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廣東為什麼不大力發展珠海和中山?

用戶3932592468


隨著國家進一步深化改革,強調沿海城市群建設,帶動內地發展,未來三十年,珠三角會以珠海、中山、江門為中心,進行一輪大的經濟發展。近年來,廣珠輕軌、港珠澳大橋、十字門CBD商業中心,橫琴新區等國家重點項目的大力推進,助推珠海發展向中高端邁進。

中山近幾年企業增長量很驚人,發展經濟重量比珠海強,這可以帶動就業和第三產業發展,空間比較大。個人覺得,兩個城市共同發展,各自發展方向不同,項目建設的側重點也不一樣,都有長處。廣東沿可以發展的城市點很多,珠海中山應該會有後進空間的。


以賽亞


現在一些經濟強市,其發展得好並不是完全來自政策的特殊關照,有所處的地理優勢,更多是抓住了區位優勢帶來的機遇與不斷創新。珠江東、西兩岸的兩對城市珠海與深圳、中山與東莞,在區位優勢、把握機遇方面就體現得很明顯。

(深圳鹽田)

深圳與珠海是同一時間被國家設為經濟特區。它們的起點差不多。深圳是寶安縣的一個小漁村,毗鄰香港;珠海也是一個縣城規模的小城,比鄰澳門。建立經濟特區之初,中央給它們的政策應該都是一樣,但在隨後的發展過程中,區位上的優勢就顯現出來。

(珠海)

深圳因為緊鄰香港,廉價的土地、勞動力,吸引大量的香港企業將工廠轉移到深圳,形成一波產業轉移浪潮,香港接單深圳製造、來料加工後再經由香港出口到全世界成為那時很常見的經營模式。完成了原始積累的深圳,也沒有停留在加工製造業,而是不斷創新,所以才有了短短四十年就從小漁村成為現代化一線城市的蛻變。這樣的變化有來自國家的支持,但個人覺得最初的發展主要還是城市自己的摸索。隨著城市發展越來越好,國家層面對其定位、期望也就越來越高,看似國家的支持力度也就越來越大。

(中山岐江河)

珠海與澳門為鄰,澳門的經濟發達靠的是博彩業,即使是珠海經濟特區建立之初,澳門對珠海經濟的輻射作用估計也是微乎其微的。珠海沒有香港那樣工商業發達的鄰居,而且以前珠江東、西兩岸的交通也不是很便捷,珠海與深圳的距離也越來越大,這樣的差距並不能靠行政方式來拉平,象計劃經濟時代的一些經濟強市,若不能抓住機遇應變發展,在國家經濟版圖中的地位也會逐漸降低。當然珠海不能說發展得不好,只是經濟體量太小,與當初建立經濟特區的目標有些落差吧。

(東莞樟木頭鎮)

中山與東莞也很相似,也是同一時間升格為地級市。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山、東莞、順德、南海號稱廣東四小虎時代,它們的經濟總量是不相上下,差距不大。後來四小虎的發展軌跡也是不同。順德、南海被佛山收編為下設行政區,中山與東莞作為地級市,要說那座城市享受了更多的政策資源,估計也是沒有的事。但兩座城市之間的差距也是越來越大,覺得主要的原因還是兩個城市所處的地理位置,東莞要優於中山的緣故。東莞介於深圳、廣州之間,尤其是接受深圳的經濟輻射,也是在很短時間由農業縣蛻變為發達的工業城市。中山則沒有這樣的條件,發展步伐相對緩慢,但在廣東、珠三角城市中也排在前列。


whitedeer


這問題問得好。為什麼同在珠江口,廣東就不把珠海和中山發展成深圳和東莞那樣?

其實,廣東並沒有忽視珠海和中山的發展。珠江口東西兩岸發展速度的差異,主要是受地理位置和基礎設施的影響。

首先,香港是國際性的中心城市,在改革開放後,誰近香港誰就“先得月”,這一點不要說珠海和中山,連廣州都吃虧於此。

其次,是基礎設施兩岸原本就有很大的差距,例如鐵路。而要新建的基礎設施,則投入產出比為東岸高西岸低。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政府行為還是市場行為,投資都比較偏於東岸。例如,在港口建設上,東岸早期就有招商、和黃兩大國有、民營財團參與開發,而西岸就沒有這樣的機會。

