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他與錢學森同登一船被扣,為護“酸菜罈子”,千里跋涉幾成乞丐

1950年炙熱酷暑的夏日裡,趙忠堯從美國的洛杉磯登上了“威爾遜總統號”,滿懷期待地預備回國。你或許對這艘客輪的名字有些耳熟,似曾相識正是應該的,因為我國另一位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當時也在這艘船上。

後來的發展大家都已經知曉,鑑於錢學森在航空航天領域的卓越貢獻和地位,美國方面找藉口強行將其扣留乃至拘押。與錢學森類似的是,趙忠堯的這趟回國之旅也同樣困難重重。

那麼趙忠堯是誰?為何也有此遭遇?

他與錢學森同登一船被扣,為護“酸菜罈子”,千里跋涉幾成乞丐

趙忠堯

踏入物理界

1902年生於浙江的趙忠堯,是家裡的幼子,雖然得父母百般寵愛,趙忠堯卻並沒有養成一個任性驕縱的性格,相反在學習上他格外努力,功課在班級裡總是名列前茅,22歲的時候進入國立東南大學,最初選報的是化學。後來遇到了從國外留學歸來的物理系教授葉企孫,因成績突出,被選做了他的助教,從此在物理的世界中紮根立足。

1925年葉企孫被聘請赴清華任教,趙忠堯也隨了他一同去。在清華期間,趙忠堯一邊學習一邊工作,但仍感自身的不足,於1927年赴美留學,3年後獲得博士學位,在英國的實驗室工作了一年後,由於中國的戰局十分緊張,趙忠堯一心惦記著祖國,在1931年底匆忙回國,復任清華教授。

他與錢學森同登一船被扣,為護“酸菜罈子”,千里跋涉幾成乞丐

趙忠堯

為一個酸菜罈子,千里跋涉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趙忠堯的傳奇人生路開始展開。由於日軍的持續破壞,清華,北大和南開三所學校被迫遷往長沙,組成臨時的聯合大學。待到師生們都已經陸續撤走後,趙忠堯卻憂心忡忡,他也想走,但走不了,因為清華的實驗室裡,還有一份極為重要的東西,他必須得取出來。就算豁出性命,也得試一試。

當然趙忠堯後來僥倖沒有落入敵手,但卻幾乎淪為了乞丐,衣衫襤褸,蓬頭垢面,所有的隨身行李都給拋掉了,只懷裡緊緊抱著一隻酸菜罈子,趕出來迎接他的梅貽琦校長,看呆住了,一時愣是沒認出來這竟是昔日的同僚,不禁滿眼熱淚。

他與錢學森同登一船被扣,為護“酸菜罈子”,千里跋涉幾成乞丐

趙忠堯和家人

​趙忠堯懷裡的這個酸菜罈子中裝著的,正是他一直心心念唸的重要東西,50mg放射性鐳。這是1931年他在劍橋大學的卡文迪許實驗室工作,臨走時,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贈予他的。在當時是一種極為珍貴且稀少的物理材料,倘若被日方搜去,應用於研究,將會對我國產生重大的不利影響。趙忠堯於是心一橫,決心去清華實驗室闖一闖。

他與錢學森同登一船被扣,為護“酸菜罈子”,千里跋涉幾成乞丐

趙忠堯

他打聽到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婦也還未出發,並且家裡還有一輛汽車,於是趙忠堯找到梁思成,跟他說明了事情的原委,兩人便趁著天色漸暗地黃昏,發動汽車便往清華去了。一路不斷看到日軍來來往往,好在校園裡雖然一片被打劫般的散亂,他們卻並未被注意到。趙忠堯直奔實驗室,取出了裝鐳的鉛筒,兩人然後在一路提心吊膽中險險地出了城。

他與錢學森同登一船被扣,為護“酸菜罈子”,千里跋涉幾成乞丐

趙忠堯

那麼接下來的計劃就是把鐳順利送到長沙。但從北平到長沙,一路山高水遠,如此漫長的路途,一旦遇到盤查被發現,那麼一切就都前功盡棄了。趙忠堯思來想去,於是想了一個辦法,儘量隱藏自己的蹤跡,越不顯眼越好。他把鉛筒放入了一個酸菜罈子,自己破衣爛衫地擠在難逃的隊伍中。

同時專挑一些人跡罕至的小路走,不敢與人過多接觸,能晚上行路就不白天行動。由於山路的崎嶇,導致他不得不一路走一路丟,將不太用的行李都給落在了身後,最終艱難抵達長沙時,已經是隻剩一人一罈一柺杖了。梅貽琦迎出來,見趙忠堯,又驚又喜,良久無言。

這一年,他35歲。

他與錢學森同登一船被扣,為護“酸菜罈子”,千里跋涉幾成乞丐

趙忠堯

4年美國艱苦工作,為一臺靜電加速器

1946年,趙忠堯開始了另一段驚心動魄的旅程。在美國比基尼小島上,他親眼見證了原子彈的爆炸試驗。除了此次的參觀,趙忠堯此次的美國行還有一個任務,採購採購必要的研究器材,為將來我們自己的核能事業發展做準備。所有經費12萬美元,人手:趙忠堯,協助:沒有。臨行前,薩本棟教授告訴他4個字:見機行事。

核能研究的必要裝備靜電加速器,一臺至少需要40萬美元,趙忠堯手中的12萬連一半都不夠,更不用說如此高等機密的東西,去哪裡採購,能不能採購到,退一萬步,真的買到了,怎麼運出去?每一個問題看起來都只有一個答案:不可能。

趙忠堯將這些問題全都捋了一遍後得出一個結論,在美國沒法買到機器帶回去,那怎麼辦?只有一條出路了,買核心零部件,回國後自己組裝。除此以外,他還要購買一些發表過相關信息的資料書刊。

他與錢學森同登一船被扣,為護“酸菜罈子”,千里跋涉幾成乞丐

趙忠堯

為了儘量節省不多的經費,趙忠堯每天用麵包就開水吃,偶爾搭配點鹹菜,同時成了一個長期的“臨時工”,在各大實驗室之間輾轉,簽訂“換工協議”。所謂換工協議,是指趙忠堯幫他們完成某些科研項目,換取參與到加速器製造的相關技術中。他便這樣東拼西湊,一點點的收集技術,4年後的1950年才終於差不多全部完成。

是年8月29日,趙忠堯登船回國,與錢學森上了同一艘客輪,就在錢學森的行李被扣押下來的同時,趙忠堯及他所攜帶的箱子也被搜查了,但因為他已經預先將尤為重要的一些部件託人帶回國,剩下的零零散散故意雜亂地放一堆,勉強瞞過了搜查人員的眼睛。

他與錢學森同登一船被扣,為護“酸菜罈子”,千里跋涉幾成乞丐

趙忠堯

本以為一切已經OK,卻沒想到船行至日本橫濱時,趙忠堯還是被駐日美軍羈押進監獄,扣留了近2個月後才重獲自由,回到祖國。1955年,用趙忠堯帶回的這些材料,建成了我國第一臺加速器。它的落成,給我國原子能的研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但與錢老的享譽海內外相比,趙忠堯的名字似乎知之者甚少,隨著年月的消逝,他所做的貢獻也更加深埋在歷史的流沙中,逐漸為人所忘卻,不能不說是一種莫大的遺憾。至於與諾貝獎失之交臂,這便是趙忠堯又一個傳奇故事。

參考文獻:

《我的回憶——在美國留學時期》

《南渡北歸》

《核物理先驅:趙忠堯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