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父母總說“不可以”,次數太多就失效了,對孩子越不管用

曾有數據研究表明:人類最恐懼就是怕被拒絕,最期望就是被肯定和接納。對於孩子也是如此,父母要學會接納孩子的行為,給予一定的空間讓他做想做的事情,不要總是說“不”,不問緣由地拒絕他的想法和做法。

比如,上午,我帶兒子上書法課,但兒子說他不想去,想去動物園玩,我有點生氣說:“不行,今天必須去上課。”他有點賭氣非常不想去。

我說:“要不這樣,我們等你上完課,在去動物園可行。”他說,我是和班上的同學約好,一起去動物園,而且老師還佈置作業呢?

本來想這次書法課的老師是好不容易等來的名師,但是轉念一下,還是尊重他吧,他此刻想做的事情是陪和同學的約定,不想失約與同學,那麼就允許他好了。

於是,我顏悅色地說:“那好吧,既然已經和同學約定好,也不能失約於別人,那書法課下次要補一次,那你們就去動物園吧。”

當我開始尊重他的想法之後,再來想要他堅持上書法課,他會顯得比較樂意和自在很多。在說,偶爾沒有去上課並不會耽誤什麼,所以,不要孩子一提要求,你就說“不”。允許孩子去做他想做的事,這樣,家長在想讓他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他就會更加願意。

還有,父母總是對孩子的要求說“不”,那孩子做起事情來也會縮手縮腳,沒有自己行動的主見,漸漸的也就會喪失自信心。

父母總說“不可以”,次數太多就失效了,對孩子越不管用

一、父母總是說“不可以”這三個字有哪些危害?

1、會讓孩子沒主見

朋友玲玲對我說,她家兒子特別乖巧聽話,就是有一點不好,沒有主見,平時經常給他機會問他想吃什麼,問那麼玩,穿什麼衣服,可他總是說“聽媽媽的,你說去哪裡就去哪裡”可時間久了,玲玲就很擔心孩子以後沒有主見,隨大流會吃虧。

孩子在1歲時候,自主意識萌發,什麼事情都愛自己拿主意,但是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小。

比如說“這裡太髒,會把衣服弄髒”“不可以玩水,會生病”“不要跑的那麼快,會摔倒”,漸漸的,孩子就沒有自主意識了,只要是父母做主就可以,長大也就會順從他人,沒主見。

父母總說“不可以”,次數太多就失效了,對孩子越不管用

2、會讓孩子沒有想象力

兒子的同學小花,特別喜歡畫畫,老師也誇他很有天賦,就是少了點特別的想象力,比如老師讓她畫個太陽,她總會畫個圓塗上黃色,畫個月亮永遠都鐮刀形狀,老師說,其實有很多顏色,不一定太陽是黃色……後來才得知,每次媽媽陪孩子在家畫畫的時候,都會都會糾正她的“錯誤”,太陽不可以是藍色的,必須是紅色的……

這種總是說“不”的話,會阻礙孩子的想象力。因為孩子天生就富有想象的天賦,父母最該做的是不打擾、不阻礙,家長要在孩子小的時候,保護孩子的想象力,這樣他才會更喜歡思考,更具創造性。

父母總說“不可以”,次數太多就失效了,對孩子越不管用

3、會對危險越好奇

浩浩是個好奇心很大的孩子,看電線總是會摸一摸,走樓梯也是又蹦又跳,為此,浩浩媽媽嚴防死守,生怕浩浩因為好奇探索受傷害。有次浩浩看到仙人掌,媽媽連忙說不能摸。但是沒過一會,東東又好奇地去看仙人掌,結果因為太近距離觀察,孩子突然失去重心,手掌被仙人掌刺傷。

正是在父母一次又一次“不可以”的態度下,浩浩學會了用“不行”來表達自己的態度,對父母禁止的東西更加的好奇,想用父母禁止的事情去吸引關注。

4、會讓孩子越來依賴

俗話說的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孩子凡事習慣事事先問父母,自己也就不想去思考,可是,父母也要知道,我們不可能代替孩子一輩子,他總要長大,總要自己面對生活的挫折。

父母總說“不可以”,次數太多就失效了,對孩子越不管用

二、父母不要每天頻繁說“不”

生活中有些事情真的需要阻止。比如“摸電門“跳窗戶”“開水瓶”等,這些是必須說“不可以”。但是也不要總是說“這樣不可以”“那天不可以”時間長了,這種限制性的語言就會失效。

所以說,那些經常發火生氣的媽媽,一定不如平時溫柔,偶爾發一次火見效。

最後,父母還能做什麼?沒有誰的成長是不犯錯的,犯錯是每個孩子必經的過程,父母要允許孩子放錯,父母平時多讀點相關的繪本,在潛移默化中,就會幫助孩子樹立起必要的規則意識。

育兒問題小兔媽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小兔媽媽育兒,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