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幽門螺旋桿菌可以根治嗎?

李晨陽518


:

我們知道,在中醫裡是沒有幽門螺桿菌這個病名的,幽門螺桿菌這個名詞是西藥提出來的。正常情況下,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護機制如胃酸、蛋白酶的分泌功能,不溶性與可溶性粘液層的保護作用,有規律的運動等,能抵禦經口而入的千百種微生物的侵襲。 首次發現幽門螺桿菌的馬歇爾教授於1981年在皇家佩思醫院做內科醫學研究生時遇到了羅賓·沃倫(RobinWarren)——一位對胃炎感興趣的病理學家。他們一起研究了與胃炎一起出現的螺旋桿菌。1982年,他們做出了幽門螺旋桿菌的初始培養體,並發展了關於胃潰瘍與胃癌是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假說。

幽門螺旋桿菌假說在剛剛提出時被科學家和醫生們嘲笑,他們不相信會有細菌生活在酸性很強的胃裡面。為了讓人們注意到這個理論,馬歇爾服用了試管裡面的細菌並且在不久後罹患胃潰瘍,而後使用抗生素治癒了胃潰瘍。1984年,在弗里曼特爾醫院,馬歇爾教授完成了幽門螺旋桿菌與胃潰瘍之間的假設。2005年,卡羅琳醫學院將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馬歇爾博士和他的長期合作伙伴羅賓·沃倫,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幽門螺旋桿菌以及它們在胃炎和胃潰瘍中的作用”。


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

幽門螺桿菌的傳播主要是通過口口傳播,研究發現經濟越發達的地方,發病率越低。其中感染和飲食習慣,包括口腔內也存有HP,牙菌斑、唾液以及口腔黏膜等部位均存在著Hp,口腔中的Hp不斷進入胃腸道是胃Hp 再感染的潛在來源。

全球HP感染率:感染最低的是新澤西18.9%,最高的是尼日利亞87.7%,我國的感染率估計在55.8%。

另據報道,在西方國家普通人群的感染率在20%~50%之間,在發展中國家高達80%。

幽門螺桿菌的危害

幽門螺桿菌或幽門螺旋菌,英文名Helicobacterpylori,簡稱Hp。是革蘭氏陰性、微需氧的細菌,生存於胃部及十二指腸的各區域內。它會引起胃黏膜輕微的慢性發炎,現在西醫研究很多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與胃癌都和HP有關。



西藥治療HP採用的三聯療法,三聯效果不好或者有耐藥性後又改為四聯療法,常用的藥物有消炎的有

抑制胃酸藥物有:有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啦唑、奧美啦唑和蘭索啦唑等。組胺H2受體拮抗劑,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這類藥物主要可抑制胃酸分泌,促進潰瘍病癒合。因此,服藥期間宜在飯前半小時。組胺H2受體拮抗劑睡前服藥可抑制夜間胃酸分泌高峰。這種抑制胃酸的藥物一般維持用藥三個月左右。


抗菌藥物有:有克拉毒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此類藥物具有抗幽門螺桿菌作用。因空腹服用可以引起胃部不適,宜於飯後半小時服用,用藥時間是一至二週。

抗酸類藥物有:有單方和複方的,如胃舒平、氫氧化鋁、樂得胃等,這類藥物主要作用是中和胃酸度,因此宜在飯前半小時或飯後1--2小時服用。這類藥物一般按需要服用。

胃黏膜保護劑有:如膠體鉍劑(枸櫞酸鉍)、硫糖鋁、生胃酮等。這類藥物主要是保護胃黏膜,使其免受胃酸劑胃蛋白酶的剌激,從而促進潰瘍的癒合,故在飯前半小時和睡前半小時服用最佳。也可按需要服用,但因含金屬成分而不能連續服用兩個月以上。

以上是西藥治療HP的一個現狀,臨床中很多患者使用三聯四聯療法效果顯著,也有不理想或者有部分人會加重的現象,有部分人在使用期間或使用後一段時間是呈陰性的,停藥一段就又呈陰性了。


在中醫裡是沒有炎症這個詞的,更沒有HP這個詞,但是中醫雖然沒有炎症一詞也一樣可以通過中醫藥的治療把炎症消失了。


中醫認為人體出現疾病首先是陰陽失衡導致的,不平衡了身體就該有病了,因而在治療中,通過藥物和各種方法的調治,最後達到器質和功能平衡病即痊癒,即《內經》說的:“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又說“謹察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以平為其”則病自愈。


