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未治療的肺癌已生存11年,我們該如何反思?

嶽龍生


中晚期肺癌目前仍然是一個無法治癒的惡性腫瘤性疾病,大部分患者在診斷後如果不進行任何治療生存期在一年到兩年左右,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較長生存時間的患者,其實肺癌的生存期根據個體的不同存在極其巨大的差異,事實上肺癌是一個異質性的疾病,也就是說不同的人生不同類型的肺癌,不同類型的肺癌有不同的分化程度,不同的基因惡變,不同的轉移程度和速度,另外,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免疫能力以及配合治療的程度都對患者生存預期有較大的影響。

理論需要事實來印證,我親身經歷的兩個病人,一個患者是我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遠房親戚,在我還沒有到肺科醫院工作之前就在這裡診斷了肺癌,而且是晚期,當時還沒有靶向治療一說,患者及家屬對化療和放療非常擔心,所以沒有做任何治療就回家了,在家裡每天炸油條賣,活了5年時間。還有一個患者診斷的時候其實算是早期,但長期吸菸導致肺功能很差,不能進行手術,所以只能做化療,結果病情越化越重,肺部腫瘤病灶確實沒有長大,但出現了很多感染灶,最後撐不住了就停止了化療,沒想到回家後情況越來越好,自己又找了一些民間中醫看了調理身體,目前還好好的活著。

上面舉的例子事實上是特例,大部分患者確實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生存期沒有治療的患者長,我2000年參加工作到現在也只有上面這兩個人體現出治療沒有不治療好的情況,特別是在新型治療方法問世後,更多的患者生存期獲得了極大的提升,這些治療方法包括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等,還有更多的治療方法比如CRT細胞免疫還在研究完善中,一些較好的治療例子在多種治療方法接連治療下,生存期已經超過五年甚至有更長的時間。

治療並不是影響生存時間的唯一因素,事實上,腫瘤細胞的類型,分化程度,患者對腫瘤的認知,心理狀態,患者本身的身體素質,是否有長期吸菸,患者的家庭狀況對腫瘤患者的生存時間都有著巨大的影響。比如心理狀態和身體素質這兩方面,有些年老對腫瘤不甚瞭解又長期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往往對化療放療非常配合,心理狀態很好,治療的副反應從不放在心上(副反應的回覆往往也很快),有時候也能獲得較長的生存時間。

總之,即使被診斷為肺癌,切不可放棄一切治療,如果能夠堅持,一定要多種治療方法序貫使用,每一種方法都有適合的人群(現在還有針對化療的基因檢測,可以預測化療的效果),各種治療新方法也在不斷的完善演進當中,腫瘤的攻克可能就在這幾年,能夠堅持到腫瘤攻克的那一天就是生命的勝利。


胡洋


我父親現在81歲,16年初單位體檢,CT發現右肺部腫瘤4.5釐米。(我父親本來就是省級三甲醫院的退休醫生,以前每次單位體檢都是胸透,沒有發現什麼。16年初是單位體檢第一次用CT取代胸透,兩個月的分批體檢後確診20多個肺癌。)後經穿刺確診肺鱗癌,中高度分化,立即胸腔鏡手術切除,同時取下16個淋巴結,活檢沒有發現轉移。基因檢測不適合用靶向藥物,醫生考慮我父親當時已經79了,建議不要過多治療。兩年半以來唯一算得上治療的就是每週注射兩次胸腺肽(日達仙)。術後吃了兩個月左右的中藥,因為太難吃了,加上腸道反應大就停了。老人家自己是頜面外科主任,退休後一直開著牙科診所。剛開始術後肺功能與身體不協調,心跳快,呼吸頻率高,容易累,一度有些消沉。後來隨著肺部功能的代償,這些問題逐漸減輕,他自己也慢慢調整好了心態,三個月左右就回到診所開始上班。以前的工作狂也開始調整自己的生活了,減少工作時間,多參加朋友聚會,規律作息。現在每半年複查一次CT,目前沒有復發的跡象。同期查出肺癌的同事,基本年齡相當(手術時還住在一個病房,一起吹牛,互揭年輕時的糗事),處理方案都差不多,手術切除病灶,沒放療化療,通過吸氧機緩解肺部功能不足的問題,調整心態,正確面對,有不適,針對問題具體解決。現在幾位老人狀態都不錯,生活自理,行動自由,好些還恢復了一週兩個半天的門診工作。所以心態還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做了一輩子的醫務工作,生死見得太多了,真的到自己了,消沉一下,自己很快能調整好,接下來,該幹嘛幹嘛。自己生活有質量,家人壓力也不大……


