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抢占东北立了头功的他曾是韩先楚上将的上级,为何只被授少将衔?

曾克林将军是一位非常传奇的人物,他与人民军队历史上的许多“第一”联系在一起:抗日战争后第一个接触苏联参战部队、第一个进驻东北、第一个接收大城市的八路军高级军官是他;解放军第一个战车师师长是他;他参与组建了空军第一个航空混成旅、海军航空兵第一师、海军第一个歼击师;1955年人民解放军军第一次授衔时,他是惟—一位参加过陆、海、空三大军种的将军,被授予少将军衔;他也是红军出身的将军中惟—一位驾机上天、跳伞的人……

有一副挽联曾凝练地概括了曾克林将军的一生:“长征有功抗战有功解放有功挺进东北立头功延安汇报建奇功;陆军有您空军有您海军有您建设海航更有您万里海空铭记您。”

抢占东北立了头功的曾克林后任东北野战军3纵的司令,还曾是韩先楚上将的上级。然而在1955年授衔时,曾克林只评了个少将,这是为什么呢?

抢占东北立了头功的他曾是韩先楚上将的上级,为何只被授少将衔?

曾克林是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东村乡齐心村人,1929年参加了红军,1931年入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七师二十一团连副政治指导员,第四师二十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二十八军第三团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争。1934年10月随中央主力红军长征。长征到达吴起镇的 第二天,马洪逵一千多骑兵尾追而来,叶剑英命令曾克林率三个连迎头痛击,歼敌三百。毛泽东称赞说:克林同志,打得好,打得好,万事大吉,万事大吉。

抗日战争时期,曾克林任平西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冀东军分区参谋长,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朱德总司令先后发出了向东北进军的第一号、第二号命令,李运昌同志领导的冀热辽军区成立了“东北前进工作委员会”和“前方指挥所”,指挥冀热辽军区一万三千多名主力部队和二千五百多名地方干部,分三路纵队进军东北。时任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的曾克林率两个团及朝鲜义勇军支队共4000人,会师苏军攻克山海关,捷足快进,挺进东北,成为第一支进入东北的八路军部队。

曾克林一路先后接管了绥中、兴城、锦西和锦州。1945年9月5日中午,曾克林率部抵达沈阳火车站。谁知此时,曾克林却遇上了平生最尴尬的局面:他们无法下车,面对的是荷枪实弹的苏军的包围。

沈阳是1945年8月21日由苏联红军解放的。当曾克林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支八路军部队进来时,苏联红军事先没有接到任何照会及联系,所以就感到非常突然。当他们看到一支没有军衔的部队来得这么迅速,就非常怀疑,速调部队将曾克林部所乘的火车包围起来,不准他们下车。”

曾克林下车与苏军沈阳卫戍司令卡珍通少将交涉了两次,毫无结果。卡夫通少将的交谈中屡次提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可曾克林却从未听过这个条约。

曾克林的脾气很倔,他执意要进驻沈阳。由于电台功率太小,部队一出关就与上级失去了联络。曾克林不知道,他的行动已经与党中央的要求相左了。鉴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限制,党中央于29日发出电报,要求八路军部队只以地方军及义勇军的名义,非正式进入东北,

苏联驻沈阳最高长官、苏联近卫军第六集团军司令克拉夫琴科上将约见了曾克林与唐凯,他向曾克林建议为避免外交麻烦,换掉曾克林部队八路军的番号,改叫东北人民自治军。

曾克林欣然同意。回到部队后,他下令取下八路军的臂章,改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曾克林自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沈阳卫戍司令部司令。短短两三天内,他就把沈阳市15000多伪军、宪兵、国民党地下军的武装全部解除。随后,部队分兵5路去辽宁各地进行接管,到10月上旬,曾克林率领的两个团、4000人的出关部队已经扩大到9个旅、7个独立团,共6万人。

9月15日,曾克林乘坐苏联驻长春最高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派出的专机飞抵延安。曾克林的延安之行,对党中央作出“进军东北”的决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刘少奇同志称赞曾克林同志为抢占东北的“先锋官”。

