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安塞读本:2017.7.10以党建为抓手 助力脱贫攻坚

安塞读本:2017.7.10以党建为抓手 助力脱贫攻坚

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安塞读本:2017.7.10以党建为抓手 助力脱贫攻坚

全区党建工作者在安塞顺通驾校党支部学习“红领党建”

安塞读本:2017.7.10以党建为抓手 助力脱贫攻坚

工作人员走村入户摸底贫困家庭

安塞读本:2017.7.10以党建为抓手 助力脱贫攻坚

南沟村扶贫务工队成员在南沟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劳作

安塞读本:2017.7.10以党建为抓手 助力脱贫攻坚

香菇生产基地的工人在制作菌袋

通讯员尚文庆

安塞区地处黄土高原腹地,2016年,全区共确认贫困人口3745户8075人。区委、区政府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确保精准扶贫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贫困户脱贫3684户7950人,占脱贫户总户数和总人数的98.3%和98.4%,取得了良好成效。

驻村干部“住村”让扶贫工作更高效

“党员干部扶贫工作的主战场在田间地头。”安塞区高桥镇创造出“干部代办制度”,使包村干部由过去的“走读”变为了“常住”。高桥镇镇长张泽林介绍说:“扶贫是一场攻坚战,党员是骨干力量,扶贫工作中党员带头示范,他们的工作经常是‘5+2’‘白+黑’。为了让扶贫工作深入到每一个帮扶对象家里,按照区里的要求,我们要求党员干部每周二、三、四吃住在村、工作在村、解决问题在村,确保点对点扶贫工作‘零距离’。”

为了实现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安塞精挑细选了1920名党员干部,点对点地联系帮扶33个贫困村、3413个贫困户,从区、镇(街)党政机关选派117名优秀党员干部到117个村担任第一书记。

因自身疾病,砖窑湾镇村民白光雄是村里的“老贫困户”,年收入不超过1000元,被镇里列为重点贫困户。2016年,镇里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为他建起了西瓜大棚,并由镇长李旺军定点帮扶。2017年,两个西瓜大棚的收入预计可达20000元。“多亏李镇长,他天天来我家,教我种西瓜。”白光雄一脸憨笑着说。

为了确保一些突发性事件和应急工作得到及时处理,安塞推行“驻村工作日、群众代表户”制度,加上民情档案、诚信档案等信息化辅助工具,实现了机关工作的扁平化管理模式,使干部能抓事管事办事,群众事务在最基层的干部单元得到有效解决消化。同时,包村干部还成立了“驻村服务室”,专门用来接待群众、受理来电,并经常入户走访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及时了解掌握群众的需求和愿望,第一时间提供各类科技、市场、营销等致富信息,引导群众脱贫致富。今年34岁的驻村干部宋圆圆每个工作日都吃住在村委会,即便孩子不到一岁,他也很少回城里看孩子。提起这些事,宋圆圆说:“我是驻村第一书记,村民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刻不能离开我的岗位。”

驻村工作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以高桥镇为例,驻村工作日开展以来,高桥镇共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1140条,帮助群众办实事、好事295件。

“村支部加企业”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高桥镇南沟村是一个典型的陕北贫困村,全村297户1040人中有贫困户50户121人。高桥镇党委和南沟村村两委通过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村民代表大会了解贫困户的迫切脱贫愿望,积极引进延安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回乡创业。2015年,南沟村党支部和延安惠民公司党支部在“党建+企业+农户”“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引领下,制定出了产业、技能、务工、搬迁和兜底五大帮扶措施,促进精准脱贫。

目前,安塞南沟农业生态示范园区正处在一期建设的高峰期,务工缺口较大,为此,村上专门成立了50人的扶贫务工队,每年每人保底工资2万元。同时,惠民公司投资600多万元给南沟村的39户群众建起新房(每户3万元),去年又给水头等3个村组31户群众建设新房,其中包括贫困户10户27人。公司从2016年1月起给全村60、65、7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分别发放1200元、1800元、2400元养老金,贫困户在此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600元,南沟村村民已经全部脱贫。

建华镇桥坪村通过党支部引领和带动群众兴办香菇种植产业,将懂技术、会管理的党员、群众带到河南西峡、神木、西安等香菇种植基地进行考察学习近十次,同时还与相关部门联系技术人员对香菇种植户进行实地培训学习30多次,参加人数200多人次,使每户菇农熟练掌握香菇种植管理技术。

