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國樓市不斷上漲,李嘉誠為什麼加速撤離中國樓市?

何首烏21204924



玩過股票的都知道,在股票經歷了數倍的上漲之後,最後一段加速上漲的過程,就是主力資金撤退的時候。莊家都是在一片形勢大好的喝彩聲中退出的。

2016至2017年的中國樓市(特別是頗具漲幅代表的一線城市北上廣深),這兩年的漲幅是房地產十多年十倍的暴漲,最後的加速階段。

李嘉誠就是在這個時期大量的拋出在中國的大部分商業地產。2018年初,李嘉誠再度出手,這次拋售的是重慶的商住用地項目,一把套現了200億,獲利近十倍。

李嘉誠是玩股票投資的高手,一生極少敗績,儘管地產與股票不盡一樣,但如果從股票三五年一個週期的規律來看,地產是不是可以拉長到十年二十年為一個週期?


事實也正是這樣,以深圳北京上海的房價為例,經歷了十年的大漲之後,房子翻了十倍的大把,動輒千萬一套的房子真的又那麼多剛需買得起嗎?答案是否定的。那麼,真正持有這些物業的要麼是自住,要麼是投資客。那問題來了,誰是接盤俠?

可以這樣來說,現在的房價在一定階段內漲到了盡頭。你說五十年以後怎樣誰也無法預計,但目前來看,如果房價再漲下去,實體經濟將面臨被掏空的風險,民眾生活質量每況愈下,消費意願也會越來越低,以消費拉動經濟的說法將成為一個笑話。

這一點,管理層明白,李嘉誠比我們更加明白:錘子總要落下來的。他的投資理念就是不賺最後一個銅板,他在將最後一個銅板送給別人的同時,也轉嫁了風險。

瘋狂回報的時代,已經與房地產越走越遠,未來卻是更多的未知。


懂得在低價買入的人,就是懂得控制風險的人,因為你在拋出投資品的時候,任何時候都是獲利的,何況李嘉誠在獲利十倍的情況下拋出。

物極必反,盛極而衰,這個道理,李嘉誠比我們理解的更為透徹,這樣來看,李嘉誠在樓市不斷上漲的過程中拋出物業,實在是高明的選擇。


布穀公社


正好之前回復了類似問題《為何繼清空內地資產後,李嘉誠開始一直不停地拋售香港資產?》(https://www.wukong.com/answer/6569484889463193869/),請先參閱。

借用裡面類似話來回復吧,“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讓普通人來答覆李超人先生為何“中國樓市不斷上漲,李嘉誠為什麼加速撤離中國樓市?”,套用一句流行語: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只能用常識來分析一下吧……

首先,李先生出售的內地房產,基本上都是辦公大樓。近年來,租金收益率在不斷下降,靠租房收錢,顯然不如一把變現來的更實惠。因為,對於他那樣的大集團,流動性比資產價格更重要。

其次,所謂“中國樓市不斷上漲”的地方,大都和李先生投資的地方沒有多大的關係。

最關鍵的是,李先生曾說過多次,他從不在金融資產的頂部變現,一來無人知道頂點在哪兒,二來往往到頂點時,像他所擁有的那樣巨大體量的房產就難以賣出了,見好就收才是最佳境界;而且,在內地還有人民幣換匯的問題。

篇幅有限,點到為止。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陳思進


有人說,中國樓市正在不斷上漲,也有人說,中國樓市走到頭了。所以,我也不管目前中國樓市到底怎麼樣了,我們就來談談李嘉誠這些大佬們加速撤離樓市的原因和目的。其實,內心裡私下是以為,中國樓市還沒到崩潰那一步的,目前還在有序的前進中。
事情的起因是李嘉誠把自己在中國的某些資產給賣了,包括地產資產,然後拿著這些錢去歐洲投資。造成的結果是,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徵兆,李嘉誠準備撤離中國樓市,中國樓市要不行的節奏。
同時結合近年來,內地的一些房地產開發商,主要是萬達,萬科等領頭房企,曾多次喊出要去地產化的口號,讓不少人戰戰兢兢,再加上當下樓市調控的嚴峻形勢,吃瓜群眾私下裡也就以為,是了,這些有錢人要卷錢跑路了,小嘍囉們誰還繼續在樓市晃盪,誰就是最終的接盤俠,死的會非常慘。

