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魏延死因:《魏略》《三国志》记载各有漏洞 那真正死因是什么?

(说历史的女人——第697期)三国中的人物,历来都有广大的受众群体,比如赵云、诸葛亮等。但在这众多的人物里,有受推崇,就有被冤待的。若论冤屈程度和争议程度最大,不管是正史还是《三国演义》,都当属魏延。

魏延死因:《魏略》《三国志》记载各有漏洞 那真正死因是什么?

第一:魏延其人。

魏延在荆州的时候,是以部曲的方式跟随刘备的。所谓部曲,也就说是魏延不是一个人单独投奔刘备,而是带了一部分士兵的。根据《续汉书·百官志》记载来看,大将军管理的部队有五部,在部这个单位之下是曲,曲下面有屯。因此,部曲是个比较低级的将官。也正因此,魏延跟着刘备入蜀后,立了很多功劳后,才被升为牙门将军。再之后,就是得汉中后,被刘备破格提拔为汉中的负责人。

在这个人事提拔上,也是历来颇多争议的。因为有比魏延威望更高的人选,至少有两人,一个是张飞,一个是赵云。张飞跟随刘备的时间是最长的,和关羽一样。而赵云也是颇有战功的,比如长坂坡救回幼主。此外,汉中刚拿下,局势并不稳定,除了解决可能来到的外敌,还要解决诸多内部的问题。因此,这个地方的负责人是极其关键的,不仅要有勇武,而且还得有谋略和治理的才干。

在这样的前提或背景下,作为老板的刘备,安排这个人选当然是慎之又慎。可是他却撇开了最有威望的两个人,张飞和赵云,选用了一个冷门人物魏延。从这一点来看,至少说明在刘备看来,魏延虽然名望不高,但是其能力或许是在张飞和赵云之上的。而后来魏延镇守汉中很多年,保证了汉中的安定,为蜀国打造了一个非常结实的门户。似乎比关羽镇守荆州的功劳要大,毕竟蜀国的荆州门户是在关羽手里丢掉的,但汉中却没有在魏延手中丢掉。如果不以名气、但以结果论的话,魏延镇守汉中之功,对于蜀国而言是必须要肯定的。至少魏延的汉中防守战略是一下坚持到了蜀国的中后期的,倘若不是姜维修改了魏延早期制定的汉中防守战略,或许汉中被攻破的速度也没那么快。

因此,总的来看,魏延真的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将才,能统兵,会打仗,也能防守,可以说是勇谋兼备。但是这么一位蜀汉良将,他的结局却是令人遗憾的:原因是他死得蹊跷,死得冤枉,死得令人叹息。不过魏延死因:在《三国志》和《魏略》中的记载是各有漏洞或各不相同的,《三国演义》对魏延的结局安排也基本是以《三国志》为蓝本,那么魏延真正死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粗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不到之处,“说历史的女人”还请各位看官朋友理性、客观提出有价值的、公道的补充意见。

魏延死因:《魏略》《三国志》记载各有漏洞 那真正死因是什么?

第二:魏延两种死因。

一是陈寿《三国志》记载的魏延死因,说是诸葛亮病危前,秘密把杨仪、费祎和姜维三人召至帐中,然后制定了一套退兵计划。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杨仪统领大军,倘若魏延不听命令,大军就直接出发。诸葛亮很快就去世了,杨仪就秘不发丧,派遣费祎去魏延的军帐探魏延的口风,魏延的意思是,丞相去世了,可以让相府亲近的人和官员护送诸葛亮的遗体回去安葬,而他魏延统兵继续北伐的事业。再者,杨仪是什么人,他魏延凭什么听从杨仪的调遣呢?

在这样的情况下,魏延就和费祎共同拟定了一个退兵计划,费祎假装答应魏延,却骑着快马逃离了魏延的营帐。费祎离开后,魏延方觉后悔,派兵追赶已经来不及。不久士兵来报,费祎逃回去后,和杨仪等人已经打点行装开始退兵了。魏延很生气,就带兵赶到前面,堵在南谷口。杨仪就派王平去对战魏延,结果双方没有开打,王平只说了一句话:“丞相刚死,你们就敢这样?”然后魏延的兵就全部作鸟兽散了。魏延只好和儿子、以及几个亲随,逃到了汉中,被杨仪派来的马岱杀掉。

这是《三国志》记载的大概情况,可是这里面的疑点却颇多,令人颇觉不真实。其一是如果诸葛亮病危前真的作退军安排,怎么可能单单和杨仪、费祎和姜维来秘密商议,还把先锋大将魏延搁置一边的道理?以诸葛亮的行事作风,他是不可能如此安排的,故意制造间隙矛盾?

