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致所有国产手机,供应链之困才是我们最需要反省的事情!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要是连“郭局”微信都没关注,简直不知道他还能干什么。

猛戳标题下蓝字吧

最近,行业事情不少,三大运营商提速降费推新措、手机厂商频发新品抢市场,联想ZUK的退出,也让我们再次看到,智能手机市场的每天都在上演生死之间,优胜劣汰残酷至极。

作为一个老媒体人,纷繁复杂的信息就像北京这漫天的柳絮一样不计其数,让人喘气都费劲。但依然还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思考再思考。比如华为的闪存门事件,瞬间千夫所指,但这仅是华为一家的问题吗?我们难道不应该从产业链深层次去看待这个事情吗?

当苹果也不再带来惊喜,当安卓厂商的产品越长越像,我们已经可以从感性层面意识到智能手机已经进入创新瓶颈期。

近期IDC公布了2016年全球手机出货量,2016年全球智能机销售总量为14.7亿部,较2015年出货量增幅仅为2.3%,智能手机市场已经从快速增长期逐渐放缓下来。

身处这个行业中的人们,无论谁都无一幸免,身处困局。犹记得2007苹果推出自己的第一款智能手机,令这个行业一下变了天,而在随后的十年里智能手机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创新,反而陷入了供应链之困:资源越来越稀缺,采购成本高企。

在未来的一到两年里,智能手机想要等来下一个创新周期,首先要冲破供应链之困才能到达彼岸,而相较通过资本布局供应链的苹果,还有本来就掌控上游的三星,中国厂商的问题尤为突出。

很多人看到了华为在海外登上前三的交椅,看到OPPO和vivo高歌猛进增长远高于行业,但是这种攻城略地背后却是对供应链能力更大的考验:体量小的时候很难爆发这个问题,毕竟需求量小,诱惑也小,但是当体量增大甚至要顾及全球市场的时候供应链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

小米为什么倒下?锤子为什么没能扶摇直上?其中不乏供应链问题,或者说主要原因就是受困于供应链,即使是互联网手法玩儿的再出神入化,手机毕竟是实体产品,要研发、制造并推向市场显然需要的硬功夫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或许这也是BAT踌躇许久并没有进军智能手机领域的原因。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包括CPU、内存、屏幕、CMOS Sensor在内的众多电子元器件都进入了缺货周期,看似风光的品牌厂商们已经感受到了来自供应链的压力,面对关键电子元器件的缺货以及成本上升,其主要原因是:人民币贬值;精密配件上游较为集中,TOP 20供应商占全球产能83%,且不断整合重组,提升行业定价权。

面对这种外部环境手机厂商的选择无外乎两个:提高产品售价和牺牲利润。

无论选择哪一个很可能都是不能承受之重,毕竟中国智能手机厂商过去几年经历的都是“极致性价比”大战,库里弹药早已不足,牺牲利润对谁都是沉重打击;提价,此前在价格上斗得最恨的小米和魅族已经率先尝试过了,结果引得骂声一片。

所以看似风光的手机厂商实际上并没有掌握话语权,而是被上游厂商牵着鼻子走,换句话说几年间可以诞生一个手机品牌,但是却很难在短期称霸产业链上游。可以说目前中国厂商处在生态链的最末端。

致所有国产手机,供应链之困才是我们最需要反省的事情!

流水的终端产品,铁打的半导体。对于上游厂商来说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还是未来的VR、物联网、车联网,终端的形态千变万化其核心都无外乎是电子元器件,其中又以屏幕、处理器和存储为重中之重,以目前智能手机为例这三个核心部件占到整机成本的一半左右。

因此中国厂商想要彻底在国际上扬眉吐气,还是需要在产业链上游提升竞争力。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严重依赖进口:2015年进口2307亿美元,逆差1614 亿,对国外依赖度69%,(每年石油进口额2500 亿美元,对外依赖度58%)。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未来发展和战略安全最重要的生产物资:每进口100元,有14.3元就是芯片。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国产手机厂商量大利薄,无论是之前小米被诟病饥饿营销;锤子手机不断跳票还有华为的闪存门,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供应链的问题。

首先来看芯片,其实手机厂商跟芯片厂商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个故事讲明白,那就是小米跟高通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过往。

当初智能手机价格居高,手机厂商都指望借着“智能”二字卖个好价钱,但是高价就意味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进程缓慢,对于芯片厂商来说只有起量才能获得回报。于是标榜极致性价比的小米横空出世,并且获得高通的极大支持,有一段时间小米旗舰几乎是新一代高通骁龙处理器的代言人。

然而当局势发生变化,众多智能手机厂商都开始加入战局,骁龙也不再是小米的独享,甚至为了平衡下游厂商之间的关系,小米在供应链上并没有那么容易被满足,于是爆出了2014年小米3的换芯门事件,也许由于小米低端机采用了高通彼时竞争对手MTK和nVIDIA的产品,也许由于高通当时的高端旗舰芯片骁龙810实在太火爆一片难求,总之小米没有用之前公布的版本MSM8974AB而是用了MSM8274AB,随后小米只好通过道歉和接受退货来处理。

