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果農民退地兩種補償方式,任選其一,5萬/畝和800元/年,你會怎麼選?

一條快訊


無論如何,有土地才有幸福感。

現在農民申請退出土地承包的方式兩個:一個是永久性退出,另一個是長期流轉。題中,5萬/畝的補償應當就屬於永久性退出,800元/年的租金應當就屬於長期流轉。

第一方式下,一次性的經濟補償,即意味著農民放棄了土地,未來這塊土地上產生的任何收益均與你無關。永久性退出後,該土地由村集體集中流轉。

第二方式下,農民保留了土地所有權,並且通過土地流轉出租,獲得了一定的土地收益。

一般而言,選擇第二方式的農民較多。

這種選擇為何更具前瞻性與穩妥性?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其中,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文件一個大項。關鍵內容包括: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可以依法向金融機構融資擔保、入股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

另外,文件還提出,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培育發展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這說明,農民土地的價值正在提升,農村土地的用途正在拓展。

也就是說,土地可以用來向銀行融資,土地可以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

所以,從政策面導向上看,簡單地永久放棄了土地並不划算。未來,農村土地規模化經 營作是一個趨勢,有了土地就有了“份子”,未來的收益更可期。

拿了個800元/年的租金,也許從眼前看收益有限,不如5萬/畝那麼的轟轟烈烈,但你保住了未來土地增值後的可能收益。

廣闊農村,大有可為。


波士財經


座標河北秦皇島2018年我家地總共出了6000多斤的玉米,現在的價格0.88/斤,都賣了能有5000多塊錢。

花生2畝半地,打了200多斤花生油,賣了100斤共1000塊,打下來的花生餅賣了500多塊錢。

這就是我家土地的收入,而且收秋的時候爸爸還僱了3個人花了將近600。

開春買花生種、玉米種、化肥、農藥、翻地,算下來墊底也得3-4000元,連花生帶玉米共能賣大概7000塊錢。

你們說農民種地還有什麼意義?這還沒算爸爸出去打工的工錢,等於說就是白忙活!!按照現在打工最基礎的130元/天,可以自己補腦一下到底哪個划算?

不管5萬或者是800 換作這種農村收入水平,哪一種我都願意,農民一年到頭累的夠嗆結果一分剩不下。

可能這只是我們家這邊的情況,不知道你們那裡怎麼樣!!你們可以說一說或者有好的建議能讓我們種地多賺一點也可以,歡迎交流。




小老闆的總經理王富貴


熱點問題我來解答,

有人問道,如果農民退出土地經營權有兩種補償方式,五萬元每畝和八百元每年,你會怎麼選?

對這個問題,我有如下看法。

1,對比一下,五萬和每年八百哪個更多?毋庸置疑,當然是五萬元更多,因為每年八百,需要六十三年才能超過五萬元,六十三年的時間,足可以讓一個青年人變成垂暮老人,讓一個嬰兒變成花甲之年,六十三年,對於一個發展的世界來說,足以發生滄海桑田的變化,如果八百元不變,對於農民或承租方都可能帶來不必要的虧損。

2,如果把五萬存入銀行,每年的收益肯定大於八百元,比起種地的收益也要高得多,據我瞭解,每畝大田作物每年的淨利潤,以目前的糧食價格計算,一般不會超過六百元人民幣,可是人們普遍具有一個特點,就是有錢就想花掉,五萬元可能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花完了,看來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每年八百還是可行的,至少目前看比種地收益要高一些,貨幣的價值是波動的,而糧食的價值相對恆定,二十年來,大多數貨幣處於貶值狀態,我想不久以後種地的收益就會超過八百元,對於農民來說每年得到八百元也是虧損的。

3,綜合以上兩點,要想讓農民的利益不受損害, 就應該按照黃金計價或者用大米計價,因為這兩種東西的價值比較恆定。比如八百塊錢可以買三百二十斤大米或三克黃金,三十年以後,農民得到的錢仍然可以買到這些大米或黃金。這種方法保證的不僅是農民的利益,萬一貨幣升值了,也可以減少承租方因為貨幣升值而帶來經濟損失。

由於本人的自治性比較強,我會選擇五萬元,然後存入銀行,每年拿一定數量的利息就行了!

以上就是個人的一些觀點,更多精彩內容,我們下期再見。


村小明


我會選擇每年800塊錢的,因為啥呢?我家是三畝地,如果是選擇一次性的給就是十五萬,就等於這輩子的口糧都給了你,一擔遇到一個急用錢的時候,這錢你拿不拿出來呢,你能存著這錢不動嗎?誰都不可能的,如果每年都給800塊錢,我家就是2400塊錢,我可以用一千七八百的買糧食就夠一年的啦,每年都是這樣,糧食就得到了保障,還不用種地了,出去打工,搞點副業的,生活不會出什麼問題


雲平668


想都不用想,肯定是租出去!

自古以來,土地都是人們無可替代的財產!

就拿我們那裡來說,每個人只有9分多地,不到1畝,5W給你買斷,你能幹啥?現在隨隨便便出去打工,一年也能掙5W吧?

