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肺腺癌吃了靶向藥怎麼還會發生骨轉移?

用戶4234194300149


肺癌是近年來發病率和死亡率第1位的惡性腫瘤。而且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不良生活習慣影響,以及環境汙染等致癌因素的不斷加重,肺癌的發病率還會不斷增加。

在肺癌裡,肺腺癌是最常見的病理類型,約一半以上的肺癌是肺腺癌。在對晚期肺腺癌的治療中因為肺腺癌的病人EGFR的突變率比較高,因此對肺腺癌病人進行治療時,如果基因檢測發現存在基因突變就可以進行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的效果非常好,反應率很高。也就是說通過靶向治療以後腫瘤能夠很快地縮小,病情明顯得到控制,治療的效果非常好。

但是,跟所有的藥物治療一樣,靶向治療效果雖然好,但經過8個到10個月的治療後也會出現失效的情況。也就是說,藥物對腫瘤已經不起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新的轉移病灶或者原來控制好的腫瘤繼續長大,因此若出現新的骨轉移病灶,往往提示靶向治療的效果已經不好了,可能需要更改新的治療策略。


胸外科喬貴賓醫生


肺癌目前來說,仍然是一個令人頭疼的疾病,早期肺癌可以通過手術切除,中晚期肺癌的話一般無法完全根治,目前來說有一些新的治療方法已經應用於臨床,比如說,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這些治療都極大的延長了患者的生命時間,減輕了患者的痛苦,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但仍然無法從根本上完全治療肺癌,甚至有一些腫瘤患者在服用靶向藥物有效的情況下,仍然出現其他臟器轉移的情況,這種情況是怎樣發生的呢?

這和腫瘤的轉移有一定的關係,有一些腫瘤在腫瘤本身的瘤體比較小的時候,就發生了細胞的脫落,並進入血液隨著血液循環流動,在這些流動的細胞沒有,錨定血管壁,逃逸出血管外進入組織長成瘤體之前都是無法發現的,而且即使是長成極小的腫瘤的話,也並不一定能被現在的檢查手段檢查出來,這就是某些早期腫瘤,在手術之後需要化療的原因,也是一些早期腫瘤手術之後,短期內發現發生轉移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說,轉移並不是手術之後發生的,而是在手術之前已經發生了。

由於腫瘤細胞之間是不同的,而且容易變化,其中的一些惡變的基因會在短時間內產生分歧性的發展,尤其是從母體脫離下來的腫瘤細胞在血液循環中隨血液流動的過程中,周邊的基因類型會發生變化,也就是說跟原始的惡變基因有很大的區別,而我們的靶向藥物,主要是針對有相應的,突變基因的惡性腫瘤細胞,所以就很容易理解,從主瘤體中取出來的細胞做基因檢測,發現的突變,並不能代表轉移病灶中,細胞的基因突變類型,即使是靶向藥物,對主病灶治療有效甚至縮小的情況下,也不見得,轉移的病灶就一定會治療有效,並縮小,這就導致了臨床上,可以見到的,一種現象,吃靶向藥的情況下,肺部的主要病灶在縮小,周圍的轉移病灶反而在緩慢的增長,可能就是出於這種原因。

根據全球的肺癌治療指南來看的話,一般吃靶向藥如果主併到得到控制,甚至緩慢長大的話,都可以繼續用靶向藥治療,並不代表靶向藥失去了,治療的作用發生了耐藥,對於轉移的病灶可以進行局部的治療,比如說骨轉移的話可以做局部的放療,或者加用骨治療,如果腦部有轉移的話還可以做腦部的放療。


胡洋


肺腺癌相對鱗癌來說更容易發生轉移,包括腦轉移骨轉移及其他器官轉移,通常除腦轉骨轉外的其它轉移只要有對應靶點靶向藥,服用靶向藥即可控制,但是腦轉移和骨轉移是比較特殊的,有的靶向藥可以突破血腦屏障,對腦轉有效,有的靶向藥也無法突破血腦屏障,對腦轉移腫瘤無效,而骨轉則基本上都需要單獨治療,下面就腦轉移骨轉移分靶點具體來說。

以肺腺癌突變概率最高的egfr靶點來看,一代易瑞沙基本上不入腦,凱美納稍好一點,特羅凱入腦能力很強但副作用稍大,三代奧西替尼即9291入腦強,副作用小,是腦轉移的最佳選擇。

alk突變一代克唑替尼入腦弱,二代布加替尼,阿來替尼,色瑞替尼和三代勞拉替尼入腦都很好。

根據吳一龍教授的多個臨床實驗項目顯示,有腦轉移的患者選擇入腦能力強的靶向藥是最佳選擇,比服用不入腦的靶向藥加腦部放療效果控制率,生存期等數據都好很多。

而骨轉移常規靶點的靶向藥都沒辦法控制,所以骨轉移的常規方案是放療,也可使用唑來膦酸,對骨轉移效果較好的靶向藥是卡博替尼,但該藥國內目前還沒有上市,美國已經批准為腎癌一線用藥,肝癌肺癌等二線用藥,但價格很貴,歐美普遍在十萬以上,碧康藥廠是目前全球唯一當地主管部門批准的正規仿製藥,價格只有其十幾分之一。