表面現象就是這些,太感性了,太聽風就是雨了。

現在我們來深入的分析一下。
2015年,李嘉誠曾以412億港幣收購了德國能源公司依斯塔,加倉歐洲,三天之後,他又以145億港元賣了擁有香港固網業務的和記環球電訊。這說明,不僅僅是房地產,還有其他的行業都在為進一步的投資提供資金支持,難不成,李嘉誠也撤出互聯網業務了?
同樣李嘉誠也公開宣稱,他並沒有撤資,只是根據經濟形勢,重新配置了國內外的資產,在減少對內地房地產投資的同時,加快了在內地零售業的佈局,並積極推動“走出去”戰略,在全球52個國家投資多項業務。
通過拋售中國的資產投資海外,別忘了,這些大佬們手中的資產可不僅僅那麼點兒,雖然拋售了,但大部分還是在中國的。
如今這些知名企業家的生意遍佈全球,中國又是一塊肥肉,即使是秉著愛國情懷,他們也不可能完全撤離中國,更別說中國樓市簡直是肥肉中的肥肉。
企業家們所謂的撤離,其實是一種商業邏輯下產生的商業效果,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理解的走了,不幹了,撤了。
或者我們可以這麼想,李嘉誠們,王健林們的撤離樓市,其實是為了進一步的產業升級和資產風險分擔。說的直白點,就是為了保障自己能賺錢,不賠錢。

雖然說樓市越來越高漲,但錢確實越來越難賺,對他們來說,一日不賺錢,那就是賠錢。

至於撤離的原因,我們認為有3點:
首先,如今越來越多手中稍微有點小錢,背後稍微有點人脈的人就敢搞房地產,拿著手中的資產,去銀行貸款,貸到錢就敢拿地,蓋樓,預售,這對市場來說或者是對市場上的大牌房企,老牌房企來說,其實是一顆定時炸彈。雖然沒有多大的威脅,但他們的存在攪亂了市場的一池出水,讓他們一向堅持的運營規則受到了挑戰。
在市場混亂,競爭對手增多,飽和的情況下,很多老牌房企和大牌房企在保障基本運營的情況下,都會重新開始考察新的市場和發展路徑,不再過多的參與這場良莠不齊的樓市混戰。而且也因為這些渾水摸魚之類的存在,政府加強了對市場的監管,開發商們面臨著重新洗牌,導致老牌房企們的生意也不好做,受到了影響。對他們來說,如此掣肘的行情和雞肋的存在,他們完全有能力不靠這個行業吃飯,另謀生路。
其次,城市發展進程加快,註定了房價會居高不下,也就意味著房企們還是有利可圖的,也就造成了所謂的撤離其實是無稽之談。
房地產行業不僅僅只有前端開發銷售,中端,後端還有很多可參與的項目與盈利手段。香港樓市起步較早,這些大佬們的眼光不僅僅關注在樓市上,還開始了進一步的規劃,但並沒有完全遠離樓市,而是從事與之相關的行業,比如物業,酒店業,文旅業,資產等等。

李嘉誠不僅是個開發商,還是個投資高手,他退出中國內地樓市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轉移,也許對他而言,當下樓市嚴控之下,賺錢會很難,會增加賺錢的成本,所以選擇了一條更容易的生財之道,但應該不會完全與樓市無關。再加上香港的房價可比內地厲害多了,開發商們也更早的看清楚,看明白單線作戰的弊端,所以才會提前實施戰略轉移。