中醫治療炎症首先不能拘於炎症就得清熱解毒才能消炎,要看看什麼原因引起的炎症,對症的治療,這樣炎症自然消除。中醫治療炎症是需要辨證的看,如果是水腫的利水就能消炎,氣虛的補氣就能消炎,陽虛的補陽也能消炎。


在治療HP時,通過辨證來看是脾氣虛的補氣健脾就可治癒HP,痰溼的化痰祛溼就可以治癒,脾胃虛寒的溫胃健脾也可以消除HP,肝鬱氣滯的疏肝理氣也可以消除HP。如果拋離辨證用藥,雖然都有HP陽性,比如因為脾胃虛寒引起的HP陽性,這個時候需要用溫熱的藥物,抗生素性是寒涼的,再用寒涼的抗生素,肯定會加重患者的不適,這就是為什麼很多HP陽性的患者用四聯療法殺HP效果不明顯甚至加重病情的原因。


總之,HP陽性是引起各種胃病的主要原因,這是世界醫學公認的事實。西藥在治療時針對的是局部,重點是消滅HP,不管患者的整體情況。中醫是整體的看待問題,不單單以消滅HP為唯一指標,根據病因,先把病因解決了的,這樣HP就沒有了生存環境,自然HP就消失了,這就跟著名醫家吳階平研究針灸為什麼能治療瘧疾時說的,我就不相信針灸能把瘧原蟲殺死,


後來他研究發現,不是針灸把瘧原蟲殺死的,而是針刺後氣血旺盛,自我免疫力把瘧原蟲殺死了。中醫治療HP陽性也是一樣,不是單單的以消滅HP,而是改變胃環境,把胃的各種功能都調整到最佳,這樣自然身體的免疫力就殺死了HP,胃功能正常了,HP也就沒有了生存空間,自然就消失了,治癒後也不存在復發這種可能了。


張正傑


先回答問題:幽門螺旋桿菌是可以根治的。

正規消化科醫生開出來的四聯療法,如果規律服藥,臨床上統計根除率可以達到90%以上的。

目前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提倡重拳出擊,殺雞用牛刀,爭取一次性就根除,免得拖泥帶水,常用如下三類藥物聯合治療,總共吃四種,規律吃14天。臨床上常常稱為“四聯療法”。

大概藥物總結如下:

第一是抑制胃酸的藥物(抑制胃酸可以降低幽門螺旋桿菌活性):常用的是質子泵抑制劑:常用的有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奧美拉唑、蘭索拉唑等。

第二,殺菌藥(以前抗生素耐藥不厲害的時候用一種就可以殺死了,現在為了提高一次性根除率,普遍提倡用兩種抗生素聯合根除),常用的殺滅幽門螺桿菌的藥有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黴素,四環素,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目前有研究用莫西沙星也有效但莫西沙星非常貴。

第三,鉍劑(鉍劑不僅有保護胃黏膜作用,還有協助殺除幽門螺旋桿菌作用),胃鉍鎂、膠體果膠鉍、枸櫞酸鉍鉀等。

這幾種藥物作用原理不一樣,最後目的就是聯合用藥將幽門螺旋桿菌殺死。所以為了提高根除效率,目前殺幽門螺旋桿菌常用方法就是吃四種藥物聯合根除。吃四種藥,連續吃14天。常用的組合是選2種抗生素+1種抑制胃酸的藥物+1種鉍劑。

臨床上常用如下組合:奧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黴素+膠體果膠鉍,艾司奧美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果膠鉍,雷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黴素+胃鉍鎂,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果膠鉍等組合。

這裡要注意幾點:

1.因為這些藥含有抗菌消炎藥,所以對藥物有過敏的,特別是對青黴素有過敏的要去諮詢醫生後再吃。

2.服用鉍劑大便會呈黑褐色,是正常反應。鉍劑雖然是保胃藥,但不能多吃及長期吃,多吃會中毒。

3.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一定要規律吃藥,爭取一次性根除,不要隨便中途停藥,要不然很容易導致耐藥。還有就是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最好找正規消化科醫生開,其他專科醫生有可能會開的不正規。