舲舸


一個病人家屬的切身體驗:我媽媽76歲查出來肺癌晚期,腦轉骨轉淋巴也有,當時有醫生建議腦部放療,但經綜合考慮,因年齡太大,最後決定保守治療,沒進行任何放化療。一直吃靶向藥💊,一直堅持了將近5年……因我們一直隱瞞病情,所以5年來老人基本保持正常的生活狀態,過的很平靜,最後走的也算安詳……我說這些的意思是,病人情況千差萬別,病情也不一樣,什麼事都不要一概而論,如果不進行任何治療或維持,能堅持11年也許僅僅是個例……但一味的過度治療,也不是上策……

願所有人都安康、長壽!


xbx68


肺癌是肺的原發性惡性腫瘤,除了早期肺癌可以通過手術切除治癒外,中晚期的肺癌目前還沒有完全治癒的手段。而問題中未治療的肺癌都能生存11年,那麼說我們肺癌患者都不需要治療,發現肺癌都可以回家都能生存11年嗎?當然不是,千萬不要被這極少數的幸運病例誤導。並且這未治療的肺癌生存11年的話還需要被推敲。



首先未治療的肺癌,是病理上確診肺癌了嗎?

一般來說,發現肺部腫塊都是要做CT檢查,而通過CT片子診斷肺癌也只是在影像上診斷肺癌,不能作為最終的確診,金標準是要有病理證實。因為影像上有很多疾病表現為異病同影。在CT上考慮肺癌,也只是根據病變的形態大小情況,看著它長的像壞人,所以會下考慮肺癌的診斷。

但是有很多感染病變的不典型的表現也可以在影像上看起來像肺癌,比如肺隱球菌病、肺結核、細菌性感染等等,這些病變有時候長得也很像肺癌,這時候影像上就很難分辨,有些報告會直接考慮肺癌的可能,但是影像報告並不是金標準,而是要穿刺活檢(插一根針進去取點組織出來做化驗看看是什麼東西,有沒有癌細胞),病理做出來是肺癌,才能最終確診為肺癌。

做活檢的目的是為了診斷,也是為了治療。比如穿出來的組織是肺癌,是腺癌,並且是早期的,那麼可以通過手術切除,如果是肺小細胞肺癌,那麼就需要做化療。

比如這例64歲女性,胸悶氣促,發熱10天就診。下圖是剛做CT的圖片,雙肺多髮結節、腫塊,這樣的表現跟大部分的肺癌多發轉移的圖像是一樣的,當時影像上也考慮了肺癌多發轉移,就是晚期的肺癌,但是究竟是不是真的肺癌晚期?只有正確的診斷,才能準確的治療。要搞清楚是什麼,就需要經皮的肺活檢,就是通過皮膚穿一針就去取點組織出來化驗,結果是慢性炎症,沒有癌細胞。好了,可以放心了。這裡需要提醒一下,一次沒有穿到腫瘤細胞,並不能排除腫瘤。

經過半年治療後,雙肺的病灶基本消失了。

講了那麼多,回到原來的問題,未經過治療的肺癌,是有病理證實的肺癌了嗎?是炎症還是真的腫瘤?有複查過CT圖像嗎?病灶大了還是小了?

