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不婚、離異、丁克,80後、90後 “獨一代”怎麼了?

不婚、離異、丁克,80後、90後 “獨一代”怎麼了?

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長大成人,紛紛到了談婚論嫁、結婚生子的年齡。CFP

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大多數是在蜜罐裡被捧大的,經歷過嚴重人生挫折的寥寥無幾。他們大多數以自我為中心,成長中沒有吃過苦,思想成熟偏晚,在婚姻選擇上沒有完全的自主意識,想要做到妥協和包容也不太容易。

隨著獨生子女政策的終結,當年的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長大成人,紛紛到了談婚論嫁、結婚生子的年齡。可是父母們卻越發覺得不對勁兒了,眼看著自己的寶貝兒子、女兒即將成為大齡青年,卻還是小孩模樣。這些第一代獨生子女到底是怎麼了?

不婚、離異、丁克,80後、90後 “獨一代”怎麼了?

據統計,中國單身成年人口數量已超過2億。CFP

不婚族:不願被婚姻束縛

近年來人們發現,越來越多達到婚齡的都市男女遲遲沒有跨入婚姻這道門檻,而這群人中又以獨生子女居多。日益增多的“不婚”現象儼然成為一道都市風景,不乏先例。

根據民政部的數據,中國單身成年人口數量超過2億,單身率高居不下,早已成為一大社會問題。對於這些獨生子女來說,從小生活在父母的保護之下,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一旦步入婚姻的殿堂,就意味著生活被完全打亂。

“我一個人過得挺好,我享受這樣的生活,想不通為什麼要結婚。”1980年出生的馬可說起自己的不婚選擇很坦然。他是獨生子,和父母關係良好,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外加朋友不少,戀愛談過幾次,但婚姻對他似乎沒什麼吸引力。馬可拒絕婚姻的理由很簡單:“結婚意味著有另外一個人完全介入你的生活,管束你的行蹤,我好不容易擺脫老媽的控制,何必再給自己找個鐐銬呢?”

今年32歲的萬芳和馬可有著同樣的想法:“婚姻是要負責任的一個法律和倫理關係。我是個害怕負責任的人,或者說是熱愛自由的人,不想被婚姻束縛著。”

“我單身,但不獨身;我有伴侶,但是不結婚。”這種狀態已成為一些獨生子女的首選。廣告公司白領程莉說:“我們有確定的關係,享受浪漫的愛情,可是結婚後就不一定有這麼美好的生活了。”

程莉表示,尚未跨入婚姻,兩人珍惜在一起的生活,彷彿一直在談戀愛,就算吵架了,也會互相承認錯誤。反觀身邊許多雙獨家庭,婚後不僅有瑣碎的家務活要料理,更可怕的是,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事,由於都是獨生子女,都是在父母的庇護下長大,家庭矛盾很難解決。

馬可也表示,婚姻太複雜,幸福的因素完全不像單身生活那麼好控制,既然結婚不一定幸福,而自己目前的狀態也很好,那多一事還不如少一事。尤其是看了幾個同學、同事上演結婚離婚再婚的“荒唐戲”,他更加堅定了不婚的決心。一些大齡獨生子女表示,自己目前過得很好,上班本來就很忙,下班之後的時間可以和朋友吃飯、喝茶、打牌、看電影,也可以享受難得的單身空間,已經沒有慾望、動力和目的認識新的朋友了。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長張侃認為:“如今年輕人多為獨生子女,獨立生活能力較弱,可能對整個婚後生活都有恐懼心理,包括水電、柴米油鹽等。而獨生子女的身份也讓他們溝通協調能力較差,需要更長的磨合期。”他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心理上的變化,“過去的觀念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不結婚就不正常。而現在生活環境變了,觀念開放了,不勉強了,考慮的當然也更多了。”

山西太原舉行“七夕”萬人相親會,吸引不少剩男剩女前來觀望。CFP

不婚、離異、丁克,80後、90後 “獨一代”怎麼了?

空白

離異的獨生子女:

父母干涉成婚姻“第三者”

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草率結婚又輕率離婚的人數近年來持續走高,獨生子女離婚率急劇上升的社會問題,已引起婚姻管理部門和專家的廣泛關注。

廣東省陽江市民政部門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該市近兩年來辦理的3000多對夫妻離婚登記中,80後所佔比例最大,接近四成。在調查涉及的80後離婚案件中,有九成的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以城市人群居多。

民政部門有關工作人員分析,心智欠成熟,缺乏忍讓、寬容和責任感,是造成80後離婚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大部分獨生子女的個性都很強,有的甚至因為拌一次嘴就瓦解一樁婚姻。

洪宇和王瓊的突然離婚在很多親友眼中都是一件難以置信的事。洪宇是一個比較有主見的80後男生,一貫喜歡自己拿主意。2013年,洪宇擅自花了家裡近半的積蓄,買了一輛20多萬元的汽車。想到生意才稍有起色,房子還遠遠未有著落,丈夫就把那麼多錢花在了買車上,王瓊一氣之下就搬去了父母家。“我的本意只是想治治他的壞脾氣。”可沒想到,脾氣執拗的洪宇不吃這一套。僵持了一週後,洪宇給王瓊發了一條短信:“錢我不要了,明天民政局見。”王瓊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就這麼稀裡糊塗地離婚了。“他根本就不在乎我,既然這樣,我再低頭一次又有什麼意義呢?”