最後,產業升級或許是他們目前最高的追求目標了。
中國樓市發展了近20年,這一行業的油水已經賺得差不多了,如何保障在樓市紅利消失之後,企業還能長久的盈利生存成了大企業領導班子重點考慮的問題了。至於產業該如何升級,其實正是這些大佬們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比如投資公共事業,比如輕資產化,減小房地產行業的資產比例,用手中的資產加入更多的行業,做更多的事。
而其他諸如萬達、萬科的做法,很大程度上也是基於這個目的。
很多大房企都在喊著要去地產化,被大家理解為要退出樓市,不管是去地產化,還是撤離樓市,某種程度上都是為了企業更安全的未來著想。只要樓市的紅利還在,一個以房地產發家的企業,不可能完全脫離樓市而存在。開發商所做的很多決定,具有很大的欺騙性。你只看到萬科高喊活下去,去地產化,退錢退房,卻沒看到人家戰略擴張,吞併收購之壯舉。
我們內心希望什麼,看到的就是什麼。
房價實在太高了,真希望涼一下,降一下。
正因為中國樓市不斷上漲,處於發展上升階段,這才給了這些地產大佬們進攻,自救的機會,如果中國樓市走向沒落,這些大佬們要做的可能直接就是聚財了。
總結一句話:所謂的撤離,並不是完全拋開樓市,而是在此基礎上,尋求更好,更長遠的發展。
再次感謝邀請!
歡迎點贊和轉發,如果有好的建議也請留言和評論,您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聊宅


首先取決於李嘉誠先生的戰略決策,李嘉誠周邊有近兩百人的各類參謀人士,涉及律師、投資專家以及其他行業精英,他曾經說過,沒有律師的認可他不會籤合同、沒有行業專家的建議他不會投資。顯然,他退出中國內地樓市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轉移,90%資產轉移到歐洲尤其是英國的公共事業行業,顯示他對未來經濟的消極看法。

其次,長江實業在內地包括香港的房產基本是商業地產,利潤來源主要取決於租金以及長期囤地帶來的土地溢價賺錢,應該說他是炒地皮的高手,比開發商品房賺得更多,之所以拋售,是因為看到商業地產的日漸沒落,儘可能做好資產變現。

第三,從投資角度,他認為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長呈現調整狀態,資產類的投資收益增長不會太理想,這一點和巴菲特有點類似,感覺到世界經濟的調整即將來到,所以大量儲備現金進入相對穩定和封閉的英國公共事業行業能夠保證企業的現金流收入,甚至連在香港的長江實業大廈也出售更能證明他的決策的穩健性。

總之,他對經濟的看法是消極的,所以變現不容易出手的樓市資產,這一點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和思考。


王紅英金融投資教育


中國樓市雖然在過去一些年一直持續上漲,但是後續再也不可能有這樣的漲幅!

首先,中國樓市上漲的基礎之一就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前和改革開放初期的一段時間,住房完全沒有市場化,住房主要靠單位分配,因此很多人尤其是大城市居民,住房條件並不好。因而當房地產市場化以後,多年的住房需求被釋放。促進了房地產價格的攀升。

其次,就是地方政府在國地稅改革以後,也需要通過房地產市場來解決當地的基建、教育及其他民生事務。因此,各地也開始以通過招拍掛等方式出讓國有土地。麵粉貴了,麵包自然也會漲價。

再次,就是整個世界在面臨2008年次貸危機以後,為了救市,世界各國都提出量化寬鬆政策,從而使貨幣超發,客觀上促成了房地產價格的暴漲。

但是,隨著存量住房的持續增加,年輕人擁有的住房數量會越來越多,而量化寬鬆政策也不可能一直持續,從而使房地產再也沒有持續上漲的基礎。因此,作為一直在香港和內地投資房地產的李嘉誠自然看到了這一點,為了規避以後的風險,撤出中國內地房地產市場也是在情理之中!


地震博士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


生意總是這樣,買和賣,所謂做買賣。槓桿遊戲之前就在文章裡分析過,儘管賣了不少地,但李嘉誠先生在內地也好,香港也好,實際資產還很大,總量還是數千億級。

如果把樓市比作股市的話,那麼毫無疑問,李嘉誠就是個大機構大莊家,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為數不多的幾個人之一,站在山頂所看到的風景、所接觸到的訊息是我們這些站在山腳下的人所無法理解的,如果非得說點原因,個人認為可能大致有以下幾點吧:


一、大資金由於手中籌碼太多一般都是先於一步出貨:

大資金出貨首先考慮的不是要把手中的籌碼賣在最高點,而是要考慮怎樣安全的撤退並確保自己的利潤最大化,對於樓市來說,李嘉誠的撤離也是出於這種考慮,如果等房價已經掉頭向下再出貨,那無疑只會引起市場更大的恐慌,更不會有人接盤了,那樣就只會砸在自己手裡