他這5W給你之後花完可就永遠的沒了!你以後咋辦?你兒子咋辦?你孫子咋辦?他們要是以後有出息,能在城市站住腳還好,要是站不住腳到處流浪麼?我是農村出來的,雖然從上初中開始基本沒回去過,但我自始至終都感覺我們村才是我真正的家鄉。可能是我比較保守,田地和宅基地放在那裡,我走到那裡都覺得很安心!試想著有一天會回去,雖然這個可能很渺茫,但是,只要他在,我就感覺和風箏一樣,飛到那裡還是有個牽掛。就算退一萬步講老了掙不到錢還能回到村裡繼續生活,自己打井吃水不要錢、不要物業費、沒有上下樓噪音糾紛。隨隨便便種點小菜一家人吃不完,好處簡直太多了....所以大家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最好是考慮清楚,當然,如果一畝有個百八十萬的還是可以考慮考慮的,哈哈。


夢想萬花筒


給大家家說說我老家的徵地和補償情況。

在我們山西老家,前幾年縣政府大批徵用我們農村的土地,用以建設經濟開發區,我們那裡的土地算是比較肥沃的,土地澆水也比較方便,而且土地集中,容易建設工廠,雖然當時的很多農民有抵抗情緒,但最後在政府加大補償力度以後,大多數的農民還是選擇了繳納土地領取補償,具體的補償數字是1000元每畝,這筆款項在每年的元旦前夕都會打到被徵用土地農民的銀行卡上。

從這幾年的農業收入來說,我還是比較傾向於領取補償金的,畢竟現在種地很難有一畝地能純收入1000塊錢了,這一點作為農民的朋友相信大家都心同感受。

具體說到退出耕地永久補償50000元每畝,暫時還沒有聽到這樣的政策,如果真的有這樣的政策,相信大家都會選擇永久退出,很簡單,就按照我老家的情況,每畝地補償1000元,領取50000元需要50年了,也許到那個時候的農村已經發展的比現在更先進的多了。另一個原因,土地雖然還是掛在自己的名戶下,如果有一天開發商跑路了,是不是農民的補償也會打了水漂?錢只有攥在自己的手裡才是放心的,是不是?

只不過要說到永久徵用土地並且一次性的付給農民土地補償金,我還是不太相信的,因為商人也要賺取利潤才能發展,他們大都會選擇前者,一年一年的給予補償,一下子補償那麼多的資金,對於開發商來說,也是極其不容易的,真能做到這一點,是需要相當大的魄力和雄厚的資金後盾的。

這就是我們老家的實際情況和我的個人觀點,大家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和建議,歡迎留言並討論。





洪洋河


選擇有兩種我根據我自己的情況而定,如果我不愁吃,不愁衣食,我們會選擇把地五萬元買掉了。如果我生活艱難,要什麼沒有什麼,我就每畝地一個月800元租出去,。 一來我在外打工能維持日常零用,二來家裡的地錢也能存上這樣心裡也安心,就是到了幹不動時也有這些地的衣靠,最底餓不了肚子。

不論任何事情,沒有遠慮,只有近猶,有長遠的打算,才不會火燒睸毛,使我陷入困境。所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


abzhao123


如果農民退地兩種選擇補償方式,5萬/畝和800/畝,兩種任選其一?

首先來看看農村的現狀,現在的農民工幾乎都在外地打工。如果家裡沒有勞動力的,土地都是荒廢的,很多農民只有把土地流轉出去。



就說說我們那裡的土地吧,因為我們那裡在打造柑橘之鄉。西南小城井研的百里柑橘產業大環線,所以柑橘合作社不斷的流轉農民的土地。我們那裡流轉土地的補償是400/畝,農民手裡幾乎都沒有土地了。

如果是按每畝5萬或者每年800都比現有的價格高出很多。如果是還住在農村沒打算進城的農民,應該選擇800/年的比較多。如果是買了房,已經在城裡有固定的生活和收入來源,很多都願意5萬/畝,永久退出耕地。流轉的土地被柑橘合作社改造過,也不知道自己的土地在那裡了,土地也不會再像原樣回到農民手裡了,如果是這樣還不如一次性得到補償退出耕地。



現在的土地如果不是搞特色種植,一畝地一年是很難有800的純利潤。如果是像樓主說的,每畝地800/每年的補償或者5萬/畝永久退出耕地,農民應該很歡迎的。把荒廢的土地讓出來更有利於農業的發展。


九隊楊哥


我用簡單的幾句話概括吧, 選擇800的,當時當地某企業2004徵用我村地每家每戶每人6000元合同30年,當時雖說一萬個不願意但胳膊拗不過大腿, 如果當時不租給他們,租給別人年租800。 十六年過去了。 你說這塊地現在值多少


長葛青年yg


賣的話太少了,租合適。一個大型廣告牌(高速旁邊那種),站別人地比這個高多了。好像5年就有幾萬。

全賣了開廠子20萬一畝划算。租只能種地,不然建築以後復墾是問題。

現在5萬一畝真的太少了(復墾的地還行,或者邊上地。)

像我們大平原,這個價格太虧了。種地一年也能有個一萬多收入。打工一年幾萬。

我有同學家裡包了幾百畝地,只在家種地。一年收成純利潤還是很可觀。地少的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