港口是要靠鐵路支撐的,要建設大港,就必須先建鐵路。所以上世紀八十年代珠海就籌劃建設廣珠鐵路,並得到省政府的大力支持,請求國家將之納入為國家基建項目,但無果而終。因為珠三角河流密佈,建鐵路成本太大,建廣珠鐵路很不化算。但省政府已下了決心一定要建廣珠鐵路,因此而想盡千方百計。最終決定自力更生,自行建設。為此廣東成立了廣珠鐵路股份公司,由省、珠海市、江門市共同出資。1993年廣珠鐵路被國務院正式立項興建。然而由於各方資金無法按預期到位,項目不得不於1995年停工。

廣東省政府始終將廣珠鐵路問題視為心頭之患,一直在爭取項目復工。終於,在本世紀初有了機會,省政府成功地把鐵路部拉進了廣珠鐵路股份公司併成為公司大股東,使項目得以復工並順利建設。同時,省政府決定另行再開建廣珠城際鐵路,實現“雙龍共舞”,既惠及珠海也惠及中山。

再舉個例子,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珠海市就籌劃著建設港珠大橋(當時稱伶仃洋大橋),計劃從珠海北部引出,跨越淇澳島和內伶仃島到香港的元朗。但資金問題省政府無法解決,也沒法從社會上吸引到融資。但珠海方面決心很大,後來硬是擠出財政資金建了一段橋一一淇澳大橋,想造成港珠大橋已建的事實,引迫省政府追加投資建成全橋。但由於資金匱乏和投資價值評估不理想,加之香港政府不支持,省裡只好把該港珠大橋建設之事擱置起來。以致投巨資的淇澳大橋一度成為長期不行車的景觀橋。

因為沒有跨海大橋,珠海、中山的發展就被深圳、東莞甩得遠遠的了。但省裡一直的目標都是要把珠海建設成珠江西岸的中心城市,並爭取東西兩岸經濟平衡發展。

所以,在各種條件基本具備時,廣東省政府於2008年4月上旬大氣魄地同時拍板決定開建兩座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一一港珠澳大橋和深中大橋(後稱深中通道)。為了不影響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深中大橋秘而不宣,直至港珠澳大橋資金投入大局已定才公佈。因採用單Y方案的港珠澳大橋不能更好地惠及深圳和中山而失望至極的中山人和深圳人,這時得知要另行開建深中大橋且早已有了決定,才如夢初醒,恍如大悟,欣喜若狂,飛網相告!

可見廣東省是很重視珠海和中山的發展的。這印證了一句俗語一一時候一到,全都要報。


一戈話事


其實有的!但有廣州和深圳在前,大家都覺得珠海和中山沒有被看好,這個想法是錯誤的!

特別是現在港珠澳大橋(即將開通)、深中通道(已經開始建設施工),作為兩大工程的端口的珠海以及中山,你覺得不會大力發展麼?

……

從政府規劃中看珠海、中山發展

在最近的《在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共提到珠海79次,中山41次。

我這就帶大家看看,這些發展關於珠海、中山的,都涉及到哪些方面!

在對接和整合全省的海洋經濟發展,支持珠海、中山等地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優化濱海旅遊的空間佈局!

……


珠海和中山,還將跟其他幾個城市建起環珠江口灣區。並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洋先進製造基地,加快建設海洋船舶產品的優化升級(珠海遊艇產業研發製造基地、中山船舶製造基地)。

……

漁業方面,將打造珠三角漁港灣區!聯合廣州、深圳、惠州、東莞和江門等沿海城市,打造多個集休閒、旅遊和魚獲集散等的現代化多功能漁港。

……

海島開發方面:珠海的橫琴、高欄島還將打造集中集約用海區,以及珠海得三灶和中山的翠亨新區,還將打造集約用海規劃區。發展製造業、港口物流、精品旅遊等等服務!

……

兩地的智能開發也備受恩寵,在智能家居家電方面,重點建設珠海、佛山、東莞、中山等智能家電生產基地,並聯合江門鶴山、湛江廉江家電生產基地轉型升級。

……

其中就提到,要講珠海3個區,中山6個區建成廣東沿海經濟帶的優先開發區。並加強農業發展和生態空間保護,優化現代農業佈局!

並推進珠海斗門、中山民眾嶺南水鄉的濱海美麗鄉村建設,建設出具有現代農業、鄉村旅遊、生態保護與建設、文明鄉風等的幸福宜居村莊。

……

以上就涉及到了經濟、旅遊、城市、智能製造、農業、漁業、美麗鄉村等方面的發展!這不正是廣東的大力支持下的因素嘛!

