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东方军队 罗马人用一招致其覆灭

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东方军队 罗马人用一招致其覆灭

公元前86年,第三次喀罗尼亚战役将罗马与本都之间的战争,推向了高潮。罗马人在山地战场,用自己擅长的三线步兵战术,完败了使用马其顿战术体系的本都军队。尽管双方都有各种内部问题,战争却依然没有停止。

第二年,在距离喀罗尼亚战场不远的奥克美纳斯平原上,罗马人再次挫败了重整旗鼓的本都军队。只是这一次,他们依靠的不仅是强大的步兵战术,还有独步古代世界的军事工程学。

脆弱的本都霸业

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东方军队 罗马人用一招致其覆灭

开战后的本都军队需要在欧亚两地占据大量新地区

公元前86年,身在小亚细亚巩固霸权的米特拉达梯六世,收到了西征军在喀罗尼亚惨败的消息。生性多疑的本都国王,开始怀疑自己能否获得战争胜利。一方面,他将更多精锐部队派往希腊,同时也要着手巩固自己在小亚细亚地区的控制权。

他首先对生活在内陆的加拉太王国下手。这些从欧洲被驱逐过来的凯尔特人后裔,经常以自己的武力为四方强权充当雇佣兵。本都国王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一旦罗马人进入半岛,这些蛮子后裔就会跳反。于是本都军队在一次宴会上,捕杀了加拉太国王与主要的大贵族。但四散而逃的小领主们,很快就带着各自封地内的部落造反。已经兵力不足的本都人,只能带着劫掠的金银财产,退出这片山区。

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东方军队 罗马人用一招致其覆灭

生性多疑的米特拉达梯对于周围的盟友与藩属都不信任

接着,另一支本都开始收拾重要的沿海岛屿城市--开俄斯。在前一年对罗德岛的征伐中,曾有一艘失控的开俄斯战舰,不慎撞击了米特拉达梯本人的旗舰。没有攻下罗德岛的本都国王,现在派人解除了城市武装。在收取了巨额罚款后,将城里的居民强制押往黑海地区殖民。

这些事件都暴露了本都霸权的脆弱性。亚洲血统的本都国王,希望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波斯帝国式霸权。但他又不得不依照希腊化时代的宽松制度,不去管理希腊人和小亚细亚其他民族的内部事务。结果,在罗马大敌当前的情况下,米特拉达梯还是要加强自己的独裁能力,惹得支持者们大为失望。甚至出现了几个希腊幕僚,阴谋刺杀国王本人的恶性事件,惹得米特拉达梯更为暴虐。

于是,他开始在小亚各城市进行亲善活动,通过支持城市反对派与释放奴隶的手段,暂时稳住了可能爆发的起义。同时,新的本都军队开始在色雷斯沿海的卡尔西斯登陆,进而准备同依然在希腊北部困守的大将阿基劳斯回合。

因为只有本都军队在希腊击败罗马人,才能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小亚细亚地区。

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东方军队 罗马人用一招致其覆灭

对罗德岛进攻的失败 预示着本都无法控制沿海的希腊城市

分身乏术的苏拉

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东方军队 罗马人用一招致其覆灭

苏拉不仅在前线作战 还要时刻提防本土的政敌

在喀罗尼亚战役获胜后,只有不足2万军队的罗马人,也是处境微妙。苏拉一方面需要继续控制几个地区的希腊城市,强迫他们为自己提供补给。另一方面需要应付沿海的阿基劳斯残部。

由于在喀罗尼亚战役中损失了几乎全部的长枪方阵部队,阿基劳斯的1万人残军,主要是铜盾长枪兵、雇佣步兵、海军和骑兵组成。他自知无法用这些二流部队去硬抗罗马人,便利用完好无损的海军,在沿海不断机动。尽管苏拉也会不时带着轻步兵来阻击他们,却必须留着主力部队来看住营地内的本都主力。后者在贴近海岸的奥克美纳斯平原扎营,控制着地区内最适合骑兵作战的一块平地。

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东方军队 罗马人用一招致其覆灭

今日的奥克美纳斯平原

真正让苏拉头疼的问题,来自罗马内部。平民派领袖马略,已经重新控制了罗马城。苏拉的宅邸被洗劫,他的伙伴们遭到清洗。接着,一不做二不休的马略,鼓动元老院宣布苏拉为人民公敌,撤销了他的前线军事职务。为了让苏拉就范,两个罗马军团开始远征小亚细亚半岛。马略党宣称这是来支援对本都作战的援军,实际上则希望就地解除苏拉的军权。

