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可以通过心理学知识,为自己打造一个适合的性格,或是重塑自我吗?

寂寞ai


我是滕骏,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非民机构社工。认同助人自助的价值观,致力于家庭教育、两性婚姻方面的心理咨询活动。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私信回复:“微课堂”,送华大心理精品微课啦!《走出两性关系中的孤独 》《直面内心的恐惧 》《如何支持孩子的情绪处理 》《抑郁那点事儿 》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先对“知识、性格和自我”做个名词解释:

1、知识

对于个人而言,知识属于“外来物种”,是前人获益后留给后人的经验积累。只有在理解、认同并接受它时才属于自己的。当然,心理学的知识也不例外。因为理解的不同,所以在知识面前人们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性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根据精神分析学派的说法,性格的养成要追溯到孩子哇哇落地的那一刻。婴儿从母体中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要经历口欲期、肛欲期和俄狄浦斯期的成长过程。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向父母表达时,根据父母的反馈不断调整策略,最终找到能让自己受益的方式,性格受此影响而产生。举个例子:孩子一哭大人就即刻满足孩子的要求,当孩子长大后,他也习惯了用哭闹摔打等行为向他人索取,最终形成了轻躁狂(易激惹)的性格。


3、自我

通常有三个维度来衡量:

1)主我:我想做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2)客我:我正在做什么,根据能力限制和世俗规定能做什么

3)镜我:别人认为我正在做什么,期待我应该是怎样的人。

人贵在自知,当以往获益的性格无法适应当下的社会环境时,通过学习前人留下的经验,来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纠正自己的行为,最终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是智者的行为。


关于华大

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工作室,始于2003年,专注心理咨询、心理培训、企业EAP。300多名富有实战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团队,600余名志愿者服务团队,30门电话组成的免费公益心理服务热线向社会提供服务。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关注我们的头条号,私信留下联系方式,向作者提问咨询。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关于这个问题比较有趣,其实本人一直就在尝试着修改自己的性格,就是太麻烦,需要从每个层次都要梳理,既然要改就要改的尽善尽美才行,否则那不是打造性格而是糟践灵魂。

首先,打造一个全新的性格需要掌握的更多的自我认知,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果不能知人或者自知,打造全新的性格又从何谈起呢?

其次,要谙熟逻辑推理和换位思考,若能掌握四余度回旋思维法会更好。俗话说:“未算胜,先算败”有进退自如的掌控,才能使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再次,打造全新的性格的途径极其艰辛和困难,因此需要有匹配的心境。只有相应的心境才能驾驭里面考虑的问题太多,要处理的麻烦也很多,很多都不是自己曾经面对过的,所以在心境提升上可以说日行千里都不为过,即使这样还不足以真正的驾驭。

最后,打造全新的性格需要把原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全面进行规划。规划后虽然性格上开始逐步发生变化。这样虽然得到了全新的性格,但是体内也会激活多重性格重现。甚至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那个性格是最好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要去尝试这样的事情,搞不好自己就先崩溃了。崩溃的瞬间是一种无尽的灵魂折磨。

总之,打造性格重塑自我可以一点点的修正自己的轨迹,不要玩破旧立新,除非自己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否则打造不成还会害了自己。总不能落一个“邯郸学步”的笑料吧。一点一滴,滴水穿石。急于求成反而一败涂地。本人也是为了修改在修改,总觉得不尽人意,但是既然尝试了就要一鼓作气的走下去,或许对自己意义不大,但是这个路程对别人或许有更大的意义。


职情六处


生命是可以重建的。人的性格往往由小时候收到的教育,原声家庭的影响,和长大以后经历的事情有关。而人的性格一旦形成,由于习惯,惯性思维,和认知局限,往往很难改变。

为什么惯性思维很难改变呢?这个其实跟大脑的思维机制有很大关系。当人们遇到事情时候的第一反应,或者说直觉,是大脑凭过去的经验,印象,暗示在第一时间形成的,甚至说快到没有给你留下思考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即使你存储很多的知识,也没法跟大脑的惯性思维方式抗衡。这也是为什么有句著名的名言: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性格把你打回原形。

而成年后,想要真正的重塑自我,重建生命,就得从全新的认知开始,彻底打破你从小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你需要客观,系统的学习,比如生命的重建,情商,和人性的弱点,潜意识的力量等启发你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的书籍,或者如果你想把自己打造成优秀的人设,你就需要读富兰克林自传,等,优秀的人往往都有共同的特点,但是首先他们有跟我们不一样的看待世界的价值观,以及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他们的角度,高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的格局,眼界跟普通人也会大相径庭。比如,在普通人的眼里,别人就是别人,是跟自己无关的人,或者是可以被自己利用的人。而对于精英来说,这个世界的任何人跟他们都是一个共生体,都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而达到利益共存。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情商就是一门必修课,需要扎实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最终战胜并取代你原来的思维惯性,成为新的习惯。强者纵横天下,弱者踽踽独行。




