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諸葛亮死後,劉禪還當了29年的皇帝,他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噢nini


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主要是指他沒能守住劉備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即便有諸葛亮這樣幾百年才出一個的無雙國士多年輔助,在無能的劉禪手裡,也只能無奈迎來蜀漢國祚斷絕的結局。

如此,我們就要理一理,蜀漢政權的滅亡,誰是最大的責任者。

若以劉備稱帝作為蜀漢政權建立的時間,那麼這個政權,可以說天生就面臨著地緣政治的致命缺陷。

當時,東吳與曹魏南北夾擊,攻取了劉備在荊州一帶由關羽鎮守的地盤,諸葛亮《隆中對》中從出漢中出隴西、由荊州北上兩個方向的鉗形攻勢規劃,已經在事實上歸於破產。

偏偏劉備賭徒心理大發,借全軍上下對東吳背盟偷襲行為的仇恨情緒,舉蜀地全境之兵,試圖全力一戰滅亡江東孫權,為蜀漢政權奪得更為寬廣的戰略生存空間。

只可惜劉備眼高手低,夷陵戰役敗於陸遜之手幾乎全軍覆沒,自己雖然僥倖逃離戰場,但精神遭遇極大打擊,沒過多久也就去世了。臨死前,給劉禪和諸葛亮留下了一副“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的爛攤子。

劉備死後的蜀漢政權,實際上的操盤手是丞相諸葛亮,國家政治、軍事、民政戰略均出自於丞相幕府。諸葛亮雖然不像奸相董卓、梟雄曹操壓制漢獻帝那樣束縛劉禪,但在諸葛亮治理蜀國的時代,劉禪也只是空有皇帝的名號,是坐在成都皇宮寶座上的“吉祥物”。

諸葛亮統觀三國局勢,採取的是與孫權重修孫劉聯盟,共同對付北方曹魏政權的策略。然而他十分明白,即便是蜀漢和東吳加在一塊,也比不上曹魏強勁的綜合國力。相比於蜀漢,曹魏在版圖、人口、發展潛力上都超出了一大截。

而且更要命的是,蜀漢政權內部派系關係複雜,劉備荊州集團、劉璋東州集團和本土的益州集團之間,圍繞著政治、經濟利益,鬥爭日益趨向表面化。

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消弭內部即將爆發的派系爭鬥,諸葛亮高喊“漢賊不兩立、王爺不偏安”的政治口號,將全國上下打造成一臺戰爭機器,從此使蜀漢走向了對曹魏政權以攻為守的軍國主義路線。

在他的繼任者姜維手中,又在六出祁山的基礎上,開展了一系列被稱之為九伐中原的軍事行動。長年累月的戰爭,耗盡了蜀漢的國力、民力,以至於到最後出現了“民皆菜色”的民生困境。

由此可見,諸葛亮死後,劉禪的執政道路大體還是延續了他的軍事路線,期間還扛住了魏國曹爽組織的一次針對蜀漢的滅國級征伐。

單憑這些,就可斷定劉禪並非人們口中扶不起的劉阿斗。蜀漢政權的滅亡,根源還是在於四川盆地的綜合實力,實在維持不下去“以外戰促內部穩定”的整體戰略,最終經濟崩盤、內部鬥爭激化,以致於扛不住司馬昭發動的滅國戰爭。

但是人們實在接受不了漢家正統的蜀漢,被梟雄曹操建立的魏國滅亡的事實,總要找出一個具體的責任人,來揹負蜀漢滅亡的罪責。

劉備從織蓆販履之輩起家創立蜀漢江山,很是勵志;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當真是千古人臣楷模。對於他們兩個,大家貼金都還來不及,怎麼會忍心讓他們承擔蜀漢滅亡的責任呢?

思來想去,唯有劉禪高矮胖瘦剛剛好,適合背這個黑鍋。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馬超,群英薈萃的蜀漢政權怎麼亡了呢?

理由只有一個嘛——劉禪弱智!

至於在劉禪身上流傳下來的“扶不起”說法,還是蜀漢滅亡劉禪被魏軍帶到洛陽以後,司馬昭在酒宴上問他“頗思蜀否?”。劉禪回答“此間樂,不思蜀也”。

這就是成語“樂不思蜀”典故的由來。在人們看來,劉禪這樣的回答真是太沒良心了,簡直就是崽賣爺田心不疼,徹徹底底的一副敗家子模樣。連坐在他身邊的舊臣郤正也看不下去,伏在他耳邊說司馬昭再問,你就講先人墳墓都在蜀地,想到這裡沒一天不思念故地。

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的司馬昭,故意又問“頗思蜀否?”。劉禪果然按郤正的套路給司馬昭演了一遍,司馬昭講這怎麼像是郤正教給你的,劉禪順著他的話說正是郤正教我的,惹來眾人的鬨堂大笑。司馬昭由此評論劉禪:

“雖諸葛孔明在,亦不能輔之久全,何況姜維乎”

從此劉禪就被釘在了蜀國滅亡的恥辱柱上,更被套上了“扶不起的劉阿斗”的緊箍咒。

不過細細想來,劉禪近乎沒心沒肺的言行舉止,難道不是亡國之君身處階下囚地位,所做的自保韜晦之計嗎?就像當年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面對曹操咄咄逼人的試探,假借害怕打雷丟落筷子到地上的舉動如出一轍。光從這點上看,劉禪就得到了劉備的優質基因遺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