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文人相輕,茶人相殺

文人需要風骨,隨和是與風骨相矛盾的東西。真正的茶人也不應該隨和,處處肯遷就讓步的和事佬,在茶的品質上也極容易做出遷就讓步之舉,這是一個道理。

文人或是茶人,都有一樣共同的毛病,便是“各以所長,相輕所短”,對同行是“赤裸裸的仇恨(郭德綱語)”,遇事不肯留一點情面。

文人相輕的根源,倒不一定完全出於道義的不平,也極有可能是發洩個人私怨的需要。

明人張岱《夜航船》裡有一則“為妓詈祖”的掌故,說是“唐宋八大家”歐陽修做推官時狎暱一妓,後被同朝為官的“西昆體”骨幹詩人錢惟演挖了牆角。憤恨之下,在奉旨主修《五代史》時,歐陽修便趁機在書中誣錢的祖上“武肅王重斂民怨”。張岱由是嘆到,“睚眥之隙,累及先人,賢者尚亦不免。”

兩位文壇大腕兒為一個妓女爭風吃醋,竟至於在修史這樣嚴肅的事情上夾帶私貨,手段也可謂登峰造極了。

有位要好的朋友最近退了同學群。晚間一起喝酒時,他頗有些惆悵:入群本是為了留住同窗記憶,沒想到畢業多年後,同學群儼然成了另一個官場。當官的同學偶爾在群裡發一首打油詩,一堆人跟著拍馬屁叫好,自己勞心費力寫就的文章,發到群裡都無聲無息沉沒了——真TM沒意思!

其實,所謂同窗情誼,原不見得比同事、朋友間的關係更“高尚”一些。計較老同學的冷漠,也只怪自己把精力用錯了地方,表錯了情——群,搞關係才是第一要務,哪輪到你出風頭嘛。再說,你認為領導的打油詩寫得不好,這已不單單是文人相輕的問題了。

文人相輕,茶人相殺

無論文人還是茶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較之文人相輕——心裡再惱,面子上起碼還得過得去——茶人之相殺,往往水火不容,竟至於上演“全武行”也不在話下。

上次,聽聞某著名“京城第一泡”茶人與某海派茶人狹路相逢,一言不合就擼了袖子。要不是雙方當場被人死命扯住,結局就沒那麼好看了。

又聽說,某位平時口無遮攔的普洱茶“大師”,有次被對手鼓動了幾個“愣頭青”,喝完酒滿茶山抓尋要找他算賬。好在“大師”消息靈通,提前躲了起來。後來雖消停了一陣,嘴賤的毛病還是改不了。為了壯膽,私下注冊了幾個“保鏢”、“警衛員”的小號,一天到晚自己給自己點贊、助威,也是套路夠深。

無論文人還是茶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相輕或是相殺,凡出於自私自利目的,一者見其鄙薄,二者見其狹隘,與社會終歸無益。

作文或是做茶,總該忠於自己內心,雖動機未必高尚,多少會有可取之處。隨和奉承、委曲求全,則大可不必。

魯迅先生說過,“文人不應該隨和;而且文人也不會隨和,會隨和的,只有和事佬。”

文人需要風骨,隨和是與風骨相矛盾的東西。真正的茶人也不應該隨和,處處肯遷就讓步的和事佬,在茶的品質上也極容易做出遷就讓步之舉,這是一個道理。

所以,“隨和”文人的文字,不值得一讀。“和事佬”茶人的茶,也是不值得一喝的。

文:徐盛偉(老茶鬼創始人) 2018.3.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