再來看看珠海、中山各自的發展

珠海方面

其中珠海的橫琴就被提及了15次,與高欄港一起成為珠海的重點發展對象,打造旅遊、生態、海洋等功能岸線和保護示範區,開發海洋資源(油氣、漁獲、海洋基地等等)

……

珠海海島眾多,這裡的萬山群島、東澳島、二洲島、交杯島、橫琴島、白瀝島、直灣島,桂山島、淇澳島等等,也被多次提及,打造成適合旅遊、休閒、生態空間。

……

中山方面

中山建成珠江西岸的創新創業高地、以及智能裝備製造產業帶新引擎和區域科技創新研發中心,擴大科技創新的對外開放!

……

在中山建設海上風電研發中心,發展壯大能源裝備產業,合理利用裝備、船舶和新能源裝備。

……

中山的翠亨新區成這兩年的新起之秀,這裡將打造成健康醫藥產業、綠色裝備製造、高端都市產業、智能電子產業,以及兩大特色服務業:創新金融與文化旅遊。

……

從大工程中看珠海、中山發展

粵珠澳大灣區是一個城市團體,當然也會為珠海、中山偏向各自特色的發展路線,這不容置疑!

……

港珠澳大橋,助力珠海成為粵西地區的交通樞紐,並聯合東岸,未來的粵港澳這裡也將加速進步!

……

深中通道,中山聯繫深圳的重要交通樞紐,未來去深圳只要半個鍾,節省粵西地區民眾的出行時間,並將粵西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同步發展。

……


……

現在,你還認為珠海、中山不被重視麼?

可以說,各種大力發展已經在路上啦!


珠海周邊遊


你們都沒說到關鍵點,中山珠海沒發展起來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廣州的吸血,以前中山珠海可不差,但是廣東要保廣州一線地位,所有的錢稅收都投給了廣州,幫助廣州建高鐵城軌地鐵醫院學校博物館會展中心,辦亞運會等,比如以前虎門富民布料市場很火,廣州就搞一箇中大布料市場去競爭,結果搞得東莞的不行。幾乎廣東省所有優勢資源都要投到廣州,然後廣州一線了,其他供血城市紛紛末落,廣東的貧富懸殊更是宇宙遙遙領先。以前的廣東四小虎發展勢頭國內哪個省能比?看看現在的蘇錫常,浙江的金華義烏溫州等城市的發展,廣東這些城市現在能比嗎?深圳能發展的關鍵就是不用供血養廣州,不然賺再多錢都不夠廣州花!同為特區的珠海和汕頭開始發展勢頭其實極好,可惜不是單列市,掙再多的錢還是要交給廣州花。。。所以才有今天的深中通道,中江珠力推橋樑方案,同廣州競爭港口,而深圳卻推的是隧道方案,並且深圳出錢修的深圳段也是採用隧道方案。。。但深圳現在幹出來了,廣州吸血這麼多年,沒想到經濟被深圳超越,非要扯上說是深圳限制廣州。廣州人天天在說廣州生活悠閒舒適,有人情味,現在被超越了不該反思一下深圳人的天天加班,深圳人的勤勞換來的發展嗎?


KKMALL9999


某種角度,“廣東沒有大力發展珠海與中山”,這個提法是對的。廣州做為省府與“吸精大戶”,與深圳PK己極其吃力,己無心、也無力去發展珠海與中山,任由自生自滅吧。

珠三角是典型的自發型經濟,它的成長,從來不是靠資源與支持,而且靠自己,中央主要給政策,允許你去嘗試。所以說,廣東要二次改革,創新是廣東的靈魂!

唯一一個有較大資源支持的城市,是深圳,因為挨著香港。香港撐起了深圳、東莞的首輪工業化。同樣是原來的廣東四小虎,中山因為距離廣深遠,相對沒落是必然的。而且隨著深圳的轉型成功,這種差距只會擴大,不會縮小。因此珠海、中山的對標,不應是珠三角,而是全國同等城市PK,這是有機會的。

珠海也一樣,距離太遠,相對末落了。如果港珠澳大橋早15年開通,珠海還能承接香港的加工工業,但現在,香港己無工業產能輸出能力,也無科技輸出能力。而貿易與金融,香港自己尚自身難保。因此,珠海得靠自己。

但珠海確實有條件,成為西岸中心,條件太優越了。第一,畢竟是特區,有較大自主權;第二,一直以來堅守環境與高新產業,底子不錯,人才也喜歡;第三,就是橫琴新區及港珠澳大橋;第四,有大學基地。這是天下掉下來的灣道超車機會,而且是唯一一次。

哪關鍵點呢?一是決心,二是大員。怎麼解讀?

