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从运-5到运-20,看国产运输机一路坎坷走来

2016年运-20的服役,标志着我们终于有了自主的可靠空中运输平台。实际上从运-5到运-20,国产运输机踩过的坑不比战斗机少,甚至更为的坎坷。

运-5:一个不高的起点

建国后面对美帝这个强大的对手,我国对战斗机的需求是第一位的,航空工业也将力量集中到战斗机的研制。由于航空工业初创,不具备生产大型飞机的条件,同时空军对于大型运输机的需求也并不迫切。于是中国选择比较容易制造的小型运-5运输机作为起步。运输机运-5确实比较小,有效载重只有1.5吨,只能运十几个人。

运-5仿制原型是苏联安-2运输机,采用半硬壳式金属结构、后三点固定式起落架、普通双翼气动布局。1957年12月7日,运-5的01号机在南昌飞机制造厂(320厂)首飞成功。

从运-5到运-20,看国产运输机一路坎坷走来

运-5,新中国唯一大量使用的双翼机。

从运-5到运-20,看国产运输机一路坎坷走来

运-5,便宜皮实,安全性好速度低,因此长期是我军伞兵训练主力用机。

从运-5到运-20,看国产运输机一路坎坷走来

运-5B,是1970年5月运-5转到石家庄红星机械厂(522厂,即石家庄飞机制造厂)后研制的新机型。

运-5飞机是一种安全可靠、性能良好、多种用途的轻型飞机,有货运型、客运型、农业型、跳伞和空中支援型、救护型等。现在还有许多运-5的改型还活跃在农业、林业和其它行业上。

运-6运输机,是中国以苏联伊尔-14M飞机为原型进行仿制改进的双发活塞式发动机支线运输机。项目启动于1965年5月,由南昌飞机飞机制造厂(320厂)主负责,在投入一千万研制经费和两年时间后,国家决定放弃研制运-6。

从运-5到运-20,看国产运输机一路坎坷走来

伊尔-14,当年的领导人专机也是伊尔-14.

中运:从运-7、运-8到运-9

运-7是西安飞机工业公司(西飞,172厂)参照苏联安-24型飞机研制生产的双发涡轮螺旋桨中短程运输机。项目始于1966年4月,采用的是逆向仿制的方式。虽然首架运-7样机于1970年12月25日首飞上天,但由于文革和技术问题,一直拖到了1982年7月才设计定型投产。

从运-5到运-20,看国产运输机一路坎坷走来

运-7和同时代的战斗机一样,的研制拖了十几年

从运-5到运-20,看国产运输机一路坎坷走来

运-7是基本型最大载重只有4.7吨

从运-5到运-20,看国产运输机一路坎坷走来

运-7-200A,是国产民用客机首次严格按照与国际标准接轨规定验证合格的飞机。

从运-5到运-20,看国产运输机一路坎坷走来

新洲 60,运-7民用改进型,航电、发动机都是进口的。

运-8是陕西飞机制造公司(陕飞,182厂)研制的四发涡轮螺桨中程运输机。运-8项目始于1968年12月,测绘仿制目标是苏联安-12飞机。西飞历时二年多完成了测绘设计,1974年12月25日运-8型01号机首飞成功。

1970年,陕西开始三线建设,在汉中地区建设了陕飞。1972年,西飞根据航空工业部指示将运-8型02、03号两架原型机散装件、技术资料和工装全部陕飞继续试制。运-8的进展反倒比运-7顺利,1980年运-8通过设计定型,并批准投入批量生产。1985年,运-8运输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从运-5到运-20,看国产运输机一路坎坷走来

运-8是我军第一种中型运输机,最大载荷达到了20吨。

运-8品台虽然和洛马C-130大力神运输机尺寸接近,但无论是最大起飞重量,载重还是巡航速度都是略差。但作为我国第一种中型飞行平台,发展出了多个改型。

从运-5到运-20,看国产运输机一路坎坷走来

运-8X,高新-2号,海上巡逻与反潜机,1984年首飞成功。

从运-5到运-20,看国产运输机一路坎坷走来

大鼻子的运-8J,高新-9号,采用了英国进口雷达,曾经是海军海面搜索、反潜的空中主力。

从运-5到运-20,看国产运输机一路坎坷走来

邮政的运-8货机

现在的运9是指在运-8的基础上换装了新发动机和螺旋桨,改进了航电和货舱,载重从20吨增大到25吨的运-8改型。运-9这个编号曾用过是1960年代末提出的大型军用喷气式运输机,技术储备不足、涡扇-6发动机的研制搁浅,导致运-9的研制于1971年中断。

