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爲正史上魏明帝曹叡厲害嗎?有多厲害?

一個人的歷史


在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中對於魏明帝曹叡的記載較為公允,認為其功過各半,但仍不失為一位有能力的君主。

甄姬之子,繼承大統

魏明帝曹睿,字元仲,文帝曹丕的太子。出生後受到曹丕寵愛,常在左右侍奉。十五歲時被封為武德侯,黃初二年被立為齊公,黃初三年為平原王。


因為他的生母甄姬被賜死,所以沒有被確立為皇位的繼承人。黃初七年夏五月,文帝曹丕病重時,才立曹叡為皇太子。十七日,曹叡即皇帝位,發佈大赦令。六月十四日,追諡生母甄夫人為文昭皇后。

運籌帷幄,謀算於前

八月,孫權率軍進攻江夏郡,江夏郡太守文聘堅守。朝臣們主張派兵救援。曹叡說:“孫權軍隊習慣水戰,他之所以敢離開船發動陸地進攻,是希望通過趁其不備取勝。如今已經與文聘相持不下,進攻所用力量要比防守加倍,所以他最終不敢持久。”


在此之前,曹叡已經派遣大臣去慰勞邊境將士,為前線的士兵鼓勁打氣,文聘堅守不出,不久孫權果然被迫退走。

重視儒學,任人唯賢

在文化教育方面,曹叡也有自己的見解,他曾下詔說:“尊儒學重教育,這是實行王教的根本,近來負責儒學教育的官員有的不稱職,這樣怎麼能宣揚闡明聖人之道,要用高標準選拔博士,他們的才能要能勝任侍中、常侍的職務。命名各個郡國向朝廷進舉人才,要以是否通經學為首要標準。”


對於儒家學說,曹叡十分重視。他曾下詔說:“世間風起的質樸與華麗,是隨著教化而變化的。大亂髮生以來,儒家經典傳播荒廢停止,後起之人進身取位,不通過學習儒家經典。這是由於教訓引導的不充分,還是因為被推薦任用的人不是以品德著稱的緣故呢?現在那些能夠通曉一部儒家經典的郎官,具有治理民眾的才能,經過博士考試成績達到優等的,要趕快任用。那些行為浮華不務正道的,全都罷免黜退。”

深通兵法,洞察人心

保塞鮮卑首領步度根和已經反叛的鮮卑首領軻比能私下串通,幷州刺史畢軌上表說他將出兵以對外威脅軻比能,對內震懾步度根。


曹叡看完奏摺後說:“步度根是被軻比能誘惑,心裡還有疑懼。如今出兵正好使這兩部分人因受驚而合一部,那談得上什麼威震。”因此下詔書讓幷州刺史畢軌不要這麼做,後來局勢的發展,果然和曹叡預料的一樣。

慎用刑罰,體恤人情

對於刑獄之事,曹叡也十分重視,他常說:刑獄關係到天下人的性命。”所以每當遇到審理大案,常常親自但聽訟觀旁聽。

為了讓官員慎用刑罰,曹睿下詔說:“用鞭打作為懲治官員的刑罰,是為了糾正他們的怠慢,而近來卻有很多無辜的人因為被鞭打而死,要減輕鞭杖的刑法,把這個詔令寫進法令之中。”

以逸待勞,全勝之謀

諸葛亮從斜谷出兵,屯紮在渭水南岸,司馬懿率領各軍前去抵禦。曹睿給司馬懿下詔說:“只需要依靠堅固的壁壘防守來挫敗諸葛亮的銳氣,使他進不能得逞,退又不能和我軍作戰,停留久了糧食耗盡,搶掠沒有收穫,就一定會撤走。等他撤了再去追擊,以逸待勞,這才是大獲全勝的方法。”

孫權兵鋒指向合肥新城的時候,曹叡拒絕了滿寵撤出合肥新城的守軍,把敵人引誘到壽春的做法。曹叡對群臣說道:“合肥新城是兵家必爭之地,只需要固守,孫權自然不戰而退。”



