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金朝對儒家學說非常重視,那麼“金以儒亡”的說法確切嗎?

首先我來亮明我的觀點,我並不贊成“金以儒亡”的這個說法。

首先,我針對第一小問來回答。我昨天翻開《金史》和《大金國志》,金朝對儒家文化確實認同性很高,自金熙宗執政以來,對漢文化的學習、敬仰和推行的力度真是節節攀升,到宣宗時代達到了極盛!

就如金熙宗,史籍上說他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是熟習儒家經典了,“亶幼而聰達,貫綜經業”。而他繼位後更是對儒家學說推崇有加,在繼位之初,親祭孔廟,更說儒家乃是“其道可尊,使萬世景仰”,讀典籍的時候,“或以夜繼也”。

而金世宗雖然在漢化上傾向於保守,但是也命令譯經所也翻譯《易》、《書》、《論語》等經書,命令女真人學習,“正慾女直人知仁義道德所在耳”。

在金章宗時期,金章宗不僅自己喜好儒術,更是“興建太學”以至“儒風盛行”。在明昌年間,他還命令“猛安謀克舉進士”。

《金史》在《文藝傳》中說道“儒風丕變,庠序日盛”,這正是對金國曆代國君崇尚儒學的讚揚。以上,我只舉幾個例子,關於想更多的瞭解這方面呢,還是得去看《金史》的。


那麼“金以儒亡”成不成立呢?我認為這個說法是不客觀的。

首先這個典故的出處是源於忽必烈和張德輝的對話。話說元世祖尚在當藩王期間問道:“遼以釋廢,金以儒亡,有諸?”這句話被張德輝反駁表明金國之亡儒者並沒有錯。當然,這並不是正面回答,可能忽必烈是想問漢化是不是導致了金國滅亡?而不是想問一二儒者導致了金國的滅亡。

金朝對儒家學說非常重視,那麼“金以儒亡”的說法確切嗎?

我認為那些秉持漢化導致了金國滅亡的人過於的看重了漢文化的負面影響,而忽視漢文化的積極一面。如果漢化導致金國的滅亡,那麼元朝是各個少數民族政權裡漢化程度最低的,它的壽命比金朝還短呢!這又該怎麼解釋呢?其實,漢化還延長了金國的壽命呢!就是因為漢化,尤其是對漢族政治制度學習金國鞏固了中原的統治。

我認為金亡的原因首先就是金國的朝政腐化,金章宗時期是轉折點,金章宗在他執政的前十年成績還是不錯的。可是“惜其十年以後,極意聲色之娛,內外嗷嗷,機事俱廢”。我想漢文化或者是儒家思想可沒倡導過這些東西吧!

第二點、就是原來女真部落在入主中原後,生活條件的改變,使女真的猛安謀克體制漸趨荒廢,動搖了女真的統治基礎。

為什麼女真軍原本戰鬥力這麼強,這是和他們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金史》兵志就說道原本女真的生活是“地狹產薄,無事苦耕可給衣食,有事苦戰可致俘虜,勞其筋骨以能寒暑”,在惡劣的生存環境裡求生存造就了女真人的強壯體魄和彪悍的性格,也培養了他們的戰鬥技巧,所以能“一旦奮起,變弱為強,以寡制眾”。


可是入主中原後,情況就不一樣了。金國當時給予了那些內遷的猛安謀克土地,希望他們自給自足,但是女真人缺乏在漢地的耕種經驗,對農事並不熟悉,就將土地變賣或者找漢人租種,“山東、大名等路猛安謀克戶之民,往往驕縱,不親稼穡,不令家人農作,盡令漢人佃蒔,取租而已”。不勞而獲的優越生活,當然使女真人了軍事訓練荒廢。在這件事跌倒的何止女真,後來的蒙古和八旗也是一樣的,漢文化可沒有倡導“驕縱腐化”。

所以,我覺得金國之亡,一是亡於封建王朝固有的通病上。二是亡於人性的弱點在環境突然改變下,好逸惡勞的劣根性促生,使生機蓬勃的女真族衰敗了下去。所以這根本不能歸結於漢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