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農村人所說的“土黃天”是指什麼時候,適合吃什麼食物進補?

鄰村小花


農村人說“土黃天“是指什麼時候,合適吃什麼食物進補?

“土黃天”就是一個特殊的天氣氣段,在農村中,它與農民的生活及健康關係極為密切,當進入“土黃天”時,氣溫劇降,早晚溫差日漸增大,同時也是各類疾病的多發時段。那麼,土黃天吃什麼進補好?

1、北方有一種很形象的說法:“土黃天,吃麥種,燒犁轅。”意在表面陰雨不斷,糧食黴變,柴火燒盡,只有把留好的麥種吃了,把用來耕地的犁轅當柴燒了。

2、在南方,農村把土黃天和下雨連續起來,過去說土黃天要吃狗肉,現在是土黃天要吃火鍋。天氣漸漸變涼,進入吃肉季節,土黃天適合食用的東西包括羊肉、牛肉、狗肉、毛驢肉、韭菜等,這些食材都具備溫補效果,市面上也比較容易買到。











秋風不響


農村人說“土黃天“是指什麼時候,合適吃什麼食物進補?


我呆雲南的時間也不算短,但很少聽說“土黃天”的說法,浙江也沒有這種說法,覺得奇怪,查了一下,還真有土黃天的說法:一般是指霜降前3天至立冬,共18天為“土黃天”。雲南楚雄州人還把土黃天分成乾土黃,雨土黃,前者指晴天為主,後者是指下雨天多。不過滇中更流行的說法是6月~10月為雨季,10月至來年6月為旱季的說法。

的的確確是如此,雲南進入6月後,三天兩頭下雨,下得人心煩煩,“頭毛長長”。不過好在6月天,正是雲南人植樹的好季節,雲南人植樹黃金季節是從6月份開始的,6~9月都是種樹的好季節,此時植樹成活率最高,“無頭捧槌也可以發芽”呢!至於“土黃天”吃什麼?補什麼,還真沒有聽說過,所以我說不上來。



對浙江人來說,霜降後天氣逐漸涼爽,是進入吃肉季節,羊肉,雞肉,鴨肉,甚至是狗肉也可以開吃了,因為天氣涼爽吃什麼肉都不會”上火“以至於而生口瘡。現在農村也是天天過節,日日過年,由於生活條件提高了,過節與不過節都一個樣,天天可以吃香喝辣,大家對過節的大魚大肉不再感情”強烈”。


土黃天吃什麼好呢,蒸雞煲鴨……別忘了放入10朵松茸,或20個羊肚菌,保證你味道是鮮美!千萬別放什麼中藥,一股中藥怪味,一股中藥臭氣,怪怪的,弄得小孩們避之而猶恐不及……


老蛇正宗


農村所說的土黃天指什麼時候,合適吃什麼食物?對於這個問題,每年在土黃天都要進補的雲南人可是有一定的經驗哦,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當地人的進補方法。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土黃天?土黃天是農村人的土話,指的是秋冬交接的霜降到立冬之間,從霜降節氣的前3天開始,霜降前3天叫入土黃,霜降後15天叫返土,一共18天。

就拿今年2018年來說,霜降是10月23日,那麼今年的土黃天就是10月20日-11月7日。按照我們當地的民俗,土黃天不準理髮、不準動土、不準葬人,每年這幾天家家戶戶都會就地取材,以食物的方式給家人進補。


一是低脂進補。首選臭參和山藥,其次也有人對附片和草烏情有獨鍾。我重點說說臭參,我們也叫“臭藥”,也有叫土著黨參的,溫和順氣,口感柔和軟糯,切斷時會有白色的粘稠汁液流出。


我個人認為臭參和山藥是土黃天最實惠的補品,我們當地就有“巧吃山藥和臭參,低脂進補最健康”的說法。臭參和山藥吃法差不多,一般清煮、放肉或者骨頭燉煮,如果是作為藥療,不能放食鹽,一次不宜吃太多,分次食用。


另外就是雲南人又愛又怕的附片和草烏。大家都知道,草烏大都為野生烏頭,有怯風除溼,溫經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和麻醉止痛。


從我記事開始,患有嚴重風溼性關節炎的母親每年都要以草烏進補,以緩解病痛。而附片是指烏頭塊根炮製後的成品,藥效和草烏差不多,毒性要比草烏小一點。

雖然這兩種藥材都含有劇毒,如果煮食得當對身體很是滋補,但是每年也有人因為草烏附片中毒死亡,所以很多人對它們又愛又恨。在這裡花腰妹還是提醒大家需謹慎,沒有經驗的話,草烏附片千萬別亂吃!


