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细心对待每一块牛肉,否则你对得起牛吗?看完、收藏,不后悔

在我们选购牛肉前,必先确认所购买的牛肉用途,究竟是做何种烹调,才能知道应买何部位的牛肉最适合。

当你选购新鲜的牛肉时,是否想在食用前仍能保持牛肉的新鲜,而且希望风味不走样呢?所以在选购及保鲜方面是有其诀窍的。

细心对待每一块牛肉,否则你对得起牛吗?看完、收藏,不后悔

选购牛肉的诀窍

1、选购牛肉时,外观是否完整很重要,其次必须要干净、颜色要好看,而且要选择看起来湿润度够的牛肉,如果肉中含脂肪,则须再检查脂肪的颜色,其颜色若为奶油色或白色,那就是新鲜健康的牛肉。

2、购买牛肉时,最好等到您所要购买的材料全都买齐了之后,再去选购所需的牛肉,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缩短牛肉在未置入冰箱前接触常温的时间。如此较能保有牛肉原来的鲜度。

细心对待每一块牛肉,否则你对得起牛吗?看完、收藏,不后悔

牛肉保鲜的秘诀

1、将牛肉买来应尽快食用完,若不得已放入冰箱保鲜,也应在2-3天内将肉吃完。

2、不要将牛肉泡在它自己本身所渗出的肉汁里。正确的方法应将牛肉放于有滤网的不锈钢或塑胶器皿中,并最好以铝箔纸封住容器开口(切勿使用塑胶保鲜膜)以保持冷度。

3、须注意肉片一次不要叠放两片以上,以使肉片能完全的接触到冷空气,且最好的方法是将肉置放于冰箱中最冷的地方。

4、已经切过或调配酱料过的牛肉要尽快烹调食用、因已无法像整块肉一般的长时间保鲜、故食用时会损害其美味。

细心对待每一块牛肉,否则你对得起牛吗?看完、收藏,不后悔

料理的烹调手法

牛肉会因各部位的肉质与适合的烹调方式不同 ,肉质较嫩的牛肉适用烧、烤、煎、炒。肉质较坚韧的牛肉部位则适用炖、蒸、煮

而牛肉在料理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秘诀,才能使烹调出的牛肉美味又可口。

例如:在处理牛肉时留下一层薄薄的脂肪,可防止烹煮时肉汁的流失;而在料理牛肉前先用纸巾拍干牛肉,可使牛肉较好煎;切牛肉片时,可以先将牛肉稍微冷冻一下,切起来会较容易;处理牛绞肉时不宜搅拌太久或压太紧,否则容易使烹调出的成品变得比较硬且涩。

细心对待每一块牛肉,否则你对得起牛吗?看完、收藏,不后悔

一般说来牛肉的烹调法可分为两大基本要点:

1、水煮法:

火锅:适用部位为臀肉、腰肉,肋脊肉。

汤煮:适用部位为臀肉、肩胛肉、腱子、胸肉、肋条肉、牛腩。

慢炖:适用部位为肩胛肉、胸肉、肋条肉、牛腩、腱子。

2、干烧法

煎:适用部位腰肉、肋眼,臀肉。

炒:适用的部位为臀肉,腰肉,肋脊肉、前腿心(腌过)。

烤:适用的部位为肋眼、腰肉、臀肉。

细心对待每一块牛肉,否则你对得起牛吗?看完、收藏,不后悔

牛肉各部位的肉质和口感

一只牛可区分为肩胛、 肋脊、前胸、牛小排、前腰脊、后腰脊、后腿、腱子、腹胁等九大部位。而一般市面上所贩卖的牛肉,均是依据这九大部位细分而出。接下来就要告诉大家,哪些部位的肉适合做什么料理,让您在品尝鲜美牛肉时能吃得更道地。

细心对待每一块牛肉,否则你对得起牛吗?看完、收藏,不后悔

肩胛部:由于肩胛是经常运动的部位,肌肉发达,筋多,肉质较坚实。而肩胛部又可分为,嫩肩里脊(板健):是附着于肩甲骨上的肉,富油花且肉质嫩,是极佳的牛排、烧烤及火锅片用肉。翼板肉:含有许多细筋路、口感Q,油花多、嫩度适中、具独特风味。适合牛排、烧烤及火锅片用肉。

肋脊部:肋脊部的运动量较小,中间有筋,结缔组织受热易胶化,肉质较嫩,油花均匀,具独特风味,是极佳的牛排部位,而俗称的沙朗牛排即是切自肋脊部,常用于煎、蒸、火锅等方式烹调。

牛小排:这个部位是位于胸腔左右两侧,富大理石纹脂肪,肉质鲜美,又可区分为两种肉:牛小排:香Q滑嫩、骨头具有香味,适合烤、煎、炸、红烧等方式烹调。牛肋条:肋骨间的条状肉,油花多、受热后油花与肉质熔为一体,汁多味美,入口即化,是红烧牛腩,红烧牛肉面常用的部位。

细心对待每一块牛肉,否则你对得起牛吗?看完、收藏,不后悔

腹胁:腹胁肉的肉质纤维较粗,常在修去脂肪后,以腹胁排的方式贩实,也可用来当作薄片烧肉。

前腰脊部:腰脊肉的运动量较少,肉质较嫩,大理石纹油花分布均匀,是属于大里脊肉的后段。此部位适合以煎、烤牛排方式烹调,也常用于蒸牛肉、火锅片、铁板烧等。

后腰脊部:可分为上下两部分,而上部分的肉质细嫩且含油花又可分为两种:上后腰里脊肉:肉质细嫩,是很不错的牛排肉、烧烤肉及炒肉。上后腰嫩盖仔肉:口感最嫩的肉之一,是上等的牛排肉及烧烤肉。

细心对待每一块牛肉,否则你对得起牛吗?看完、收藏,不后悔

腰内肉:也就是一般所称的小里脊肉,是运动量最小,口感最嫩的部位,常用来做菲力牛排及铁板烧。

后腿部:肉质比较粗且硬实,处理时最好先去筋或以拍打方式加以嫩化处理。通常被用来当作炒肉或火锅肉片。

腱子:是属于常运动的部位,筋纹呈花状,烹煮后Q筋又多汁,口感极佳。适合卤、清炖,或是切薄片后以炒、火锅的方式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