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小麥抗倒伏的農藥有哪些?

農業技術員楊帆


小麥抗倒伏農藥有哪些? 小麥常常因為群體密度過大,或氮肥偏多,水肥充足及病蟲害影響等引起小麥倒伏,造成減產。為預防小麥倒伏,生產上通常在小麥拔節初期噴施抗倒伏藥劑效果最好,對於氮肥偏多旺長田塊一般還要提前至冬前或返青期噴施,但是哪些抗倒伏藥劑較好呢?

據瞭解,當前小麥抗倒伏農藥以抗倒酯、多效唑、矮壯素、甲哌鎓等單劑及其混配劑使用較多,效果也通常較好。現將有關較好藥劑的噴施時間及用量簡單介紹,一個參考使用:

抗倒酯:為環己烷羧酸類生長調節劑,通過對赤黴素合成抑制作用,控制小麥株高,主要通過莖葉吸收,一般畝用25%抗倒酯20-30毫升(克),對小麥防止倒伏就有很好效果,對小麥安全,要在小麥拔節初期噴施,一季只能噴施一次,噴施時要周到均勻。

多效唑:以根部吸收為主,莖葉吸收少,體內移動慢,也是通過抑制體內赤黴素合成控制生長,同時具有促進分櫱,提高葉片光合作用,增強抗逆性,增加產量作用,但是在土壤殘留時間長,容易對下茬作物控制生長。一般小麥拔節初期噴施,只能使用一次,畝用劑量一般15%多效唑40-50克。

矮壯素:赤黴素拮抗劑,通過抑制赤黴素合成控制株高,能有效促進根系發達,莖稈粗壯,提高植株抗逆性和光合作用能力,根莖葉芽等多種方式都可以吸收,是一種用途廣泛的控旺藥劑,不僅能提高產量,還能有效改善小麥品質,只是藥劑持效期短,小麥安全間隔期30天,適宜小麥拔節前使用,可多次使用。一般50%矮壯素葉面噴施200-500倍液使用,浸種使用3-5%藥液濃度。

烯效唑:即可防倒伏,同時還要很好殺菌作用,通過根莖葉吸收,抑制赤黴素合成控制株高,還能增加分櫱,提高小麥抗逆性,拔節初期及其以前噴施,一般畝用5%烯效唑50-100毫升。

20.8%烯效·甲哌鎓,小麥拔節初期畝用30-40好均勻噴施,一季使用一次,10%多唑·甲哌鎓小麥二葉期後至拔節前使用,一般300-500倍液噴施,一季使用1次。吲哚丁酸、萘乙酸等藥劑也有明顯防倒伏作用,不過一般要多次噴施使用,另外跳環酸鈣等藥劑雖然小麥沒有登記,但生產應用表明也有很好效果。

總之,小麥抗倒伏農藥有很多,具體要根據小麥長勢和噴施時間合理選用,不過對於長勢不好,肥力產田塊通常不能在噴施防倒伏藥劑。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現在正是小麥打控制旺長的農藥的時候,對於小麥抗倒伏的農藥有以下幾種:

多效唑

多效唑對於小麥的作用是抑制小麥莖稈的生長,縮短節間,促進小麥分櫱使小麥葉片發綠,促進小麥根系生長,從而實現小麥的矮化,秸稈粗壯和根系發達。進而提高了小麥的抗倒伏能力。有兼治小麥白粉病的能力

甲哌鎓(多效唑甲哌鎓)

甲哌鎓是新型植物生長調解劑,殘留時間短。其使用濃度範圍較大,不宜出現藥害。不會哦現在小麥的噴施都是以復配劑的方式噴施的。

矮壯素

矮壯素是赤黴素合成物質的拮抗劑,能有效的控制小麥徒長,促進生殖生長,植株節間縮短,長的矮,狀,粗,根系發達,抗倒伏,同時葉色加深,葉片肥厚,葉綠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增強。

小麥除草劑

噴施一遍小麥除草劑對於也能提高提高小麥的抗倒伏能力,噴施小麥除草劑對小麥來說有蹲苗的作用。

磷酸二氫鉀

磷酸二氫鉀也能夠起到添加劑的作用,它能快速的給小麥補充鉀和磷,磷元素能夠提高小麥的抗病害能力,也能是小麥植株粗壯並在前期的時候使小麥根系發達。


豫東小農


小麥倒伏一直是種植中的難題,倒伏後不但影響收割,還嚴重影響產量。目前解決小麥倒伏的問題,主要是通過苗後控肥、鎮壓、化學藥劑控制等,採用化學藥劑控制可以起到明顯的控旺、預防倒伏的效果。那麼,田間主要使用的藥劑有哪些呢?


