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日本是一個國土面積狹小的島國,但為什麼他們還口口聲稱“大日本”和“大日本帝國”呢?

筆墨流長



大國不只是指那些版圖大、人口多的國家,而是生產力、經濟水平、國際政治影響力、軍事實力都居於世界前列的國家才有資格享有的稱號。古代的日本是長期以小國的身份出現的,難免在民族的自信心上受到了打擊,形成了日本人內心深處的自卑。我們看看歷史上的中日交往就行了。第一、當中國還處在隋唐的時候,日本政府就曾經想尋求政治平等,結果不但沒有成功還被唐將劉仁軌在朝鮮揍了一頓,從此稍微端正了一點態度;第二、元朝時期,忽必烈遣北軍4萬、南軍10萬分兩次伐日,震驚日本全國。雖然日本成功抵禦了兩次入侵,但骨子裡對於大國的恐懼卻提到了嗓子眼;第三、明朝末年時,那位自認為統一了日本戰國時代的豐臣秀吉想從朝鮮借道入侵中國,結果又被揍了一頓,新建立的德川幕府繼續本著“事大國”的心態對大陸點頭哈腰。


日本第一次追求立身於大國是在明治維新後

可以說,日本民族追求大國的思想主要是受到了中國的影響:古代中日地位的差距讓骨子裡倔強的日本人十分不滿,但又無可奈何。直到近代工業革命前後,日本人欣喜地看到了從英倫三島崛起的不列顛(英國)人建立了“日不落”帝國的霸業,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強國。同樣是島國,同樣是小國,英國的成功讓日本人覺得日本也可以!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50年代太平洋戰爭結束前,明治維新以後的日本先後打敗了中國(清朝、民國)、沙俄,甚至還征服了大半個東南亞,取得了西太平洋的制海權。從日本文明誕生以來,日本可從來沒有取得過這樣的政治地位。二戰時期,日本民族的野心格外膨脹,處處都以大國的身份自居,甚至還規劃出了要滅亡中華民國、征服印度、君臨亞洲的神話故事,可惜連一步都沒有實現就被美國人和蘇聯人無情地打了原始社會。這就像一箇中了2億彩票的暴發戶標榜自己家裡是“四世三公”、“王侯將相”。


日本人第二次夢想立身於大國是上世紀70年代以後


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日本人在滿目瘡痍的廢土上重建了國家。憑藉日本老一輩人的努力和美國政府的大力扶持,日本的經濟有了很大的起色。估計誰也不會想到,一個二戰的戰敗國竟然會煥發了第二春。70年代以後,日本的經濟總量遠遠甩開了蘇聯、西德,直逼美國的一半。眼看自己登上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日本國內的民族主義者又受了刺激,紛紛跳出來為日本立身於政治大國出謀劃策,甚至還“大發善心”提供低息貸款給中國。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日本過去在聯合國繳納了超額的費用,目的是想躋身於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順便插手國際事務,以彰顯日本的“大國風範”。日本堅持了10多年的超額繳費,結果只得到了聯合國的無情拒絕(五常全部給予否定,能過就怪了),於是不再夢想當政治大國了。上世紀80年代時,日本夢想著恢復舊日本帝國主義海軍的8*8艦隊,希望以此讓日本立足於軍事大國的地位。這麼多年過去了,日本海上自衛隊連4支10*10艦隊的組建規模都完成了,可是已經完全淪為了美國海軍附庸下的反潛力量,那又談什麼軍事大國呢?隨著90年代中葉日本經濟的逐漸惡化,躋身於大國的的呼聲漸漸有所較弱。直到今天,日本也沒能恢復上世紀7,80年代那樣的經濟增長速度。日本經濟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



