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眼中的天津是什麼樣子的?初次遊天津又會有哪些感慨?來看看這位小哥哥初遊天津的所觀所感,你是否感同身受呢?
千年“天子渡口”的驕傲
“四千年前沖積為陸,兩千年前首設鹽官。”從遠古走來的天津,曾是一片退海之地。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黃河,歷史上三次經天津入海,以驚人的造陸能力淤積成天津平原。
西漢時期,漢武帝在武清設置鹽官。隋朝修建京杭運河後,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今金剛橋三岔河口),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明朝初年燕王朱棣,也就是後來的明成祖沿河率兵南下,奪取皇位而成為天子,這裡便有了一個響亮而高貴的名字———天津,意為“天子渡津之地”,這就是天津城得名的由來。
明朝在天津設置衛所,就是軍事單位,因此又稱天津衛。唐宋五代之際當產鹽、轉運之務,滿清末造屢為中興之基。歷史上的天津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軍事政治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都是天津曾經的輝煌。
沒來天津之前,我會認為天津的過往讓整座城散發著復古的光芒,洋樓、相聲、此起彼伏的叫賣聲......而當我在這裡留了下來,在這裡生活,學習,我才慢慢發覺,無論海河璀璨的燈光,還是五大道熱鬧的人群……這裡的一切,都讓這座城市充滿溫情和逗趣,而充滿時尚與現代感的天津,更是在國際舞臺上獨領風騷。
天津形象,所見非我所想
沒來天津之前,不少以民國為背景的描寫天津的文學作品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來到天津之後,我才知道自己之前的見解是多麼地狹隘,但是這種想法卻不失為一個引子,讓我有了更加濃郁的興趣去進一步瞭解這座城市,瞭解這片碼頭上百年來的歷史變遷與她無比動人的一面。
關於百年碼頭文化的“介槓子事”,馮驥才在他的書《俗世奇人》也曾介紹過,天津碼頭上的能人軼事,不管拿大頂的,翻跟頭的,都是天津文化的一種獨特的魅力。而今天的天津港,作為現代化的碼頭,運輸組織、裝卸倉儲、航運及市場信息、綜合服務等功能非常完備,站在這裡,總有種“俯瞰海天一色”的豪邁感,完全顛覆我固有的想象。
天津的百年曆史
千年歷史看北京,百年曆史看天津早已成為了普遍共識。你可以前往大沽炮臺,去親歷那段苦澀蒼涼的歷史;你亦可以前往意大利風情旅遊區,感受中國土地上的異域風情;或是來一場徹徹底底的灑脫,在天津的五大道,輕輕觸摸百年前中西合璧的歷史建築,或感悟當年的名流府邸的氣派與輝煌,或體會古風與現代交織之際的民國風情,亦或探尋曾經的變幻莫測與波詭雲譎。
靜園的明清傢俱、湖山疊石、竹林景觀、魚形壁泉、藤蘿架、遊廊......訴說這溥儀這位末代皇帝跌宕起伏的“前半生”;張園的平遠樓,留下了中山先生的足跡,也有遜帝生活的縮影,就像一面明鏡,照著新舊時代的交替,照著那段紛亂的歷史……而在天津,這樣的洋樓和故事,真是層出不窮,簡直是道不盡的“一千零一夜”。
天津的民俗“名片”
能夠吸引如織遊人的,還有天津的民俗與文化。百年繡筆聯升齋,爾寶瑞蠟像出心裁。聯升齋刺繡藝術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天后聖蹟圖》由12名刺繡工藝師耗時3年完成,通過27個故事生動再現了天后生平事蹟,也體現了天津的海洋文化及對媽祖的信奉與虔誠。這是天津的驕傲,真正走進聯升齋之後,也覺得無比震撼。館內珍藏的《清明上河圖》、《百鳥朝鳳》等作品,都是將刺繡與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相結合,以線代筆,以針作畫,使古畫煥發新的活力。
而在天津,還有一樣我們東方的“大師之作”。那就是爾寶瑞蠟像!提起蠟像,我們腦海中往往會想到英國的杜莎夫人蠟像館,或者《博物館奇妙夜》裡的場景,但在天津的意式風情街內,就坐落著中國第一家以藝術家名字命名的蠟像館——爾寶瑞蠟像館。
爾寶瑞是中國蠟像藝術的代表人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大師”稱號,是世界蠟像界唯一獲得此稱號的藝術家。爾寶瑞的蠟像人物高度形神兼備,在刻畫人物複雜的性格特徵上、獨具的性格魅力上、東方人的含蓄內蘊的精神氣質上,都達到了西方藝術家難以企及的高度。
天津,擁有你無法想象的精神和文化財富。歷史和手藝在這裡傳承,文化在這裡沉澱,無論是聲名遠揚的楊柳青年畫、泥人張,還是歷史悠久的大悲禪院、天后宮......都讓你驚歎不已!
天天樂道,津津有味
現代的天津還有令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坐上游輪,在海河上漂盪一晚上吧,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繁華大都市,那是一片令人難以置信的美景,它會讓你驚歎人類真的擁有巧奪天工的能力;去坐一坐天津之眼吧,血紅的晚霞掛在天邊上,你和另一半在摩天輪的頂端,俯瞰這裡一切,你想擁有的浪漫全都有了;去爬一爬天塔吧,在讓你驚呼的高度,看到讓你驚呼的景象!
天津只有這些嗎?當然不止!倘若縱向看,天津好像是各種調料的混雜,有令人難以忘卻的甜,也有說不出的苦澀,酸甜苦辣五味雜陳融合在一起,最終卻成了上好的佳餚;倘若從橫向看,天津又好像是一塊充斥著各種色彩的畫布,霓虹的城市、碧綠的山水,終究繪成了一片迷人的風景。
天津是一個有文化的地方,也是一個有歷史的地方,更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而這個故事,至今還在延續著,並將一直延續下去。
文|劉濤
編|關富青
審核|李玉琳
轉載請註明來源“天津市旅遊局”(tianjin-tour)
閱讀更多 樂遊天津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