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情侶之間相互吸引彼此的氣味,到底是什麼?

曾經有一群人,帶著沒洗過的T恤衫,聚集在美國布魯克林美術館,互相聞味道。據他們說,通過氣味能夠感受一種人類的氣息。這種氣味真的能帶來一種情慾的氣息嗎?或者說:氣味和兩性之間的關係到底有多大?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我們知道大家都不喜歡的狐臭,是從腋下散發出的一種氣味。但是,據說有狐臭才是正常的,沒有狐臭就相當於缺失了這項功能。大多黃種人沒有狐臭,實際上是一種退化的表現。要知道,大部分的動物都是通過自己的氣味確定領地的。發情的時候,也要通過氣味告訴異性,所以狗見面時都會互相聞一聞。

情侶之間相互吸引彼此的氣味,到底是什麼?

人類是不是存在一種“信息素”(中文譯名為“費洛蒙”)?這點一直有很大的爭議。有一些人說,豬的信息素可能就是人的信息素。同時,豬的信息素豬烯酮(雄甾烯酮)還有催情的功效。曾經有一些公司利用這種物質製造出一種名為“豬欲靈”的人工授精產品,用以測試母豬是否進入了發情期。豬沒有慾望的時候,一用就靈。現在市面上出售的很多所謂的“費洛蒙”香水,主要成分也是烯酮。

雖然,女性有時也會噴各種香水,但香水是不是真的對人類有效,我們並沒有掌握相關的證據。不過,如果認為氣味跟人類之間真的沒有關係,那恐怕也不盡然,大家肯定還是喜歡所謂的“體味”或者“體香”。不管是在生理上,或是在文化上,氣味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對我們的愛情和慾望的形成產生了影響。

情侶之間相互吸引彼此的氣味,到底是什麼?

有一種說法,認為情侶之間有時一見鍾情,可能就是聞出來的,即接受並喜歡上了彼此身上的味道。

在電影《非誠勿擾》裡,梁笑笑(舒淇飾演)當時問秦奮(葛優飾演):你知道什麼是一見鍾情嗎?她指的就是所謂的味道。

很多網上賣家聲稱所謂的“愛情靈藥”能增加女性的性慾,同時也使男性更具誘惑力,其實就是這種烯酮。它有一點麝香的味道,大量存在於沒有閹割的公豬唾液中,對豬而言其實是一種性的引誘劑。在分子結構上,雄烯醇和雄烯酮有兩個氫原子的差異。在接觸空氣時,雄烯醇非常不穩定,兩分鐘左右就會變成雄烯酮。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迅速產生了一種可以吸引異性的信息素產物。

實際上,“費洛蒙”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一篇1959年的文獻報道,由德國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提出。在不同的時期,動物分泌的分子有時跟平日裡的不一樣。這跟血液中傳遞的荷爾蒙有一些類似,但信息素不在液體內,更多是向體外釋放。荷爾蒙更主要是激勵自己,而信息素則是將信息向同伴傳遞。它和單純的氣味不一樣,是跟物種的演化和逐步定型相關的,跨種之間可能就不通用了。

當時,人類發現了第一種所謂的費洛蒙,是由雌蠶蛾產生的一種蠶蛾性誘醇,可以吸引數英里以外的雄蠶蛾。怎麼引來的呢?肯定是通過某一種分子,大家認為這就是一種氣味。

情侶之間相互吸引彼此的氣味,到底是什麼?

這種蠶蛾性誘醇完美契合了我們對費洛蒙的定義,就是靠空氣傳播的催情劑。它非常簡單,是由一個非常特殊的分子構成,但只對蠶蛾起作用。雄蠶蛾會一次又一次地尋找這種分子,即使當時根本就沒有雌蠶蛾的蹤影,也會不斷地尋找。一旦發現異性,它就獲得了一次傳宗接代的機會,繼而擴展自己的基因。

在動物界,費洛蒙的作用已經被很多現象證實了,動物之間確實可以靠氣味互相吸引。那麼,對人而言,這種情慾的氣息是否存在呢?

目前,這點其實還挺有爭議。

荷爾蒙大部分在血液裡。研究荷爾蒙的學科叫內分泌學,考察的是人體自身。今天,大家對雌激素、雄激素、固醇類激素等荷爾蒙已經有了很多研究。研究還是比較透徹的,包括一些生化反應、相關的網絡通路都研究得比較清楚。

費洛蒙應該算是一種比較新鮮的東西,研究它的學科叫外分泌學。對性激素的研究只是一個開始,很多發現都會為這個理論增加一些有意義的證據,比如記憶媒介——人們認為彼此之間的記憶也可以通過一些氣味相互影響。

情侶之間相互吸引彼此的氣味,到底是什麼?