病理確診的肺癌,未經治療,存活11年,是極少數

肺癌患者,究竟能活多久?沒有具體的時間可言,跟腫瘤的組織類型,生長方式,分期,和患者的自身情況有關。如果腫瘤是高分化的,生長比較緩慢的,人的自身抵抗力比較強的,心態也很好,那麼生存的時間會比較長。在工作中遇到的病理證實是肺癌的,而又不治療能存活11年的,真的是非常少見,如果是這樣真是非常幸運的。如果肺癌發現的時候是很小,並且處於早期,生長比較慢,有可能生存11年。臨床中,大部分肺癌的人沒有那麼幸運。

我隨訪到一位患者,75歲男性,14年入院發現肺結節,當時結節很小。16年再次入院,結節明顯增大,長得就是一個壞人,影像上也是直接下肺癌,可能考慮到他年紀大,基本情況不好,所以沒有做手術。18年再次入院,腫塊明顯增大,並且出現了周圍肺組織的多發轉移。


四年時間,看著肺癌一步步的長大並且出現轉移。

如果,你問我,這位患者不治療,回家後還能生存多久,我也不知道,有可能還有2年?5年?10年?但是就算他能多生存10年,這樣不治療的案例也不值得推廣,臨床上遇到的絕大多數患者沒有他那麼幸運。在早期有條件能進行干預的時候就應該手術干預,而不是看著癌細胞慢慢的生長,任何一個人都不願意看到患者全身被癌細胞侵犯的痛苦場面。

中晚期的肺癌目前還沒有完全有效的治癒手段,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具體治療方式,但是如果臨床上還有辦法,個人身體和經濟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建議還是要積極的抗癌,具體還是要遵循主診醫生的意見。當然也是有極少數確診晚期肺癌的患者放棄治療回家後,身體並不差,還能生存很多年的。患者回到家後,覺得自己就是時期不多了,該吃吃該喝喝。心情放寬了,吃得多,免疫力提高了,癌細胞被抑制或者生長處於緩慢,這種情況下生存期會延長,抗癌過程中,積極的心態是很重要的。


小影大夫


未治療的肺癌已生存11年?這需要的不是反思,而是疑問!

首先,這個肺癌是確診的肺癌嗎?有很多人,胸片或者CT掃描看到肺部有疑似病灶,就認為是肺癌,但是,這是非常錯誤的。

這裡說的“很多人”,不只是病人,也包括一些醫生。一個合格的醫生,如果看到肺部的陰影,一般只會建議複查,如果是一些肺部炎症導致的陰影,那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發生變化,胸片結果就能判斷出是炎症所致。

如果是這種情況,根本不需要按照肺癌治療。試想一下,肺部發生點炎症,過一段時間恢復了,活了11年,這也不算什麼稀奇事吧,有什麼需要反思的?要反思只能反思一下為什麼聽別人說是癌症,你就相信肯定是得了癌症?

如果胸片不能判斷是否炎症,那醫生會建議進行EBUS穿刺活檢,對病灶進行病理鑑定,確實是否是癌症。請記住,沒有病理鑑定,就沒有確診,無論影像學檢查覺得到底是不是癌症。這個活檢也不是治療,只是一種檢查手段。有人連這個活檢都沒做,以為是癌症,其實根本不是。

有沒有癌症不治療還能活11年的?有,但絕對不是肺癌。比如甲狀腺癌,有很多人因為事故死亡,屍檢的時候發現有甲狀腺癌,但是患者生前毫無症狀。還有前列腺癌,如果是早期的,10年生存率是97%,有部分患者也根本不需要治療。

不需要治療的病進行治療,那是過度治療;覺得什麼病都不需要治,那就是盲目樂觀,這也是一種病,得治,呵呵!


一節生薑


首先我聲明,在“癌”的醫學理論上,我幾乎是個醫盲。如果哪位專家、醫生與我辯論,我將舉白旗投降。

但在我曾經生活的農村、城市裡,在接觸各類形形色色的人群中,一個令人吃驚的事實是如此冷酷:一個癌症患者經過動手術(乳腺癌、前列腺癌除外,據說準備從癌行列剔除)、化療……,把鈔票全部送給醫院後,醫生告訴你,三個月、半年、一年、二年……,多至五年,情況意外的話,可以再延長……。

想一想,一個病人知道自己生命的倒計時,他(她)時時刻刻還要恐懼被癌吞掉。那種驚驚惶惶,過的什麼日子?我承認有不怕死的,有能放開心情的。但有多少呢!