深圳早在十幾年前就喊出“深圳被拋棄”論,危機感有多大,決心就有多強。連臺灣韓國喻,也以“高雄又老又窮”自我警示與自我革命,才能改寫現狀,那珠海呢?這講的是“決心”。

“大員”,講的是重量級一把手,有魄力、有決心,能突破,能整合,尤其能快速引進幾個高新產業鏈,快速帶動。只要有產業,珠海的人材吸引力是足夠的。

至於中山,一是提前謀劃,利用好深中大橋的契機,做好產業規劃、轉型,同樣需要大手筆,做好政劃改革,不能再完全按原來的個體經濟自由發展模式了。競爭風際雲湧,錯過即無,得主動。這點,得向佛山學!

咖啡時間,吹牛有益:)



色驢哥


好巧,我在中山生活了十年,應該比較有發言權,怎麼說呢?中山,珠海同是珠三角城市,現在的情況是珠海的發展是如火如荼,中山則明顯掉隊,昔日的“廣東四小虎”之一的中山,其最近這幾年的發展可謂相當的艱難,自GDP2015年被有“深圳後花園”之城的惠州超越之後,中山的經濟便一直是不溫不火,增長緩慢,增速乏力。



中山是廣東省民營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民營經濟可謂是中山經濟增長的重中之重,中山和佛山,東莞一樣,在民營經濟漫長的發展道路上形成了許多聞名全國的特色鎮,沙溪的T恤牛仔服飾,大涌的紅木傢俱,小欖的五金,東鳳的小家電,古鎮的燈飾等,小欖,古鎮,坦洲,三鄉,東鳳,東昇,南頭等很多鎮都是全國千強鎮的常客,作為外貿大市,中山走過了出口訂單的巔峰時期,到了經濟轉型重要節點的時候,中山沒能走出舊有的經濟發展模式,連續四年經濟低迷,與惠州的差距越來越大,2017年中山全市共實現GDP3450.31億,增速僅為6.6%,而同年惠州的GDP3830.58億,增速達到了7.6%,兩市之間的差距達到了380億,中山的衰弱已經顯而易見。



與中山緊挨著,曾經與中山同屬古香山縣的經濟特區珠海則情況完全不通,粵港澳大灣區,橫琴新區,港珠澳大橋,澳門大學新校址,每一個大項目對珠海來說都是送到家門口的機遇,珠海的軟肋是面積小人口少,所以城市體量和發展空間並不大,但珠海就算是小城市也能夠做出大文章,看看橫琴新區,看看港珠澳大橋,再看看近在咫尺的澳門,還有深耕珠海幾十年的格力,你們就會知道這座小小的城市的內心是多麼的強大。

作為廣東省的兩座民營經濟強市,廣東並沒有拋棄中山和珠海,但中山目前已經到了經濟發展的拐點,未來並不是很明朗,本人倒是會有一個大膽的猜測:本來同為古香山縣的中山和珠海,會不會有重新融合為一體的一天呢?


大國布衣


在過去的2017年,廣東省各市的GDP座次排行是這樣的,深圳繼2016年首次超越廣州後既然位居榜首,GDP總值達到了22438.39億元,而廣州以21503.15億元位暫居第二,佛山名列第三(GDP為9547.6億元)。題目中提到的中山和珠海兩市,一個第六一個第九,只能算作是第三梯隊。

1. 珠海很受重視,但不可能成為第二個深圳!

珠海2017年的GDP為2500億左右,差不多至相當於深圳的九分之一,發展水平也差了好幾個檔次。其實,廣東省和國家並不是不想大力發展珠海,反而對這座城市非常重視。早在1980年,珠海就被劃定為改革開放初期的4個經濟特區之一;這幾年,國家斥資上千億修建了人類歷史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連通的也是珠海而不是深圳。

毫無疑問,珠海在政策層面是很受重視的,但是在其他方面卻有一大“硬傷”。截至2017年末,珠海市的常住人口僅有176.64萬人,相比之下廣州和深圳的常住人口分別達到了1450萬和1253萬。沒有人就沒有生產力,珠海無法發展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也沒有人才去搞高科技產業,完全沒有辦法和深圳競爭。

2. 曾經的廣東四小虎,中山的“位置”很尷尬!