小水播新片


成年人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改变想法,再通过情境式/体验式学习,塑造新的认知,接着用新的认知输出新行为。新信念被巩固之后,改变思想;思想改变行为,行为改变人生。新的自我诞生。


人的认知主导着行为。什么是认知?认知就是人接收外界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存、判断,接着选择(做出相应的具体行为)的过程。简而言之,输入-加工存储-输出。


一个成年人在其成长过程中已经固化了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他只有通过情境式的学习,才能重新塑造自己的认知。


举个例子,我的一位亲戚,自小从他的父亲身上习得了暴躁、易被激惹的性格,他也很容易向别人发火、认为别人看不起他,可以说是一点就爆。进入社会之后,他南北漂泊数年,偶然进入心理工作坊和社群,这才理解自己很有力量。此后经过近6年的社会工作磨炼,他才真正变成一位能够照顾他人感受、抑制自己的情绪和相信自己能力的成熟男士。在这6年里,他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和决策里,有意识、主动地觉察自己的感受和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总结或者提出疑问,再回到理论里看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这就是情境式/体验式学习--主动通过落地的实践印证理论,以行动检验认知。行动的结果使人有新的总结,并且对新总结和旧有总结进行对比。这些总结和对比组合起来,影响了人的认知,认知又接着影响了人的行为。


如此循环,便是王阳明先生所教化的“知行合一”。当量变达成质变,新信念诞生并被强化和修正。整个过程就是提问者所说的打造性格、重塑自我的过程。


和光人


关于这个问题比较有趣,其实本人一直就在尝试着修改自己的性格,就是太麻烦,需要从每个层次都要梳理,既然要改就要改的尽善尽美才行,否则那不是打造性格而是糟践灵魂。

首先,打造一个全新的性格需要掌握的更多的自我认知,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果不能知人或者自知,打造全新的性格又从何谈起呢?

其次,要谙熟逻辑推理和换位思考,若能掌握四余度回旋思维法会更好。俗话说:“未算胜,先算败”有进退自如的掌控,才能使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再次,打造全新的性格的途径极其艰辛和困难,因此需要有匹配的心境。只有相应的心境才能驾驭里面考虑的问题太多,要处理的麻烦也很多,很多都不是自己曾经面对过的,所以在心境提升上可以说日行千里都不为过,即使这样还不足以真正的驾驭。

最后,打造全新的性格需要把原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全面进行规划。规划后虽然性格上开始逐步发生变化。这样虽然得到了全新的性格,但是体内也会激活多重性格重现。甚至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那个性格是最好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要去尝试这样的事情,搞不好自己就先崩溃了。崩溃的瞬间是一种无尽的灵魂折磨。

总之,打造性格重塑自我可以一点点的修正自己的轨迹,不要玩破旧立新,除非自己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否则打造不成还会害了自己。总不能落一个“邯郸学步”的笑料吧。一点一滴,滴水穿石。急于求成反而一败涂地。本人也是为了修改在修改,总觉得不尽人意,但是既然尝试了就要一鼓作气的走下去,或许对自己意义不大,但是这个路程对别人或许有更大的意义。


心学智圣


首先我们说说心理学,通过心理学可以治疗一些心理疾病患者,也可以用来观察他人言行举止来数据化分析他人所表达的内容是否真实以及他的目的,从而达到预判对方心理的活动,做出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好比小说里面的读心术。

每个人的性格都和他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心态有关,如果说刻意的去改变反倒会让自己精神上觉得很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想改掉自己的性格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有些事情我们都是下意识的反应。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想重塑什么样的性格,就要针对性的选择生活中打交道的人群,从而慢慢的改变自己,直到改变自己的心态还有自己思维结构来达到你所说的重塑。

整体来说是很难的。


Me文亨


不可以。你当是捏泥人呢?要哪儿凹就凹,要哪儿凸就凸的。

人的心理和身体一样,都有一定的延续性。它们既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先天基因的制约。举个例子,你出生下来,身体不好,你每天跑步,勤加锻炼,终于一年到头都不会感冒生病了,可你想参加奥林匹克,那是怎么锻炼都做不到的。

心理方面也是一样,你的性格,既有后天家庭熏陶,也有先天遗传气质。你天生内向,感情细腻,见人就脸红,经过长期训练,你可以变得油嘴滑舌,见人就侃,大家都喜欢你,可其实呢,每次跟人聊天,你心里还是特紧张,聊完了都得躲屋子里喘口气。没事儿的时候,你还是喜欢一个人呆着,跟别人在一块,总觉得没有一个人的时候自在。

什么叫通过心理学知识,打造一个适合自己的性格,重塑自我?你现在的性格,其实就是最适合你的性格。其实我知道,你是不喜欢现在的自己,想要把自己改头换面,变成另外一个人。但这种念头对你既无用也有害。无用,是因为一个人要重塑自我,这个重塑周期得以年为单位,还不一定塑造得成,就算成了,改变的也往往只是表面,而不是深层的内心。有害,是因为这种念头如果一直萦绕着你,你会变得不能接受自己,总是生活在别处,反而无法脚踏实地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自我提升。


