尺(约30 ~ 60厘米),但三尺(约90厘米)长的刃也有,在刀身的中段有短血槽,配有刀鞘,刀刃弧度大的一般称为薙刀,弧度小的称为长卷,但长卷刀身和柄的长度比例大约是1:1,刺击功能强于一般薙刀。

长卷

配有刀鞘的薙刀

通常,薙刀柄长3尺六尺(约90 ~ 180厘米),柄杆多用木制或者竹制,少有铁制。长约七尺(约2.1米)的薙刀被称为“大薙刀”,日本甚至还有3.6米长的超大型薙刀,不得不说日本人对巨型武器具有特殊情感,估计是想缺啥补啥(笑)。

身高抱歉的日本武士

薙刀自日本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大都为寺院僧兵使用,用以守护寺院。后来从镰仓时代末到室町时代逐渐成为了战场上的主要武器,出场率和使用率比打刀高很多。在应仁之乱也就是日本战国时代时,由于薙刀刀刃太短太细,整把刀太轻,攻击手法以中远距离斩扫为主,刺击功能弱,不适合密集型战斗,而被枪替代了,但也在战场上还是有很高的使用率,日本的僧兵尤其喜欢使用。

江户幕府建立后,大规模的野战基本绝迹,有一段时间幕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禁止日本的武士携带薙刀,但薙刀却并没有因此绝技,反而作为女性的防护武器而广泛存在,是武家女子必修的武术,日本至今仍然有人研习。

武家女子,姬武士

知识整理不易,加个关注吧!


夏虫欲饮冰


薙刀,是日本的一种长柄刀,其形状类似于中国的眉间刀。

标准的薙刀是刀刃长一尺(约30 ~ 60厘米),杆长3尺—6尺(约90 ~ 180厘米)。但三尺(约90厘米)长的刀也有,柄顶端是七尺(约2.1米),这种薙刀被称为大薙刀。

薙刀这种样式的武器在镰仓幕府时代特别盛行,其作用最早是用来对付骑兵的,日本人还有专门的薙刀武艺。薙刀在武士中也有使用,规模并不小。事实上武士使用的兵器种类很多,有打刀、太刀、薙刀、长枪、十字戟、鬼金棒和弓箭。只不过和僧侣相比,薙刀在寺院的标识度要更高。

所谓“一寸长,一寸强”,这个道理日本人也是懂得的,相对于日本武士,僧侣的护甲要差很多,因此对于长兵器的依赖就更深。在日本的禅修中,也有类似于少林寺的武宗修行。在个人博弈中,很多僧侣也拥有高超的薙刀博弈技巧,而且在单兵作战中,薙刀的杀伤力却是要强过日本的长枪。

但凡是都有个兴衰交替,在应仁之乱的时候,因为不适合密集型战斗,而被枪替代。

在这之后,江户幕府严格的提出了禁止对大薙刀的使用。不过对于较小的薙刀,武士家庭依然有人使用,而且特别的演化出了“武家的女子必修的武术”。之所以薙刀也会受到女人的青睐,还是因为薙刀较为轻便,而且价格便宜,易于保养。在大正至战后为止,新薙刀术作为女性的武道,被称为“新しいなぎなた”现代作为比赛项目也很兴盛。


火器工坊


看到日本的“薙刀”(ti dao),我最先联想到的是中国的朴刀,但是很显然,薙刀远比朴刀更加轻便,我第一次看到薙刀是在日本女子薙刀比武的比赛上,当然并不是为了看比赛,之后又在一些日剧中有见到薙刀,我也一度以为这种武器是女子专用的,直到后来了解武士刀时,顺便了解薙刀才知道,薙刀主要是女子,僧侣使用的,当然并不禁止男性和武士使用薙刀(武士在江户时代,曾经被短暂禁止使用过薙刀)。

薙刀如果简单点翻译,可以直接理解为长刀,这是一种日本非常古老的武器,不像朴刀是通过安装私造的,薙刀就是一个整体,最早是出现在日本的奈良时代(对应咱们的唐朝年间),一个长木柄上连接着一柄30-60公分的弯刀,薙刀刀柄较长,刀幅比较宽,整个刀身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弧度,但是大小长短并不固定,根据环境,使用目的略微做些调整。

薙刀看上去非常的轻便,可能有人就会觉得这种武器比较容易上手,普通人使用来防身问题不大,但是要充分发挥出薙刀的杀伤力却比较困难,一般的冷兵器都会刻意增加一定分量,日本的武士刀还比较锋利,挥动起来惯性大,就很容易杀伤对手,但是薙刀用劈,威力远不如武士刀,通常是用来刺杀敌人,所以刀柄长攻击范围大,但是一旦敌人身手非常敏捷,会些刀法,攻击被格挡下来,那么就会给使用薙刀的人造成致命的杀伤。