世界人文通史


國號前面加“大”字是東亞文化圈的自戀傳統,大家無需過於計較

中國人的價值觀是“以大為美”並以大國自居,不過在國號前面加“大”字是起源於少數民族王朝。

唐朝之前,國號前面加“大”字僅僅是一種禮節性的尊稱。而到了遼金時期,“大”字開始頻繁用於國號之中。

遼金兩朝在國書中均稱呼自己為“大遼”或者是“大金”,受其影響北宋也開始自稱為“大宋”或者是“皇宋”,為此金國和南宋甚至發生過外交糾紛。

遼國和北宋時期兩國的關係是平等的,但是金國和南宋時期,南宋是向金國稱臣的,所以金國不滿於南宋在國書中自稱“大宋”,並要求南宋進行修改。

到了元代,成吉思汗建立的國家就叫“大蒙古國”,而之後元世祖忽必烈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語,改國號為“大元”,至此“大”字正式成為官方國號。

元代之後,明清兩朝的國號都是“大明”和“大清”,這個傳統也被日本、韓國、越南所繼承。

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政府開始對外使用“大日本帝國”為國號,但直到1936年這個名稱才被固定了下來,此稱呼一直延續到1945年日本二戰戰敗。

在1896年甲午戰爭結束後,李氏朝鮮完全獨立,改國號為“大韓帝國”。此國號沿用了15年,到1910年日本兼併韓國後廢除。

不過在1919年流亡中國的韓國人在上海建立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至1945年日本戰敗,韓國政府遷回國內,“大韓民國”的國號也使用至今。

(韓國駐華大使館網頁,其左上角標註著“大韓民國”的國號)

對與日韓兩國在使用“大”字,大家不必過於嘲諷。咱們很多人倒是天天以大國自居,認為除了中國以外的所有周邊國家都是小國,但是“大”真的就意味著“強”嗎?難道小國就沒尊嚴了嗎?


千佛山車神


日本人之所以自稱其為大日本、大日本帝國,是由兩個因素促成的:

一 . 夜郎自大心理。

二 . 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獲勝後,野心膨脹的真實心態。

稱其夜即自大的心理,是因為在甲午中日海戰前,對相鄰的琉球國和朝鮮輕而易舉霸佔,及其相對於龐大的大清帝國敬畏——忌妒——覬覦的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現形式。

其實,在甲午戰爭之前,雖然大清帝國已經腐朽沒落,日薄西山。但自稱大日本、大日本帝國、大和民族的日本對其仍然是心存忌憚的。日方代表伊藤博文對大清首輔李鴻孿這位導師還是敬畏有加的。

但是正如問題中所說,日本地域狹小,資源匱乏,而且災難頻發,已經容納不下其侵略擴張的野心,這就是其大日本、大日本帝國、大和民族自我稱謂的由來。但終究面對大清帝國,以及北面的沙俄不免心虛,這一點,在馬關條約簽訂之前後,伊藤博文對待其導師李鴻章前後大相徑庭的態度上,彰顯得淋漓盡致。所以稱之為夜郎自大。

然而,日本自明治維新後,搭上了西方工業革命的未班車,在其原始野心的燥動之下,逐漸生出了螞蟻吞大象的賭搏意識。最終挑起了甲午戰爭及日俄戰爭,並獲得了絕對超乎其預想的勝利和超過其五年GDP的鉅額戰爭賠款。這就更加堅定了其以小吃大的野心,同時也就更加理直氣壯的自詡為大日本、大日本帝國、大和民族、大日本皇軍這些威風無限、武運長久的封號!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由於某種機遇,飛煌了,騰達了幾十年甚至一百年,相比人類文明史悠悠五千年,不過是短暫的轉瞬間。大日本、大日本帝國、大日本皇軍狂妄了不過五十年,也正是由於這種狂妄,葬送了自以為榮、自以為尊、自以為狂的那個大字!同時也葬送了其大和民族的尊嚴,日本國家的主權。


鐵嶺鋒


小日本🇯🇵就是喜歡稱大,以此來彰顯自身在世界的地位。自從明治維新後,日本國的統治者和國民更就驕狂不可一世,自稱什麼“大日本🇯🇵帝國”,抑或“大和民族”。竟然連花姑娘的也稱“大大”的。還有餐飲也會稱“咪西咪西大大的”,可見日本人的內心就是一種病態,純屬狂妄症的病態!