从运-5到运-20,看国产运输机一路坎坷走来

空警-200,平台就改成运-9了。

从运-5到运-20,看国产运输机一路坎坷走来

出口巴基斯坦的ZDK-03,也是运-9平台。

争议多多的运-10

运-10,是20世纪70年代由中国上海飞机制造厂研制的四发大型喷气式客机,这是中国首次自行研制、自行制造的大型喷气式客机。

1970年8月,国家向上海飞机制造厂下达运-10研制任务,1972年审查通过飞机总体设计方案,1975年6月完成全部设计图纸,1980年9月26日运-10首次试飞成功。1982年起,运-10研制基本停顿。

关于运-10下马的原因网传很多,归结起来这么几个:1、虽然运-10试飞,运-10的外形看起来很像波音-707,但波音707空重66吨,最大起飞重量有151吨,运-10的空重58吨,但最大起飞重量只有110吨,荷载系数差。2、作为领导人专机的定位,运-10在工艺上有严重的问题,不能量产。3、配套的涡扇-8发动机的研制进展也不顺利,漏油问题严重。

运-10下马后不久,在1980年代那个中美关系的蜜月期流行洋进中退,1985年4月上飞与麦道签订合同了组装MD-82的合同。

从运-5到运-20,看国产运输机一路坎坷走来

运-10在拉萨贡嘎机场试飞,运-10是一代人心中的痛,期间故事写几本书都够。

小灰机:运-11和运-12

运-11是一种轻型双活塞发动机轻型运输机。1974年中国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简称:哈飞)提出设想,1975年12月30日首飞成功。

运-11原计划取代运-5,但存在飞机和发动机的可靠性不高,大修间隔短的问题,而且两台活塞-6丁型发动机的功率仍显不足,商载马力比较小,作业经济性差后来只生产了44架。

从运-5到运-20,看国产运输机一路坎坷走来

运-11,比较少见!机翼支撑是和运-12最明显的区别。

运-12,是哈飞在运-11的基础上改进的轻型双发多用途运输机。该机于1980年初开始设计,历时两年,换装两台普•惠PT6A三桨叶涡轮螺旋桨发动机;采用新型翼型、粘合结构和整体油箱,最大起飞重量5.3吨,商载1.7吨。

1985年,运-12飞机取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第一个民用飞机型号合格证。1986年,运-12飞机开始外销,为中国第一型出口民用飞机。1987年和1989年,运-12先后获得英国CAA和美国FAA适航证,成为中国唯一获得英、美适航认可的机种。

从运-5到运-20,看国产运输机一路坎坷走来

运-12有运-12Ⅰ、Ⅱ、Ⅲ、Ⅳ、E、F多个型号。

从运-5到运-20,看国产运输机一路坎坷走来

海监是运-12的大客户。

从运-5到运-20,看国产运输机一路坎坷走来

运-12是典型的出口转内销。前面20多年空军都没看上,直到最近两年才下单采购取代老迈的运-5B。

开启时代的运-20

运-20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喷气式重型军用大型运输机,由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设计、西飞为主制造,于2013年1月26日首飞成功。

运-20飞机研发参考俄罗斯伊尔-76的气动外形和机体结构,并融合美国C-17的部分特点。该机采用常规布局,悬臂式上单翼、前缘后掠、无翼梢小翼,最大起飞重量220吨,载重超过66吨,最大时速≥800千米,航程>7800千米。

从运-5到运-20,看国产运输机一路坎坷走来

首飞的运-20,让空军摆脱了对伊尔-76毛子歪货的依赖。

从运-5到运-20,看国产运输机一路坎坷走来

运-20已经完成试飞开始服役。

运-20后最值得期待不是更大的国产C-5或安-124,而是更经济、更安静的的C919国产版服役!

303号AI:

C929?和毛子合作的货,不看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