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王羲之是從古到今公認書法最好的,但是是否有超過他的書法家?

聖圖書畫


沒有,也不會有人揚言超過王羲之(ZZ不算)。這個問題其實從藝術發展史上就能看的一清二楚。


無論那種藝術,是詩詞歌賦也好,琴棋書畫也罷,總歸是從無到有、盛極而衰的過程。當藝術形制、審美技藝達到最巔峰的時候,必然會出現一位“集大成者”,當這位集大成出現的時候,就意味著前人的路走到了最輝煌、也是最盡頭。

在近體詩上,這個人叫杜甫;在詞體上,這個人叫周邦彥;在書法上,這個人就是王羲之

當然,我們說“集大成者”是藝術的終結符號,並不是說不能發展了,而是後人再也逃不出他的樊籬了。


近體詩至杜甫之後,宋詩、清詩都獨樹一幟各有風格,但依然在杜甫一人家法之中:

宋詩壇巨擘“江西詩派”認杜甫為一祖三宗(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之一祖;其筆法風格也僅是杜甫詩風之一段;

而詞體至周邦彥集大成之後也是如此,自周詞出北宋始,至號稱詞學中興的清代,自賙濟推清真建"常州詞派",近代王鵬運、朱孝臧、鄭文焯、況周頤等大家無一不往而集繼,衣被聲樂詞壇已近千年。

當然,我們說寫詩的就沒有杜甫寫得好,寫詞的就沒有周邦彥寫得好嗎?並不是,很多詩詞人的巔峰之作都不遜色、甚至可以超二者一頭,但是為什麼都不自詡超杜越周的,原因很簡單:

  • 後人走的路雖然走的更遠,但這條路怎麼走是他們研究出來的;

  • 後人再沒能力擺脫他們的影響了

同理,放在王羲之身上也是一樣。


王羲之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這就是集大成者。

而後世大家不論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顏真卿、柳公權;五代之楊凝式,宋代之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其法式但不出隸、草、楷、行。雖然他們在各自體裁走到了極致,但依然是在“源代碼”王羲之的基礎上開發完備的。

因此,後世書法家可能在隸、草、楷、行各體之一中能比肩、超越王羲之,但絕不敢聲稱自己已經在書法上超越了王羲之,就這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