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金融蛀蟲們憑什麼年入百萬?

很多人對金融行業存在很大的誤差和強烈的偏見,認為搞金融的就是一群不務正業,只是靠運氣的社會蛀蟲,雖然我有時候也會開玩笑,但是內心還是覺得金融行業十分深奧,它的薪酬比大部分行業都要高,但其實90%以上的人從業人員是到不了百萬的,真正年收入突破七位數的只有很小一部分崗位,那麼金融業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阿里巴巴是一家很偉大的企業吧,解決了數以百萬計人口的生計,而它的創始人馬雲只持有阿里巴巴7%的股份


金融蛀蟲們憑什麼年入百萬?

為什麼持股比例這麼少?原因很簡單,因為阿里巴巴多次吸收風險投資,稀釋了股權。阿里巴巴目前的第一大股東是日本軟銀,當年投資了阿里巴巴2000萬美元,至今依然有29%的股份,約1300億市值,翻了6500倍

可能在有些人眼裡,這錢掙的太邪惡了,因為工人搬磚月薪3000的話,要搬200萬年才能掙到那麼多錢。但如果沒有當初孫正義投的這2000萬,也許阿里巴巴......就沒有今天了呢?

阿里巴巴不是個例,最近15年基本上你們能叫的出名字的企業,成長模式基本上就是天使輪-A輪-B輪-C輪-Pre-IPO輪-IPO這樣過來的,創業者們不再需要承擔巨大的風險,就能獲得資金快速成長,即便創業失敗也不至於身背鉅債萬劫不復,這就是金融業的力量在改變社會。

我以前看過關於皇權社會、自然經濟狀態下的民間借貸資料,基本上年息都是40%以上,個別荒年利率甚至在100%,所以很多農民一旦借了地主的錢,利滾利,生生世世都還不完債。

王安石變法時搞的青苗法,政府給農民低息放貸,年息也是20%

再想想現代金融企業家們拿到的貸款,利率普遍在7-10%之間,這就是金融業用它的力量在推動社會生產力。

哪怕是我們這些在二級市場上做投資的人,其實也為市場經濟的資源優化做著貢獻,比如之前炒一帶一路概念,咱們一窩蜂往概念股裡殺進去,抬高了股價,就能利於這些公司融到更多的錢,加快國家戰略建設。


金融蛀蟲們憑什麼年入百萬?

甚至還能吸引一些其他行業的公司,為了蹭概念熱點,也主動加入一帶一路的建設。

把社會比作一個人體,金融業就是血液,串聯各個部位,交換資源,輸送能量,怎麼會是碌碌無為的蛀蟲呢?

不是拿著鋤頭下田,去工地搬磚,下車間操控機床才叫勞動,頂著風險壓力在不同市場之間搬錢也是勞動。

你要是羨慕金融業的高收入,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未來報考金融專業,不過這個行業門檻高,而且對傻瓜的淘汰冷酷無情,這些是在表面上看不到的。

可能有些話你聽了不舒服,但真相即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