中山和珠海一樣,也是有著輝煌的過去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是它的“風光”時刻。當時,中山的民營經濟非常活躍,製造業實力也很強,與南海、順德和東莞併成為“廣東四小虎”。但時過境遷,東莞已經成為“世界工廠”,GDP直逼1萬億元,而中山已經被這個小兄弟甩在了身後。

與珠海的人口硬傷相比,中山的常住人口超過了300萬,但中山也有自己的“短板”,那就是交通。從地圖上看,地處珠江西岸的中山是典型的“無依無靠”,再加上外部交通基礎設施較為不暢,接受珠江東岸的廣州、深圳和香港的輻射比較弱。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深圳發展起來之後,緊挨著東莞能夠接受深圳的部分製造業迅速崛起(全球每四部智能手機就有一部產自東莞),而中山就做不到。


3. 珠海中山怎麼發展?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來了!

那麼,未來珠海和中山該如何發展呢,,是不是就永遠也追不上曾經同一起跑線的深圳和東莞了呢?事實上,我們應該以更加全局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前段時間,國家發佈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珠三角的各個城市將實現高度產業鏈協同,做到各司其職。屆時,廣州將成為政治中心、深圳是科技中心、香港是金融中心、東莞是製造業中心......

而珠海和中山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部分,就需要更好地融入這一大城市群,抓住這一次發展的良機。據媒體報道,珠港澳大橋已經建成通車,從深圳到中山的深中通道也億開工建設。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灣區,與東京灣區、和舊金山完全媲美;而珠海和中山要發展,應該對標的也不應該是國內的兄弟城市,而是橫濱和奧克蘭這樣的城市!


金十數據


珠海不可能發展到與深圳並列的高度,從地理位置,深圳靠近香港的優勢,一條廣九鐵路貫通全境,大量接收香港的大量淘汰產業,吃飽了還能分給東莞,國家級資金大量湧入,還有深交所這座金礦,反觀珠海,位於西江出口,交通別說鐵路,橋路都不通,中山三鎮還隔在珠海東西區之間,到現在為止市區與西區過百萬人的互通只有一條珠海大橋連通,九十年代珠海機場是在放棄建鐵路的前提下舉債興建的,二十多年後廣珠輕軌終於也通車了,我覺得拱北站是個錯誤,應該在前山站向下走南屏金灣直達機場,這樣不但方便西區幾十萬人出行,還方便順德中山江門旅客直達珠海機場,拱北口岸本身已人山人海,輕軌拱北站沒必要再湊熱鬧,10幾公里內的城區建三個輕軌站有必要嗎?


東冰老仙


這個問題問的不客觀,廣東並沒有忽視珠海與中山這兩個城市的發展。其中珠海還是最早那一批經濟特區之一,與深圳、汕頭、廈門並列早期的四大特區。

而從城市本身來說,珠海與中山也是屬於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

2017年,中山以3500億元GDP名列全國城市是百強62位,廣東省第六位。中山人均GDO為9.83萬元,排名全國第31位,廣東省第五位。

珠海也在全國百強城市,以2494億元GDP總量,排名全國92位,廣東第十位。在人均GDP方面,珠海更是以14.85萬元的人均GDP,排名全國第七,廣東第三,僅次於深圳與廣州。

所以珠海與中山,其實也是發展的非常快速。國家統計局珠海調查隊分析,2017年珠海GDP達到2564.73億元,比1986年增長98.8倍,年均增速達到16%。數據顯示,2017年,珠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6826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8.7%,在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中排第四,比1986年的1484元(珠海於1986年開始開展城鎮居民收支調查)累計增長了30.6倍。

題主問“廣東為什麼不大力發展珠海和中山”,主要應該是與深圳進行對比。但深圳是不可複製、無可比擬的一個獨特城市發展歷程。

深圳就是香港的鄰居,這一優勢是獨一無二的,在改革開放初期,大量外資進入中國,其中深圳就是橋頭堡。

其次,深圳成為超級城市,是市場的選擇。因為深圳是從寶安一個小縣城發展起來的,具有大海般的包容性。而廣州作為廣東的省會省市,具備先天優勢。這樣,深圳珠玉在前,大量的外資以及人才,都向深圳集中,這樣越有越有,深圳一枝獨秀就能夠理解。廣州作為歷史以來的超級城市、廣東的省會城市,具備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從經濟學上來說,資源總是有限的。而資源總是向優勢區域集中,用馬太效應就很好解釋: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廣東省已經有深圳與廣州兩個超級城市,這樣基本上不可能再誕生第三個超級城市,所以珠海與中山是不可能再出現一個深圳這樣的一個超級城市的。因為連廣州都被深圳超越,珠海與中山怎麼搶奪資源。

所以,並不是廣東不大力發展珠海和中山,而是在多種規律的作用下,珠海與中山無法成為類似深圳這樣的超級城市。這是歷史、經濟、政治、市場等綜合因素決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