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最后气节:袁世凯培养出的北洋十大豪杰里,没有出现一个汉奸

南京夫子庙晚晴楼,取李商隐所作“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诗句之意,反映了自古以来人们对晚清的赞赏。

北洋军阀中的一些军政要人退出历史舞台,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却能深明大义,坚守最后气节,从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晚晴”赢得后人的敬仰。那么,在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下,段祺瑞何以神秘失踪?吴佩孚为何以棺明志?曹锟家何以铁将军把门?徐世昌为何不认他的学生?这四位北洋枭雄在晚年时光又将遭遇怎样的命运呢?

最后气节:袁世凯培养出的北洋十大豪杰里,没有出现一个汉奸

日本人也许从中国"以夷制夷"的策略上受到启发,随着日本侵华的深入,他们制定了“以华制华”的侵华策略。

早在段祺瑞下野前,日本人就打上了他的主意。1916年出版的《支那年鉴》里专设“段祺瑞”一款。详细记录段祺瑞的重要履历。

次年,日本学者德富苏峰专门拜访了段祺瑞,这位以鼓吹战争闻名的学者向军界推荐段祺瑞,认为段祺瑞的人品声望资历最有号召力,应作为日本在中国扶植傀儡的重点人物。

最后气节:袁世凯培养出的北洋十大豪杰里,没有出现一个汉奸

连段祺瑞与谁一起下棋都被关注和监控,日本人对争取段祺瑞下了血本。日方秘密文件《支那情报第13号》中详细记录段祺瑞在家中与棋友下棋的经过。918事变后,段祺瑞与张学良走得很近。日本人坐不住了,土肥原几次见段祺瑞,邀他出面组织“华北政府”。

面对日本人多次拜访,段祺瑞索性不见日本人,再后来,段祺瑞突然人间蒸发,他去哪儿了呢?

原来段祺瑞已一路南下。当段祺瑞“跑路”到了浦口渡口,蒋介石亲率将帅过江迎候。后来段祺瑞定居上海,断绝与亲日派旧友往来。病逝前他就认为中日必有一战,因此留下“勿忘巩固国防”的遗言。

相比寿终正寝的段祺瑞,吴佩孚就没那么幸运了,最终他没能逃脱日寇的魔爪。

东三省沦陷后“怒发冲冠”的吴佩孚改写了岳飞的《满江红》:“甲午耻,犹未雪,国民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扶桑魔窟,壮志饥餐岛夷肉,笑谈渴饮倭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诗词很快风靡全中国。

日本搞伪满洲国,吴佩孚通电反对。

日本搞华北自治,请他做“华北王”,吴佩孚愤然道:“自治者,自乱也。”

最后气节:袁世凯培养出的北洋十大豪杰里,没有出现一个汉奸

南京大屠杀的消息传来后,吴佩孚绝食一天。国民党军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听说淹死了许多日本人,他放声大笑……

尽管如此,日本人还是将他列为拉拢引诱的“第一号人物”,想利用他建立一个反蒋、反共、反战的傀儡新政权。

日本特务专门设立“吴佩孚工作机关”,特务头子土肥原对吴佩孚开展车轮式诱降。请他“调停和平”,吴佩孚婉拒道:“请贵国天皇及中央政府蒋介石双方来电,我可以出面调停。”

土肥原压低了价钱,请吴担任原职,以“维护中日民族问题。”吴佩孚答:“如要出山,请日本人一概退出,连东北也在内。”

最后一次,吴佩孚将土肥原领进内室,只见室内摆着一具棺木。直到这时,土肥原才彻底失望。吴佩孚可杀,其志不可夺也!

此后,汪精卫竭力要拉吴佩孚下水,吴佩孚拍案而起,破口大骂:“谁跟汪精卫合作,谁就是下贱坯子!”

吴佩孚晚年坚持“三原则”:不派亲信去东京;拥护主持全国抗战之国民政府;不发表任何求和之通电。

1939年底,吴佩孚吃饺子时牙龈受伤。日本军医来为他“治牙”。……不一会,只听吴佩孚一声惨叫,气绝身亡,终年66岁。有传言是日本人要他死,他的死成为北洋悬案之一。

吴佩孚之死,在北平引起轰动,万人空巷,百姓自愿为他送行。蒋介石也为吴佩孚的死感到震惊,电文称其“精忠许国,大义炳辉”。

比起前几位,曹锟因为“贿选总统”名声受损较大,但日本人仍要拉拢他,挖掘他的“剩余价值”。

曹锟虽然贵为总统,但是他惧内,都说他家有“河东狮”。日本人要搞定曹锟,首先得过他夫人刘凤玮这一关,这个唱戏出身的女子又如何对付日本人呢?

最后气节:袁世凯培养出的北洋十大豪杰里,没有出现一个汉奸

冯玉祥发动政变后,曹锟从总统沦为阶下囚,躲进了天津英租界。不甘心失败的曹锟,做梦都想着东山再起,此时,日本人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他会拒绝吗?

几名日本人来见曹锟。刘凤玮猜想来者不善,于是她堵着门坚决不许曹锟出去,并指桑骂槐高声叫骂,在东北杀人放火的,不是好东西。刘凤玮经常对曹锟说:“就是每天喝粥,也不能出去为日本人办事。”曹锟觉得还是夫人有头脑,明事理。

卢沟桥事变后,曹锟部下不少人出任汉奸政权要职。日本人先后派伪“华北治安军”总司令齐燮元来见,曹锟夫妇把他们全关在门外。接着伪“河北省省长”高凌蔚又奉日本人之命来访,曹锟大声训斥他:“你给我滚出去,以后不许你登曹家的门!”

刘凤玮还立下条新规矩:晚9点钟锁大门,不接待客人们来访,大门钥匙由她亲自掌管。

曹锟始终关注抗战时局。当听到台儿庄大捷的消息时,曹锟拍手称快。1938年5月17日,曹锟在天津病逝,时年76岁。刘凤玮同年病卒。

徐世昌,素有“水晶狐狸”之称,他是如何与日本人过招的呢?

最后气节:袁世凯培养出的北洋十大豪杰里,没有出现一个汉奸

芦沟桥事变后,日本人派徐世昌的学生拜会他,游说他与日本人合作。徐世昌拒绝接见。即使日方承诺“徐世昌出山,日本就撤兵”徐世昌还是断然拒绝,说客前脚刚走,他就吩咐家人“此人再来,不见!”

一个姓金的学生劝老师不要失掉千载难逢的机会,徐世昌怒斥:“你太浑。”学生却反唇相讥:“老师才浑啦。”徐世昌见自己学生出言不逊,不禁潸然泪下,伤心地说:“想不到我这个年纪,又碰到这一场。”言罢,拂袖而去,师生断义。

日本人只好亲自出马了。师团长板垣和特务机关长土肥原来见,徐世昌还是称病不见。日方纠缠不放,不断找徐世昌的门生前往说服。徐世昌干脆闭门谢客。

徐世昌弥留之际,有人问他抗日前景,他手指屋内墙上的“晚晴簃”横幅,以“晚晴”象征抗战最终的胜利属于中国。

这些有血性的一代中国军人,就这样向国人和历史交上了最后的答卷,为自己人生书写了最后的荣光。

最后气节:袁世凯培养出的北洋十大豪杰里,没有出现一个汉奸

袁世凯培养出来的北洋十大豪杰里没有出现一个汉奸,他们曾为各自信仰理念大打出手,搞得中国遍处城头变幻大王旗,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们保持了可贵的民族气节。追根溯源,归功于北洋派系的军事教育,其核心就是中华传统道德文化里的忠君报国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