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暨《經濟研究》復刊40週年”高層論壇舉行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暨《經濟研究》復刊40週年”高層論壇舉行

論壇現場。記者朱高磊/攝。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暨《經濟研究》復刊40週年”高層論壇舉行

論壇現場二。記者朱高磊/攝。

  中國社會科學報訊 (記者鄭成宏 張君榮)5月17日,“經濟研究·高層論壇——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暨《經濟研究》復刊40週年”在北京舉行。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出席論壇並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謝伏瞻出席論壇並講話。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蔡昉分別作主旨演講,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經濟研究》主編高培勇致歡迎詞。

  周小川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做了很多正確的體制和政策選擇,特別是明確了改革開放的方向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且是開放型經濟,形成了當前具有競爭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40年來,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和《經濟研究》持續對中國改革開放作出重大貢獻,享有很高的社會聲譽。

  周小川強調,金融界對經濟學深度依賴,很多金融業活動都是基於為實體經濟服務,基於經濟學理論和實踐發展而來。中央銀行的宏觀調控更是需要密切觀察經濟現象、經濟行為,藉助經濟學理論和經驗數據進行分析,進而做出政策選擇。今年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10週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後,涉及危機的政策體制研究受到史無前例的重視。例如,危機是如何產生的,帶來哪些衝擊,對收入分配及不同組別人群影響如何,決策者如何緩解、克服危機並促進經濟儘早復甦。此外,金融危機已成為國際合作和國際博弈的新平臺,產生了很多新內容,引發對一些傳統概念提出質疑,比如最近連貿易理論都受到了顛覆性的挑戰。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各國加強了對宏觀經濟週期性的研究,建立了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將經濟行為研究和經濟政策研究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這個角度看,金融危機也是擴大經濟學和經濟研究工作的“好時機”。中國應借全球金融危機10週年之際,加強相關研究和總結。

  周小川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經濟步入新常態,國際環境發生很多變化,科技創新帶來了很多新內容,IT行業給經濟研究和數據應用等帶來了很多新機會。經濟研究面臨很多新機遇、新挑戰,必須有創新精神,有明確的願望積極學習和借鑑其他學科,特別是信息科技,把經濟研究推向新的高潮。舉辦“經濟研究·高層論壇”非常有意義,一定能夠取得令大家都受益的成果。

  謝伏瞻指出,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1978年,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兩年前的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明瞭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地位與作用、指導思想、主攻方向和基本方針,提出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戰略任務。一年前的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就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院40週年發來賀信,對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同志們和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發出了“繁榮中國學術,發展中國理論,傳播中國思想”的號召。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紀念日,舉辦“經濟研究·高層論壇”意義重大。

  謝伏瞻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謀篇佈局,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創造和積累了一系列改革的新鮮經驗,創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重大論斷、重大舉措,回答了向什麼方向改、為誰改、改什麼、怎麼改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自覺擔負起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深入學習研究闡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譜寫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的壯美篇章。

  楊偉民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研究》在中國經濟理論創新和政策制定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當今世界也處於百年大變局之中,亟待經濟理論的創新。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根本保證,也是實現更高質量增長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其豐富內涵可以歸納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既包括了對經濟形勢怎麼看的思想,也包括了對經濟工作怎麼幹的思想;既包括了宏觀調控的思想,也包括了長期發展戰略的思想;既包括了發展的目的論的思想,也包括了經濟發展的路徑論的思想;既包括了經濟思想,也包括了經濟發展的政治保證思想;既包括了經濟發展的基本立場和觀點,也包括了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既包括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經濟思想,也包括了超越國界的思想。

蔡昉指出,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恰逢《經濟研究》復刊40週年。經濟學學者有責任從學理上梳理、思考和總結中國改革開放40年曆程,把中國經驗、中國故事上升為中國智慧,進而提煉出中國方案。改革時期的高速增長,伴隨著生產率的提高,其中超過40%的貢獻來自於勞動力在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間進行的重新配置。改革則意味著消除這種生產要素流動的體制障礙。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越來越成為保持可持續性發展的唯一源泉。而全要素生產率本質上是資源重新配置效率。通過進一步改革,改善資源配置效率,就能贏得改革紅利,實現增長動力的轉換。

  “推進高質量發展是非常大的課題。這需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進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性及其實現方式,包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內的經濟學家已經做過相關理論研究。在吳敬璉看來,隨著經濟發展中庫茲涅茨效應的結束,通過改變資源配置結構來提高全要素增長率的作用減弱了。這正是當前中國經濟學界應該奮力解決的課題。觀察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特別是21世紀以來的發展經驗,可以發現,實現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歸根結底要通過改革。經濟學界當前需要回答的是如何推進改革,即如何有效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全面深化改革。

  高培勇表示,對改革開放40週年最好的紀念方式,不是簡單羅列中國經濟發展成績單,而是在系統總結改革開放40年基本軌跡、基本經驗和基本規律的基礎上,講好中國經濟故事,作出創新性理論概括。今年也是《經濟研究》復刊40週年。對《經濟研究》復刊40週年最好的紀念方式,也不是簡單地羅列刊物自身成績單,而是在全面回顧中國經濟理論研究與中國經濟發展實踐互為依託、良好互動歷史的基礎上,構建中國經濟學理論體系,作出對世界經濟學的應有貢獻。

  此次論壇受到了全國經濟學界的廣泛關注,來自國內的財經院校、經濟研究機構、學術期刊編輯出版單位、企業界嘉賓共500餘人出席論壇。論壇期間,還舉辦了以“改革開放新徵程與高質量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的理論構建與發展”為主題的兩場圓桌論壇,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高尚全,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錫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副主任馬建堂,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揚等多位著名經濟學家在圓桌論壇發言。

  此外,論壇期間還舉辦了“校長論壇——知識價值、人事分配與創新激勵”以及十個主題論壇,分別是:“主題論壇一: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理論與政策”“主題論壇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主題論壇三: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與高質量發展”“主題論壇四:新發展理念與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主題論壇五:宏觀審慎管理與風險防範”“主題論壇六:收入分配與扶貧攻堅”“主題論壇七:改革開放的世界意義與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構建”“主題論壇八:現代經濟學研究方法與中國故事”“主題論壇九:經濟學教學與學科發展”“主題論壇十:新時代學術報刊發展的新思路”。

  據悉,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將把“經濟研究·高層論壇”作為年會,每年5月17日在京舉辦,圍繞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經濟理論和現實問題展開研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智慧,構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

  此次高層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發起並主辦、《經濟研究》編輯部承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協辦。

原標題:與改革開放同行 “經濟研究·高層論壇——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暨《經濟研究》復刊40週年”在京舉行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