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安塞讀本:2017.7.10以黨建為抓手 助力脫貧攻堅

安塞讀本:2017.7.10以黨建為抓手 助力脫貧攻堅

表彰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黨務工作者

安塞讀本:2017.7.10以黨建為抓手 助力脫貧攻堅

全區黨建工作者在安塞順通駕校黨支部學習“紅領黨建”

安塞讀本:2017.7.10以黨建為抓手 助力脫貧攻堅

工作人員走村入戶摸底貧困家庭

安塞讀本:2017.7.10以黨建為抓手 助力脫貧攻堅

南溝村扶貧務工隊成員在南溝農業生態示範園區勞作

安塞讀本:2017.7.10以黨建為抓手 助力脫貧攻堅

香菇生產基地的工人在製作菌袋

通訊員尚文慶

安塞區地處黃土高原腹地,2016年,全區共確認貧困人口3745戶8075人。區委、區政府以黨建工作為抓手,發揮黨員幹部的帶頭作用,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精準發力、精準施策,確保精準扶貧各項工作紮實推進。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完成貧困戶脫貧3684戶7950人,佔脫貧戶總戶數和總人數的98.3%和98.4%,取得了良好成效。

駐村幹部“住村”讓扶貧工作更高效

“黨員幹部扶貧工作的主戰場在田間地頭。”安塞區高橋鎮創造出“幹部代辦制度”,使包村幹部由過去的“走讀”變為了“常住”。高橋鎮鎮長張澤林介紹說:“扶貧是一場攻堅戰,黨員是骨幹力量,扶貧工作中黨員帶頭示範,他們的工作經常是‘5+2’‘白+黑’。為了讓扶貧工作深入到每一個幫扶對象家裡,按照區裡的要求,我們要求黨員幹部每週二、三、四吃住在村、工作在村、解決問題在村,確保點對點扶貧工作‘零距離’。”

為了實現貧困戶結對幫扶全覆蓋,做到不脫貧不脫鉤,安塞精挑細選了1920名黨員幹部,點對點地聯繫幫扶33個貧困村、3413個貧困戶,從區、鎮(街)黨政機關選派117名優秀黨員幹部到117個村擔任第一書記。

因自身疾病,磚窯灣鎮村民白光雄是村裡的“老貧困戶”,年收入不超過1000元,被鎮裡列為重點貧困戶。2016年,鎮裡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為他建起了西瓜大棚,並由鎮長李旺軍定點幫扶。2017年,兩個西瓜大棚的收入預計可達20000元。“多虧李鎮長,他天天來我家,教我種西瓜。”白光雄一臉憨笑著說。

為了確保一些突發性事件和應急工作得到及時處理,安塞推行“駐村工作日、群眾代表戶”制度,加上民情檔案、誠信檔案等信息化輔助工具,實現了機關工作的扁平化管理模式,使幹部能抓事管事辦事,群眾事務在最基層的幹部單元得到有效解決消化。同時,包村幹部還成立了“駐村服務室”,專門用來接待群眾、受理來電,並經常入戶走訪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及時瞭解掌握群眾的需求和願望,第一時間提供各類科技、市場、營銷等致富信息,引導群眾脫貧致富。今年34歲的駐村幹部宋圓圓每個工作日都吃住在村委會,即便孩子不到一歲,他也很少回城裡看孩子。提起這些事,宋圓圓說:“我是駐村第一書記,村民一天不脫貧,我就一刻不能離開我的崗位。”

駐村工作為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以高橋鎮為例,駐村工作日開展以來,高橋鎮共為群眾提供致富信息1140條,幫助群眾辦實事、好事295件。

“村支部加企業”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高橋鎮南溝村是一個典型的陝北貧困村,全村297戶1040人中有貧困戶50戶121人。高橋鎮黨委和南溝村村兩委通過多次召開村兩委班子會議、村民代表大會瞭解貧困戶的迫切脫貧願望,積極引進延安惠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回鄉創業。2015年,南溝村黨支部和延安惠民公司黨支部在“黨建+企業+農戶”“黨建+合作社+農戶”模式引領下,制定出了產業、技能、務工、搬遷和兜底五大幫扶措施,促進精準脫貧。

目前,安塞南溝農業生態示範園區正處在一期建設的高峰期,務工缺口較大,為此,村上專門成立了50人的扶貧務工隊,每年每人保底工資2萬元。同時,惠民公司投資600多萬元給南溝村的39戶群眾建起新房(每戶3萬元),去年又給水頭等3個村組31戶群眾建設新房,其中包括貧困戶10戶27人。公司從2016年1月起給全村60、65、70週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分別發放1200元、1800元、2400元養老金,貧困戶在此基礎上每人每年增加600元,南溝村村民已經全部脫貧。

建華鎮橋坪村通過黨支部引領和帶動群眾興辦香菇種植產業,將懂技術、會管理的黨員、群眾帶到河南西峽、神木、西安等香菇種植基地進行考察學習近十次,同時還與相關部門聯繫技術人員對香菇種植戶進行實地培訓學習30多次,參加人數200多人次,使每戶菇農熟練掌握香菇種植管理技術。

