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入伏後的養生關鍵點

入伏後的養生關鍵點

俗話說“冬養三九,夏養三伏”,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暑溼之毒最兇,但也是養生避病的好時機,為您整理了養生關鍵點,做好了,一整年都少生病。如果不注意,則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第一個,沒補上這一課,極有可能猝死。

出汗不忘補鉀

北京衛視《養生堂》節目上講了這麼一件事,北京的張阿姨在跳廣場舞時汗流浹背,最後因為心臟衰竭導致死亡。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都是因為過量流汗,造成缺鉀。而決定生命的是在人體血清中的一克鉀,缺少這一克的鉀就有可能導致我們失去寶貴的生命。

穀類是鉀來源的主要食物。大米里有鉀元素,比大米含量更多的是一些粗雜糧,比如小米、蕎麥含鉀量都很高。

喝水不忘常溫慢飲

夏季三伏天,是自然界和人體陽氣最旺的時候,也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中醫養生的一個原則就是順應自然,夏季該熱就熱。在機體陽氣最旺時,如果用冷飲等寒涼之物加以抵抗,勢必會耗傷人體陽氣,損害機體的脾胃功能。

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至150毫升,身體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貪涼,10度以上的溫水對身體最好。

吃瓜不忘吃參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西瓜、冬瓜和苦瓜、絲瓜等瓜類是常見的當季果蔬,能清熱解暑、養陰利溼。

除了吃瓜,還可以適當吃參,夏天最好的補氣藥是西洋參,這是參中唯一一個不上火、不傷陰的參。即便有陰虛、口乾口渴的問題,西洋參也照樣適用。

做菜不忘放幾片姜

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看重的是姜的溫陽作用,這與冬病夏治原理有點類似,即在人體陽氣盛的時候,藉助於姜把陽氣進一步激發出來,還能保護身體別被寒涼食物傷害太過。

炒菜的時候,別忘了切幾片姜放裡面,因為應季蔬果多為寒性,放點姜能平衡寒性。

久坐不忘動一動

夏天稍微動一下就出汗,大多數人都坐著吹空調、吹風扇,看電視,可能一兩個小時都不挪窩。殊不知久坐不動血液循環減緩,日久則會使心臟機能衰退,引起心肌萎縮,而且內臟脂肪都是坐出來的。

坐著玩手機,不妨隔40分鐘就起來走動一下,拍打一下腹部、臀部、腿部等部位,通過外力作用促進皮膚、皮下血管的舒張,可以疏通經絡。

鍛鍊不忘把握度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是不少中老年人運動的口頭語,尤其是在伏天,大道上、公園裡隨處可以看見暴走到大汗淋漓的中老年人。

望京醫院內科主任醫師李智提醒,鍛鍊是好事,但一定要注意把握度,夏季運動比較適宜選擇早晨或傍晚,地點選擇在有遮陽的地方。運動持續時間不宜過長,以30分鐘到1小時為宜,夏季要適當出汗,但並非要運動到大汗淋漓才好。

相較而言,游泳是比較好的鍛鍊方式,水的散熱能力比空氣高15倍,游泳時人體能夠保持體溫恆定,不易中暑。

防曬切勿過度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骨科副主任中醫師楊增敏介紹說,很多人夏季過度防曬並不好,尤其是中老年人。因為陽光不僅是維生素D“活化劑”,也是天然“保健藥”。

上午10點到11點曬太陽最好,這一時段陽光中的紫外線偏低,能使人感到溫暖柔和,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下午4~5點紫外線中的X光束成分多,可促進鈣、磷的吸收,增強體質,促進骨骼正常鈣化,也是不錯的“曬點”。(中醫技術殿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