1971年,研究者逐漸在人類身上發現一些和動物費洛蒙類似的現象,其中有一項似乎已經成為常識了:一個寢室的女生在一起久了,月經就會變得同步,稱為女性的“經期同步”。最早發現這個現象的是瑪莎·麥克林塔克。當時,她還是麻省韋爾斯利學校的一名學生。

這篇文章發表在《自然》上,影響應該是非常大的。文章介紹了這樣的情況:有135名女生共同住在郊區宿舍裡,6個月後彼此之間的月經週期越來越近。此後,這篇文章幾乎被後續所有相關研究論文引用,用以證明一個觀點:人類和其他的動物一樣,都是擁有信息素的。雖然很多人證明確有其事,但有更多的證據證明:人類信息素似乎是子虛烏有。也就是說,這個現象和存不存在信息素,是兩個獨立的事件。

所謂的費洛蒙如果真的存在,前提是人類的嗅覺得跟動物一樣靈敏。實際上,豬、老鼠、狗甚至包括其他一些看起來比較低等的物種,對氣味的敏感度和辨識能力都比人類要強得很多。坦白而言,很多東西可以在其他物種上發現。但是,費城莫奈爾化學感官研究中心的喬治教授就認為:人類體內其實不存在所謂的費洛蒙,這個問題很難證偽。

比如,在昆蟲中能發揮巨大作用的費洛蒙,到底能不能在哺乳動物中證明其存在?上世紀,在實驗室飼養的恆河猴身上,研究人員發現了一些雌猴的陰道分泌物。這些氣味能夠引起雄性的性慾,促使猴子們產生各種性衝動。這種現象確實存在,但這些激素不是費洛蒙,只是因為雄猴子見過相應的雌性,記住了它們身上獨特的味道。這只是一個記憶,它們只是被簡單地喚起了一些性慾。像這樣引起交配行為的外激素,與其說是費洛蒙,實際上更像是香水。

有一位利物浦大學的教授認為,哺乳動物和人類的生理過程太複雜,可能不會簡單地受費洛蒙影響。但是,2016年,他在雄老鼠的尿液中找到了一種單一蛋白,並用小說《傲慢與偏見》男主角的名字“達西”為其命名。這種蛋白不僅能夠引起雌老鼠的注意,還能讓它想起雄性老鼠的氣味。如果沒有了這個蛋白,雌性就不會對雄性產生興趣,也不會記得雄性的樣子。所以,這位教授改變了自己的看法,表示:“我原來的觀點可能不對,哺乳動物身上確實會有一些特別的化學物質會轉變成費洛蒙,不光能調節情緒,還能影響記憶。”所以,這也被視為一種信息素。

為了找到這個蛋白,研究人員做了很多的相關研究,從老鼠尿液中分離出活躍的分子,再在老鼠中進行隔離實驗。而且,為了防止雌性老鼠記住雄性的味道,他們就只找那些從沒見過雄性身影、從沒聽過雄性聲音、感覺不到雄性氣味的雌性老鼠。結果發現,單獨使用達西蛋白和使用純尿液的效果完全相同,所有的這些反應都是先天的。

情侶之間相互吸引彼此的氣味,到底是什麼?

這個實驗做得比較完備的了,相當於進行了雙向驗證。

研究人員也想過在人身上做實驗。但是,讓男人只跟男人過,女人只跟女人過,這是不太現實的。所以,這麼不符合倫理的實驗沒法在人身上開展。但是,對新生兒是有一些研究的。跟成人實驗相比,對新生兒進行實驗相對比較簡單。

2009年,一個類似的研究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女性在進行母乳餵養時,乳頭周圍的乳暈腺就會腫起來,並伴隨著母乳分泌另一種液體。當把乳頭放到嬰兒鼻子下面時,嬰兒即使沒有做出過任何類似的反應,也會張開嘴吸母乳。哺乳動物為什麼會吃奶?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乳暈周圍的其他腺體分泌出一種類似費洛蒙的物質,把記憶喚醒了。

重要的是,當其他沒有血緣關係的女性抱著這個孩子時,也會引起相關的吸吮反應。也就是說,孩子做出吸吮反應,並不是因為和母親之間有血緣關係。也許,這種乳暈腺的分泌物是能被證明的第一種人類之間的費洛蒙。

情侶之間相互吸引彼此的氣味,到底是什麼?

如果這種物質能夠分離、合成,也許會解決很多孩子不吃母乳的問題。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在沒有足夠的營養情況下,孩子又不吃媽媽的奶,就會出現早夭的情況。在非洲很多營養不良的區域,甚至有25%的孩子因為出生後一個小時沒有喝到奶而喪命。

歸根結底,人類肯定是有體液存在的。至於這些體液所產生的體味到底會不會喚醒DNA中的遺傳物質,產生很多DNA中的記憶,這點依然是有爭議的。但不管怎樣,氣味對人而言,確實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