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東莞”這個名字的由來,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本文節選於盧忠光所著長篇報告文學《莞商傳奇》

“東莞”這個名字的由來,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1

遙想當年

文天祥在過零丁洋時發出千古絕唱

英雄浩氣從此激盪中國

南嶺山脈蔓延數千裡,山隨水行,水隨山轉,山環水抱,蜿蜒開合,織出一片錦繡。廣東沃土,氣候溫暖潮溼,春夏的東南季風帶來充沛的雨量,是全國最多雨的地區之一。有句俗諺叫“夏季東風惡過鬼,一斗東風三鬥水”,形容珠江三角洲夏季颱風多、雨水多的特點,為一千多條大小河流,注入充沛的水量。西江出肇慶羚羊峽,北江出清遠飛來峽,東江出博羅田螺峽,匯成浩浩珠江,最後通過虎門、蕉門、洪奇瀝門、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崖門八大門河口,匯入南海,構成“三江來水,八門出海”的天然形勝。

八大門河口東端的第一口門——虎門,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沙角,因內有大虎山及小虎山而得名。虎門為東江的全部徑流和北江支流、沙灣水道、市橋水道、瀝滘水道的共同出口,口門寬約4000米,滔滔江水,由此門匯入伶仃洋(亦稱零丁洋),輸水量佔珠江總水量的10%~ 20%,潮汐吞吐量居八大口門之首,歷來有“金鎖銅關”之譽。伶仃洋外,便是一片滄波遠天、魚龍悲吟的茫茫怒海,古時有“漲海”“沸海”之稱。每年當東南季風吹來時,它最先感受到季節的變化;每天當太陽昇起時,它是珠江口第一個迎接陽光的地方。遠望滄溟,風起水湧,一泊沙來一泊去,一重浪滅一重生。遙想當年,文天祥便在過零丁洋時發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英雄浩氣從此激盪中國。

“東莞”這個名字的由來,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2

“東莞”這個名字的由來

有其盛產莞草、莞鹽和莞香三種說法

及源出於山東東莞郡的“移民說”

專家對此各執一論

東莞市,陸上面積2465平方千米,海域面積97平方千米。東與惠州市惠陽區為鄰,南與深圳市寶安區、龍崗區相連,西與廣州市番禺區隔海相望,北與廣州市的增城、惠州市的博羅隔江為鄰。在這片得天獨厚的山水之間,血緣、民族、禮制、風俗、語言、藝術等人文概念,始有所依。

東莞是南粵歷史文化名城,有文物可考的歷史可追溯五千餘年,在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建郡,是嶺南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和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東莞”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其盛產莞草、莞鹽和莞香三種說法及源出於山東東莞郡的“移民說”,專家對此各執一論。但無論官方或民間,普遍認同莞草之說。

改革開放前,很多人對東莞略感陌生,雖然熟悉虎門硝煙的歷史故事,也會吟誦《過零丁洋》的詩句,但往往不知這些與東莞的淵源。而如今,敢問天下誰人不識君?一提起這個名字,人們津津樂道,雖有贊有彈,但往往兩眼放光,面露嚮往神情,原因很簡單:這是一座富可敵國之城。

四十年前的東莞人,和全中國的農民一樣,兩腳是泥,就像東莞歌謠唱的那樣:“背脊頂天口食泥,不見日頭去不見日頭歸”。從來沒什麼人覺得他們天賦異稟,也沒什麼人覺得他們可以改變命運,更沒人相信他們會幹出一些驚天動地,改變中國的大事來。

20世紀80年代,人們在東莞蠔崗發現了一個五千年前的文化遺址,2003年開始挖掘,找到了一些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生活用具,包括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還有房子、墓葬、灰坑、溝渠的遺蹟。考古學家驚歎:五千年前的東莞人,就已經過著漁獵的生活,食物中已有野生稻子和塊莖植物了!他們把蠔崗稱作“珠三角第一村”。

然而,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貌似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東莞人的農耕生活,在漫漫五千年間,竟沒有太大的變化。

“東莞”這個名字的由來,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3

誰也不曾想到

20世紀80年代初開啟的改革開放

會讓東莞五千年的舊觀蕩然無存

讓一個新東莞平地拔起

難道生在“兩腳牛屎泥泮”的家庭,就註定世世代代都是“兩腳牛屎泥泮”嗎?

“冇呢回事!(沒這回事),東莞佬從來都唔做衰仔(黴運而認輸的人)。有機會一定頂硬上,搏出位!”當筆者就東莞歷史發展問題請教被譽為“東莞文史泰斗”的史學專家楊寶霖時,他手一揮,堅決地說。說話間,他那頭稀疏的白髮,在逆風飛揚。

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個子不高,身材瘦削,曾任教師數十年,業餘時間全身心投入東莞文史和民族民間文化的蒐集、整理和鑽研,著作頗豐,對莞商曆史文化的發掘及莞商家族的研究,亦成果斐然。如今,楊寶霖仍不顧年事已高,筆耕不綴,每天伏案至深夜十二點,次日五點半起床洗漱後又端坐案前。

楊寶霖對東莞木魚歌鑽研很深,目前東莞能夠演唱木魚歌的,尤其是雅唱,他可能是最後一人。他每月都要抽半天時間,到東莞圖書館舉辦東莞歷史文化公益講座。

筆者在採寫本書時,楊寶霖亦給予了諸多指導。 “我一生中只看過三次電影,我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浪費。”在與楊寶霖的訪談中,讓筆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這句話。楊寶霖對東莞文史的痴迷,由此可見一斑。

楊寶霖話中那個“搏出位”的機會和變化終於來了!

風起於青苹之末,黎明起於晨星毫芒之光。誰也不曾想到,20世紀80年代初開啟的改革開放,會驟然引發如同地殼運動一般的劇變,高岸為谷,深谷為陵,一下子顛覆了東莞人維持了五千年的漁獵農耕生活。短短四十年時間,便讓五千年的舊觀蕩然無存,讓一個新東莞平地拔起。

這真是個不可思議的大奇蹟!

從那時起,“東莞”這個名字,便一天天響遍大江南北,成了世界品牌。莞商這個群體,也漸漸進入了歷史大舞臺的聚光燈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