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明軍打得蒙古軍潰不成軍,為何土木堡卻大敗,一個原因非常關鍵

在中國歷史上,明成祖朱棣出擊蒙古為人津津樂道,可以說明成祖朱棣五次出擊蒙古的戰績在漢家天子之中,只有當年李世民縱橫天下、掃平王世充等人可以相提並論。但是為何明成祖朱棣五次出擊蒙古之後不久,明軍在土木堡之戰中就崩潰的一塌糊塗呢?其實原因不難解釋。

明軍打得蒙古軍潰不成軍,為何土木堡卻大敗,一個原因非常關鍵

明成祖五次親征蒙古,憑藉火器的威力及配合多兵種作戰新戰法,有效地打擊了元末以來蒙古貴族勢力的侵擾破壞,保障了邊疆各民族的安寧,火器在這一過程的大小戰鬥中屢立奇功,第一次親征阿魯臺,火器“聲震數里”,“每矢洞貫二人,復中傍馬,皆立斃。”

明軍打得蒙古軍潰不成軍,為何土木堡卻大敗,一個原因非常關鍵

火器的極大威力不僅大量的殺傷了敵人,還給敵人軍馬造成了極大的心理恐懼。此役,明軍最終大敗阿魯臺,給韃靼以沉痛一擊,韃靼勢力的囂張氣焰不復存在,此役迫使阿魯臺在這年冬季即嚮明朝進貢臣服。

明軍打得蒙古軍潰不成軍,為何土木堡卻大敗,一個原因非常關鍵

第二次親征瓦刺,明軍多兵種配合作戰靈活,火器先聲奪人,瓦解瓦刺騎兵衝擊之勢後,成祖親率鐵騎追殲掩殺,步兵隨後清掃戰場殘敵,瓦刺因受此重創,此後多年都不敢冒犯邊疆。蒙古經這兩次慘敗後,孰知火器威力及戰法,戰術上開始遊擊作戰,不予明軍決戰,避實擊虛。而成祖的第三、四、五次親征,並沒有適應蒙古軍戰術的轉變,在戰略戰術上運用過於呆板,沒有運用更好的適合火器使用的作戰戰術,致使這幾次親征均未見蒙古主力。這致使邊境隱患並沒有徹底消除,巨大的戰爭消耗,使成祖後明朝國勢衰落,方有後來的土木堡之役。

明軍打得蒙古軍潰不成軍,為何土木堡卻大敗,一個原因非常關鍵

土木堡之戰中的戰術和明成祖時期是完全相反,甚至可以說根本沒什麼戰術。英宗率領明軍從宣府返回時,恭順侯吳克忠與其弟吳克勤率領騎兵為後衛,拼死抵抗不幸戰死。而後成國公朱勇、永順伯薛緩率五萬騎兵支援,在鴉兒嶺遇到伏兵全軍覆沒。英宗將騎兵列於前與瓦刺騎兵搏擊,瓦刺騎兵戰鬥力遠在於明軍之上,豈有不敗之理?!

明軍打得蒙古軍潰不成軍,為何土木堡卻大敗,一個原因非常關鍵

這兩次戰鬥都是在沒有神機營部隊的配合之下發生的,皆慘遭失敗。退至土木堡的明軍大多為步兵,因土木堡沒有水源,飢渴的明軍將士不得不冒險移營,明軍不但缺乏騎兵的掩護且沒有利用神機營設防,結果遭到驍勇善戰的瓦刺騎兵的襲擊而全線崩潰,最終導致土木堡之役大敗,使精銳京師部隊毀於一旦。

明朝將領低下的軍事素質阻礙了火器威力的發揮,只有火器的裝備,不懂得科學的運用,一樣只會一敗塗地。所以說明成祖朱棣能夠戰勝蒙古,不僅靠火器,更得靠朱棣的英明指揮,換成好大喜功的明英宗根本就不能重現當年的輝煌,這才是根本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