其二是根据《三国志》记载,魏延和杨仪互相向朝廷表奏对方造反,可见双方已经成为针锋相对的对立形势,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名将和老将,魏延统兵有方,如果他真的有计划有预谋地带领部队去攻击杨仪,杨仪虽然职位很高,但毕竟是个文官,魏延的部队怎么可能会被王平一句话就说散了呢?显然是不真实的。

二是《魏略》记载的魏延死因。跟《三国志》不同,魏略记载是诸葛亮临终前,让魏延代理自己的职务,统领全军进行撤军。结果因为以前杨仪和魏延就不和睦,担心魏延掌权后对自己不利,干脆就恶人先告状,说魏延要叛国投敌,然后就带着手下的人去突袭魏延。魏延因为毫无防备,来不及抵挡,只好带着几个人逃走。杨仪怕魏延逃回去,忙派人快马追上,把魏延截杀在途中。

这个记载看似很有道理,但是实际上疑点也很重。倘若真如《魏略》所载的话,那么魏延既然是诸葛亮安排的代理人,那么全军都该在魏延的统御之下,杨仪作为一个文官,本身手下是没军队的,他怎么可能带着部队去攻打全军的代理统帅魏延呢?就算他凭借自己的口舌去私下鼓动,也没这么容易吧?因此,《魏略》的记载跟《三国志》一样,都是有漏洞或疑点的。那么魏延真正的死因到底是什么呢?

魏延死因:《魏略》《三国志》记载各有漏洞 那真正死因是什么?

笔者根据史料对魏延的真正死因进行了一个大胆的推测,事情应该是这样的:诸葛亮去世是非常急的,有点猝不及防,因此,实际情况是诸葛亮病逝突然,根本没有来得及安排退军的计划。但是诸葛亮去世,最先得到消息的肯定是相府里面的官员,因此杨仪就联合费祎等制定退军计划,但又怕魏延不听,才让老好人费祎(在之前杨仪和魏延闹矛盾的时候,费祎多次调解)去探探魏延的口气。

结果魏延果然不按杨仪的计划来,魏延就拉住费祎又制定了一个退军计划,费祎就知道魏延的意思,所以哄骗魏延,逃离魏延的军营,回来就和杨仪等开拔撤军。魏延得知消息后,就带着自己的直属部队,抢先堵住了南谷口,可是杨仪是相府最高官员,他统领的是全军。也就是说,魏延的部队绝对不可能是被王平一句话就搞散了的,双方大概是进行了交战的,不过魏延寡不敌众,败掉了而已。没办法,魏延才逃走,杨仪才派兵追杀。这才是符合逻辑和事实的,也就是说事情的真相应该是这样的。

再者,倘若魏延真如《三国志》所载,有叛投曹魏的意思,那么杨仪除掉魏延,对于蜀国而言则是大功一件,应该重赏重封才对,可是结果并非如此。杨仪在回到成都后,也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升,刘禅只是封他了一个没有实权的空头中军师,等于是闲置起来,不再重用。由此可见,魏延并没有造反或者说叛投。后来,刘禅把诸葛亮的丞相位置给了蒋琬,杨仪又跳出来表示不满,满嘴混账话,还对费祎发牢骚说“如果我在丞相(指诸葛亮)去世后举兵投魏,也不会是这种待遇吧?”结果费祎直接把这个话捎给了刘禅,刘禅大怒,直接把杨仪废为平民流放,不久被逼自杀。

魏延死因:《魏略》《三国志》记载各有漏洞 那真正死因是什么?

​那么从杨仪的结局情况,再结合《三国志》和《魏略》记载的情况以及漏洞来看,魏延之死绝对是冤死,而真正的死因祸首又极可能就是杨仪。当然从蜀国的整体情况来看,魏延的死,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参考资料:《三国志》《魏略》《三国演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