司馬懿征討公孫淵時,曹叡堅定的支持司馬懿出兵,在群臣認為公孫淵不可能被擊破時,曹叡說:“司馬懿能在危險時刻制定應變的謀略,擒殺公孫淵指日可待。”最終全都和曹叡預料的一樣。

英年早逝,託孤司馬

景初三年春正月初一日,太尉司馬懿回到河內郡,曹叡用驛站的快馬把他召來,引進臥室內,握著他的手說:“我病的重了,把後事託付給您,希望您與曹爽共同輔佐我年幼的兒子,我能夠見到你,沒有什麼可遺憾的了。”司馬懿跪地叩頭流淚,當天曹叡在嘉福殿去世,當時年僅三十六歲,二十七日安,葬在高平陵。



有人說曹叡英年早逝是由於其縱慾無度,揮霍自己的精神和身體所致。在我看來,曹叡在史書記載中並無喪德之舉。至於英年早逝,只有兩種可能:一、先天性的遺傳性疾病,其父曹丕也很早就去世了;二、被人所害,至於是誰路人皆知。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要知道魏明帝曹睿有多厲害,從他的諡號上就可以看出來。明,照臨四方曰明,保民耆艾曰明,任賢致遠曰明,總集殐異曰明,獨見先識曰明,能揚仄陋曰明, 察色見情曰明,容義參美曰明,無幽不察曰明,聖能作則曰明,令聞不己曰明,奉若天道曰明,遏惡揚善曰明,視能致遠曰明,內治和理曰明,誠身自知曰明,守靜知常曰明,致常先覺曰明,遠慮防微曰明,懿行宣著曰明,智能晰理曰明,昭晰群性曰明這是個褒義的諡號,可見時人對曹睿的認可,換句話說曹睿是專為諸葛亮而生,活活的把諸葛亮拖死了,有人說這是司馬懿的功勞,其實這是曹睿的總體戰略,我就是守,不主動進攻你蜀漢,你諸葛亮以攻為守,而我以守為攻。硬是活生生的把諸葛亮累死在了五丈原,魏國除去了一個心頭大患。曹睿深湮帝王之術,每逢大仗前,授予司馬懿兵權,過後立既將兵權收回,給予司馬懿高官厚祿,確是閒制,只是名譽上的,沒有實權,而到用司馬懿時,馬上給予他兵權,曹睿的文武之道真是一張一弛,運用的得心應手。在遼東公孫淵造反時,他曾說祖宗之地,半寸不得失去,派司馬懿鎮壓,並取得勝利,收復遼東,在文化上他重視人才,要求推薦治國安邦的人才,並且重用,他重視民生大力發展經濟,使魏國始終處於三國的經濟強國,後期他大興土木,荒淫無度,掏空了自己的身子,英年早逝,將江山託付與司馬懿,是他一生最大的錯誤,至使曹魏江山易主,曹睿有不可退卸的責任。





約定9521


答: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這樣的文字:“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石,百二十斤。”這就是說秦始皇每天都要閱各地奏章120多斤,也別管是120斤還是60斤了,反正秦始皇特別勤政確是不爭的事實!不過考慮到當時沒有紙📄,所以即使是120斤也不算什麼了……

不過有一個人一樣地勤政!甚至比秦始皇不差,這就是我們的主人公魏明帝曹叡。{太和三年,冬十月,改平望觀曰聽訟觀。帝常言“獄者,天下之性命也”,每斷大獄,常幸觀臨聽之。}皇帝親自參加重大案件的庭審!!!古往今來可曾有之?;沒完:太和4年下詔,“其浮華不務道本者,皆罷退之。”對那些華而不實的不務正業的人,一律罷免清退!;詔曰:“鞭作官刑,所以糾慢怠也,而頃多以無辜死。其減鞭杖之制,著於令”,別再狠狠地抽了,差不多就行了吧!哪個國家還有鞭刑?新加坡🇸🇬吧……

