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2018年3月31日,初春時節。

一個完整的計劃,需有始有終,自成一體。

那麼首先就是行前準備啦~

租車:名爵GT,只行駛過5k公里的新車;

地圖:用的“地圖慧”APP,添加目的地,則可定線路;

行程:每日早6點半出發,完全避免開夜車,用“高德地圖”APP預測路途用時,而後就可以定酒店啦~這是我第二次製作行程表,但地域跨度不小,自覺有些難以把握之處,所以酒店都定的是可隨時退的。

(下圖為所繪自駕地圖)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早上在家吃完早飯,出城前取得1K大洋用於過路費等開支。於太原出發一路北上,首經陽泉市,上午抵達娘子關景區。

不急不急,我們先散個步~緩解一下首開高速還有丟丟緊張的小心臟

融水潺潺,春機初現

有北方小江南之稱的水上人家,北方確實少見這種“人在水上住,水在屋下流”的場景,不過我覺得還是不能這樣類比啦。南方小城徽派建築是白牆青瓦,多用細料,而北方建築因氣候使然,建築較厚實保暖,只能用粗料,本質上還是離不了土磚結合。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娘子關平陽湖上泛舟。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娘子關瀑布,頂著全國十大水簾洞瀑布的名號,還有郭沫若的題詩,但恕我言,不值一見。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萬里長城第九關——娘子關

山西河北交界處,自古兵家必爭之地,絕崖險峰,居高臨下,巍峨兼顧,手腳並爬……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不得不承認,娘子關和固關之間,我明顯更傾心於固關。雄渾大氣之餘,更有行商坐賈的歷史氣息,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在我眼裡是一個溫暖的字眼,在繁雜多變而充滿戰亂的時間長河中,世界以貿易為源頭互通往來,給這邊關不毛之地帶來過太多人氣兒,正因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固關長城是中國最早的古長城,始建於公元前369年,比秦始皇修建的萬里長城還早155年,言及始皇帝……公元前210年,始皇崩於沙丘,李斯趙高密而不宣,腐屍過固關而歸咸陽,以鮑魚傍體掩味的故事……令人唏噓。

他不立皇后,不立太子,弱化宗室,無視親貴,信任戰友而防範家人。所以他走的時候,帶上了一支軍隊。嬴政十歲初歸故土,如履薄冰;四十九歲屍歸咸陽,千古一帝!

然古城依舊。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車轍印記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爬了我一身的汗,路上還總被蜥蜴嚇著。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今日夜宿陽泉。

山以史傳,史以文傳

4月1日

趙氏孤兒藏匿地,忠義文化發祥地,山西曆史文化第一名山——藏山風景區,距今2600多年曆史,屠岸賈追名逐利,陰謀迫害趙家300餘口,唯活趙武一子,屠岸賈斬草除根之際,程嬰舍子,公孫杵臼捨己,力保忠臣之後,於藏山藏匿壹拾伍年。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二龍壁於明萬曆36年修建,歷時壹拾貳年才得以竣工,共13塊石頭雕刻拼成,圖為二龍戲珠,以龍形為照壁的多出現於王宮、帝廟,在民間極為罕見,不僅見證了藏山的滄桑歷史,更體現了藏山在當時統治階級心中的神聖地位。

家庭是社會的濃縮,人是家庭的濃縮,社會風氣重情重義,則國穩固矣。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殿前的牆壁上繪有趙氏孤兒前因後果共計四十二幅壁畫,倘若去了請一定看看,這裡就不展開了。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環山而下,到滴水巖。滴水巖是一個天然形成的石灰岩溶洞,洞深30餘米,終年滴水不絕,夏日珠璣四濺,甘醇沁人;冬季冰柱倒懸,玲瓏剔透。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驅車4個半小時,趕往古都大同。夜宿花泥鰍青旅,環境賊拉好,老闆賊拉帥,拍照賊拉強,我很喜歡他票圈這句話:無徑之林,常有情趣,無人之岸,幾多驚喜。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圓方方圓,天下大同

大同,中國九大古都之一,東連上古(河北宣化),可以進入華北大平原,西界黃河,南達並(太原)恆,北控沙漠,居住邊隅之要塞,京師之幡屏。鮮卑拓跋氏從內蒙呼和浩特的盛樂(和林格爾)於398年遷都至平城(大同),至此,大同做了96年的北魏都城。

諸子百家中儒家所追求的最高政治理想,就是建立一個“大同世界”,孔子認為在大道施行的時候,一定能實現一個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大同社會”。而北魏的孝文帝也有這樣的追求,所以……他遷都洛陽了

4月2日

到了雲岡石窟之後,首先,等開門……7點半到達,但是景區8點才開門。因為早到還被家裡大宅狗嘲笑……

(雲岡石窟開創者曇曜高僧)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在大雄寶殿等地不要逗留太長時間,直奔石窟。