日本的武士可以归在步兵内,单兵作战,但是在战争的过程中,骑兵在属性上是直接克制着步兵的,一个武士刀法在精湛,面对骑兵的冲击也是非常危险的,在一些时期,武士的地位还行,有一两个随从也很正常,在这个情况下,薙刀就用在了武士的随从手上,刀柄比较长,当遭遇骑兵或是敌人突袭的时候,薙刀刺出去,可以隔开和敌人的距离,或是对敌人的冲击进行一定的缓冲。

但是薙刀的问题也是比较明显的,当战争规模稍微大一些时,由于薙刀的长度,如果挥舞开,虽然能威慑敌人,但是也会伤到己方,而这时枪也加入战争,基本上就可以取代薙刀的位子,所以薙刀也就被逐渐的替换下来,但是当时时局并不稳定,像寺院这些半私产性质的场所也是需要守护的,另外一些研习武学的世家,因为薙刀比较轻巧,也成为了这一类家庭的女性,研习防身武器的最佳选择,也正因为如此,之后的日本出现了女子薙刀这种武术流派,并且到现在仍然有很多日本女性学习“薙刀术”。


玄坤文史


薙刀,这把武器我曾经在历史书上面看到过,而且感觉这把武器很奇怪,原因就在于这把武器。如果说真的在日本社会的话,完全就没有市场,因为日本有日本刀,这个东西是近战专用武器,如果在远距离进攻的话,还有弓箭甚至那个时候有火枪,这种情况下,这把武器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

然后件事自然而然的就聊到了日本第一美女,额……(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最后跟大家解释说这把刀实际上是当时日本女人专用的一种刀,这把刀,而且还被当地的寺院大量使用。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事实上,这把刀并不容易进行作战,因为刀的全身都是由木柄制造而成,只有在尖端插有一个有些许长度的刀片,这把武器奇怪的地方便在于此,长刃的刀片,长长的木柄,看起来是专门为了追求一寸长一寸强的这种作战理念,但是事实上,长柄武器,作战的时候,由于短柄武器拥有更小的力矩,长柄的武器,再挥砍下去的时候可能只能砍一下,但是短柄的武器可以砍两下,三下,更何况长柄的武器,为了能够对抗短柄的武器,可以说能够做到势大力沉的,或者是做成长抢那种刁钻的,钻别人漏洞,尽量把自己的正面面积减小,然后顺着缝隙捅到要害让的那种方式,这种武器很显然很长的刀刃就是用来对拼的,但是拼不过那些短武器,尤其是日本刀,全身都是钢打造的,你对拼的话说不定先折的就是你的木柄,并且这把刀由于他是挥舞着砍下来的,很容易找到它的轨迹,只要是先看到他的轨迹,你就可以做出相应的规避,然后武士刀一近身,你直接game over。

所以,如果说你是一个正式的战士或者是专门用来杀敌的士兵的话,你是不会装备这种武器的。这种武器太脆了,或者说华而不实,但是如果说用到女人身上,这一点可以说得通了。

我们都知道,男人跟女人之间身体上是有很大差异的,尤其是在身体的某些机能上面,比如说手腕的力量,你见过有几个女人掰腕子能掰的过男人的。那都是女汉子,这个特例,咱暂且不提,大部分女人手腕力量是比不过男人的,武士道这种专门的武器,由于它刀柄比较短,所以在挥砍的时候对于手腕的控制是特别重要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手腕力量不够,你使用武士刀的时候,挥砍起来是特别慢的,或者是动作十分僵硬,与此同时,由于武士刀是纯钢轧制的,所以它的刀刃特别重,没有天生的底子在那里摆着,你挥舞武士刀没过一会儿的功夫,你就感觉累得气喘吁吁了。

但是回到上述的这把武器薙刀,这把刀对于手腕的力量要求比较低,由于它是长柄的,所以他挥舞起来的时候只需要依靠它本身较长的木柄,这是力矩,挥舞的人只需要通过这些力矩就可以用很小的力,力矩乘以力,是我们初中物理的时候学到了一个简单公式,这样的话,对于手腕的要求就不需要太高,并且由于整把刀,他全身大部分都是木头,所以重量相比较于武士刀而言,反而比较轻。

并且相比较于复杂的武士刀的挥舞方法,薙刀他挥舞起来的时候更加方便,至少一个未经训练的妇女,或者说从小到大没有经过什么正统训练的人,稍微上手就可以使用,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只要刀刃对准水平方向来回切就行了,这对于还有其他复杂任务的日本妇女而言,这个使用方式已经足够了,一寸长,一寸强,并且整拔刀使用的时候更加考验的是身体的协调性,所以对于女性来讲,这把刀堪称完美,能够用的动,而且比较适合女性的特点,女性吗?天生身体协调性就比男性要强一些。

当然,日本僧侣为什么会用这个东西,这一点原因我没有确切的说法,止不过自己猜测一下,是因为日本的僧侣,他们面对那些闹事的人的时候呢,经常并不是说要把对手给杀死,而是把别人给驱赶出去就行了,所以这把刀由于他下面有很长的木柄,因此将木柄直接对准外来客,把他们赶出去就行了。如果说你真的想要闹事,直接把后面的刀给亮出来。来,是不是闹事儿,咱们就别说其他有的没的啦,直接拼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