2016年初,建华镇投资87.6万元,以党支部引领新建了年产100万棒的香菇生产基地,并在原有的“借棒还菇”(为贫困户免费提供大棚和菌种,贫困户收菇出售后再还钱)“入股分红”等优惠政策上,增加了一些新的扶持政策,即:凡是入社成员购买基地香菇棒的农户,每棒补贴2元(每棒成本4.5元),每新建一座菇棚补助2000元。贫困户种香菇,每户还能配套5000元产业项目补贴。政策一出台,群众纷纷涌入基地,要求加入合作社,预订香菇棒,仅今年春季就带动了桥坪村周边3个村、64户群众(其中有32户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购买了30万棒香菇,出菇后,陆续将香菇销往区内及延安市周边地区。59岁的张世骏2016年通过种植香菇收入达到了7500元。尝到甜头的老张表示,2017年他会加大香菇种植力度,争取收入翻番。据安塞区老区扶贫局工作人员介绍,2016年,凡是发展香菇种植的贫困户,均已脱贫。

  以“三联三有三创”夯实脱贫致富根基

通过区、镇(街)、村三级层层签订责任书,挂图作战,将脱贫任务明晰到每个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安塞推行“三联三有三创”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即:区委常委联镇(街)党委有服务体系,创建“服务型党委”;机关单位联村,农村支部有专业合作社,争创“发展型支部”;机关党员联户,农村党员有服务岗,创树“示范型党员”,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

当前,安塞进入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期和脱贫攻坚期,该区紧扣“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这一主线,坚持把党建促脱贫作为助推大扶贫战略行动的有效抓手,要求各基层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领导干部骨干带头作用,按照“长期抓产业、短期抓项目,实现脱贫不返贫”的思路,引领贫困群众走上富裕道路。

真武洞街道中咀峁村现有贫困户50户96人,在帮扶干部的带动下,按照“有文化、有威望、能力强、服务强”的原则,选优配强了村“三委”班子,新班子在深入调研、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了“党建统领、能人带动、产业支撑、搬迁晋位”的工作思路,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围绕“五个一批”工程进行攻坚。

“扶贫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这是中咀峁村村民们的共识。2016年,中咀峁村对39户贫困人口实施移民搬迁15户,兜底扶贫5户,种植大棚、弓棚9户,发展苹果产业18户、养殖业12户,并培训贫困户80多人次,安排就业3人,贫困户外出务工累计2000多天,收入达30多万元。

与此同时,安塞区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党员引领、企业助推”的原则,发挥市场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扶持扶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解决农产品流通难的问题,以及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帮扶,提升扶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基础工作抓规范 重点工作抓创新

基层党建再出“组合拳”

通讯员 尚文庆

2017年上半年以来,安塞区党建工作坚持“基础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抓创新,整体工作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贯彻落实“三项机制”为主线,以提升“两力两率”为重点,全面推进“ 化”建设,打出两套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持续加强基层党建的“组合拳”。

探索推行“四有四突出”工作要求:让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地生根

2017年,安塞在全区推行了“四有四突出”学习教育工作,该区按照推进学习有计划、践行合格有途径、学做结合有保障、支部建设有抓手、突出日常教育,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真学实做、解决问题、发挥作用。

制定年度学习计划,严格落实会课时间,会课主题要审定,会课方式要商定,突出对党员参与会课情况的考勤、考试和对会课质量的考核,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全面掌握党章党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坚持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依托“三会一课”,结合实际、精准施策,引导每个支部、每名党员都学起来,是此项工作的鲜明特点。

以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为抓手,常态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以“四讲四有”“四个合格”为标尺,主动对照、深入查摆,学思践悟、筑牢“初心”。

按照“四个合格”的要求,各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和党员个人实际,按照对照标准找短补短争做合格、对着标杆取长补短争做合格、解决问题查遗补缺争做合格、认岗承诺发挥专长争做合格四种途径争做合格,实现“做”的真和实。

学做结合有保障中突出“干净担当”标准。该区把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维护和谐等重点工作作为党支部、党员“学”和“做”的主战场、主阵地,对照“干净担当”的镜子,拔高“学”的标准,落实“做”的举措,强化“改”的成效,实现“学”“做”深度融合、互促共进。

支部建设的抓手就是突出战斗堡垒功能。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结合不同领域的实际,确立强化支部核心领导、政治引领、服务功能建设的抓手,不断增强支部组织生活的战斗性,进一步发挥支部的堡垒功能,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党支部打造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