健康管理師澤今


具有敏感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大多數都會對靶向藥物敏感,但靶向藥物也並非一定有效,有些可能初始治療效果就不理想,有些可能是在治療過程中逐漸變得無效,出現了腫瘤進展,這叫做腫瘤耐藥。

一、原發耐藥

是指經基因檢測結果證實存在敏感基因突變(比如:19號外顯子的缺失突變和21號外顯子的點突變),但治療後腫瘤並無緩解,這種情況一般除了存在EGFR敏感基因突變以外,還會有其它的腫瘤激活通路,比如Kas基因突變等,這就導致了應用抗EGFR的靶向藥物後效果並不理想。

二、繼發耐藥

指的是初始治療有效,但在治療8-12個月後患者再次出現了腫瘤進展,病情加重,這種情況下,有些是繼發了耐藥基因突變(如:T790M突變),有些是出現了旁路激活等,導致腫瘤對原來的靶向藥物不再敏感。

不管是原發耐藥還是繼發耐藥,最終的結果都是導致腫瘤進展,可以是原來的病灶增大,也可以是出現了新發的病灶,比如題目中提到的治療過程中發生骨轉移等 。

耐藥問題在腫瘤治療過程中不可避免,不管是哪種耐藥,最終都會因腫瘤進展導致治療失敗,腫瘤耐藥也是目前困擾醫學界的一個最大問題。


深藍醫生


肺癌吃的是肺癌的靶向藥,只負責肺部的癌症,不負責其它部位的病變,所以,骨轉移是需要吃骨轉移的靶向藥。當然,人體還有五臟六腑,骨轉移靶向藥並不保證你的五臟六腑不轉移癌症

西醫治療癌症【癌症包含腫瘤】,嚴格來說,西醫治療腫瘤依然屬於控制範疇【讓腫瘤徹底消失不見了,不等於治好了腫瘤】。可是,腫瘤這種東西是從人體上長出來的,也就是說,人體是可以長出腫瘤來的。這個就像蘋果樹會長出蘋果來一樣的道理,你把蘋果摘得再乾淨,來年還是會有蘋果長出來的呀【這個道理並不複雜吧?很容易理解啊,為什麼西醫就是視而不見呢?也就是說,摘除人體腫瘤跟摘掉蘋果是一個意思,根本就沒有卵用】

癌症≠腫瘤。癌症是從拉丁語cancer翻譯過來的,cancer的意思是【頑疾】【頑症】【絕症】【不治之症】,其實就是【西醫控制不住的疾病】,也就是【西醫治不好的疾病】,統稱【cancer】。腫瘤也是西醫治不好的疾病,所以,腫瘤也是cancer。


太素老道


肺腺癌吃了靶向藥物怎麼還會出現骨轉移?

肺腺癌治療前需要做基因檢測,如果患者攜帶EGFR、ALK、ROS1等基因突變,則可以使用對應的靶向藥物,而且效果很好,絕大多數患者病灶會吸收,甚至有少數患者可以達到癌症病灶徹底吸收的效果。但是遺憾的是絕大多數患者使用靶向藥物後一段時間,腫瘤會逐漸發生變異,對之前使用的靶向藥物產生耐藥,病灶重新長大,或者其他地方出現新轉移灶。這也是為什麼治療過程中我們建議患者定期全身檢查的原因。

那麼怎麼可以延緩患者的耐藥時間呢?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可以聯合其他藥物。比如說EGFR基因突變的肺腺癌,可以使用對應的靶向藥物聯合抗腫瘤血管藥物或者化療,目前很明確該策略可以使靶向藥物有效時間延長。

患者靶向耐藥後應該怎麼辦呢?這個時候需要再次病灶活檢並行基因檢測。例如,如果耐藥後出現新的T790M突變,可以跟換使用奧希替尼。此外,如果再活檢顯示沒有新的靶點,可以跟換使用全身化療。

還有一種情況,如果在口服靶向藥物的過程中,其他病灶都很穩定,只有一個部位出現局部進展的,可以繼續原方案的基礎上加上進展病灶的局部治療:放療、射頻等。


醫療科普徐醫生


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的中晚期癌症(有些中前期)都不能治好,復發、轉移只是時間長短而矣!體內病是很難治好的,因人生物的進化靠基因的變異來推進!以科學治療來達到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時間的目的才是硬道理!到目前為止說能治好癌症的都是騙人的鬼話!


鄭時傑4


你當靶向藥是萬能的嗎?現有的治療手段只能控制!


神奇的秘密DGX


這好比樹上有很多麻雀 打野豬的獵人以為自己打麻雀也精準 抬手就是一槍 結果 麻雀全轉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