我以上列出來的處方僅供參考,不要自己隨便去藥店買這些要吃,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最好要去找消化科醫生開,每個地區醫院開的藥不一樣,個人體質過敏情況也不一樣,耐藥情況也不一樣,最後開的藥也會不一樣,而且根除幽門螺旋桿菌要雙倍劑量吃藥,不能按說明書上的要求吃,所以最好不要自己隨便買著吃。

具體哪些人需要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以看一下我在頭條發表的文章,具體點我頭像再點擊文章就可以看到如下圖所示的文章


消化內科葉醫生


首先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方案是由醫院界研究公認的根治方案,主要常用的就是三聯或四聯用藥,但是幽門螺旋桿菌生存頑強,所以一般根除後會反覆發作,但是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指標主要還是藥物治療結束後,檢測幽門螺旋桿菌之少在4內無復發。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微需癢菌,體型呈螺旋狀,一般進去胃內會在胃粘膜下寄生,而且不斷適放毒素,所以很容易出現慢性炎症、重者出現潰瘍及惡性病變,而且在人體牙菌斑中也有存在,所以會經過餐具、口水等途徑傳播,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是比較難的,在胃粘膜下寄生所以一些藥物是很難穿透的,所以選用一些最敏感的抗生素治療。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患者會導致胃腺體受刺激出現胃液的分泌過多,使得出現反酸燒心症狀,而且還會破壞胃粘膜,導致出現上腹部隱痛不適,適當毒素還會出現腹脹不適、食慾不振等表現,因此患有胃病的患者95%都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以對於胃部不舒服的首先要檢測幽門螺旋桿菌,重者可行胃鏡檢查。



對於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首先就是三聯療法(奧美拉唑+甲硝唑+羥氨苄西林),除此之外還有注意飲食,避免進食一些刺激胃酸過多的食物,三聯治療效果差或是胃粘膜受損嚴重者可選用四聯用藥(奧美拉唑+枸櫞酸鉍鉀+克拉黴素+阿莫西林),規律服用4~8周,複查幽門螺旋桿菌,但是幽門螺旋桿菌對於青黴素類藥物最為敏感,而對於氨基糖胺類、四環素類、頭孢類抗生素高度敏感。

關注小克,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識,謝謝!


小克大夫


幽門螺桿菌是可以根治的,根除幽門螺桿菌使用的藥物是三聯或是四聯藥物,建議都是要足量足療程用藥。

目前在幽門螺桿菌治療中,常用的部分三聯的抗生素的耐藥率高且根除率下降,特別是不正規用藥的問題十分突出。有的陽性患者一旦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就會根據別人介紹或者自己的判斷去藥店購買,間斷服用阿莫西林、克拉黴素、甲硝唑等抗生素類的藥物,或者服用自己組成的三聯等來‘消炎’治療幽門螺桿菌,這是相當錯誤的做法,有副作用之餘也容易誘發新的抗生素耐藥。

這也是幽門螺桿菌形成難以清除的這樣的局面的一個主要原因,耐藥的不斷增加。

正規的治療方案,是可以根除幽門螺桿菌的

一部分人證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又有治療強烈意願的,建議一定要選擇正規醫院,消化科醫生也會根據當地藥物耐藥的情況並結合患者本人用藥史,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足量足療程的規範化治療,爭取一次性成功根除治療,以免後患。


根除幽門螺桿菌,四聯療法,是首選方案

經典“四聯療法”是有含鉍劑的四種藥物組成,就是PPI+鉍劑+兩種抗生素,根除率可達到85%~94%。額外自行在服用舒克幽益生菌,與上述藥物間隔兩個小時,藥物服用結束後持續3個月左右,可以大大的降低復發的幾率。鉍劑主要針對幽門螺桿菌耐藥菌株,可額外增加30%~40%的根除率。鉍劑不耐藥,短期使用安全性高。

除非有特殊情況,醫生都會盡可能應用含鉍劑的四聯方案來清除幽門螺桿菌的。


生活營養師敏姐


幽門螺桿菌是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根除的。

目前已經有很多人應用三聯或是四聯藥物清除了幽門螺桿菌,對於清除治療幽門螺桿菌雖然有很多時候出現耐藥和反覆的情況出現,但是治療轉陰已經不是難題了。


那消化科是如何根治體內幽門螺旋桿菌的呢

幽門螺桿菌多是西醫治療的比較多,常用的標準的根治的幽門螺桿根治法就是採用聯合治療法,三聯藥物聯合,四聯藥物組合,或是三聯四聯再聯合對抗益生菌舒克幽,一般根除率都在百分之90以上。


