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甲午战争后短的"蜜月期",是中国忘了痛,还是日本良心发现?

甲午战争的惨败留给中国人是永远的痛,一个弹丸之地的小国将我泱泱大国打的溃不成军,这个血的教训值得每个中国人铭记终身,值得我们深深反思。但是,在此战之后,中日两国关系竟然出现了一段和平时期,也被称为"蜜月期",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其中的原因,也来看看晚清政府是多么的软弱无能与无知。

甲午战争后短的

痛定思痛,取经学习

清政府平定了太平天国和捻军的起义后,便盲目自信,自认为锐不可挡。两次鸦片战争彻底将清廷打懵,对西方列强充满了畏惧心。以李鸿章为主导的清廷当权者,只看到了西方强大的洋枪火炮,不去深究西方强大的本质。自以为购进了西方的轮船大炮,便会如他们一般强大。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不仅让中国面临巨额的赔偿,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而且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一落千丈。清政府意识到必须要重新审视这个被轻视的友好邻邦,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一直处于同步发展状态,日本可以说是中国最好的学生,一直借鉴和学习中国的文化。中日之间的差距始于那场变革,在中国进行那场所谓的洋务运动时,日本在同步进行明治维新改革,只是中国进行的是经济层面的改革,而日本抓住了变革的核心,从政治层面进行了改革。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日本强大了,强大到敢于欺负他的老师,强大到滋生了做亚洲霸主的野心。

一场甲午战争让国人如梦初醒,正如梁启超所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战争一役始也

。"从清朝统治者和普通国人都十分惊叹于日本的突然强大,于是痛定思痛,决定与其向遥远的西方学习,不如放下大家长的身段,放下战争的仇恨向日本学习。光绪皇帝曾下发圣旨,出国游学,西洋不如东洋,于是在国家的主导思想下,有志青年纷纷东渡日本求学。同时,各地方大员聘请日本学者前来传授经验,全国掀起了学习日本的狂潮。

甲午战争后短的

联日抗西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意识到与强国的差距,深感利用自身的力量不足以抵御外侵。于是清政府选择了背靠大树好乘凉,联合俄国抗击日本,李鸿章甚至前往俄国参加了尼古拉二世的加冕,中俄两人签订了《中俄密约》。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致命性的错误,国家的懦弱助长了侵略者的有恃无恐。俄国不仅加入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还单独出兵20万挺进大东北。此前签订的条约没有保障中国的利益,反而为俄国挺进中国开了方便之门。

在俄国攻击中国东北时,日本作为正义者罕见地发声支持中国。日本的发声让中国政府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便慌不择路地倒头与日本结盟。日本真的是良心发现支持中国吗?当然不是,甲午战争的胜利,让日本尝到了甜头,他怎能看着中国这块肉骨头落到他人手中。日本人早有攻占东北的野心,他看到俄国来争食,自然是要加以反抗,他只是保护自己的利益。而清朝政府却看不到日本的深层用意,暗暗自喜到底是一脉相承的日本够意思。

甲午战争后短的

19世纪的世界大格局是西方列强深知丛林法则,信奉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开始大举向落后的东部挺进,企图扩大各自的地理版图。东亚较为发达的日本,首先看明白了世界局势,一个小小的日本迟早会被西方列强蚕食,唯一的解决之道便是东亚几国捆绑一起,共同抵御外侵。所以日本最初提出了"大东亚共荣圈"的想法,而实现这一想法首先便是要团结东亚的老大-----中国。

日本要侵占中国的野心在甲午战争后便昭然若揭,他以东亚老大的身份指导朝鲜和中国的改革。中国有五仟年的文化底蕴,他在东亚的影响力岂是后起之秀、小小的日本可以撼动的。日本终于按捺不住侵略者的本质,于1910年吞并朝鲜。日本的法西斯原形毕露,中国终于看清楚了这位邻居的真面目。

甲午战争后短的

日本国的修养生息

日本的明治维新改革是成功的,让日本一跃成为发达国家,但同时也为日本带来了财政危机,巨大的外债让日本步履维艰。在西方列强对中国蚕食获得巨大利益后,日本经受不住诱惑,决定趁火打劫,分一杯羹。日本先试探性地挑起事端,确认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后,便经过充分准备,挑起了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称之为战争,但只能算做是一场战役,当时的敌我武器装备并不悬殊,中国军队奋力抵抗,这场战争日本不一定会获胜,最起码中国不会输的这么惨。中国军队的失败在于官员腐败,军心涣散。从最高统治者到下面的官兵,全都无心恋战,没有精气神的军队,犹如散兵游勇,根本不具有战斗力。在慈禧太后等人的心里,一开始就不希望战争继续,割地赔偿不算什么,只要保住满人的皇位。相对日本和西方列强的进范,慈禧太后更忌惮国内汉人的起义。思路决定出路,在领导者的主旨思想下,割地是必然,赔偿是必然,清王朝的灭亡也是必然。

日本在国家财政艰难的情况下,能挑起一场战争实属不易。这次战争日本大获全胜,得到了巨额的赔偿,他的欲望暂时等到满足。此时,疲惫不堪的日本需要修养生息,养精蓄锐,同时也需要发展国力,来酝酿下一场更大的战争。1931年9月18日开始,日本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但这次日本打错了如意算盘,此时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似清王朝那般腐败无能,日本侵占中国的野心最终失败。

小结

既然是"蜜月期",那必然只是短暂的存在,看似平静的表面,实则是暗流涌动。清政府以狭隘的眼光观世界,自以为可以掌控事情的发展,他的盲目自信、愚昧无知酿造了这场惨痛的悲剧。血泪的教训也让全体中国人明白,落后只能挨打,弱者是得不到同情的。恃强凌弱是人的本性,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不被人欺负。如今的中国,强大到可以真正做到民族自信,试问哪个国家敢无视中国的强大,敢到中国来随意撒野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