2016年初,建華鎮投資87.6萬元,以黨支部引領新建了年產100萬棒的香菇生產基地,並在原有的“借棒還菇”(為貧困戶免費提供大棚和菌種,貧困戶收菇出售後再還錢)“入股分紅”等優惠政策上,增加了一些新的扶持政策,即:凡是入社成員購買基地香菇棒的農戶,每棒補貼2元(每棒成本4.5元),每新建一座菇棚補助2000元。貧困戶種香菇,每戶還能配套5000元產業項目補貼。政策一出臺,群眾紛紛湧入基地,要求加入合作社,預訂香菇棒,僅今年春季就帶動了橋坪村周邊3個村、64戶群眾(其中有32戶貧困戶)加入了合作社,購買了30萬棒香菇,出菇後,陸續將香菇銷往區內及延安市周邊地區。59歲的張世駿2016年通過種植香菇收入達到了7500元。嚐到甜頭的老張表示,2017年他會加大香菇種植力度,爭取收入翻番。據安塞區老區扶貧局工作人員介紹,2016年,凡是發展香菇種植的貧困戶,均已脫貧。

  以“三聯三有三創”夯實脫貧致富根基

通過區、鎮(街)、村三級層層簽訂責任書,掛圖作戰,將脫貧任務明晰到每個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安塞推行“三聯三有三創”聯繫服務群眾制度,即:區委常委聯鎮(街)黨委有服務體系,創建“服務型黨委”;機關單位聯村,農村支部有專業合作社,爭創“發展型支部”;機關黨員聯戶,農村黨員有服務崗,創樹“示範型黨員”,踐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

當前,安塞進入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期和脫貧攻堅期,該區緊扣“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這一主線,堅持把黨建促脫貧作為助推大扶貧戰略行動的有效抓手,要求各基層黨支部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領導幹部骨幹帶頭作用,按照“長期抓產業、短期抓項目,實現脫貧不返貧”的思路,引領貧困群眾走上富裕道路。

真武洞街道中咀峁村現有貧困戶50戶96人,在幫扶幹部的帶動下,按照“有文化、有威望、能力強、服務強”的原則,選優配強了村“三委”班子,新班子在深入調研、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確立了“黨建統領、能人帶動、產業支撐、搬遷晉位”的工作思路,在精準脫貧工作中,圍繞“五個一批”工程進行攻堅。

“扶貧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這是中咀峁村村民們的共識。2016年,中咀峁村對39戶貧困人口實施移民搬遷15戶,兜底扶貧5戶,種植大棚、弓棚9戶,發展蘋果產業18戶、養殖業12戶,並培訓貧困戶80多人次,安排就業3人,貧困戶外出務工累計2000多天,收入達30多萬元。

與此同時,安塞區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黨員引領、企業助推”的原則,發揮市場作用,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扶持扶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和解決農產品流通難的問題,以及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幫扶,提升扶貧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基礎工作抓規範 重點工作抓創新

基層黨建再出“組合拳”

通訊員 尚文慶

2017年上半年以來,安塞區黨建工作堅持“基礎工作抓規範,重點工作抓創新,整體工作抓推進”的工作思路,以貫徹落實“三項機制”為主線,以提升“兩力兩率”為重點,全面推進“ 化”建設,打出兩套環環相扣、步步深入,持續加強基層黨建的“組合拳”。

探索推行“四有四突出”工作要求:讓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落地生根

2017年,安塞在全區推行了“四有四突出”學習教育工作,該區按照推進學習有計劃、踐行合格有途徑、學做結合有保障、支部建設有抓手、突出日常教育,推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真學實做、解決問題、發揮作用。

制定年度學習計劃,嚴格落實會課時間,會課主題要審定,會課方式要商定,突出對黨員參與會課情況的考勤、考試和對會課質量的考核,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全面掌握黨章黨規基本內容和基本要求。

堅持以黨支部為基本單位,依託“三會一課”,結合實際、精準施策,引導每個支部、每名黨員都學起來,是此項工作的鮮明特點。

以嚴格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為抓手,常態化教育引導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以“四講四有”“四個合格”為標尺,主動對照、深入查擺,學思踐悟、築牢“初心”。

按照“四個合格”的要求,各黨支部結合工作實際和黨員個人實際,按照對照標準找短補短爭做合格、對著標杆取長補短爭做合格、解決問題查遺補缺爭做合格、認崗承諾發揮專長爭做合格四種途徑爭做合格,實現“做”的真和實。

學做結合有保障中突出“乾淨擔當”標準。該區把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維護和諧等重點工作作為黨支部、黨員“學”和“做”的主戰場、主陣地,對照“乾淨擔當”的鏡子,拔高“學”的標準,落實“做”的舉措,強化“改”的成效,實現“學”“做”深度融合、互促共進。

支部建設的抓手就是突出戰鬥堡壘功能。牢固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結合不同領域的實際,確立強化支部核心領導、政治引領、服務功能建設的抓手,不斷增強支部組織生活的戰鬥性,進一步發揮支部的堡壘功能,通過“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把黨支部打造成為教育黨員的學校、團結群眾的核心、攻堅克難的堡壘。