三聯逐漸的被淘汰,殺菌率相對於四聯比較差了。

可以口服奧美拉唑膠囊和阿莫西林膠囊,再配合吃點甲硝唑片劑,這就是三聯用藥,用藥觀察一段時間看看情況,藥物需要醫生指導下進行,切莫自行購買藥物服用。


現在最常用的四聯療法: 2種抗生素, 1種抑酸劑,一種胃黏膜保護劑,來短期治療治療時間一般7-10天可將幽門螺桿菌清除轉為陰性。

缺點就是但藥物副作用較大,不宜長期服用,還需避免過敏現象,特別是涉及到青黴素過敏的,藥物還是建議醫生指導下。


小總結:

(1)對於藥物的不良反應,最常見的就是抗生素會盲殺體內的菌群,有益菌群都被殺死大半,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很多的不良反應,就影響到患者繼續服藥的信心,所以消化科建議很有必要在服用藥物的時候間隔兩個小時服用舒克幽對抗益生菌,補充大量的對抗菌株,降低和緩解藥物的不良反應,舒克幽對抗益生菌也有抑制幽門螺桿菌的作用。也建議服藥結束後期作為調理使用。


(2)如果幽門螺桿菌感染出現反反反覆覆或嚴重的症狀,就應該考慮胃黏膜的防禦免疫功能出現了衰退,這個時候就應該採取更為溫和的抑菌殺菌方法(服用對抗益生菌舒克幽),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身體產生耐藥性,增加治療難度。



袁哥說健康


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常常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消化不良。Hp被WHO定位I級致癌物,和胃癌發生率相關。所以根治Hp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推薦的根治方案為含鉍劑四聯:質子泵抑制劑+鉍劑+兩種抗生素,抗生素無青黴素過敏者首選阿莫西林+克拉黴素。抗生素具體用藥見下圖:

用藥的療程:推薦14天的療程,摒棄原來10或7天的方案,中間不可間斷,以免引起耐藥。

服藥時間:質子泵抑制劑和鉍劑飯前服用,抗生素飯後半小時服用。
耐藥問題:建議行胃鏡檢查者,應行藥敏試驗。行經驗治療時,應參考當地的根治率和既往藥敏試驗。對於復發或者首次根治失敗的,抗生素選擇時,應儘量避免和上次重複用藥。

最後對於四聯療法14天正規治療患者,一月後可以複查,推薦行C13/C14呼吸檢測即可。


心內科豪斯醫生


大家好,我是一名有思想的醫生,我的目標是:普及大眾,用最簡單的語言,宣傳健康知識,為健康中國做出小小的貢獻。

醫學課關於幽門螺旋桿菌的歷史,就提到20世紀80年代,澳大利亞的內科醫生Marshall,為了科學研究喝下含有幽門螺旋桿菌的胃液,使自己得了胃潰瘍,還證實抗生素在治療中有重要作用。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幽門螺旋桿菌可以治癒。Marshall不僅讓自己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最後還把自己給治癒了,追求科學精神可嘉。

治療幽門螺旋桿菌,一般用四聯療法,1種制酸劑+1種胃粘膜保護劑+2種抗生素。至少要吃半個月,根據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療程也不同!

幽門螺旋桿菌經口感染,在中國的飲食文化習慣中共同進餐,所以家庭的檢查及治療也很重要。在外集體就餐也有傳染的可能,有時候也是防不勝防。

如果胃部不適,需要及時醫院就診,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潰瘍可以用藥根治。但如果潰瘍出血或者穿孔就比較麻煩了,病程久了甚至引起慢性胃炎、胃癌......

祝你身體健康。

歡迎大家閱讀、留言和關注哦!