日本國很小,但自從明治後,日本發達了起來,日本人民也想否認自身的狹小,總理想自己能成為一個強大的大國,於是這種思潮就統治了這個民族。可以說:擴張到大的妄想症一直就從統治階層根殖到普通百姓,於是這個妄想型的“大”字從內心的需求而表現到了語言上,凡事總想成為世界老大,也正因為日本人想做強做大,於是向全亞洲發動了侵略戰爭,這很好解說,假若沒有大大的國土,小日本🇯🇵何以來實現自身的“大”呢?

因此說:日本🇯🇵人自稱的“大”有其罪惡的思想根源;那就是狂妄的擴張意識!


用戶聽松閒人



從古至今,在我們中國人的眼裡,對日本人的稱謂很多,“倭寇、浪人、東瀛矮子、日本鬼子”等等,但是我們從未稱呼過這些人和他們所居住的地方帶有“大”這個字,也許這個字永遠不適合這個國家和這個群類。

眾所周知,“行”是看待一個人或事的標準,這裡的“行”不是走路,是所作所為,小人行徑無論何時都是帶有黑色色彩,而這種行為恰好反映了日本這個國家的本色,所以“小”字當頭,如何能增加一個“大”呢?


在人們的世俗的眼裡,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某種別人所崇拜或者是敬仰的人,而這種崇拜或者敬仰的人其實就是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這種渴望變成了一種追求和嚮往是好事,但是行動背道而馳,內心卻在盼望,那豈不成了笑話,而這些又充分的說明了日本這個民族的信仰,那就是表面的善和內心的惡相互交織。


自己封的稱號就會有很多,往往自封的稱謂都帶有極端的片面性,這個片面只是想要去掩飾其內心的不安和狂躁,甚至是自大的一種實實在在的表現。

日本,島國,即使是島國,也是一個四分五裂的不同個體,這些不同個體組合在一起成為了一個民族。

縱觀日本,各類稱呼都被冠上了“大”字,而這個字也正是他們所希望和盼望的。其實是為了掩蓋內心的“小”。


冰雹藍天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理解,這個"大"並不指領土大小,而是更有深意。在地名前加個"大"這個形容詞在東亞地區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並且在你我生活當中就存在,比如大加上自己家鄉的地名,以表熱愛。而加在國名上,以彰顯國家的威嚴,比如我們過去的大清,大明,現在的大韓民國、大中華等。而對於日本而言,自明治維新伊始,經過一系列改革,國力快速增長,日本建立了近代化的軍隊,提出"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的口號,開始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



1894年經過多年的擴軍備戰,日本打敗了腐朽帝國清王朝,在列強之間引起了不小的反響。這場戰爭過後,日本不僅僅獲得了賠款與領土,其國際地位也空前提升,從此躋身列強行列,並於1889年頒佈了《大日本帝國憲法》,這不僅標誌著近代天皇制度確立,近代日本也正式有了國號。日本人自稱大日本帝國,而其他國家官方公開的稱呼為日本帝國。這個"大"字表現出日本內心膨脹後的表現,揭示了其軍國主義野心。最終在二戰被美國人打敗,並給日本重新修訂了憲法,國號為現在的"日本國。"

圖片來自百度圖片,1為日本軍國主義軍旗旭日旗,2日本帝國憲法。

古姿


世間上許多有錢人不會說自己很有錢,許多有才華的人不會說自己很有才華,同樣一個大國是不會張口閉口聲稱自己是大國的。日本人心虛,而且很渴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大國,所以才見人就喊:大日本帝國大日本帝國!

如果你問日本人,你們是大日本是大國嗎?日本人只能顯擺他們的已經開落幕的現在科技工業,而不敢說自己是大國。這就是說明日本人個個都知道,日本是小國家而非大日本之大國。

這裡我想說,國家的大小並不可恥,可恥的是擁有一顆變態的心靈。總是抱著強盜邏輯思維來看待世界,總是感覺自己什麼都能夠以強盜的方式搶劫到的,到頭來總是會遭遇報應的,直到滅亡!