關於第一代獨生子女的婚姻,有人說,“戀愛是自由的,婚姻是不自由的”。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梅志罡認為,80後獨生子女的婚姻遭受了很多外力的干預,父母的過多介入,成為部分獨生子女婚姻解體的一個重要因素。

80後阿強與阿紅都是獨生子女,阿強是浙江寧波人,阿紅是浙江嘉興人。兩人在大學期間相識並戀愛。畢業第二年,兩人便領證結婚了。

婚後,岳母希望阿強在她家生活,正好阿紅也當上了嘉興一所學校的老師。原本想回寧波發展的阿強,為了妻子就答應了下來。日子一天天過去,阿紅生下了孩子。但當上爸爸的阿強,心裡卻越來越不好受:外面風言風語說“阿強是上門女婿”。作為男人,阿強覺得沒有尊嚴,想回寧波發展他的事業,但岳母堅決不同意,而阿紅則對母親言聽計從,阿強一氣之下回到了寧波。兩地分居的日子,雙方過得很辛苦,最終兩個人的婚姻走到了盡頭。

對於雙方父母家都在異地的雙獨家庭,上誰家過年是一個艱難的抉擇。因為爭吵不休,有的小兩口甚至鬧到了離婚這一步。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家庭與性別研究室主任吳小英對此給予了特別的關注:“如果說有什麼中國特色原因的話,那麼中國家庭特有的親子關係和代際關係模式可能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離婚率,這在獨生子女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許多父母會不自覺地捲入子女婚姻的全過程當中,恨不得把全部資源都投入到子女身上,同時對子女的婚姻生活介入太深,未能在小家周圍劃定邊界,從而使80後的婚姻成為雙方家庭權利和利益角逐的一個場所。”

不婚、離異、丁克,80後、90後 “獨一代”怎麼了?

“自己都照顧不好,真沒有勇氣要孩子”

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然到了婚育年齡,然而社會競爭激烈與崇尚個人空間的觀念使得不少年輕人選擇了丁克生活。

據哈爾濱市的婦幼保健機構統計,哈爾濱年輕夫妻已經有10%是丁克家庭,選擇丁克家庭方式的多是知識層次較高或工作壓力較大、生活不穩定的年輕夫婦,他們大都是獨生子女,追求輕鬆、浪漫的生活,同時不想承擔太多的責任和壓力,因此成為丁克一族。

1982年出生的小王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平時住在父母家,每天除了忙於工作外,其他事情父母都幫他們安排得井井有條。對於選擇做丁克族,小王說:“我就想把自己的日子過好,有個孩子多不自由。一旦有了孩子,就要考慮很多現實問題。我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真沒有勇氣要孩子。”而對於他們的決定,父母也沒有反對意見。

今年31歲的林東和妻子同歲,都是獨生子女,婚前他們就堅持要做丁克族。“首先,我和妻子的性格就不適合要小孩,倆人都喜歡玩,不願被家庭瑣事纏身,也不希望被孩子拖累。這樣的想法或許自私,但刻意去做不喜歡的事情,只是為了傳宗接代或者使家庭完整而要孩子,對孩子而言,也非常不公平。”林東解釋道。當初結婚時,他和妻子就與雙方父母做好了溝通。起初雙方父母都堅決反對,不過他們深知自家孩子的脾性,勸說無效後,也只能尊重他們的選擇了。

經歷了6年婚姻,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安靜的家庭氛圍,林東認為,如果有了孩子,他和妻子估計誰都難以接受。現在的生活壓力很大,每天忙碌的重心就是工作。如今,工作不好找,競爭又激烈,生怕哪個環節有個閃失就會丟掉飯碗。所以,每當被工作糾纏得筋疲力盡時,非常渴望有個安靜的家。“每逢休假或者週末,我們可以任意放肆,懶惰到任何境界都無所謂。沒有孩子的哭鬧,出門旅遊,更是心無牽掛。所以我挺慶幸當初的選擇,失去天倫的樂趣,卻換來充足的空間與自由。”林東說。

80後的馬薇和丈夫也是“雙獨丁克族”一員,他們的觀念中也沒有傳宗接代的思想,而且也不認同那種沒有孩子生命就不完整之類的說辭,所以結婚以後,他們不約而同地達成了丁克的共識。“他父母挺生氣,覺得生孩子既是傳宗接代,也是繁衍人類的社會責任。我父母則比較擔心我,怕我老了會孤單。”馬薇說。

對於輿論壓力,馬薇明顯覺得社會越來越寬容。“以前得知我沒孩子,都勸我趕緊生;漸漸地,沒人這樣勸我了;再後來,還有人羨慕,說你這個選擇真明智。”馬薇分析,原因在於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他們夫妻雙方有4個老人要養,一旦有了孩子,生活壓力會更大。

馬薇覺得自己雖是丁克,生活很多方面和其他人沒有太大差別。不過馬薇也有抱怨:“單位加班總是叫我,因為別人都有孩子。”

至於養老,馬薇本想去養老院,後來覺得住家裡請保姆比較好,還和同是丁克的朋友一起看過新樓盤,想買個樓上樓下或者門對門相互照應。她還規劃著75歲之後養條狗,“現在不想養,寵物壽命太短,我怕看著它離開”。

不婚、離異、丁克,80後、90後 “獨一代”怎麼了?

文章選自《鳳凰品城市》2018年4月刊

不婚、離異、丁克,80後、90後 “獨一代”怎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