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东方军队 罗马人用一招致其覆灭

马略党人在罗马城的反扑让苏拉实际上失去了自己的大后方

苏拉此时的处境,非常不妙。但非常讽刺的是,帮助他化险为夷的因素,全部来自他的敌人。马略自己推广的军制改革,让军团不再以罗马元老院为唯一效忠对象。拥有足够实力和手腕的军头,成为了士兵们优先追随的权力中心。因而苏拉依然会得到手下士兵的拥护,不至于立即崩盘。他暂时丢下阿基劳斯的残军不管,带着全军向西进发,准备打一场事关生死的内战。

在意大利准备渡海的罗马船队,却遭遇了风暴的侵袭。结果,先头部队脱离主力,开向希腊沿海。在海岸附近,他们遇到了掌握制海权的本都舰队,又损失掉了大量有生力量。残存的小股罗马军队,只能投靠到苏拉一边。之后出发的大部队,也只能直接登陆亚洲,无法对苏拉构成威胁。指挥层内部也吵的不可开交。

一直密切关注这一切的苏拉,最后收到消息,本都援军在色雷斯的卡尔西斯登陆。情报显示,这批新援比过去登陆希腊的乌合之众要精锐许多。苏拉不想让本都大军离开有山地阻隔的沿海地区,立即下令调头,赶去迎击。

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东方军队 罗马人用一招致其覆灭

在希腊前线 风餐露宿的罗马士兵

本都军队的策略转换

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东方军队 罗马人用一招致其覆灭

新到的本都军队比前一年在喀罗尼亚的那一支更为精锐

米特拉达梯派来的新部队,主要由精锐的长枪方阵为主心骨。这些人是本都王国原有的常备部队,在训练水平和战斗力上,都胜过了喀罗尼亚战役中的奴隶方阵。方阵指挥官多利劳斯,也是全军的指挥官。他被国王授命接替阿基劳斯,继续对苏拉作战。

在同希腊的残军汇合后,本都军队内部也产生了严重分歧。阿基劳斯通过在雅典和喀罗尼亚的战斗,对罗马士兵的战斗力有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他主张不要直接同罗马人开战,而是利用后勤优势来消耗对手。

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东方军队 罗马人用一招致其覆灭

本都军队中的色雷斯轻步兵

但这种非常东方式的策略,遭到了多利劳斯的强烈反对。他一直不理解阿基劳斯,是如何在喀罗尼亚惨败的。他从亚洲带来的援军,除了精锐的长枪方阵之外,还有大量黑海和色雷斯地区的轻步兵、弓箭手与卷镰战车。配合阿基劳斯残存的雇佣军、骑兵和铜盾军团,应该能够击败苏拉。

因此,当苏拉的16000部队赶到奥克美纳斯附近后,多利劳斯下令全军列阵,引诱苏拉与自己决战。他的布置方式,与阿基劳斯先前在喀罗尼亚的部署,如出一辙。长枪方阵组成了坚固的步兵第一线力量,方阵前还有卷帘战车负责首轮冲击。大量希腊、加拉太、色雷斯和黑海地区的蛮族雇佣军,组成第二线步兵。不少投靠本都王国的意大利士兵,和他们站在一起。最后,才是来自黑海各地的弓箭手部队。本都、卡帕多西亚和南俄草原的骑兵部队,也在左右两翼呈双线布置。

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东方军队 罗马人用一招致其覆灭

奥克美纳斯战役中是两军布阵

但让多利劳斯想不到的是,他指挥的战斗,比阿基劳斯打输的喀罗尼亚还要惨淡。在前一年的战役中,本都战车因为距离太短而无法拥有足够的加速距离,被罗马步兵轻易干掉。这一次,拥有足够冲锋距离的战车,则在完成加速后被罗马步兵主动攻击。由于战车需要彼此间有较大间隔,所以很容易被对手冲到跟前和两侧袭击。数轮重标枪齐射后,一些奔驰的战车被迅速瓦解。大部分战车则在受惊的战马牵引下,高速调头。结果,来不及反应的长枪方阵,成为了卷帘战车的受害者。毫无心理准备的士兵,被友军成片撂倒。

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东方军队 罗马人用一招致其覆灭

奥克美纳斯战役后 卷帘战车彻底被各国军队淘汰

一开战就遭到如此重创,多利劳斯不得不选择停止战斗。他也开始意识到,阿基劳斯的策略是有道理的。在后者的建议下,本都人一面加固自己的营地防御,一面收拢沿海活动的船只。阿基劳斯决心重复他在雅典事的消耗战术,并让苏拉无法找到有效的突破口。

于是,本都步兵收起自己的长枪,开始动手挖掘更深的堑壕,并在土墙上再构筑木墙。这种设防营地在波斯帝国时,就已经出现。只要里面的军队数量充足,后勤补给不断,就很难被数量更少的罗马人拿下。阿基劳斯希望以此来拖延时日,等待苏拉因补给耗尽而退出沿海。或者被来自罗马内部的对手消灭。

