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騰訊醞釀組織架構進化,“賽馬機制”或將迭代升級

互聯網界也有七年之癢?每隔6、7年,騰訊史上都會以組織架構調整蛻變一次以實現“自我進化”,這種風聲日益甚囂塵上。去年馬化騰在員工大會上直言“我們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內部的組織架構”,而今年騰訊聯合創始人張志東又公開回應稱“當前在組織架構在適配雲時代上遇到大坎,組織變革是滯後了”,種種跡象指向騰訊或將重啟組織架構調整。

適逢騰訊成立20週年,所有人都在期待這家中國最有影響力互聯網公司迎來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會變嗎?怎麼變?什麼不會變?


騰訊醞釀組織架構進化,“賽馬機制”或將迭代升級


騰訊第三次蛻變風聲四起

騰訊方面至今對“是否正在醞釀歷史上第三次組織架構變革”不予置評。

傳聞足以說明坊間對這次尚未實錘的變化充滿期待,作為中國僅有具備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企業,騰訊每一次組織架構調整,都將給自身乃至整個互聯網行業帶來深遠影響。

外界猜測To B(企業端)和To G(政府民生端)業務或將成為騰訊第三次組織架構變革的索引,這種業務重心深化拓展,勢必引發騰訊在組織架構上的重新適配。

猜測並非空穴來風,據悉馬化騰去年年底就在內部說過,騰訊要設立一個適應To B業務發展的組織架構,只是至今未下發正式文件。


騰訊醞釀組織架構進化,“賽馬機制”或將迭代升級


(圖說:淡出騰訊管理的創始人之一張志東近日對組織架構發聲)

近日,騰訊聯合創始人張志東在非公開場合也談及騰訊目前的組織架構已經不適配雲時代,期待鵝廠人在ABC時代(Ai+BigData+Cloud)有更開放的技術信念共同推動鵝廠的進化。

組織架構調整走“進化”風

公開消息梳理顯示,騰訊內部並未將組織架構調整定義為“變革”,一再重提的是“進化”。

騰訊在過去20年發展史上,有過兩次標誌性的組織架構調整。

第一次組織架構調整發生在2005年,當時公司內部討論到底騰訊業務是否需要多元化,而騰訊的實際情況是多元化佈局已經完成,囊括了無限業務、互聯網增值業務、遊戲和媒體等,所以騰訊的第一次組織架構調整是BU化,也就是“業務系統化”,以產品為導向。


騰訊醞釀組織架構進化,“賽馬機制”或將迭代升級


(圖說:騰訊第一次組織架構調整示意圖,來源:網絡)

第二次組織架構調整回溯至2012年,那一年也是中國互聯網的分水嶺,All in 無線迫在眉睫,因為之前的無線業務被分散在不同的業務系統,所以騰訊又實行了第二次“自我進化”,從產品為導向的業務系統升級為BG(事業群)制,把對等業務合併在一個部門,方便統一體系內產品協調資源,快速創新和迭代。


騰訊醞釀組織架構進化,“賽馬機制”或將迭代升級


(圖說:騰訊第二次組織架構調整示意圖,來源:網絡)

從騰訊史上的前兩次組織架構變化可以看出,每次的調整都是因應時代環境變化,從自身萌生的迭代優化,被鵝廠內部定義為“騰訊進化力”。

“賽馬”傳統被繼承發揚光大

“進化”之所以與“變革”不同,主要是因為“進化”屬於內部承上啟下,新的組織架構是從原來的組織架構上生長出來——優點被保留,缺陷被迭代。

這次坊間傳聞的騰訊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猜想中,“賽馬機制”這一業內奉為金科玉律的騰訊珍貴傳統仍然將被鵝廠人繼承,並再次成為騰訊自我進化的催化劑。

“賽馬機制”作為被驗證成功的產品文化,一個產品能夠在部門/產品組內自主立項,快速實驗,鼓勵內部競爭,誰的效率更高誰就能夠跑出來,像幫助騰訊拿到移動互聯網船票的微信、將騰訊遊戲拉到小高潮的王者榮耀等,都是“賽馬機制”的果實。

正是“賽馬機制”的應激,使得騰訊組織架構再進化這一話題,引發了騰訊內部的大範圍討論。

據媒體公開報道,今年有騰訊員工在內網發文指出:毋庸置疑,“賽馬機制”在公司過去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直到現在仍不過時,但任何規律都是有條件的。

騰訊內網有資深員工發出的《鵝廠五問》熱帖中,針對To B or not有過生動的詮釋:過去To C市場的競爭更像是叢林游擊戰,大家可以儘量分散,最重要的是“神槍手”產品經理,但To B、To G市場的競爭更像是大規模的陣地戰,是個系統工程,哪個部位都需要集團作戰,考驗的是鬥志、紀律和領導者調兵遣將的戰略眼光。

自此在雲時代如何“賽馬”,引發了騰訊自下而上的廣泛討論和思考,不排除騰訊決策層面出於繼續在雲時代更好地“賽馬”,作出針對To B和To G業務重心第三次組織架構進化。

“賽馬”被寄望統籌成“曬馬”

由雲時代如何繼續“賽馬機制”牽出的騰訊組織架構進化正逐漸被證實。

據《虎嗅》公開報道,Pony(馬化騰)曾在2017年度騰訊員工大會上說過“在管理方面,我們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內部組織架構,現在的騰訊需要更多To B的能力,要在組織架構上進行從內到外系統性地梳理”。


騰訊醞釀組織架構進化,“賽馬機制”或將迭代升級


(圖說:騰訊董事局主席兼CEO馬化騰屢提雲時代戰略)

在這個預言之下,此前分散於微信、OMG、MIG的互網聯網+部門,已確信被統一收編至騰訊雲業務下面了。騰訊第三次組織架構進化,或只差一份正式文件。

騰訊一旦實現第三次“自我進化”,“賽馬”角逐將從鵝廠廠內拓寬至廠外。

比如在“內容+社交”領域,騰訊今年二季度財報顯示,微信和WeChat的合併月活躍賬戶數達到10.58億仍在增長,QQ月活躍賬戶數達到8.03億,二者擁有國內最大規模網民用戶;而圖文分發領域,公眾號、騰訊新聞、QQ看點等串聯行業第一的騰訊視頻業務,內容生態或將“賽馬機制”從騰訊內部引申至外部,在和社交統一戰略融合後,在整個“內容+社交”層面公開全面“賽馬”。

在To B層面,騰訊雲已做到遊戲和視頻領域國內第一;騰訊雲業務過去兩年始終保持著100%左右的增長;企業微信、公眾號、小程序、騰訊文檔、AI能力等初具ToB業務生態……

目前騰訊ToB業務還散落在多個事業群,只要騰訊組織架構實現進化,實現To B業務統籌發展,那麼“賽馬”也很可能進化為“曬馬”(粵語中通俗指“大規模展示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