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猛將如雲謀臣如雨 成吉思汗用人之道

在成吉思汗的文臣武將中,既有貴族儒士,也有牧民奴隸;既有親手栽培的將帥,也有敵方的勇士。知人善任、以誠相待是他用人的基點。

賢才是國家之瑰寶,事業之中堅和骨幹,關乎國運盛衰興亡。元太祖成吉思汗不僅以赫赫戰功彪炳史冊,他的善於用人之道也一直被後世稱道。他採用知人善任、恪守誠信、愛惜人才的策略,以誠信責人,更以誠信律己,唯才是舉、不分貴賤,使得他麾下聚集著眾多能臣、勇士,出現“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場景,為其日後大業奠定基礎。

猛將如雲謀臣如雨 成吉思汗用人之道


成吉思汗,名鐵木真,史書稱其“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元史•太祖紀》)。他曾擊敗金國、臣服西夏、消滅西遼,為日後建立大一統的元朝,結束中原五百多年割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吉思汗和他的繼承者還以武功橫掃歐亞大陸,以蒙古為中心,建立起由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以及伊利汗國組成的橫跨歐亞大陸的龐大帝國。

南宋使者趙珙,1221年出使大蒙古國,回來後著有《蒙韃備錄》,書中的評價是:“今成吉思皇帝者……。其人英勇果決,有度量,能容眾,敬天地,重信義。”

在成吉思汗的文臣武將中,既有貴族儒士,也有牧民奴隸;既有親手栽培的將帥,也有敵方的勇士。知人善任、以誠相待是他用人的基點。他40多年戎馬生涯所創造的業績,可以說主要靠“虛懷若谷”、“聚才用人”創造的。

猛將如雲謀臣如雨 成吉思汗用人之道​成吉思汗四十多年戎馬生涯所創造的業績,可以說主要靠“聚才用人”創造的。

任人唯賢用人不疑

成吉思汗堅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認為只要可以任用,便推心置腹以誠相待。最突出事例是對耶律楚材的任用。

耶律楚材是遼朝皇室後裔,為金朝官吏。1215年,蒙古鐵騎攻佔金朝燕京時,成吉思汗得知他是“博學多識”的人才,便加以重用。後來事實證明耶律楚材對蒙古政經、文化發展起到重大作用。成吉思汗也自始至終非常信任他。

耶律楚材秉承家族傳統,自幼學習漢籍,精通漢文,年紀輕輕就已“博及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歷、術數及釋老醫卜之說,下筆為文,若宿構著”。

成吉思汗14年,耶律楚材隨成吉思汗西征,常曉以征伐、治國、安民之道,屢立奇功,備受器重。21年,又隨成吉思汗徵西夏,諫言禁止州郡官吏擅自征伐殺戮,使貪暴之風收斂。

成吉思汗對耶律楚材言聽計從,引為心腹。以“烏日圖撒哈拉圖”(美髯公)稱耶律楚材,並稱其為“治國之匠”、“囯之棟樑”。他對繼承人窩闊臺說:“此人天賜我家,爾後軍國庶政,當悉委之。”意思是說,這個人是老天爺賜給我們家的,你以後凡是軍國大事不妨交給他管。

窩闊臺遵照成吉思汗的旨意,提拔耶律楚材為中書令(宰相)。此後,耶律楚材積極恢復文治,逐步實施“以儒治國”的方案。

哲別原名只兒豁阿歹,之前是鐵木真敵族泰亦赤兀惕禿答首領的部屬,是有名的神箭手。在闊亦田戰爭中曾射殺成吉思汗,幾乎命中。

當他歸降的時候,坦承射殺之事,成吉思汗嘉獎他的誠實,認為是可交之人,就把他留在身邊,並將他的名字改為哲別(意為箭鏃)。起初任命他為十夫長領兵作戰,以後又因戰功卓越提拔為百夫長、千夫長,最終做到萬夫長,由昔日仇敵轉而變為衝鋒陷陣的猛將,可看出成吉思汗“任人唯賢”的用人之道。

猛將如雲謀臣如雨 成吉思汗用人之道


唯才是舉不拘一格用人

木華黎是蒙古名將、攻金統帥。他沉毅多謀略。輔佐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戰功卓著,譽稱“四傑”之一。

木華黎原為成吉思汗的堂兄撒察別乞的門戶奴隸,在撒察別乞被處死後歸順成吉思汗,因自己的才智得到成吉思汗的賞識,成為成吉思汗最信任的軍事統帥。

木華黎30年間追隨成吉思汗,無役不從。成吉思汗曾對木華黎說:“國內平定,汝等之力居多。我之與汝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也(《元史。木華黎傳》)。”

成吉思汗元年(公元1206年),木華黎與博爾術被成吉思汗分別命為左、右萬戶。

猛將如雲謀臣如雨 成吉思汗用人之道


知人善任人盡其才

成吉思汗會根據人才的不同,委以不同的職務,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

張榮是歸降的漢族將領,當成吉思汗率蒙古鐵騎徵花剌子模時,“至西域莫蘭河,不能涉。”成吉思汗召見張榮詢問渡河之策,張榮說需要造船,請求以1個月為期,乃督工匠,造船百艘,遂渡河。成吉思汗嘉其能,而賞其功,賜名兀速赤。葵末7月,晉升張榮為鎮國上將軍、炮水手元帥。

伐金期間,成吉思汗每得一位漢人、契丹人或女真降將,他一定要親自召見,詳細詢問金國虛實及取金之策。如金國郭寶玉降後,成吉思汗即召見他,詢問取金之策,寶玉回答道:“中原勢大,不可忽也,西南諸蕃勇悍可用,宜先取之。藉以圖金,必得志焉。”又建議:“建國之初,宜頒新令。”成吉思汗從其言。

關懷屬下賞罰嚴明

成吉思汗不僅窮其一生在招募人才,而且對其麾下人才,關愛有加。

他格外珍重將士的生命,體現在兩條特殊軍規之上。其一,戰場上不得遺棄傷員,否則該小隊的官兵全部處死;其二,如果10人小隊中有一個同伴或更多的人被俘,而其他人不去搶救,那麼該小隊成員全部處死。

如此規定,一方面使士兵同生死共患難,大大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另一方面極大保障士兵的生命。他自己更是率先親力親為,在戰爭中如果有將士受傷,他常常“親付以善藥,留處帳中”。

成吉思汗對別人給予自己的幫助和恩惠牢記在心,在闊亦田戰爭中,成吉思汗受傷後暈迷不醒,是者勒篾用口將他的瘀血一口一口吸吮出來,待半夜成吉思汗醒來後,飢渴難耐,又是者勒篾赤著身子,潛入敵營,偷回一壺馬奶酒為他解渴,從而保住性命。成吉思汗感動於者勒篾對自己的恩情,終生保持著同者勒篾的情誼。

在愛護部下的同時,成吉思汗也重視紀律,言出法隨。他的弟弟別勒古臺無意中將軍事機密洩露給敵人,從而受到停止參加貴族會議“豁裡勒臺”的處分;女婿忽察兒因為違犯軍紀,被罷免職務,降至一般士兵,後來在戰鬥中陣亡。其叔父答裡臺違反成吉思汗不準劫掠的規定,在一次戰爭中私自侵吞戰利品,成吉思汗得知之後當著部眾的面,鞭笞答裡臺,並把他驅逐出帳。

猛將如雲謀臣如雨 成吉思汗用人之道


成吉思汗終生沒有枉殺過一名將士,沒有枉殺過一名功臣。正因成吉思汗對功臣宿將待之以誠,交之以心,使文臣武將們能夠直言不諱、勇往直前而無後顧之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