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深圳保障房比例增至60%,會讓更多的人湧入深圳嗎?

城市租客


其易房網來回答您的問題~

會讓更多人湧入深圳,但“能否讓更多的人有房可居”,這個不好說。

首先我們要知道本次“房改”中劃定的保障房有哪些:

在統籌考慮未來新增人口對各類住房的需求基礎上,計劃到2035年,籌集建設各類住房170萬套,其中市場商品房佔比40%,約70萬套,保障房佔比60%,約100萬套。保障房包括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賃住房三類,除人才住房外,購買其餘兩類住房都要求深圳戶籍。再來看看具體的佔比和要求:

  • 人才住房:佔住房供應總量的 20%左右,可租可售,以90平米以下的戶型為主;

  • 安居型商品房:佔住房供應總量的 20%左右,對收入有要求,重點面向符合收入財產限額標準等條件的深戶居民供應,以售為主,70平米以下為主,租售價為市場價的5折;
  • 公共租賃住房:佔住房供應總量的 20%左右,面向符合條件的戶籍中低收入人群,30-60平米為主,租金為市場價的3折,特困人員租金甚至打1折。


深圳商品房保障房四六開意味著什麼?

保障房比例的增加,對於承擔不起深圳房價(目前新房均價55841元/㎡)或在房貸利率上浮背景下苦苦湊首付的人來說,無異於天降甘霖,而沒有戶籍門檻的人才房的增加也能吸引一定的人口流入。沒錯,這樣做確實更多層次、更全面地統籌解決深圳市民的各種住房需求,也落實了“以人為本”、“房子是用來住的”等方針。但更多新的的問題也隨之產生。

本次房改《意見》,傳遞給人的信號更多的是——未來房地產市場將以政府主導為主,這有很大的回到福利分房的嫌疑。通俗一點理解就是:在深圳,你有錢就去買商品房,錢不夠就選擇人才房和安居房,是在窮得什麼房都買不起,那很抱歉,你只能選擇公租房,或者“逃離”深圳。

你住的房子就是你的階級,且這樣的階級分化,在未來的18年會越來越明瞭。這就是深圳有關部門解釋的所謂的“高端有市場、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吧,最後社會各個收入階層的人都做到了居者有其屋,建立和諧社會。

作為一線城市,深圳本身就是一兩塊磁鐵,以自身城市魅力每年都在吸引大量的人口流入,原本房子供應就不足,人口流入的劇增讓深圳的房屋供給顯得更加捉襟見肘。

況且許多事情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安居房和公租房,都限制戶籍,安居房甚至還有收入要求,只有人才房不限制。但是偌大的深圳,最不缺的就是人才罷,人才房的供應數量也有限,輪候的名單長得看不到頭,何年何月才能實現安居夢呢?況且怎麼能確保保障房的資源分配均勻呢?怎麼確保這些房子以及不會也淪為炒高房價的工具呢?說到底,還是制度不完善。

更不用說,保障房價格低,自是有它低的理由,相信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大多數購房者都會優先選商品房,就像上文“階級分福利”所說的那樣,沒有辦法才退而求其次選擇保障房。


所以保障房的增加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深圳“供不應求”的住房市場局面。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對我的回答感興趣,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及微信公眾號【其易房網】,小7陪你來侃房~


其易控股


6月5日,深圳公佈的歷史上僅次於第一次房改的重要文件--《關於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售並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徵求意見稿)》,相當於宣告深圳二次房改來臨。


主要內容如下:2018年至2035年,新增建設籌集各類住宅共170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總量不少於100萬套。2018-2020年建設籌集各類住房42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不少於25萬套。


可以這麼說,1988年,深圳第一次房改,確立住房就是資產,開啟土地財政時代,奠定深圳過去三十年的輝煌。2018年,深圳第二次房改,解決四大住房核心問題,決定深圳未來三十年的經濟生命線。


所以,結果是必然的,可售商品房在中心城市將普遍減少,政府控制的政策性住房佔比將大幅增加,所以我認為是會有更多的人湧入深圳,理由有以下幾點:


1、北京的“共有產權住房”是永遠封閉流轉的,而深圳的在買下若干年後是可以獲得完全產權的,所以對於增加深圳吸引力很有好處。


2、一個城市新增住房的60%都存在大比例折扣,史無前例,力度非常大,它有利於深圳選人,提升城市的競爭力,保障城市的基本運轉。


3、深圳城市本身的城市公共資源就不錯,發展機遇多,可以不斷持續吸引新增人口,未來這些中國排名前10-15的城市,都可能擁有2000萬甚至3000萬的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