而今骁龙835再度成为众手机争抢的俏货,小米6很可能再度面临“饥饿营销”。处理器所限制的除了产能方面,还有创新力方面。例如在很多关键应用和体验侧面,没有高通的支持很难更进一步,之所以华为能够提前拿出双摄,这其中与华为有自有芯片麒麟不无关系,在高通发布骁龙835后,显然国产手机将进入双摄标配时代,理由很简单那就是高通重点提升了835在双摄方面的能力,从处理器层面更好的支持双摄。

再来看屏幕,目前曲面屏的话语权主要掌握在三星手中,仅有三星和LG能够提供曲面屏,其中三星掌握了绝大部分的产能,进入2017年JDI和夏普也会陆续具备曲面屏能力。事实上,仅仅一个屏幕的供应情况就足以改变手机厂商的竞争格局:去年市场蹿升很快的OPPO和vivo就获得了来自三星的AMOLED的大批供货,在中国2000-3000价位的产品以“高颜值”打动消费者,而其目标消费者对于处理器等跑分派看重的配件参数并不敏感,因此这两家手机厂商可以通过降低处理器的等级而获得较好的利润表现。

三星此举无疑是希望拖住在全球市场步步紧逼的华为在中国的脚步,在供应链上扶持其竞争对手,OPPO、vivo成为华为在这个档位上的强劲对手,而在华为自身高端旗舰Mate 9 Pro上所使用的曲面屏却被三星断货,目的也是防止华为在大屏市场抢夺Note 7留下的市场空白,可以说通过关键部件的供应达到了令华为后有追兵前有堵截的效果。当然,三星不会一味扶持OPPO、vivo,当遇到威胁后也会调整策略,从2016年下半年,三星的AMOLED供应受限后,OV的新机型也转而采用“LTPS”+高通处理器替换AMOLED。

最后我们来看又一个被三星卡住咽喉的核心部件,存储。手机存储目前就是DRAM和NAND。DRAM在2011年的生产容量是14896Gb,比2000年的734Gb增长1929%,但销售产值只增长10亿,原因是三星采取激进的价格策略,打击日系厂商,等到日系厂商丧失市场竞争力退出后,定价权收归三星。

当然,三星自身在技术上的投入也是有目共睹的,三星超常规升级制程工艺和设备,每次升级都耗资数十亿美元,目的是为了增强产能,减少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性能,未来DRAM从12寸晶圆向18寸晶圆升级,采用新技术需耗资100亿美元。

三星的这种投入换来的回报是什么呢?看三星2015年财报贡献利润前五大业务除了手机都是元器件,其中DRAM运营利润占比高达40%,NAND则为7%,也就是说内存为三星贡献了接近一半的利润。

除了收入上的,三星对整个UFS产业链有很强的影响力,如产能分配和接口标准演进。

2015年Q1,三星开始使用UFS存储芯片;东芝2015年6~7月开始给三星S6供货UFS。SK hynix从2016年底才开始逐步提供UFS闪存芯片;Sandisk 的UFS投产计划是2017年Q3;所以整个UFS产业链中,三星、东芝在技术上相对成熟些,但三星UFS基本不多出货给国内厂商,仅因为Note7出现的滞销造成库存,将一部分UFS转销给国内厂商。

话已至此,明白的看客应该已经了解,其实无论是苹果还是一众国内手机厂商,很多时候创新不仅仅是手机产品层面的创新,需要与供应链联合创新才能实现。

那么就没办法扭转给供应链钳制的局面吗?也有,那就是苹果,经过了五年,苹果终于实现了不再过渡依赖三星,在这个过程中苹果对于供应链的投入不仅仅是资本层面的,例如全额付款给东芝扶持东芝;还包括派驻工程师到供应商侧,协同开发。

致所有国产手机,供应链之困才是我们最需要反省的事情!

但是对中国手机厂商来说是否有能力做如此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即便是有彻底摆脱现有局面也并非一朝一夕,那么到时候风口在哪儿还不一定。但是有一点必须要痛定思痛的就是:珍爱生命,远离跑分。

如果手机厂商一味执着于跑分、参数,那么显然会一直深陷上游供应链的泥淖,你只能不断地去追高配,而给什么给多少是上游厂商说了算,因此擅长跑分的产品最后成了PPT手机。一部手机的整体能力显然并不是由跑分高低所决定的,跑分之外天地很广。

END

致所有国产手机,供应链之困才是我们最需要反省的事情!
致所有国产手机,供应链之困才是我们最需要反省的事情!致所有国产手机,供应链之困才是我们最需要反省的事情!
致所有国产手机,供应链之困才是我们最需要反省的事情!致所有国产手机,供应链之困才是我们最需要反省的事情!

“郭局”由腾讯科技资深媒体人郭晓峰独立运营,常年混迹于通信业,关注运营商、设备商、主流手机商、芯片商以及延伸产业虚拟运营商、物联网等。欢迎交流、爆料。结交郭局,受用终生。

致所有国产手机,供应链之困才是我们最需要反省的事情!致所有国产手机,供应链之困才是我们最需要反省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