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东方军队 罗马人用一招致其覆灭

波斯帝国时期就出现的设防营地被本都人所继承

独步古代的军事工程学

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东方军队 罗马人用一招致其覆灭

正在修筑工事的罗马士兵

本都人的策略变化,被苏拉看在眼里。他不仅不希望与对手进行静态消耗,甚至还担心这支敌军从海上逃往色雷斯。因为他自知无法在内忧外患中,继续向北进军马其顿和色雷斯。所以,

他不仅要获胜,还需在这块平原上歼灭整支本都军队。

于是,在本都不断加固自己营地的同时,罗马人也开始挥舞起铁锹和锤子。他们在军事工程学方面的造诣,可谓是独步古代世界。无论是过去的亚述帝国和波斯帝国,还是后来的希腊-马其顿军队,实际上都非常重视野战营地的建设。继承他们传统的本都人,也不例外。但这些营地基本上都是防御性质的。罗马人则有一种非常偏执的习惯,不仅严格要求营地部署,更会利用野战工事去打击对手。

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东方军队 罗马人用一招致其覆灭

罗马人在当地挖掘了大量壕沟与水渠

另一个促使罗马人开挖工事的原因,是本都人占据绝对优势的骑兵部队。苏拉带到希腊的军队里只有数目有限的意大利同盟骑兵。面对本都人从小亚细亚和黑海地区招募的大量骑兵时,这些装备有限的中装骑兵,根本不是对手。阿基劳斯让步兵困守营地的同时,派出不少骑兵攻打罗马人。大批行动迅速的轻骑兵,在平原上来回驰骋,使用复合弓射击,让很少遇到类似对手的后者,非常不适应。

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东方军队 罗马人用一招致其覆灭

本都军队中从不缺乏希腊与东方式的精锐骑兵

因而,罗马军队首先在奥克美纳斯平原上,挖掘了很多宽10英尺的壕沟。这样就可以破坏原本平坦的地形,让骑兵失去机动空间。阿基劳斯当然明白这个危害,派出更多重骑兵和轻步兵出击,攻击正在施工的罗马人。很多罗马士兵在没有携带战斗装备的情况下,遭到本都骑兵攻击。第一次面对如此强势的东方式骑兵,让他们开始溃退。

暴怒的苏拉因此从马上跳下来,只带着一面军旗和自己的持盾侍卫,就往前冲。嘴里还不停的骂骂咧咧,责备士兵们在这里抛弃了他。被主帅所感染的罗马步兵,马上重整队伍,向本都骑兵发起反冲锋。后者不得不退回自己安全的营地。

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东方军队 罗马人用一招致其覆灭

今日依然流淌在奥克美纳斯平原附近的河流

接着,阿基劳斯发现,罗马人挖掘的战壕被逐步连接起来,与附近的沼泽和河流想通。大量的水被引入了整个平原,让骑兵很难在浸泡过的地面上奔驰。苏拉则指挥他的士兵,继续挖掘两条新的战壕,从本都军队的两翼延伸,大有包围之势。其中南面的一条壕沟,将在建成后切断本都军营的水源。他不得不派出几乎所有的骑兵出击,在大量轻步兵掩护下,攻打挖掘工事的敌军。由于罗马主力分布在南北两条战壕附近,所以形式非常危急。

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东方军队 罗马人用一招致其覆灭

通过大量的野战工事修筑 罗马人已经控制了整个战场

苏拉只得骑上马,带着机动部队,在南北间来回奔走。在任何本都军队即将形成突破的地点,罗马人都能迅速调来预备队,进行围堵。被河水浸泡的地面,又严重限制了骑兵的行进速度。结果,两翼的罗马步兵,一起发动反扑,再次将本都骑兵们打退。一些人追赶着跑的较慢的步兵,杀到了本都军营门口。斯基泰弓箭手们,由于无法退到合适的距离外射击,只能抓起箭矢,像刀剑一样刺向身后的罗马人。混战中,很多来不及逃跑的骑兵被追上后杀死,其中就包括了指挥这次战斗的戴奥吉尼斯。他不仅是阿基劳斯麾下的骑兵指挥官,也是本都主帅的继子。负责掩护的轻步兵,也几乎被罗马人全歼。