對標黨章黨規和系列講話,學習教育堅持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一起解決,黨員和幹部問題一起整改,努力使黨員幹部有新形象、黨組織工作有新氣象。 在貫徹落實“三項機制”中,安塞區委研究制定搭建三個平臺、建立三種制度、實現三個覆蓋為主要內容的“三三制”工作法。

搭建三個平臺就是搭建評優評選樹模平臺、輪崗交流交換平臺、治庸治懶曝光平臺。僅今年第二季度,全區通過不同形式共表彰先進個人65名,樹立標杆模範28人,按照人崗相適、人盡其才的原則對17名幹部進行交流,對9名能力不足的幹部進行崗位調整,對1名長期請假的副鎮長給予免職處理,對8名工作不力的駐村第一書記實施了召回,對1名履職不力的部門主要領導進行了調整,對履職盡責不力、敷衍塞責、避重就輕選擇性執行工作的3個單位和3名主要負責人及相關人員進行了通報批評。

在此基礎上,該區還建立健全了督查制度、監督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組建6個督導組具體督導全區落實“三項機制”工作,發放問卷調查和設立意見徵求箱廣泛徵求意見建議,接受各界對落實“三項機制”的全程監督,共收到意見建議53條,反映問題線索2條,對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執行不力、造成負面影響的1名單位主要負責人和相關人員進行了責任追究,實現機關企事業單位,鎮街、村、社區和全區幹部職工全覆蓋。

實施“堡壘工程”: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水平實現系統提升

安塞區著眼運用系統思維,在各領域實施了以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規範服務功能、嚴格黨員隊伍教育管理為主要內容的“堡壘工程”,讓基層黨建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上持續發力。該區進一步拓展“三有三創”服務群眾制度機制,新建2個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剔除程序空轉農民專業合作社53個,讓鎮街服務體系和服務制度更加健全完善。突出發揮農村黨組織政治引領作用,引導農村基層黨組織敢於負責、主動作為,管理和領導好村級其他組織,農村黨組織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執行力明顯提升。5月初,區委組織部召開全區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現場推進會,28個村進行了全面觀摩,對排名靠後的3個鎮街黨委予以全區通報批評,對4名黨委書記、4名副書記進行了約談,不斷延伸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黨員群眾的工作手臂。運用縱向上建強工作體系、橫向上建立組織集群的工作方法,在城區內8個城市社區建起了“大黨委”,區內主要機關單位、社會組織和企業黨組織全部納入社區大黨委,從而讓社區黨建工作由過去的“獨角戲”變為現在的“大合唱”。針對每個社區的居民生活需求,在社區辦公駐地設立若干個服務站,方便居民生活。

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要從支部抓起。在5月下旬召開的機關黨建現場推進會上,機關黨組織教育、監督、服務職能得到進一步明確,再次夯實了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工作責任。全區共佈置完善了141個機關支部的活動陣地,實現了機關支部陣地建設的“清零目標”。在機關黨建現場推進會之後,全區學校黨建工作現場推進會也隨即召開,在這次會議中,明確了學校黨建工作重點要加強支部政治引領作用和黨員示範帶動作用的發揮,將“三項機制”和理想信念教育向師生延伸的目標定位和工作思路,夯實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責任,全區多數學校建立健全了“支部聯繫校委會和家委會、支部班子成員聯繫中層教師骨幹和家長、黨員聯繫教職員工和學生,定期召開支部與校委會議事會、支部與家委會聯席會、支委委員與教師學生懇談會”為主要內容的“三聯三會”制度,將黨建工作因子滲透到學校管理的各個環節,確保正確的辦學方向。

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建設歷來是黨建工作的難點。2017年,安塞區委將此列為工作重點,對全區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兩個覆蓋”情況進行全面排查,及時將新排查出的7家非公企業和8家社會組織納入臺賬管理,新組建社會組織黨組織1個。大力推行“紅領黨建”工作品牌,組織實施“植紅”“育紅”“鑄紅”三大工程,在鞏固提升原有示範點的基礎上,創建安塞順通駕校黨支部、安塞社會體育組織聯合支部兩個黨建示範點。

脫貧攻堅是當前全省的重點工作,眾多黨員幹部離開原有工作崗位投入扶貧一線,扶貧一線的黨員管理成為了一項新的任務。2017年,安塞區共成立了117個農村脫貧攻堅臨時黨支部,對部門扶貧工作隊、包村幹部、第一書記、貧困村兩委班子成員“四支隊伍”進行有效整合,讓黨組織得到全覆蓋。對8個“兩委”不健全的貧困村班子進行重新選任,按照省委村幹部80%的薪酬要與脫貧成效掛鉤的要求,將村幹部的薪酬與脫貧攻堅工作的措施、進度、質量和群眾滿意度進行掛鉤,重新修訂村幹部待遇補貼考核發放辦法。區委組織部開展第一書記工作“回頭望”,全面落實“民情日記”“承諾公示”“駐村工作”制度,落實農村黨員脫貧攻堅專項承諾制度,有帶富能力的1452名農村黨員承諾脫貧攻堅事項2995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