第一窟與第二窟是一組塔廟式雙窟,中央一方柱,四面鑿佛龕,龕內塑有雕像同屬於雲岡石窟中期開鑿,說到這裡,北魏開鑿石窟是從北魏和平元年開始,到北魏正光五年才結束,歷時70餘年,開鑿年代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1至13窟大致是中期為主。是從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夕開鑿的,所以也叫“孝文石窟”。

塔柱南面下層雕刻著釋迦、多寶佛,上層雕刻的是三世佛。塔與壁都是獨立修建在洞窟中央,塔柱上面與頂相接,四面與窟室四壁平行,中間還有可繞塔禮佛的通道。

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第五窟,也叫大像窟,這裡的主要造像是“三世佛”,分別代表著過去、現在、未來,中間主尊坐佛是釋迦牟尼佛,佛像的右側為未來佛,左側為過去佛。

主尊高達17米,是雲岡石窟中最高的造像,膝上可容120人,一隻腳可站12人。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悉達多因觀察到社會貧富懸殊,四姓階級的不平等,又有眾生之間的弱肉強食,尤其有感於生老病死的逼迫,人生的無常,於是生起出家求解脫的志願與悲心。終在十九歲那年的二月初八,夜出宮門,出家修道。

想到另一個於民間流轉的漢宣帝,劉詢,因其爺爺謀反不成被下大獄,大赦後流落民間,在長安城吃百家飯長大,由此深知民間疾苦,後被霍光扶持登基,輕徭薄賦,後世稱為“宣帝中興”。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衙間小吏尚且如此,一國之君又悟到了什麼呢?智慧跟知識不同,無法由智力去傳授;它是必須用你整個的身心去經驗,去實踐。

(下圖為悉達多授業解惑時他最開始的聽眾——兩隻鹿,而後信眾漸多。)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下圖左下角起第四層第四列,有一個小窟窿,這是建造之時,工匠唯一一次失誤,將雙壁之間鑿通,可見窟壁何其薄,工匠造詣何其精。)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萬佛洞,窟內雕滿了小佛坐像,佛像數量近千,源於“三劫三世千佛”,佛教文化將過去劫、現在劫、未來劫稱為“三劫”,每一劫又分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每一劫世中各有一千人成佛教化眾生。

象徵著釋迦分身的十方化佛,不僅排列有序,而且構圖嚴謹。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立佛洞,由曇曜高僧主持開鑿的第一期窟洞。正中主像為釋迦立佛,高13.5米,波紋狀髮髻,清秀俊逸。佛像身穿褒衣博帶式袈裟,胸前結帶下垂,是北魏太和年間推行漢化時的服制。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立三佛洞,主像兩側分別配置脅侍佛、脅侍菩薩及十大弟子像。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白佛爺洞,高13.7米,有一座5層小樓高。這座佛像本來也是深藏在洞窟裡面的,後來因洞窟崩塌而使大佛暴露在露天下,因而被人們稱為露天大佛。

露天大佛是雲岡石窟的代表作,外形是依照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的形象雕刻,就像是一位閱盡滄桑、雄才大略的長者,在陽光下俯視人間,既有佛教慈悲為懷的悲憫感,也有君臨天下的帝皇之氣。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雲岡石窟博物館是一定要看的,精彩紛呈,也有助於理解歷史變遷和佛道盛衰變化走向。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普光明殿,正中供奉毗盧遮那佛,在佛教裡是“光明普照”的意思。毗盧遮那佛的兩邊,分別供奉著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他們合稱為“華嚴三聖”。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藥師殿的主壁上,繪有一副《藥師七佛圖》,上面畫著一位站立的藥師佛,也是我國唯一的藥師佛站立像,大殿兩壁還繪製了佛教故事《藥師十二大願》。願願度生。

迷的時候佛祖度我,悟了以後我度自己。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第一次接觸佛法,是小學時候家裡買來的一套《蔡志忠經典漫畫集》,就開始看《六祖壇經》、《禪說》、《大學》、《中庸》、《菜根譚》……那時候每每看到不認識的字,去問媽媽,媽媽就甩給我一本《新華詞典》,讓我有問題先自己解決,解決不了了再找她。甚至撒嬌,讓媽媽“你明明知道的!就告訴我唄!我會記住的!”也沒用後來……還真的解決不了了,有一次《新華詞典》裡面查不到我要找的字,超級興奮的去問媽媽,以為不用自己查了,媽媽甩手x2給了我一本《辭海》啊哈哈哈哈哈,當時我特麼都拿不動那玩意兒!拿不動就不動了唄,從此《辭海》在我書桌上一放就是多年。

這件事給我的影響很深遠,日後我很少問別人怎麼辦。一是因為發現了其實絕大多事情,是可以自己獨立解決的;二是越來越發現了,其實絕大多事情,別人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清明七日獨駕——環遊山西半省

藏經閣

華嚴寺塔下的寶塔地宮,是整個華嚴寺內最耀眼的地方。這是一座面積達500多平米,由100噸純銅打造的全國規模最大的銅質地宮。地宮正中間供奉著一顆元代高僧的舍利,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除此,還有大小佛像達千餘尊,這樣大的規模在全國都是十分少見的,所以這裡也被稱為“千佛宮”。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