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支修益:以匠心待初心,做有溫度的醫生

健康是人類的基本權利和幸福的源泉,而抗擊疾病則是追求健康的必經之路。在這條荊棘叢生的道路上,醫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為守護生命孜孜不倦,忘我前行,不懈怠,不停滯,不放棄。

在各種疾病中,癌症是“頭號殺手”,可謂是人類最危險的疾病。作為有著多年臨床抗癌經驗的專家,支修益教授深知癌症防治的任重道遠。他用實際行動打響攻克腫瘤的戰役,為更多的醫生做表率,為更多的患者謀福祉。

支修益:以匠心待初心,做有溫度的醫生

支修益教授,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國家老年肺癌聯盟主席,中國胸外科肺癌聯盟主席,中國控制吸菸協會副會長兼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促會常務理事兼肺癌預防與控制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促會胸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兼肺癌學組組長,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兼控煙與肺癌防治工作部部長,中國抗癌協會常務理事兼科普宣傳部部長,中國醫師協會科普分會副會長,北京醫學會胸外科分會創始主任委員,《中華胸部外科雜誌》副主編,《中華醫學前沿雜誌》副主編,《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副主編,國家衛計委《原發性肺癌診療規範》專家組組長

一生專注做好一件事

1978年就讀於北京第二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後的支修益在北京結核病肺部腫瘤醫院胸外科工作了20年。2002年10月從美國邁阿密研修回國後被張建院長作為人才引進宣武醫院擔任胸外科主任,2003年4月創建成立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並擔任中心主任。從1983年畢業至今,支修益教授從事肺癌的外科治療工作已有35年,在肺癌早期診斷、微創外科手術、多學科綜合治療和個體化治療方面經驗豐富。支教授說:“這輩子就跟肺癌‘槓’上了。”

從醫35載,12000多個日日夜夜,支修益教授為肺癌的防治工作傾注心力,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工作。臨床方面,他多方引進人才和先進的診療設備,積極開展肺癌診療新技術如電視縱隔鏡、超聲支氣管鏡、電視胸腔鏡,在全國較早地開展CT引導下射頻消融治療肺癌;科研方面,他建立了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創建北京醫學會胸外科學會,成立了中國胸外科肺癌聯盟(CLCU),是北京醫學會胸外科分會創始人,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創始人之一,2007年同王天佑等共同籌劃創建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為全國胸外科肺癌的醫生搭建了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推動了肺癌研究及診療領域的發展;科普宣傳方面,他推廣“遠離‘三霾五氣’”的肺癌預防理論,並通過媒體訪談、撰寫科普書籍、藉助行業學會資源呼籲大家關注肺癌的預防和早診早治,他還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通過微信、微博傳遞肺癌防治知識,讓更多的人關注肺癌,重視肺癌。這種專注與堅持,讓支修益教授在肺癌防治領域開拓了一片新天地。

不斷推動並發展肺癌的防治工作,讓人們遠離肺癌的折磨,是支修益教授這些年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也是未來堅持要做的事情。一生只做一件事,並且做到極致,這是一種匠心,更是一種情懷,一種信仰。

控煙事業任重道遠

吸菸和二手菸暴露均是肺癌的重要危險因素,其中吸菸可增加3倍以上的肺癌發生風險。我國72.4%非吸菸者暴露於二手煙,暴露廣泛,對非吸菸者肺癌發生的影響不可忽略。支教授指出:“自從加入《菸草控制框架公約》,我國為控制菸草流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在菸草流行監測方面,我國已開展5次全國範圍內成人煙草調查,並於2014年開展了第一次全國青少年菸草調查。國際研究提示,降低菸草危害最有效的辦法是控煙立法。目前,北京、天津等18個城市制定了地方性控煙立法,其中北京《控煙條例》被譽為史上最為嚴厲的控煙法規,明確規定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為禁菸區,但仍未出臺國家層面的控煙法。中國吸菸者的戒菸比(14.4%)在世界上處於較低水平。戒菸不僅需要自身決定還需要周圍環境尤其是醫務人員的正確引導。調查顯示我國醫務人員對於戒菸者提供的戒菸幫助較少,使用藥物及諮詢戒菸比例為3.1%、3.0%,90%以上戒菸者誤認為戒菸只要下定決心就能成功。”

支修益:以匠心待初心,做有溫度的醫生

在控煙方面,支教授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倡導並組織醫界主流跟國內主流媒體積極合作,在廣播、電視、報刊雜誌和網站開展控煙與肺癌防治科普講座和科普專欄。支教授強調:“目前我國男性吸菸率仍居高不下,非吸菸者二手菸暴露仍十分廣泛,雖然我國實施了一系列控制菸草流行的措施,但效果仍不顯著,亟須實施系統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控煙措施。控制菸草流行,降低肺癌的發生和死亡,仍任重道遠。”

科普宣教要“接地氣”

