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比炮彈都便宜的“紅箭–73”,老當益壯,仍是我軍的反坦克利器

比炮彈都便宜的“紅箭–73”,老當益壯,仍是我軍的反坦克利器

“紅箭–73”反坦克導彈是我軍第一型獲得戰果的反坦克導彈,早在1985年7月份兩山輪戰期間就進行“定點清除”,消滅了當面之敵的兩個營連級指揮所,擊斃敵營連軍官十多人,取得了“紅箭–73”服役以來第一個戰果,而且還在其後的戰鬥中擊毀了越軍三輛T–55坦克、擊傷一輛。

比炮彈都便宜的“紅箭–73”,老當益壯,仍是我軍的反坦克利器

“紅箭–73”導彈是我國從埃及獲得的AT–3型反坦克樣本(北約代號:耐火箱),通過拆解、測繪後研製成功的我軍第一代反坦克導彈,AT–3反坦克導彈是蘇聯1960年代中期裝備的在當時比較先進的反坦克武器,在“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埃及軍隊使用它全殲了以色列的王牌190坦克營,僅20分鐘該營50輛美製M60坦克當中的48輛...此戰之後AT–3名聲大震,蘇聯方面也大量生產直到1980年中期才停產,產量高達20000枚,大量出口到華約組織成員國和亞非拉國家,甚至還輸出了生產線。

比炮彈都便宜的“紅箭–73”,老當益壯,仍是我軍的反坦克利器

軍博裡的第一代“紅箭–73”展品。

我國對AT–3導彈的研究始於1973年,所以型號名稱為“紅箭–73”,經過:摸索、技術消化和改進後於1978年全面仿製成功,當時為了防範敵大規模機械化部隊有可能的進攻,我國也開始大規模製造“紅箭–73”導彈,估計產量也超過了10000枚,“紅箭–73”屬於小型反坦克導彈,重量不超過12公斤、最大有效射程3000米,使用空心破甲戰鬥部,制導方式為“手動線導”,就是導彈發射陣地預設完畢後,射手使用瞄準器發現敵坦克,將瞄準器的“十字線”對準坦克→導彈發射後射手使用操縱桿������️操縱導彈的飛行軌跡,操縱指令通過導彈的拖線控制導彈飛向目標→直至將目標擊毀...。

比炮彈都便宜的“紅箭–73”,老當益壯,仍是我軍的反坦克利器

“紅箭–73B”瞄準器材有了很大的提高,操縱性能也簡單了不少。

但是,這種制導方式現在看來已經非常落後了!因為“紅箭–73導彈”飛行速度120米/秒,要打擊1500米外的坦克或者堅固碉堡需要10多秒鐘,這個時間在戰場上顯得“非常漫長”!搞不好射手自身的安全都沒法保障(有可能被敵重機槍或者狙擊手反擊),更主要的是使用操縱桿控制導彈需要對射手進行嚴格培訓,否則根本控制不了導彈,命中率會嚴重下降!比如:埃及使用AT–3打擊以軍坦克命中率只有20%,基本上是亂打一氣。

比炮彈都便宜的“紅箭–73”,老當益壯,仍是我軍的反坦克利器

有鑑於“紅箭–73”的制導方式落後,我軍在“紅箭–73”裝備不久後對其進行了改進,採用了先進的“紅外半自動制導方式”,就是利用紅外跟蹤器發現敵坦克後將“十字線”對準坦克後發射導彈,不用操縱桿控制,導彈尾線接收到指令後自動飛向坦克...直至將目標擊毀,有了“紅外半自動制導”導彈的自動化程度和命中概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紅箭–73B”的外形與原型基本一致,只是將導彈頭部組件更換就行,圖片上是更加先進的“紅箭–73C”。

比炮彈都便宜的“紅箭–73”,老當益壯,仍是我軍的反坦克利器

安裝在04式兩棲戰車上的“紅箭–73C導彈,“紅箭–73”系列反坦克導彈的體積很小,不論是營連分隊的反坦克組攜帶,還是安裝在戰車上都很方便,機動能力和裝備適應性大大高於“紅箭–8”系列。“紅箭–73C”導彈又比“B型”有了提高,首先就是升級了戰鬥部,優化了金屬罩外型(爆炸後形成金屬射流)和裝藥結構,可以擊穿所有二代坦克和部分早期三代坦克的主裝甲!第二點就是:提高發動機的性能,飛行速度比“紅箭–73”提高15%。第三點,也是最主要的就是使用了“紅外熱成像儀”大大的提高了夜戰能力!第四點:研製了隨動發射架,實現了導彈與瞄準器材聯動,使用更加方便。第五:採用了CCD電視測角儀抗干擾技術,不受戰場上其它雜光源的影響,採用CCD電視測角儀和數字式控制箱後,射手只需將瞄準鏡的十字線壓在目標上導彈就會沿著目標線飛行最終擊中目標...“紅箭–73C”的這些改進措施大大的提高了導彈性能,更主要的是由於導彈的性能提高,對於射手的培訓工作也大大減輕,射手只需幾天的時間就能熟練掌握操縱要領。

比炮彈都便宜的“紅箭–73”,老當益壯,仍是我軍的反坦克利器

04式兩棲戰車安裝了“紅箭–73C”導彈後,操縱手在車內就能觀察到目標,並且操縱導彈...有了導彈使04式戰車具備了對抗主戰坦克的能力!

比炮彈都便宜的“紅箭–73”,老當益壯,仍是我軍的反坦克利器

使用反坦克導彈去打碉堡,這在以前上不敢想的!記得1982年“馬島戰爭”期間英軍陸戰隊使用“米蘭”反坦克導彈打擊阿根廷守島部隊的碉堡,我軍感到很驚訝!因為就在幾年前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當中,我軍還在使用炸藥包...現在我們可以大批量生產這種武器了,以後再消滅敵人的堅固工事,就會減少大量的傷亡。

紅箭–73目前還在我軍服役,說明它還是有用裝備!通過適當改進後它仍然是一種較先進的武器,更主要的是“紅箭–73”的價格很便宜,1980年代末它的出廠價在2萬元人民幣,由於庫存量充足即便是改進它也不會超過4萬元,一枚導彈才這個價格確實便宜!我國在2013年向南蘇丹出口了100套“紅箭–73C,一枚價格才8000美元,也確實低於一枚155毫米口徑的“激光制導炮彈”,價格便宜並且很管用的武器裝備當然受部隊的歡迎。

比炮彈都便宜的“紅箭–73”,老當益壯,仍是我軍的反坦克利器

圖片裡可以很清晰的看見ВМР –2步兵戰車上AT–3導彈的制導線。

關於這根導彈“拉線”還有一個故事,早期的反坦克導彈制導線的外包線都是採用天然桑蠶絲製造的,因為桑蠶絲韌性高不宜被拉斷,絕緣性還很好,所以蘇聯的反坦克導線都是由它製造,但是1960年代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蘇聯的桑蠶絲來源斷絕!沒有了蠶絲還怎麼製造導彈?就在一籌莫展的時候,一位導彈設計人員發現一件進口的衣服的纖維性能非常接近蠶絲,經過了解後得知這種纖維叫“聚酯纖維”,也就是俗稱的“滌綸”,但是蘇聯當時沒有生產“滌綸”的設備,只能通過進口解決,經過克格勃一番運作後生產“滌綸”的設備拐彎抹角的進入到了蘇聯...導彈導線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