醫之仁者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革蘭性陰性桿菌,主要存在胃上皮和腺體內的黏液層。由於胃中酸度很強,幽門螺桿菌利用它的螺旋狀結構鑽過胃粘膜層,寄生在環境相對溫和的胃上皮。才得以在胃中生存,是目前唯一可以在胃中生存的微生物。可以通過分泌尿素酶、白三烯、空泡毒素、內毒素、黏附素來破壞胃粘膜,長期的反覆感染可以讓患者患上消化性潰瘍與慢腸胃炎;嚴重者進一步患上慢性萎縮性胃炎,最後可能患上胃癌。


幽門螺桿菌是後天感染的,主要通過糞-口、口-口傳播。所以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也是重要的一種手段,應該要做的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經常保持口腔的衛生,一般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會有口臭。吃飯的餐具要進行消毒後使用。只有預防的工作做好了,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才會減少,這是根治的前提。

如果被查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也不要擔心,臨床上還是可以消除掉它。治療的藥物主要有抗生素,鉍劑,質子泵抑制劑,胃粘膜保護劑。單用某一種抗菌藥物的療效比較低,臨床一般需要2種或3種藥物進行聯合治療,才能提高根除率,減少耐藥的產生。

目前主要推薦的有效方案有兩種:

1、以質子泵抑制劑為基礎的聯合方案

如:阿莫西林+克拉黴素+蘭索拉唑或泮托拉唑或艾司奧美拉唑或雷貝拉唑或奧美拉唑

2、以鉍劑為基礎的聯合方案

如:枸櫞酸鉍鉀或膠體果膠鉍+阿莫西林+甲硝唑

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治療現在臨床主要要求除率達到90%以上,另外患者一定要按時服藥,堅持服藥。


莫亟WHangYTeng


不管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無症狀,都是一種感染性疾病。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中,有15-20%發生消化性潰瘍,5-10%發生相關消化不良,1%發生惡性腫瘤,多數感染者無症狀和併發症。目前我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為50%。根除指證詳見“哪些人可以不用根除幽門螺旋桿菌”這篇回答中。

幽門螺旋桿菌可以根治嗎?可以!

幽門螺旋桿菌雖然作為一種生命力非常頑強的細菌,但是仍然有方法可以根除。目前推薦三聯(PPI+2種抗生素)、四聯療法(PPI+2種抗生素+鉍劑)作為常規根治方法,療程為10-14天,在停用抗生素1月後複查呼氣試驗,驗證有無完全根治。由於耐藥性的原因,目前也應用非鉍劑四聯方案(PPI+3種抗生素),但是一定要考慮藥物的副作用。另外,益生菌在根治幽門螺旋桿菌方面也有一定作用,比如降低胃腸道不良反應,改善抗生素對腸道菌群的破壞。

最後,在治療的過程中,由於藥物耐藥性,或者劑量問題,或者療程不夠,可能存在根治不徹底的情況,所以一定要在用藥後1月複查,如出現未根治情況,建議換用抗生素。

另外,在根治後也要加強鍛鍊,合理飲食,避免再次感染。


營養師宋明月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寄生在胃內的細菌,粘附於胃黏膜以及細胞間隙,即可引起炎症[1]。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最常見的細菌感染之一,目前我國感染率約50%

我們來了解一下治療方案,國家標準治療方案為:

1、三種藥物聯合治療:質子泵抑制劑(PPI抑制劑)或者鉍劑+兩種抗生素;

2、四種藥物聯合治療:質子泵抑制劑(PPI抑制劑)和鉍劑+兩種抗生素。上述兩種方案均應規律,聯合用藥兩週,期間不可停藥。質子泵抑制劑有(雷貝拉唑、奧美拉唑、蘭索拉唑等),鉍劑為枸櫞酸膠體果膠鉍,一日三次(服用此藥期間大便為黑色,藥物作用,停藥後正常)。抗生素常規用藥(阿莫西林+克拉黴素;注:服用阿莫西林期間禁酒精類食物);青黴素過敏患者可根據醫囑服用其他與該細菌相關的抗生素。

但由於抗生素的常年濫用,導致耐藥性逐年增加。並且藥物本身對人體有一定的副作用。加之有些人會有很強烈的藥物不良反應。因此如何解決這兩大難題成為了幽門螺桿菌治療工作者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隨著功能醫學和微生態治療的興起,醫學工作者欣喜的發現在原有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添加對抗益生菌治療的方法不僅可以降低藥物的副作用,還可以抑制幽門螺桿菌的活性,從而大大提高根除率,如我國一線城市的一些醫院採用的四聯添加衛樂舒益生菌的新四聯療法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並不可怕,大家一定要及時規律治療,及時殺菌。平素規律飲食,健康生活,調暢自己的情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