{秋七月,詔曰:“禮,王后無嗣,擇建支子以繼大宗,則當纂正統而奉公義,何得復顧私親哉!}按照禮法,皇后如沒能生養嫡子繼皇位,可在近親旁支中選擇賢德者以承嗣大宗。但像這種本非正宗而嗣大宗者理應奉公義而行,怎麼能借皇威一味去加封自己的家人和親戚呢???“其令公卿有司,深以前世行事為戒。 後嗣萬一有由諸侯入奉大統,則當明為人後之義;敢為佞邪導諛時君,妄建非正之號以幹正統,謂考為皇,稱妣為後,則股肱大臣,誅之無赦。”我今天特告知公卿百官,一定要引以為戒。今後萬一出現由曹姓諸侯王入朝嗣位的情形,務必使他明白是作為先帝后人繼位的大義。如果有人以歪門旁道引誘和阿諛當朝君主,隨意加封皇號來擾亂皇親正統,奉新君的父親為皇,母親為後,那麼朝廷的股肱大臣可以誅殺他!!!此詔令當用金冊記錄下來,藏於宗廟,並寫進國家典章法令之中。義正言辭!光明磊落!千萬不要忘了,這可是1800年前的曹叡……

遇到這樣的君主真格就是老百姓的造化,堪比秦始皇、宋仁宗,魏國的人民足足享了13年的福!還提他媽什麼伏龍、鳳雛,包括什麼陸遜有個屁用!就是這個曹叡,234年擊敗諸葛亮軍隊,至其死於五丈原;打敗陸伯言,使其“無能為也……”政治上的明帝,軍事上的青龍,就算曹操在世,比他孫子差老了……


中行偃1


正史上,魏明帝曹睿到底有多厲害,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看出來。

首先我們要知道曹叡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長子,母為文昭甄皇后。

一,曹睿很聰明,有頭腦,會因勢而為。

曹叡從小得到祖父曹操的喜愛。常令他在左右。曹叡年幼聰慧,曹操曾驚異地說:“我基於你可以有三世之業了。”在朝會宴席上,也經常叫他與侍中近臣並列。

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曹睿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有帝王相了,要不曹操也不會說“我基於你可以有三世之業了。”

可以說曹睿的帝位,也算是曹操提前擬定了!而事實卻也如曹操所料。要知道直到曹睿的母親甄嬛是被曹丕刺死的,在刺死甄嬛那一刻,曹丕是就不想立曹睿為太子的,所以直到曹丕病危之時才立曹睿為太子。

據《魏略》記載,因為郭皇后沒有子息,曹丕下詔令曹叡奉養郭皇后。但曹叡因為母親死非善終,意甚不平。曹丕因曹叡心懷不滿,欲意讓另一個嬪妃的兒子曹禮做繼承人。曹叡不得已,開始勤謹侍奉郭皇后,每天早晚都去向郭皇后問候起居,郭皇后也因自己未生育子女,對他疼愛有加。但曹丕始終對曹叡不滿意,因此一直不立曹叡為太子。

從最後一段話我們可以看出,曹睿的隱忍能力,以及曹睿的城府有多深,要知道曹睿的母親甄宓的死,郭皇后可算是佔了一半的功勞呢!即使這樣,為了皇位,曹睿依然可以勤謹侍奉郭皇后。

曹叡沒登基前不曾交接朝臣,也不過問政事,平日只研讀書笈。(明哲保身)即位後,群臣想望風采。過了幾天,叡單獨召見侍中劉曄,整整談了一天。劉曄出來後,眾人問他對皇帝的觀感,劉曄回答說:“秦始皇、漢武帝之儔,才具微不及耳”

從這我們則可以看出曹睿的政治手腕有多高明,我自己說我自己好,也許沒人能相信,但是如果他人說呢?好過自十個自己!