我身邊的三個真實的例子可以說明這些。

一、一個與我約好第二天去80里路一個村莊釣魚的同事,我們在這之前每個星期天相約釣魚。然而晚上接到每年一次的體檢報告,懷疑肝癌。到上海大醫院複診確定肝癌,立即動手術,三個月後撒手人寰。我老是在想,一個活蹦亂跳、可以騎自行車來回80里路的壯年人,如果不知道體檢報告、不做那個手術,真的三個月就沒有啦?

二、這個例子有點意思。一個退伍軍人同樣是一年一度的體檢後,懷疑是癌瘤,需到上海大醫院複診。三天後單位小車開到他家門口,硬是二個壯漢抬著把他塞進車裡。三天中吃喝無味,夜不寐,人已快脫形。在上海醫院檢查臺上。上海幾位會診專家嘟嚷:揚州醫生拆爛汙,亂下診斷,你沒事了。可以走啦。這小子一聽此言,一個翻滾下了檢查臺,大喊“餓死了”,急不可耐地在醫院門口吃了三碗麵條。至今活的有滋有味。

三、我的一個老領導,閒著沒事總愛往醫院去檢查。五大三粗、紅光滿面、好像有使不完的勁。這一天檢查出肚皮上有個小瘤,切片檢查:惡性腫瘤。接著動手術、一切措施跟上……。從此鬱鬱寡歡,三年後去世。

曾經的政協副主席、科協主席韓啟德認為,醫療對人的健康只起到百分之八的作用。除了老年人,做不做健康體檢對死亡率沒有太大的影響。

如果真的需要健康體檢,千萬不要進那些不負責任的小醫院。往往送錢給它,它冷不丁的送你一個驚嚇。

我也不主張老往醫院跑,沒事跑個事出來。

無為而治對健康來說,並不是消極、被動。不良生活方式的改變很重要……。其他不必多想,生老病死,自然規律。


山澗琴音


作為一名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大部分癌症,包括肺癌,肝癌,甲狀腺癌,乳腺癌等等,如果不接受治療,只是單純的觀察,都會出現進展。癌症的發展比較奇怪,早期的時候可能進展非常的緩慢,例如結腸息肉發展為結腸癌,大概需要5至10年的時間。但是,一旦結腸癌發展為晚期,出現全身轉移,如果你不做任何治療,中位的生存期可能就幾個月。

為什麼有的癌症患者,不治療也能長期生存

首先,這種情況是非常非常少見的,可能有一萬個肺癌患者,只有一個患者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小概率的事件。

為什麼腫瘤不發展,可能是腫瘤組織的惡性程度低,而患者自身的免疫力非常強,抑制了腫瘤的發展。

如果你的親屬得了癌症,你敢不敢不治療

如果是你的家屬得了癌症,你敢不敢讓他定期觀察,不做治療。我的答案是,你不敢這麼做。上面我們說了,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只有萬分之一甚至更低,你敢拿親戚的性命去賭這個萬分之一的概率嗎?

這也就引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能不能預測腫瘤的發展情況,哪些腫瘤是相對惰性的,哪些腫瘤是惡性程度很高的。從目前的醫學水平來看,我們還不能做到精確醫療和個體化醫療,很難準確的判斷患者的情況,但是我們現在正在努力當中,根據患者腫瘤的分子生物學特徵,預測腫瘤的生物學行為,惡性程度有多高,對治療的效果如何,預後怎麼樣。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正真的做到精準醫療,個體化醫療,根據每個病人的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普外科曾醫生


我認為有幾個方面的考慮,1.這個到底是不是癌,2.如果真的是癌,我祝福他,確實創造了奇蹟,當然,在癌的自然轉歸過程中,癌的影響因素是很多的,

先說一個病例,

男性患者, 49歲。因“反覆咳嗽3月餘,加重伴胸痛3天”入院。 有時痰中帶血,又抽菸,無其他不適。外院

肺CT(HRCT+增強):肺CT檢查示:右肺中葉見結節影,大小為2.52 cm×1.14 cm,邊緣欠清晰,可見毛刺,增強後明顯強化,縱隔及兩側肺門淋巴結無明顯增大(見下圖)。