二是葷補。我們最常吃的就是狗肉和羊肉。有諺語說“聞到狗肉香,神仙也跳牆”,說明狗肉很不錯。

其實我認為狗肉和羊肉都是性溫的食物,其中狗肉相對要熱,所以對於身體很虛弱的人來說,狗肉更補,可清湯、紅燒或者煮附片。但是對於一般的人來說,吃羊肉就很好了,如果陰虛的話,要注意不能吃狗肉!


但是對於一般人來說,羊肉就挺不錯了,吃狗肉吃多了,就補得有點過了,如果是陰虛的話,千萬不要吃狗肉,不然更虛!

一般來說,土黃天溫差變化大,身體與外部環境難於適應,雖可食療進補,但是加強鍛鍊,注意加衣加被預防生病才是上策,也要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適度進補才為最佳!你說是嗎?(文字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花腰妹


在我們雲南,農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一些與人們的生息相關的經驗,同時這些經驗,

還會對當年及來年的農業生產有著極大影響,這種特殊天氣時段,稱之為“土黃天”或“土黃”。

具體時間是從每年的霜降前3天(大約10月8日前後)為開始日,往後延續共18天(即立冬後3天)的時間確定為“土黃天”或“土黃”。

因為陽曆10月的雨水對人們有不利的影響,很多人都很注意大約10月8日到18日左右的這幾天土黃天,

到了霜降,進入深秋,氣溫就會下降。同時,進入深秋後,人體精氣開始衰弱,體虛者就可以對症選擇補品。

土黃天進補的好處就是虛者增強,強者更強,天氣不溫不寒,很合適吃一些三七,鹿茸,紅參之類的補品。

而我們大雲南的普遍群眾則喜歡吃以下幾種藥材進補,下面我就為大家來介紹一下吧。

臭參

臭參我們本地人也叫臭藥,生的時候臭臭的,煮熟的時候也是臭臭的。有一股特殊的味道,但吃起來卻無比的鮮甜。

臭參是我們雲南獨有的一種植物,多為鮮用,紅土種植的比較多。因為能治哮喘,夜尿過多, 腰膝痠軟。能補中益氣,順氣。所以常被民間作為廉價的補品食用。

這久正是大量臭參上市的時候, 20多元就可以買到一斤。人們常常用來燉骨頭,燉雞和燉五花肉吃。

附片(子)

藥店裡的附片有白附片和黑附片等制過的附片。白附片有燥溼化痰、祛風止痙和解毒散結的作用。我們農村人多數喜歡用白附片煮五花肉吃。

因為附片有毒,煮好了是補藥,煮不好是毒藥。煮附片、吃附片都很講究。煮附片時要小火熬幾個時辰,其間火不能熄,灰不能入,冷水不能加。

所以煮附片時大多數農村人喜歡用櫟炭,蜂窩煤煨,煨時必須有人看守添火加水。煮熟的附片面面的,有點苦。

記得以前我們吃附片後就不能吹冷風了,吃進去就捂上被子熱乎乎的睡著。大人常說,吃了附片後身體好,感冒少。

除了以上常吃的兩種食物外,我們家鄉還興吃細黑藥燉肉,老鴨煮天麻,藥膳羊肉湯等補品。

但體虛的人可以補,但不能亂補,要針對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不同而補,如果食補不對症,反而會起反作用。

還有就是虛弱體質,有慢性病,感冒發熱症狀的就不能補。象附片,草烏之類有毒的補品還是慎食為好,因為農村裡有過中毒死亡的事例,還是小心為好。

小丫問答,與你分享三農知識,歡迎關注


泥糖小丫






dai春華


是雲南的一種和氣節有關的時間,其實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都有“土黃天”,分別是農曆的3月,6月,9月,12月四個月,節令開始後的十天左右。3月的節令以清明為準,6月以小暑為準,而9月和12月分別是寒露和小寒。因為農曆的這四個月五行都屬於土,所以就叫做土黃天。土黃天,根據人們的觀察,發現雨水比較多。

對農業有什麼意義?可以通過觀察今年土黃天的情況預測來年農業生產的豐收與否。



對於生活的意義?土黃天,特別是農曆9月這個月份開始,溫度開始下降,晝夜溫差變大,老人小孩身體差的人容易生病,這個時候就要注意增加衣物和被子了。

土黃天習俗?1.不下葬2.進補:其實只要是補血補氣的都可以,反正我們這秋天也進補,吃羊肉火鍋,喝羊肉湯之類的,很暖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