二,軍事才能

新皇帝即為,戰亂總是免不了的。

孫權進攻江夏,江夏太守文聘堅守。以火攻退吳兵

其次,是西平郡麴英反叛,連殺臨羌令、西都長等地方官員,曹睿派遣將軍郝邵、鹿磐率兵平定叛亂,斬殺了麴英。

藉著諸葛亮也不消停了,開始了第一次北伐的前奏,策反新城太守孟達,孟達叛亂,曹睿詔令驃騎將軍司馬懿討伐。

蜀相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官吏和百姓皆叛魏歸蜀,曹叡派曹真、張郃等人拒敵,更是親往長安壓陣。不久,馬謖被張郃大破於街亭,蜀軍撤退回到漢中。九月,大司馬曹休與東吳大將陸遜在石亭開戰,魏軍敗北。

然後諸葛亮就又來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第五次,第六次北伐,可沒一次成功的。而且其中還有一次是魏國主動進攻的。

然而終魏明帝一世,蜀吳幾乎沒有尺寸之功。在此期間,曹叡曾經兩次駕幸長安,在前線指揮魏軍對蜀作戰,一次駕幸壽春,直面孫權的進攻,均粉碎了敵人的軍事行動。同時曹叡還北擊鮮卑,穩定了北方邊疆;公元237年,公孫淵自稱燕王,與魏國中央分庭抗禮,曹叡派司馬懿擊敗公孫淵,斬其首。這些軍事成就進一步鞏固了魏國的統治基礎。而曹叡可並非單靠手下的前朝舊臣立功,他自己的軍事才能也是很強的。

要知道,一個將領選人用人的決策,絕對是一場戰爭的關鍵因素所在,就如諸葛亮任馬謖是一個道理,如果曹睿不會選用人才,又怎可能保證他每一次戰爭的勝利?所以一個戰爭的真正勝利者,主要還是要看決策人最後的判斷,就如同我們偉大領袖毛爺爺一樣,一生沒有親臨過戰場,可他為什麼能保證戰爭的勝利,不還是在選人用人方面的論斷呢?我們不也不能因為毛爺爺一生沒親臨過戰場而否認他的軍事才能!

三,政治手腕高明

單單從司馬懿身上就能看出來了,《晉書宣帝紀》司馬懿抗蜀有功,回朝後,直接從大將軍轉為太尉?別看職位沒變,但太尉也就是榮譽職位,毫無實權,而大將軍,是掌管國家軍事實權的,是軍事最高統帥,司馬懿按理說抗蜀有功,就算不加封賞也不應該降職吧?

再來看看遼東戰事,遼東一打響,曹睿立即又把司馬懿召回,讓他帶兵打仗去。打完回來,又沒收兵權,從這事我們足可以看出曹睿在用人方面的手腕有多高明瞭,司馬懿的才能曹睿認可,有用的時候我就用你,沒用的時候你就回家養老。對司馬懿是同時重用,又同時提防。

在來看239年曹睿兵種期間,任命曹爽為大將軍,而戰功赫赫的司馬懿呢?任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說白了,清一色的虛職。曹睿知道可以用你司馬懿的能力,但絕不能給司馬懿實權。雖說司馬懿和曹爽都是輔政大臣,但畢竟實權握在曹爽手裡,這也就導致後期曹爽專政的原因了!

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曹睿在正史上還是很厲害的一個皇帝的,但皇帝也是人,也是有缺點的,尤其在後期,曹睿大興土木,耽於享樂。由“斷袖”最為有名,這個詞就是出自曹睿和董賢同床共枕之時。


詩酒魔劍


魏明帝魏叡,字元仲,曹操的孫子,曹丕的長子,與曹操,曹丕合稱(魏氏三祖),但他的文采不及曹操和其父曹丕,他23歲即位,在位13年,景初二年(238年),曹叡病逝於漢陽,享年34歲,正是大好年華,可惜英年早逝,因為他的託孤不當,導至朝政動盪。歷史的評價,在位其間,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其間也做了不少正事,迎宗廟,禁浮華,嚴型法,控中樞,修宮室。可以說他的主政,讓當時的國力達到了巔峰。他還是個軍事奇才,能一眼看透數百米外的局勢。可惜他終究是個打仗英勇,治國無方,有勇無謀的黃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