右肺中葉見結節影,大小為2.62 cm×1.22cm, 邊緣欠清晰,可見毛刺,增強後明顯強化,




考慮肺癌可能性大,行胸腔鏡右肺活檢術,術後病理檢查:考慮為隱球菌感染(見下圖)。



所以有些病很像癌的,但是不是癌。還有很多肺結核誤診為肺癌的。

編者出的這個題目就有問題,沒有治療過,怎麼知道是癌。

二,影響癌症轉歸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心裡因素,我只能說這個人的心太強大了,祝福他。

三,編者講的這個治療可能說的是醫院正規系統的治療,但是也有很多在農村裡自己吃草藥延長生命的,我應該同事的爸爸在湖南最大的腫瘤醫院,90年代診斷為惡性淋巴瘤,就吃草藥,現在還好,就是有時候頭痛。


神經介入戴醫生


這個其實沒有什麼可以反思的。

1、雖然都叫做肺癌,可肺癌卻可以分為很多不同的類型,而這些不同類型的肺癌,預後也有著很大的區別。只是這些在老百姓的印象裡都叫做肺癌。高分化鱗癌和低分化腺癌、小細胞肺癌的生存期肯定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惡性程度低,遠處轉移的風險小,而後兩者基本上在早期就可以出現轉移,生存期短。這也是很多高齡鱗癌患者雖然沒有經過治療有些也可以生存多年的最主要原因。

2、個案並不能代表全部。以前有很多農村來的貧困患者,在診斷肺癌後不少就放棄治療回家了,可這些放棄治療回家的患者都生存了很多年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絕大多數在不超過1年的時間基本上就死亡了。

3、良性病誤診肺癌的患者。肺癌確診是需要有病理學依據的,因為有不少的肺部良性病變的患者,也可以表現類似肺癌的影像學特點,所以在沒有病理的情況下很難就能百分百確診肺癌。而取病理卻不是每個患者都能輕易取到的,不管是穿刺活檢還是支氣管鏡,都會有一定的痛苦和風險,尤其是高齡患者,所以有不少老年人發現疑似肺癌就直接放棄了,這也客觀上導致了一部分患者並非是真正的肺癌患者。

以上可見,未治療卻存活11年,對於這種存疑,需要反思的是並不是現代的腫瘤醫學,而是公眾的醫學知識普及啊。


深藍醫生


這種情況不好說,因為很有可能是誤診,癌症誤診的病例可不少。好多年前在《紀實》欄目看到過一個老太太被誤診肺癌晚期,靠打杜冷丁止痛等死,一等五六年,兒女帶到省城醫生檢查發現是胸腔積液,根本不是癌症。而這時老太太打止痛藥已經上癮。現實生活中也遇到過這樣的例子,同村的老太太,2013年在市醫院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晚期。因為我們這裡的習慣,同村距離近的,有人得絕症,都會在快要離世前去看看。我和我媽一起去的,看她臉頰凹陷,沒有一絲血色,醫生說最多一個月。結果現在還活的好好的,是不是誤診就不用我說了吧!

回到提問中來,在排除誤診的情況下,拋開專業性的分析,說說個人理解。內臟器官(肺癌和肝癌居多)的癌症晚期患者,放棄治療的比留在醫院治療的活的會相對長一些。就我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本地認識的加上聽說的內臟器官癌症晚期患者,從醫院確診到死亡,醫生給出的死亡時間基本是準確的,但這是在服用治療癌症藥物的情況下,不接受任何治療的,醫生給不了確切的時間,即使給了,實際存活時間也比醫生預估的時間更長。其中原因大家不妨猜測一下。

我父親就是因為癌症去世的,八個月一直陪在父親身邊,一路看著他走的。因為早有心理準備,也沒有什麼遺憾。唯一感到後悔的就是自己不夠堅定,確診後的第一時間,我的想法是放棄治療,趁著父親還能自主行動出去走走,多買點他平時喜歡吃卻捨不得吃的,多過幾天有質量的生活。可惜當時迫於各種壓力,接受了醫生的治療方案,服用抗癌藥才兩天,我父親到去世都沒離開過病床。

專業的醫生肯定不喜歡我這樣的回答,而且可以輕而易舉的駁倒我,畢竟我連一種抗癌的藥物名稱都說不出來。隨便吧!我就當說給自己聽,另外的,誰愛信不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