“2017年得到的數據顯示,中國癌症發病人數突破80萬,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數接近70萬。在過去的30年中,我國肺癌的死亡率上升了465%。肺癌的防治形勢極其嚴峻,絕大多數肺癌患者都是在出現臨床症狀的時候才來醫院看病就診,臨床確診肺癌時85%以上都是肺癌晚期或局部晚期,失去了外科手術根治性治療的機會。”支教授語重心長地說道,“預防肺癌,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肺癌的診療有著重要意義。”意識到科普宣教的重要性,支教授開始投身於肺癌的科普工作。然而,進行醫學科普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醫學上的專業術語對於大部分的患者和家屬而言是很難理解的,而且支教授發現,臨床上很多患者和家屬總在重複詢問一些“常識性”的問題。於是,支教授認識到科普宣教並非簡單地把醫學常識進行宣傳,只有做到“接地氣”才能真正地起到作用。所謂的“接地氣”,就是要用最貼近生活的語言把醫學知識表達出來。

這些年,支教授一直投入大量精力做科普宣傳,他講的“三霾五氣”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也讓更多的人從中獲益。支修益教授強調,肺癌是一種被“氣”出來的疾病,它可防可治,遠離肺癌的關鍵是關注“三霾五氣”:“三霾”即室外霧霾、室內煙霾和心裡的陰霾;“五氣”即室外大氣汙染、室內空氣汙染包括菸草煙霧煙氣、廚房油煙氣和房屋裝修裝飾材料VOC汙染,以及心理上的生氣。①室外大氣汙染:近年來,在中國,特別是京津冀地區,霧霾天氣越來越多,世界衛生組織在2013年9月份,首次提出空氣汙染是“一類致癌物”,從社會各個層面抵制大氣汙染,對於肺癌的防控事業有重要意義。②菸草煙霧煙氣:菸草煙霧中有4000多種化學物質,至少有69種成分是致癌物質。而二手菸霧中含有幾百種已知的有毒或者致癌物質,包括甲醛、苯、氯乙烯、砷、氨和氫氰酸等。被動吸菸增加成人肺癌、心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發生的危險性,增加哮喘的發病風險,損害肺功能。中國的控煙工作已取得進步,但仍需繼續推進,加大控煙力度。③廚房油煙氣:一是從煤、煤氣、液化氣等用炊火源中釋放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二是烹飪菜餚時產生的油煙,成分複雜,其中含有苯並芘、揮發性亞硝胺、雜環胺類化合物等已知致突變物和致癌物,保持廚房通風、減少在家燒烤、科學選購、安裝、使用和保養抽油煙機可減少廚房油煙氣的危害。④房屋裝修裝飾材料VOC汙染:甲醛是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家族中的一員,除此之外VOC的成分還有氨、乙二醇、酯類等物質。遠離房屋裝修裝飾材料VOC汙染對於預防肺癌有重要意義。⑤心理上的生氣:性格因素也跟腫瘤發病有很大關係。常常生悶氣,會影響免疫功能,使癌症有可乘之機。  

對如何做到早期發現肺癌,降低肺癌死亡率,支教授指出:①胸部低劑量螺旋CT篩查+血液腫瘤標誌物是目前“發現早期肺癌”最好的方法。②遠離PM2.5等室外空氣汙染。③拒絕一手煙、二手菸和三手煙。④警惕廚房油煙和房屋裝修裝飾帶來的室內空氣汙染。⑤保持愉快的心情。⑥堅持定期參加年度健康體檢。  

“醫生做學術研究固然重要,貼近生活實際做科普同樣重要。”支教授說道,“不僅僅要治療疾病,還要幫助大家科學認識疾病,預防疾病,做一個有溫度的醫生,讓更多的人獲益。”

聚合資源,協同抗癌

為倡導新的方法促進各組織間的合作,加快癌症研究、預防及治療等領域的進展,為人類造福,國際抗癌聯盟(UICC)於2000年規定每年2月4日為“世界抗癌日”。每年的世界抗癌日,支修益教授都會不遺餘力地進行肺癌科普宣傳:“今年的主題是‘我們能,我能戰勝癌症-聚合資源,協同抗癌’。在與癌症的戰役中不能孤軍奮戰,社會各界都要參與其中,包括政府、醫務工作者、行業協會、媒體、企業、患者及家屬,只有把資源聚合在一起,協同抗癌才能在抗癌戰役中打勝仗。”

支教授對記者說道:“近十年來,中國的癌症防治工作已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績: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支持;行業協會的建立,為全國抗癌工作者提供交流的平臺,推動癌症防治研究;媒體宣傳更加註重專業性,專家的解讀,新技術、新手段、新藥物的推廣,形式多樣的科普;企業加大藥物研發力度,更多的中國原創藥物上市,惠及百姓。我希望藉助世界癌症日的活動,將更多的抗癌信息傳遞出去,讓更多的人關注癌症,更多的人能夠攜手抗擊癌症,這才是活動的意義所在。”

支修益:以匠心待初心,做有溫度的醫生

原文刊登於《腫瘤醫學論壇》2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