二、任何行業都有它的週期性,房地產也不例外:

房地產經過一二十年的迅猛發展,已經透支了未來三十年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再加上人口紅利漸漸消失,老齡化越來越嚴重,房地產將逐漸過剩,現在抽身離開是很明智的選擇。



三、政策性風險:

現在國家對於樓市的調控政策已經非常明顯,我們要堅定相信國家的意志力是非常強的,只要國家真正想做某件事,是沒有做不成的事,現在之所以沒有完全堵死,是因為時機還不成熟,還沒準備好,房地產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成為一個國家的支柱產業,如果是,那將是非常愚蠢的!



最後,李嘉誠已經年逾9旬,他要安排好身後事,在他退休之前,基本把內地的房地產都給出清,儘管內地一些人對他多有責怪,但是這個罵名由李嘉誠擔當了,那的二個兒子就沒有任何不良名聲,這樣在內地開展事業更加有效,李嘉誠在內地賣房,主要是在退休之前,長江實業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給長子李澤矩創造一個良好的經營環境,並且將自己的資產進行重新安置,使其更加優化。


首席投資官


經濟存在週期性,很多投資者都有所瞭解。而樓市、股市、商品同樣具有著週期性,這樣的週期性並不被所有人所認可。有些投資者認為樓市會呈現永遠的上漲驅動,有些投資者認為股市會呈現永遠下跌的趨勢。可是真實的情況呢?

樓市存在固有的發展週期,股市也是如此。不可能一直上漲,也不可能出現一直下跌。在這裡主要講講為什麼李嘉誠加速撤離樓市?

2001年,正處於香港房地產泡沫的漩渦之中,可是有位投資者卻下手買下了(不是李嘉誠)香港市中心的一套房產。可是這位原房主卻以3000萬入手,900萬出售,當時原房主說過一句話,現在買房的都是大傻,房子再也不會上漲了。可是自2003年以後,香港樓市重新迴歸繁榮,一路上漲。

在這裡需要指明的是,樓市存在下跌,比如1997-2002年香港樓市泡沫所引起給予人的概念樓市不會再上漲的概念。2003年以後卻有出現了上漲,說明一旦經濟出現復甦、繁榮,那麼樓市也會跟隨需求的增加而上漲。

為什麼李嘉誠要撤離?因為樓市的週期。不可能存在一直上漲的商品,也不可能出現一直下跌的商品。任何商品的價格漲幅從某一階段來說是有限的。經歷了樓市的大幅上漲週期以後,是否會進入下跌通道?這是李嘉誠所擔憂的。


厚金說


首先取決於李嘉誠先生的戰略決策,李嘉誠周邊有近兩百人的各類參謀人士,涉及律師、投資專家以及其他行業精英,他曾經說過,沒有律師的認可他不會籤合同、沒有行業專家的建議他不會投資。顯然,他退出中國內地樓市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轉移,90%資產轉移到歐洲尤其是英國的公共事業行業,顯示他對未來經濟的消極看法。

其次,長江實業在內地包括香港的房產基本是商業地產,利潤來源主要取決於租金以及長期囤地帶來的土地溢價賺錢,應該說他是炒地皮的高手,比開發商品房賺得更多,之所以拋售,是因為看到商業地產的日漸沒落,儘可能做好資產變現。

第三,從投資角度,他認為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長呈現調整狀態,資產類的投資收益增長不會太理想,這一點和巴菲特有點類似,感覺到世界經濟的調整即將來到,所以大量儲備現金進入相對穩定和封閉的英國公共事業行業能夠保證企業的現金流收入,甚至連在香港的長江實業大廈也出售更能證明他的決策的穩健性。

總之,他對經濟的看法是消極的,所以變現不容易出手的樓市資產,這一點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和思考。

【近期牛股】

筆者03年入市,至今已有十多年了。通過十多年的股市闖蕩,練就了高超的看盤功夫,穩健的實戰技能,乾淨利落的操盤手法,特此建立了一個微信公眾平臺:(譽姐分析),每天講解選牛股思路,在每天早上都會有很多粉絲朋友感謝本人分享的選股法,看懂後選出不少牛股,也是抓住了不菲的收益。

