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旅遊景區建設古樹博物館,唯有東莞觀音山

女兒參加2018年“新人杯”第21屆全國中小學校園文學大賽,她寫的記敘文《爺爺和老榆樹》榮獲“一等獎”,小有激動。她興奮地說:“我寫《爺爺和老榆樹》時,眼前就浮現家鄉的那棵老榆樹,也浮現東莞觀音山古樹博物館裡的那些古樹。我班裡有很多同學也都到觀音山那裡看過古樹。爸爸,有時間再帶我去東莞觀音山古樹博物館看看好嗎。”

旅遊景區建設古樹博物館,唯有東莞觀音山

已經讀六年級的女兒對一切科普知識都感到好奇,想去東莞觀音山古樹博物館看看古樹情有可原,其實我也想趁著陽春三月,山花爛漫,正是遊玩的好季節去觀音山走走看看,也是其樂無窮的事。於是,在一個星期六的上午,我與女兒走進風光旖旎,優美如畫的東莞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

旅遊景區建設古樹博物館,唯有東莞觀音山

東莞觀音山古樹博物館坐落在會展中心的廣場上,廣場上還設有其它的旅遊設施,整個廣場呈現一步一景,景景相依的格局。每到星期天或節假日,來東莞觀音山遊玩的遊客很多,遊客們也都懷著各種不同的遊玩目的,各玩各的,隨便自由。大人帶著小孩走進古樹博物館的遊客也很多,不用說,他們的目的想法和我的差不多。我和女兒來到觀音山遊玩,主要心思放在古樹博物館。我們邊走邊看,每一條古樹上都有文字記載和簡介說明。

旅遊景區建設古樹博物館,唯有東莞觀音山

從相關資料上顯示,東莞市觀音山古樹博物館是全世界迄今唯一的古樹博物館。於2003年1月11日成立的博物館,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其不僅向觀眾展示了古樹在人類生活、科學研究、生態保護等方面的重要意義,還會告訴人們保護古樹的基本方法,科普教育層面十分全面。

旅遊景區建設古樹博物館,唯有東莞觀音山

東莞觀音山以自己之力成立古樹博物館,起點之高,意義重大,這是一個景區所能承載的超前社會責任,這一重大科普研究基地,只有東莞觀音山才能辦得到,才能願意辦。走進東莞觀音山古樹博物館,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幕歷史久遠的滄桑世界,面對一棵棵滄桑斑駁的古樹,內心深處不能不對已逝的歷史浮想聯翩。

旅遊景區建設古樹博物館,唯有東莞觀音山

家大業大,文化底蘊深厚,是當今東莞觀音山旅遊景區的一大特點。東莞觀音山古樹博物館內收藏了國內近年來出土的古樹多達60棵,從黃帝時代到周、秦、漢、三國、唐、宋、明、清各個時代,形成一個由古及今收藏齊全的古木鏈,很有研究和觀賞價值。許多古樹直徑達1米以上,年輪超過500圈,可以想象原樹的巨大。

旅遊景區建設古樹博物館,唯有東莞觀音山

東莞古樹博物館還收藏了中國曆代的古樹標本30株,於1990年代末期出土,具有觀賞和歷史研究價值。在古樹群中,有一顆自堯舜帝(距今4500年)時代枯死的標本,為鎮館之寶。這棵樹身粗大(直徑1.6米)、長(15米),屬熱帶喬木(樹名:青皮樹),儘管經千年風雨侵蝕,至今仍留下300圈年輪。

旅遊景區建設古樹博物館,唯有東莞觀音山

特色彰顯檔次和厚重,和其他的博物館不同,觀音山這個古樹博物館更像是一個科普課堂。古樹博物館陳列的出土古樹按生長年代排列擺放,並配以說明,形成一條“樹說歷史”的主題參觀路線。為讓參觀者能親身體驗5000年來我國嶺南地區的氣候冷暖變化週期,其每區按照當時的氣候環境,營造與之相應的氛圍。

旅遊景區建設古樹博物館,唯有東莞觀音山

如第一區為距今5000年前後的古樹展示,那時嶺南是熱溼氣候,博物館就特別設立了水松區,建了一個200餘平方米的水池,將20多棵古代水松“栽種”在水池中,水池中木橋棧道穿行於水松林中,參觀者仿若置身於5000年前的珠江三角洲。

旅遊景區建設古樹博物館,唯有東莞觀音山

通過對各歷史時期古樹年輪的分析,中國有權威的科學家們獲得了一部廣東地區5000年來氣候變化、環境變遷、水文狀況、地質運動的編年史,還可為預測未來的氣候及環境變化提供科學依據。

旅遊景區建設古樹博物館,唯有東莞觀音山

不看不知道,細看感慨不少。凡是走進東莞古樹博物館的遊客在看過之後都會感嘆道:通過看了東莞觀音山古樹博物館的古樹以後,才能意識到在未來的生活中或時代的變遷中,更應該自覺的珍愛自然、保護環境和家園,負起責任共同開啟美麗中國生態文明新時代。

旅遊景區建設古樹博物館,唯有東莞觀音山

人有睿智,必有創舉。東莞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董事長黃淦波曾表示:東莞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大力推動文化品牌和生態文明建設,一是企業順勢發展的需要,與時代發展接軌。另一方面,這樣做更大的意義在於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遺產,發揮文化在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喚起全社會、全民族的生態與環境保護意識,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

是的,每次走進東莞觀音山總有讓遊客們看得見,摸得著的美感,每次來到東莞觀音山,總有讓遊客們能夠收穫到滿滿的喜悅。

旅遊景區建設古樹博物館,唯有東莞觀音山

應傳鋒,男,1964年6月出生,河南信陽市人。1994年到廣東東莞打工,在工廠做過8年保安,在政府部門做過8年文秘,在新聞媒體單位做過多年記者,編輯。本人從2001年開始在南粵10多家報紙,雜誌上發表文學作品及新聞報道900多篇。在《今日頭條》等高端傳媒上發表許多有影響力的大作,有30多篇文學作品獲獎,本人系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旅遊景區建設古樹博物館,唯有東莞觀音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