1、多效唑。

多效唑是作物上常用的控旺藥劑,在小麥田出現生長過旺現象,可以每畝用量40克兌水30公斤,越冬前或者返青期噴施,可使植株矮化、增強抗倒伏能力。

2、甲哌鎓·多效唑

20%甲哌鎓·多效唑比單獨使用多效唑效果要好,在小麥返青至拔節時使用比較好。用量一般為每畝25~35mL,長勢過旺,可適當增加,兌水每畝30千克噴施。

3、矮壯素   

對長勢旺的麥田,在小麥拔節初期畝噴施0.2%~0.3%的矮壯素溶液50~60公斤,可有效地抑制生長,防止倒伏。


4、助壯素

小麥生長過旺,在返青期每畝用助壯素15~2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施,可防止後期倒伏。

5、烯效唑

在小麥拔節前用5%的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可預防倒伏,增加產量。

6、甲哌鎓·烯效唑

在小麥拔節初期,使用20.8%甲哌鎓·烯效唑微乳劑30~40mL,兌水30公斤葉面噴霧,能有效防止倒伏,提高產量。


鄉村新天地


北方是小麥主產大區,是農民種植的主要農作物,辛苦半年照料,小麥的灌漿期容易導致倒伏,這樣會一夜回到解放前,小麥倒伏危害很大,會使小麥大幅度的減產甚至顆粒無收,讓農民伯伯苦不堪言。預防倒伏不是單單隻噴灑農藥才能解決的!我為大家講解

預防倒伏需要以下幾個方面

一,首先控制氮肥(如尿素)的使用量,如果氮肥的使用量過多會導致小麥旺長,會使小麥秸稈細長不夠粗壯,導致倒伏。

還要把握好氮肥的施肥時間,過晚施氮肥會導致小麥成熟時間變晚,後期也會導致倒伏情況,建議大家在小麥拔節前一週左右施氮肥,用量大概每畝14斤左右。

二,通過農藥(生物藥劑)調節小麥旺長,會使小麥根部粗壯,節與節之間變短,起到抗倒伏的作用。應儘量在小麥拔節前三四天噴灑。

常用農藥:多效唑,烯效唑等,用量按說明書使用!

切記:小麥拔節後不能使用這類農藥,不然會小麥上部粗壯下部纖細,導致頭沉,更容易倒伏。

希望我的解答能給你幫助






鄉野小九


小麥倒伏是對小麥產量影響比較大的一種問題。每年農戶都會使用各種藥劑來預防小麥倒伏,那麼抗倒伏的藥劑有哪些呢?


抗倒伏最基本的做法就是給小麥控旺。常見的控旺藥劑成分有多效唑、烯效唑、甲哌鎓、矮壯素等等!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控旺藥劑有,15%多效唑,每畝地噴施30-40g,可以控制植株生長使其矮化,還能預防白粉病!10%多效.甲哌鎓333-500倍噴施,50%矮壯素100-400倍,返青拔節期使用!

另外還可以使用一些肥料,增加植物自身的抗逆性,抵抗倒伏。比如在用藥時可以噴施磷酸二氫鉀、硅肥等,能夠明顯的增加小麥抗倒伏能力。



建議農戶根據小麥長勢,科學使用控旺藥劑,在冬季種植以後,如果小麥出現盧旺長情況,這時候應該進行控旺,避免凍害。返青以後控旺,是防止小麥倒伏的主要時期,農戶一定要把握好時間!

以上是我的建議,請參考。


植保小貼士


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溫差不同,所以,小麥的起身拔節的時間也有所差異,最直觀的辨別,小麥起身期的表現是,小麥外形上基部的葉片,離開地表,開始有簇葉轉變成直立葉時,在小麥拔節前4-7天左右噴藥,可起到預期的效果。

小麥噴施生長抑制劑後,葉片變成深綠色,掩蓋了缺肥的現象,如果基肥施用不足,追肥沒跟上,容易造成減產。因此,在噴藥後,應加強肥水管理,不應該放鬆,平常該怎麼追肥澆水,就怎麼追肥澆水,請記住植物生長抑制劑是激素而不是肥料,是不可代替肥料的。





小二黑說農村


要藥物性預防,不要等到事情發生才去就晚了,打些磷酸二氫鉀矮化和助壯素即生長調節劑等。


富貴吉祥HEXU


小麥抗倒伏農藥,只有一種產品,效果最明顯——多效唑!如果混用“一補六”的多元微肥(藍色晶典),效果最佳。

但是,當前人工費用貴,幾乎少有人只為了一個目標而噴藥,大多都是【一噴八防】,病,蟲,倒伏,早衰,旱,鹼,瘠薄,凍害,都預防了。



北方農村網科技總顧問


用於小麥控旺,抗倒伏的藥劑,一般稱作植物生長抑制劑或調節劑,比如多效唑,縮節胺,矮壯素等。


農村妹子小雪


第一:噴施多效挫。可以使小麥矮壯 第二:看看小麥是不是得了紋枯病?如

果是就要噴施井崗黴素等 另外再噴些磷酸二氫鉀,對抗倒伏也有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