筆者每天堅持講解,繼續講解來反饋粉絲朋友對我的支持,目前已經有很多粉絲都已經學會,近期都抓住了不少短線牛股。如果你也是操作短線的新股民,希望你發3分鐘看完,之前選的牛股很多,就比如:

摩恩電氣002451是在股價回踩的時候選出,當時股價跌底部出現反轉十字星,主力進場,是絕佳的佈局機會,果斷選出越講解,果然之後股價連續上漲,截止目前股價大漲61個點漲幅,很多看了筆者直播講解的粉絲朋友都是抓到這波收益,這也是長期看筆者直播的粉絲朋友所能把握的利潤!

佐力藥業300181前期該股籌碼震盪吸籌,9號股價回踩支撐線,資金大幅流入,買點出現,根據我所講選股法,及時選出講解,輕鬆收穫55%以上的漲幅,恭喜當時看到筆者選股思路文章的股友及時把握住了該股這波行情。

筆者對選出底部啟動的爆發股非常擅長,此類短線股,賺錢速度快,拉昇力度大,今天在筆者也是同樣選出了一隻有望從底部爆發的短線股,看下圖:

該股的走勢不用我多說,也是屬於底部啟動的短線爆發股,前期股價也是有過一波暴漲,隨後出現了長時間的下跌洗盤,主力橫盤吸籌,底部築底成功,如今股價出現企穩信號,該股後期走勢,就不在這裡多點評了,會在選股文章持續跟蹤講解。

本人在定期跟蹤研究很久的幾隻類似摩恩電氣,佐力藥業的股票已經選出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查看最後,如果手中有個股被套,不知道如何解套,買賣點把握不好的朋友,都可以與筆者【微信公眾號:譽姐分析】取得聯繫,本人看到後,必當鼎力相助!



朋友,對於李嘉誠這一決策,我覺得他的做法是對的。



一則,中國房地產最火爆的時代已經過去,儘管現在不少城市房價仍在上漲,但跟前幾年甚至十年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如果再死守中國市場可能前景不是很大,賺到的利潤只會越來越薄。



二則,一種商品的自然價格屬性決定不可能只漲不跌,即便是貴重商品黃金、鑽石等也都是有漲有跌的,所以中國的房價隨著城市人口飽和和未來老年人增多及死亡,一定會有大量空置房的,到時房價還會有較大幅度的下跌。李嘉誠如果再不轉移“戰場”,硬撐中國房地產市場,恐怕前景不會太樂觀。



二則,李嘉誠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時候,中國房地產剛剛起步,國內房地產商意識不強,李嘉誠所拿到的地塊都是低價錢的,所以20多年來,李嘉誠在國內已賺得盆滿缽滿,現在將中國房地產拋掉,他仍然賺了不少的銀子,是永遠不會虧的。



四則,李嘉誠轉移投資的最重要因素是追求投資的安全,這一點比賺錢本身更重要。李嘉誠不單純是一個很精明的商人,他還很懂政治。



綜合上述因素,李嘉誠決定轉移他的投資,實踐已檢驗他的做法是對的;雖然不少國內民眾從表面上看為他感到惋惜,而事實上他選擇的這次轉移又向財富聚集之路再邁進了一大步。祝他老人家再創事業輝煌!


開偉觀察


  • 任何產品包括樓市也不例外,不會只漲不跌的。只不過是什麼時候而已。當時的日本樓市也是很瘋狂,沒有人會想到,樓市會降價,而且是很多年不翻身啊。現在中國樓市居高不下,作為持有大量中國樓市的李嘉誠來說,當然要在合適的時機出手了。


  • 李嘉誠是很保守的投資者,認為有賺就好,及時收手。趁著樓市在不斷上漲時加速撤離,這時候很容易找到接盤俠。以他這麼大的體量,如果等到危機出現時再來出手,可能就找不到買家了。還不如在上漲的過程中出手為好。落袋為安啊。
  • 樓市的價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並不是李嘉誠撤離了,樓市的價格就一定會下跌。有可能還會繼續上漲一段時間。可是李先生為了保守起見,先行撤離也是明智的。

最近問答點贊好少啊,雖然行情不好,但還是希望多多幫忙點贊哦,謝謝!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