对标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学习教育坚持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一起解决,党员和干部问题一起整改,努力使党员干部有新形象、党组织工作有新气象。 在贯彻落实“三项机制”中,安塞区委研究制定搭建三个平台、建立三种制度、实现三个覆盖为主要内容的“三三制”工作法。

搭建三个平台就是搭建评优评选树模平台、轮岗交流交换平台、治庸治懒曝光平台。仅今年第二季度,全区通过不同形式共表彰先进个人65名,树立标杆模范28人,按照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原则对17名干部进行交流,对9名能力不足的干部进行岗位调整,对1名长期请假的副镇长给予免职处理,对8名工作不力的驻村第一书记实施了召回,对1名履职不力的部门主要领导进行了调整,对履职尽责不力、敷衍塞责、避重就轻选择性执行工作的3个单位和3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进行了通报批评。

在此基础上,该区还建立健全了督查制度、监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组建6个督导组具体督导全区落实“三项机制”工作,发放问卷调查和设立意见征求箱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接受各界对落实“三项机制”的全程监督,共收到意见建议53条,反映问题线索2条,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执行不力、造成负面影响的1名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进行了责任追究,实现机关企事业单位,镇街、村、社区和全区干部职工全覆盖。

实施“堡垒工程”: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实现系统提升

安塞区着眼运用系统思维,在各领域实施了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规范服务功能、严格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堡垒工程”,让基层党建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持续发力。该区进一步拓展“三有三创”服务群众制度机制,新建2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剔除程序空转农民专业合作社53个,让镇街服务体系和服务制度更加健全完善。突出发挥农村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敢于负责、主动作为,管理和领导好村级其他组织,农村党组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力明显提升。5月初,区委组织部召开全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28个村进行了全面观摩,对排名靠后的3个镇街党委予以全区通报批评,对4名党委书记、4名副书记进行了约谈,不断延伸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工作手臂。运用纵向上建强工作体系、横向上建立组织集群的工作方法,在城区内8个城市社区建起了“大党委”,区内主要机关单位、社会组织和企业党组织全部纳入社区大党委,从而让社区党建工作由过去的“独角戏”变为现在的“大合唱”。针对每个社区的居民生活需求,在社区办公驻地设立若干个服务站,方便居民生活。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从支部抓起。在5月下旬召开的机关党建现场推进会上,机关党组织教育、监督、服务职能得到进一步明确,再次夯实了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全区共布置完善了141个机关支部的活动阵地,实现了机关支部阵地建设的“清零目标”。在机关党建现场推进会之后,全区学校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也随即召开,在这次会议中,明确了学校党建工作重点要加强支部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的发挥,将“三项机制”和理想信念教育向师生延伸的目标定位和工作思路,夯实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责任,全区多数学校建立健全了“支部联系校委会和家委会、支部班子成员联系中层教师骨干和家长、党员联系教职员工和学生,定期召开支部与校委会议事会、支部与家委会联席会、支委委员与教师学生恳谈会”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会”制度,将党建工作因子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

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历来是党建工作的难点。2017年,安塞区委将此列为工作重点,对全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将新排查出的7家非公企业和8家社会组织纳入台账管理,新组建社会组织党组织1个。大力推行“红领党建”工作品牌,组织实施“植红”“育红”“铸红”三大工程,在巩固提升原有示范点的基础上,创建安塞顺通驾校党支部、安塞社会体育组织联合支部两个党建示范点。

脱贫攻坚是当前全省的重点工作,众多党员干部离开原有工作岗位投入扶贫一线,扶贫一线的党员管理成为了一项新的任务。2017年,安塞区共成立了117个农村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对部门扶贫工作队、包村干部、第一书记、贫困村两委班子成员“四支队伍”进行有效整合,让党组织得到全覆盖。对8个“两委”不健全的贫困村班子进行重新选任,按照省委村干部80%的薪酬要与脱贫成效挂钩的要求,将村干部的薪酬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措施、进度、质量和群众满意度进行挂钩,重新修订村干部待遇补贴考核发放办法。区委组织部开展第一书记工作“回头望”,全面落实“民情日记”“承诺公示”“驻村工作”制度,落实农村党员脱贫攻坚专项承诺制度,有带富能力的1452名农村党员承诺脱贫攻坚事项2995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