陈诺


可以通过心理学知识,是可以为自己打造一个适合自己的性格或者是重塑自我。不过与其说重塑自我,更合适的应该说是,打造一个升级版本的你,让你变成社会化的自己,也就是说在和人交往的时候能让别人更舒服,也能让你自己和别人交往的时候,你自己更舒服,这是一个双向的模式和过程。学过一些心理学知识,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要去分析你自己,去知道你自己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了解自己,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性格和人生。

在人际交往中呢,当你更多的了解自己之后,你会知道自己喜欢跟什么样类型的人交往,也擅长跟什么样类型的人交往,讨厌什么样的类型,就是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是不舒服的,需要自己去筛选。不要勉强自己和谁都要玩得来,非常的合群,那是没必要的。

心理学理论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悦纳自己。接受自己的所有的一切,当我们能接受自己,无论是优点或者缺点的时候,我们接受的是我们真正的一个自己,就不会对自己更多的去苛求,去苛求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而是去接纳自己的所有的好与坏。对自己有一份包容和理解,对别人也会有一份容忍和接纳,不会过多的要求什么。

我觉得打造一个适合自己的性格,升级版的你会让自己更舒服,也会让别人更舒服。在人际交往当中,这个就是很重要的一个,你了解自己的一个过程,首先你要知道你自己的优点是什么,你的优点是做什么事情、什么工作。你做什么事情可以更加的发挥,你学一些什么技能可以让你的优点变更完美更好。

当然另外一面就是你要知道你的缺点是什么。自己能接受自己的缺点,而不是一味的苛求自己一定要就是改掉这个缺点。同理要去避免去做一些自己不适合,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自己和自己瞎较劲,没意思的,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比如说内向的人就不是很适合去做销售这种岗位,但是一个内向的人就很适合去做书写类或者编辑类的岗位,就是要根据自己的这个需求,我根据自己的优缺点局选择自己适合的事情,


鹈鹕心理


先来看看什么是性格呢?性格是人对内外部世界的态度和日常行为模式中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个人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复杂的结构且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先天与后天共同影响形成的,先天的部分自然很难改变,后天的部分可以通过一些心理学的方法改善性格以更加适合社会环境与规则。著名的性格测评MBTI中有E(外向)和I(内向)的维度,很多人天生可能是偏内向的,尤其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相对欧美人更内向,但是现代社会偏好外向性格的人,外向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外界的赞赏和成功的机会,因此其实我们成长过程中多少都会让自己变得更外向些,也会通过练习和实践表现出自己外向的部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性格都不是绝对的外向或者绝对的内向,我们都是处于两极的中间,都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的性格更有弹性,或者更适应社会属性对我们的要求。但需要注意的事,这里建议的是让自己的性格更有弹性,而不是完全逆转甚至偏向某个极端。改善性格或者重塑自我的关键前提是先接纳现在的自己、现在的性格,为了更好适应社会,我们需要努力做一些改变,不过我们一定是喜欢内心最真实的自我与性格的,这是一切改变的起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哲学问题启发着每一代人,也让我们努力去探寻最真实未知的自我和性格。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唐绍明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暖心理


按照理论上说,这样的说法是没问题的,但是实现的情况,非常非常难。

我们都知道,成功学、相关的励志书籍非常火,出版书的人和出版社也非常热意去出版这类的图书。在我们看来,在图书市场的前几年,成功励志类的书籍是大火于书店的,但是这几年,这类书在书店变得没有那么欢迎了,这是为什么? 其实市场的反应,就是人们体验后的真实反馈。

这样的情况,就是传达出来了这样一种结果:成功励志类的书,可能一时有用,但是它没有办法去保证你一生的状态,它可能也没有办法去达成你最早想要达成的高级目标——成为社会的成功人士。

我们去看,有多少的成功人士,是通过看成功学书籍来成功的?可以说几乎没有。

因为,当他们把目光放在了成功和名利之上,而去实行某一件事的时候,这件事就会变得不那么纯粹,而他在自己内心里,最根本想要的,不过就是名与利而已,这样的利己主义者,说白了还是格局有限,成就不了成功伟业。

那我们再来说,为什么我们心志满满,买下了成功学的书,照着书籍里面的方式去改变自己,或者去重新塑造我们的性格(按照书中那些所描述的成功人士),但依然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野心结果? 其实是这样,一个人的性格、心理、生活态度,是由多个方向来决定的。比如儿时的成长环境、父母家人、朋友。而物以类聚,当你想要去改变,那就意味着,你要去改变现有的一些关系。

而很多人,面对朋友,他不想要抛弃,面对家人,他也无法断绝。于是,就造成了左右为难,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局面。

在这里,我不是说,想要重塑性格就一定要去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有所调整,但是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我想,我们是有能力去调整自己性格中不好的一面,但是说重塑,这个难度还是非常非常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