幸福地帶2


剛才看到有網友回答說其實這個“大”字並非是指國土面積而言,應該另有深意。對此,我舉雙手贊成!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日本口口聲聲稱自己是“大日本”和“大日本帝國”的時代應該是從明治維新後期開始,隨著二戰結束而結束。這段時期,日本急於躋身西方列強行列,出於一種自卑心理,想讓人認為自己大而自己先喊起來了。隨著打敗俄國、佔領朝鮮、侵略中國,日本的自卑逐漸變成了狂妄,最後碰到了美國,才徹底崩潰。戰後,自卑和狂妄都成為歷史。如今的日本,在主流語境下已無“大日本”的自稱,只有一小撮右翼分子會執迷不悟地繼續狂叫“大日本帝國”。

凡是來過日本的人,對日本有所瞭解的人,有誰在現在的日本報刊雜誌、電視電影等宣傳媒介上看到有人宣稱“大日本”,尤其是“大日本帝國”的嗎?只有在大街上或公園,碰到一些右翼分子在那裡叫囂而已。所以,我認為凡是言必稱“大”的,一定是心理不正常的,有自卑傾向的人。


冷鏡


對於日本,我們都喜歡叫它小日本!但是很無奈的現實是,也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大日本”並不是憑空想象的!

我們的國土面積約是日本的25倍,但論人口密度,日本的人口密度卻是我們的差不多2.5倍!等於說日本人均佔有的資源少的可憐,說它是資源相當貧乏一點都不為過。

然而就是這樣資源極度貧乏的彈丸小國,它蘊含的能量卻讓世界都為之矚目。

先看看他們的企業:

2015國際權威研究機構《湯森路透》發表了新的一年全球創新企業TOP100 :日本40家;美國35家;法國10家;德國4家;瑞士3家,而我們,無一入圍。

再來看未來12大新興技術: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機器人、次世代基因組技術、自動化交通、能源存儲技術、3D打印、次世代材料技術、非常規油氣勘採、資源再利用,目前日本是全力投入上面這十二個方面,而且百分之90已經做到了世界前三,比如我們自認為最發達的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事實卻是日本才是真正的世界第一,我們呢?……第四!

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高科技公司,比如三星,intel,蘋果,高通等等,如果沒有日本的高精度設備,配件,解決方案,這些公司至少倒退10年。這幾年不管是VLSIResearch,英特爾最佳供應商裡的SCQI和PQS都是日系刷榜(8家SCQI6家日系,18家PQS11家日系,連iphone裡1000多項核心部件就有一半以上來自日本)。日本有11家企業獲得英特爾PQS獎。

還有它強大的科研能力,看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2000年之後一直到2016年,日本每年至少拿一個諾貝爾獎,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

還有他們十倍於國內的海外資產,GDP只是國內生產總值,他們是世界第三,但還有一個GNP,國民生產總值,日本卻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說實在的我不是崇拜他們的成就,很多領域我們國家也在努力追趕,這些數據是希望我們可以真正的正視和重視日本,在同樣的二戰廢墟中,我們和日本處在同一個一窮二白的起跑線上,卻在發展上被日本遠遠的拋在了後面。

小日本還是大日本,只是一個稱呼而已,不必太在意。我希望的,只是我們自己何時才能真正的稱為大中華!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而不是在意淫中藐視“小日本”!


看穿寂寞


1889年日本明治維新成功後成為了資本主義強國,擠身世界列強。此時日本民族自豪感極強,對外擴張野心膨脹。有取代大清主宰東亞之意。於是與清同取大字。改國號為大日本帝國。1995到1931。日本通過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一戰,入侵東北一系列成功的軍事行動使領土擴張。形成不合法擁有中國東北,朝鮮半島,南庫頁島,臺灣島以及南太平洋眾多島嶼的大國家。此時的大字就有了實際和內涵雙重意義。但邪不勝正,二戰日本戰敗投降,日本勢力僅限日本本土四島。軍國主義勢力失勢,工業基礎摧毀殆盡,民族自豪破碎。重改國號為日本國,帝字都沒了,此國號延續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