曾克林所率的冀东军区第16军分区是最早进入东北的八路军部队,当时共三个团,约6000多人。一路从山海关到锦州,沈阳后,部队迅速扩张,先后编了5个旅。由于曾部先行入关,接收了一批原日军留下的军事物资和武器。但后来林彪率山东、苏北主力进关后,由于曾去延安曾对中央说东北有日军留下的许多武器,所以山东和苏北的八路军新四军老部队走时,都把重武器留在了原地。可到东北后,原来苏军答应给的一些仓库,又被他们要回去了,所以后来的部队武器非常缺乏。当时东北我军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新兵新枪,老兵老枪。

由于山东、苏北来的部队,都是原八路军115师主力,老红军部队,所以战斗力远超过曾克林的部队。于是,林彪和罗荣桓让曾克林部调出一些重武器给新来的部队,曾部不给。可在锦州前线阻击杜聿明的远征军时,往往阵地一突就破,影响了其它部队的防守。结果黄克诚、梁兴初、杨国夫等老部队都非常不满,到林彪那去告状。林彪也挺生气的,后来在抚顺召开东北民主联军师以上干部会议时,林批评了曾克林的山头主义。

至1945年底,曾克林所部发展为9个旅7个独立团7万多人。东北野战军主力撤出沈阳时进行了整编,曾克林担任了整编后东野三纵的司令,而韩先楚当时是四纵的副司令。在打新开岭战役时,三纵和四纵联合作战,曾克林指挥不力,曾经想撤出战斗。后来韩先楚生气了,说你撤可以,把部队给我留下,我指挥打。结果曾没撤。后来战役打胜了,全歼国民党号称“千里驹”的王牌25师,活捉敌师长副师长。

这一仗打得太漂亮了。不久韩先楚取曾克林而代之,担任了3纵司令员。曾克林被安排到7纵当了副司令员。有人曾就此说林彪“排斥异己”,完全站不住脚,因为曾克林是红一方面军出身,韩先楚是红四方面军出身。

平津战役结束后的1949年2月,东北野战军组建了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战车(坦克)师,组织上决定调时任第四野战军44军副军长的曾克林担任师长,保留副军级待遇。

1949年10月空军成立,朱总司令亲自找他谈话,又让他到空军工作。

就这样,曾克林告别了陆军。l年之后的初冬,一场纷扬的大雪卷过北国冰城哈尔滨。曾克林在风雪中来到空军第一航空学校,成为400多名受训者中年龄最大的学员。

曾经拿惯枪杆子的手,现在却提起了驾驶杆;曾经是指挥千军万马的纵队司令,现在却成了一名普通学员。曾克林迈出的这一步并不比当年走过长征路轻松。由于没念几年书,学习飞行理论十分艰难,但他咬紧牙关,硬是啃下了飞机构造学、飞行原理、发动机、领航、战术、射击等近20门课程。飞机少,汽油缺,曾克林就利用坐汽车的机会,练习判断飞机与地面的高度和速度。他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脚蹬板”,练习飞机起飞和着陆的动作。

第二年的春天,曾克林在同期学员中第一批获准放单飞。这时的他,38岁,享受正军职待遇,是400人中惟一飞起来的“红军”学员。

许多年后,回忆起这次起飞,曾克林将军沉静地总结道:“我飞得很好!”

抢占东北立了头功的他曾是韩先楚上将的上级,为何只被授少将衔?

在空军,曾克林作为空军党委的代表,到南京组建了空军第一个航空兵混成旅。该旅下辖三个飞行团,后扩建为三个航空师。

1952年4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海军航空兵部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海军又一个新的兵种诞生。曾克林调任航空兵部副司令员,旋即到上海组建海军航空兵的第一支部队——航一师,并兼该师师长。从此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先后担任海军航空兵部副司令员兼第一航空师师长、海军后勤部副部长、海军顾问、海军航空兵部司令员兼党委书记。

2007年3月12日,曾克林在北京病逝,终年94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