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东方军队 罗马人用一招致其覆灭

本都军队只能依靠骑兵与轻步兵的组合进行反击

随着这次反击的失利,本都人被彻底困死在了营地范围内。他们已经损失了10000骑兵和5000多轻步兵。加上此前损失掉的战车和方阵部队,实际上已是强弩之末。

苏拉在让部队完成一段小歇后,发起了最后的强攻。罗马人通过挖掘的战壕,已经够到了本都营地脚下。最前线的士兵,开始用铁锹开挖墙角。营地里的本都人,也几乎全部动员起来。大量弓箭手依托工事,向战壕里的罗马人释放致命的箭矢。来自山区的轻步兵,也奋力投掷手中的标枪。但这些反击火力,都被罗马步兵的龟甲阵所抵挡。

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东方军队 罗马人用一招致其覆灭

骑着马在个部队间不断来回指挥的苏拉

当本都军营的一处墙角为罗马工兵们凿穿,营地内的守军被迫发起了最后一次反扑。无论是斯基泰弓箭手还是希腊化的重步兵,都拔出佩剑,从营地的围墙内翻越出来,死守这个至关重要的角落。决战在两支都已经精疲力尽的军队间打响。罗马人再次证明的自己的单兵素质,在异常血腥的近距离肉搏中,将从营地内涌出的本都人又顶了回去。后者虽然数目众多,却在有限的空间内无法从容施展。马其顿式的长枪与斯基泰是的复合弓,都在这种贴身交战中,显得非常鸡肋。盾牌更大而剑术精湛的罗马人,则在对手的混乱中,如鱼得水。

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东方军队 罗马人用一招致其覆灭

通过战壕推进的罗马人最终挖穿对手营地的土墙

最后时刻,一个名叫巴西拉斯的百夫长,亲自带头冲入敌军营地。整个百人队跟着杀了进去,彻底击溃了本都人的抵抗。来自十多个民族和地区的士兵,在混乱中无处逃生。四周都是的土墙、堑壕与追兵,营地内更是人流攒动,一片狼藉。只有少部分人从海路撤走,大部分人则被追赶到河流与沼泽附近,惨死在那里。阿基劳斯通过一条小船逃走,撤到了北面的色雷斯地区。

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东方军队 罗马人用一招致其覆灭

在百夫长带领下 冲入敌营的罗马军团

终结战争的胜利

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东方军队 罗马人用一招致其覆灭

本都被迫将战争期间占领的土地全部吐出来

公元前85年的奥克美纳斯战役,本都的80000大军几乎是全军覆没。

15000名精锐的骑兵、重步兵和弓箭手被杀死在了平原附近的多个战场。来得及脱身的残部,基本以附庸部队和水手为主。本都人在希腊的军事力量,被彻底摧毁。

远在小亚细亚半岛的米特拉达梯本人,也遭遇到了大麻烦。新来的罗马军团,开始横扫沿海的各个城市。本都王国的精锐力量,大部分已经损失在了希腊。余下的部队也分散部署在马其顿、色雷斯和小亚细亚各地。本都国王开始要求阿基劳斯向苏拉求和。后者迅速与苏拉达成停战协议。

根据协议,米特拉达梯的军队将从全部的占领区撤走。但本都原先控制的领地,则会得到罗马人的承认。在缴纳7000塔伦黄金的战争赔款之余,本都人还需要将70艘海军战舰交给苏拉,并将大量的装备一起作为赔偿。

历史上的第一次米特拉达梯战争,就此结束。苏拉终于可以放开双手,同平民派的马略党人,一决雌雄。

面对高筑墙广积粮的东方军队 罗马人用一招致其覆灭

罗马人经常在战前 显得处境艰难

纵观整场战役,罗马人依然在兵力、补给上处于绝对劣势。他们所面对的敌人,也绝非不堪一击的鱼腩。至于阿基劳斯这样的将领,也在指挥层面上与罗马人不相上下。但一支孤悬在外的罗马偏师,还是以巨大的战场优势,击败了屡屡获得支援的东方军队。

其实,类似的例子在罗马崛起的过程中是屡见不鲜的。在之前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战争中,相似的例子同样不胜枚举。再往前追述,在马拉松和普拉提亚平原击败波斯帝国的希腊人,一样是这个历史现象的体现。

数量不多,但足够精锐的军队,完全不害怕同乌合之众般的庞大对手较量。后者内部或许有部分人员不弱于眼前的精干敌手,却也在协调众多鸡肋部队时,丑态百出。哪怕暂时在物资上保持充沛,也很难通过所谓的谋略来保住开局时拥有的那么一点优势。高筑墙和广积粮,固然具有战略意义,但终究不可能抵消技术与组织层面的差距。

罗马的胜利,不仅仅依赖于强大的国力本身,也需要远在前线的军队有足够实力来完成战略任务。东方国家的失败,不仅仅是军队本身鱼龙混杂的结果。更多时候,都是内部弱点在强光下的折射。(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